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显易懂的上下文工程技术指南 原创

发布于 2025-8-5 06:12
浏览
0收藏

什么是上下文工程?

为什么大家都在谈论它?

今天我们来了解一下!

上下文工程正在迅速成为 AI 大模型应用新架构师/工程师的一项关键技能。它不再仅仅是巧妙地提示词,而是关于系统性地组织上下文。

目前存在的问题是:

大多数 AI 智能体(或大语言模型应用)之所以失败,并不是因为大模型本身不好,而是因为它们缺乏成功所需的正确上下文。

例如,一个典型的检索增强生成(RAG)工作流程通常是80%的检索和20%的生成。

浅显易懂的上下文工程技术指南-AI.x社区

所以:

好的检索即使搭配较弱的大语言模型也能奏效。

但糟糕的检索即使搭配最好的大语言模型也毫无用处。

如果你的 RAG 工作流程运行不畅,很可能是因为上下文检索出了问题。

同样地,大语言模型也不是心灵感应者。它们只能根据你提供的内容来工作。

上下文工程涉及创建动态系统,提供以下内容:

浅显易懂的上下文工程技术指南-AI.x社区

  • 正确的信息
  • 正确的工具
  • 以正确的格式呈现

这能确保大语言模型能够高效地完成任务。

但为什么传统的提示词工程就不够用了呢?

提示词工程主要关注“魔法词汇”,期望通过巧妙的措辞获得更好的回应。

然而,随着 AI 应用变得越来越复杂,完整且结构化的上下文比巧妙的措辞重要得多。

上下文工程系统的4个关键组成部分是:

  • 动态信息流:上下文来自多个来源,包括用户、之前的互动、外部数据以及工具调用。你的系统需要智能地将它们整合在一起。浅显易懂的上下文工程技术指南-AI.x社区
  • 智能工具访问:如果 AI 需要外部信息或操作,就给它合适的工具。将输出格式化,使其尽可能易于理解。
  • 内存管理:

     a.短期:总结长对话

     b.长期:跨会话记住用户偏好

  • 格式优化:简单明了的错误提示,总是比一大堆复杂的代码(比如:JSON 格式的长串内容)更容易让人看懂。

一句话总结

别再死磕“提示词魔法”了--现在决定 AI 能不能干好活的,是你能不能把“该给它的背景、工具、格式”一次性喂对。这门新手艺就叫“上下文工程”。

浅显易懂的上下文工程技术指南-AI.x社区

三句话展开

  1. 问题:多数 AI 表现差,不是因为模型笨,而是缺关键背景、工具或格式不对。
  2. 解法:搭一个动态系统,自动把各种来源的信息、外部工具、用户偏好整合好,再按 LLM 最容易理解的格式送进去。
  3. 工具:LangGraph 让你“想塞什么就塞什么”到 LLM;LangSmith 把全过程录下来,帮你检查到底缺了哪块上下文。

总之,

上下文工程正在成为 AI 大模型应用新架构师的一项新的核心技能,因为它解决了真正的瓶颈问题,这个瓶颈不是大模型的能力,而是信息架构的搭建。

随着大模型性能的提升,上下文质量将成为主要的限制因素。


本文转载自​玄姐聊AGI​  作者:玄姐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已于2025-8-5 10:01:03修改
收藏
回复
举报
回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