上下文工程:AI新时代的核心竞争力

发布于 2025-8-22 07:50
浏览
0收藏

摘要

在AI时代,“提示工程”正在让位于更强大的“上下文工程”。上下文工程不仅是写一个提示词,而是为模型设计、收集、组织所有必要的信息与工具,使其能在恰当的时间以最优的方式完成任务。这一理念正成为打造高效AI智能体的关键。

1. 从提示工程到上下文工程

在过去,AI应用的核心技能是编写精确的提示词(Prompt Engineering)。然而,随着大型语言模型(LLM)和自主智能体(Agents)的普及,我们发现,影响智能体成败的最大因素不再是模型的性能,而是提供给它的“上下文”质量。

Tobi Lutke 将上下文工程(Context Engineering)定义为:

“为任务提供所有使其在LLM中可被合理解决的上下文艺术。”

2. 什么是上下文?

上下文不仅仅是你输入给LLM的一段问题,而是模型在生成回答前看到的所有信息合集,包括但不限于:

  • 指令 / 系统提示:设定模型行为的初始规则和示例。
  • 用户提示:用户的即时提问或任务。
  • 对话状态 / 历史记录(短期记忆):当前对话的来龙去脉。
  • 长期记忆:跨会话保存的知识库、用户偏好、过往项目摘要。
  • 检索信息(RAG):来自外部数据库、文档、API的最新资料。
  • 可用工具:模型能调用的功能列表(如发送邮件、查库存)。
  • 结构化输出定义:输出内容的格式要求(如JSON对象)。

3. 为什么上下文工程是关键?

“便宜的演示”与“神奇的产品”差别,并不在于代码的复杂度,而在于提供给模型的上下文是否充足。

示例对比:

廉价Demo

  • 上下文:仅包含用户问“明天能不能开个短会?”
  • 输出:

明天可以,请问您方便的时间是?

神奇Agent

  • 上下文额外包含:你的日程(显示明天已满)、与对方的历史邮件(确定使用轻松语气)、联系人信息(识别对方为重要合作伙伴)、可用工具(发送邀请、发邮件)。
  • 输出:

嘿 Jim!明天我全天排满,周四上午有空,方便吗?我已发了邀请,等你确认。

这里的差异不来自“更智能的模型”,而是上下文质量的差异。

4. 上下文工程的本质

上下文工程不仅是提示词的扩展,而是一套系统化的工作流:

核心原则

  1. 系统,而非字符串:上下文是调用LLM前运行的系统产出,而非静态模板。
  2. 动态生成:根据任务需求实时构建上下文,比如调取日程、搜索网络等。
  3. 信息与工具匹配:在合适的时间提供合适的知识与可用工具,避免遗漏关键信息。
  4. 格式优化:信息呈现方式影响效果——简要摘要比冗长原文更有效,工具Schema需清晰明确。

5. 落地实施建议

  • 明确业务场景:要解决的任务类型与目标。
  • 定义输出格式:确定模型回答的结构与风格。
  • 将必要信息结构化:避免无序数据输入模型。
  • 建立自动化上下文构建流程:整合记忆、检索、外部API调用。

6. 结论

未来构建强大智能体的关键,不是“凑一个提示词”或等待模型升级,而是在合适的时间,以合适的格式,为模型提供合适的上下文。这是一项跨业务、技术、产品的协作挑战,需要精确理解任务、明确目标输出,并高效组织信息。

本文转载自​​​知识图谱科技​​​,作者:Wolfgang

收藏
回复
举报
回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