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台AI
LV.3
AI来了!AIGC,LLM,大模型,规模效应,软件开发
声望 237
关注 0
粉丝 1
私信
主帖 30
回帖
你可能已经发现,现在的大语言模型(LLM)似乎越来越「聪明」了。你问它一个脑筋急转弯,它不会直接猜错,而是会一步步分析;你给它一道复杂的应用题,它也能像学生一样,写出详细的解题步骤。这种质变是如何发生的?AI是如何从一个只会「背答案」的学渣,进化成一个懂得「举一反三」的学霸的?就在2025年4月,斯坦福大学的一堂Transformers课程上,来自GoogleDeepMind的科学家DennyZhou,为我们完整揭示了让LLM实现强大推理能...
2025-08-20 07:49:49 1077浏览 0点赞 0回复 1收藏
2024年初,当AI科学家张祥雨和他的团队启动一个万亿参数的多模态大模型项目时,他们正沿着一条业界公认的“黄金大道”前行:模型越大,能力越强。然而,九个多月后,一个百思不得其解的“反常识”现象出现了:模型的通用对话能力、情商和知识量确实在飞速增长,但在数学和逻辑推理这些“硬核”理科能力上,它的表现却在达到一个平台期后不升反降,甚至不如一个参数量小得多的模型。这个怪现象如同一道裂缝,让张祥雨得以窥见当...
2025-08-20 07:45:14 550浏览 0点赞 0回复 0收藏
从Gemini2.5Pro的百万级窗口,到Llama4Scout震撼的千万级Token,模型的上下文(Context)竞赛似乎永无止境。这很容易让人产生一种错觉:「管他呢,把所有资料都扔进去就行了」。但AndrejKarpathy一语道破天机:构建LLM应用的艺术,在于学会「恰到好处地填充上下文窗口」。如果把上下文当成一个杂物抽屉,那你得到的也只会是垃圾。一个臃肿、混乱的上下文不仅会拉低模型表现,甚至会导致它「精神错乱」,出现以下几种典型「翻车...
2025-08-07 06:33:06 911浏览 0点赞 0回复 0收藏
谷歌DeepMind创始人DemisHassabis对话LexFridman,描绘AI解码自然、创造新世界、开启人类后稀缺时代的壮丽未来。这是一场顶尖人才的思想碰撞,预示着文明的深刻跃迁。再看一遍,这里是根据对话内容提炼的30条核心洞察。关于AI与现实本质核心猜想:自然界是可学习的。任何经由演化或物理过程形成的自然模式(从蛋白质到行星轨道),都因其内在的非随机结构,而可以被经典算法高效学习和建模。PvsNP是一个物理问题。如果宇宙是一...
2025-08-07 06:28:19 1428浏览 0点赞 0回复 0收藏
如今,神经网络(NeuralNetworks)似乎拥有了“魔法”,它们能识别图像、翻译语言、驾驶汽车,甚至创作艺术。但在这看似神奇的能力背后,是一条清晰、严谨且层层递进的逻辑链条。当我们不断追问“为什么”,就能从具体的算法出发,一路探寻到数学、乃至哲学的基石。这篇文章将带您进行一次“追因致根”的探索,揭开神经网络学习能力的神秘面纱。第一站:学习的引擎——梯度下降与反向传播首先,神经网络的学习并非玄学,而是一...
2025-08-07 06:19:33 793浏览 0点赞 0回复 0收藏
在人工智能飞速发展的今天,明星公司Manus无疑是聚光灯下的常客,其产品和商业模式也引发了诸多讨论与争议。然而,抛开这些纷扰,当我们审视其技术内核时,不得不承认其团队在AI智能体(Agent)领域的探索是深刻且极具价值的。近日,Manus的创始人Yichao'Peak'Ji发表了一篇深度复盘文章,坦诚地分享了团队在构建智能体过程中“踩过的坑”和最终沉淀下的工程哲学。这篇文章的核心观点振聋发聩:决定智能体成败的关键,或许并非无...
2025-07-22 06:56:21 1143浏览 0点赞 0回复 0收藏
近些年,大模型圈子最火的词莫过于「百万token上下文」。从GoogleGemini1.5Pro到GPT4.1,再到Llama4,各大厂商仿佛在一场技术军备竞赛中,疯狂地把模型的「内存」撑大。这让你我这样的普通用户兴奋不已:这不就意味着,我可以直接把一整本书、几百页的财报、甚至是整个项目代码库扔给AI,让它瞬间消化,然后对答如流吗?理论上是这样。而且,在经典的NIAH(NeedleinaHaystack,即「大海捞针」)测试中,这些模型也确实表现得像个...
2025-07-22 06:51:34 888浏览 0点赞 0回复 0收藏
当AI生成的报告错漏百出,当它信誓旦旦编造“事实”,当你精心设计的提示换来牛头不对马嘴的答案——你是否对着屏幕血压飙升,只想仰天长啸:“这破AI,气死我了!”且慢摔键盘!与其被AI气死,不如让它助你登顶。真正的问题不在于大模型本身有瑕疵——它们本就不是完美圣人,而在于我们是否找到了驾驭它的核心密码:人与AI的黄金分工边界,以及高效迭代的协作节奏。这不是妥协,而是智能时代全新的生存法则。一、边界之争:别...
2025-07-01 06:51:34 699浏览 0点赞 0回复 0收藏
长期以来,我们谈论AI应用开发时,常常用到一个热词:“PromptEngineering”(提示词工程)。但最近,前特斯拉AI总监、OpenAI研究大神AndrejKarpathy明确提出,更准确的术语应该是:“ContextEngineering”(上下文工程)。为什么他这么说?1.PromptvsContext,到底有何区别?日常使用大模型(LLM)时,人们对Prompt的理解往往停留在简短明确的任务指令层面。然而,工业级的AI应用并非如此简单。真正的挑战在于如何精细地组织和...
2025-07-01 06:46:52 1453浏览 0点赞 0回复 0收藏
我们今天说一个特别有意思的话题:我们到底应该在多大程度上信任AI?你可能觉得,人对AI的态度无非就两种。一种是技术乐观派,觉得AI是未来,无所不能,应该全面拥抱;另一种是技术恐惧者,总担心AI抢走工作、做出可怕的决定,对AI充满疑虑,甚至有点像当年的“卢德分子”。这两种人确实都存在,但大部分普通人似乎处在这两者之间。比如,如果一个AI工具能帮你精准预测股票走势,你可能会很乐意使用它。但反过来,如果你去一家...
2025-06-18 06:31:38 867浏览 0点赞 0回复 0收藏
咱们今天聊一个话题:人工智能。你可能觉得这话题不新鲜了,每天都有新闻。但我们今天要说的,不是某个新模型快了多少,也不是哪个应用又会P图了。我们要谈的是这场技术革命的顶层设计,是牌桌上几个核心玩家的根本矛盾和终极战略。这已经不是一场单纯的技术竞赛,而是一场“愿景冲突”。它像一个“三难困境”(Trilemma),把所有人都逼到了墙角:你是要最快的速度,最强的安全,还是最广的开放?你不可能三个都要。你的选择,...
2025-06-18 06:29:23 1022浏览 0点赞 0回复 0收藏
每次和ChatGPT对话时,你是否曾为它精准的回应后背发凉?当它写出符合你潜在需求的方案,甚至预判你未言明的意图时,那种“被看穿”的震撼感,几乎让人相信机器拥有了读心术。但真相远比想象更精妙——也更具数学美感。结论先行:LLM从不真正“读心”,它只是把你的文字切成向量,在数十亿次概率推演与对齐训练中,筛选出最可能让你满意的续写。其核心能力可拆解为:统计模式提取+上下文推理+意图对齐下面我们逐层揭开AI“理解...
2025-06-05 06:22:50 1334浏览 0点赞 0回复 0收藏
ChatGPT为什么用起来那么舒服?很多用户感叹它“好像真的懂我”。这背后的秘密就在于它独特的记忆系统。今天,我们就来拆解一下ChatGPT的记忆机制,让你明白它到底是如何记住你的。一、ChatGPT的记忆类型ChatGPT的记忆系统大致可分为两类:保存记忆(SavedMemory)对话历史(ChatHistory)下面我们逐一解析。二、保存记忆(SavedMemory)保存记忆相对简单,用户可以明确告诉ChatGPT记住某些信息,例如:"记住,我是个素食主义者...
2025-06-05 06:19:19 1725浏览 0点赞 0回复 0收藏
人工智能正在快速变革各行各业,其中利用AI生成可视化界面被认为是提升用户体验和加速数据洞察的有效手段。然而,许多自媒体和内容创作者热衷于展示炫目的AI生成图表和界面,这些往往关注视觉效果,却未必能提高信息传递效率。实际上,一些过于华丽的可视化可能并不比一个结构清晰的列表更有效。因此,我们应思考:这些AI功能是否真正带来了“信息增量”?如果AI仅仅用“华丽外衣”包裹现有数据,却无法帮助用户更迅速地获取可...
2025-05-22 07:02:07 1445浏览 0点赞 0回复 0收藏
AI的发展,归根到底,就是赋予机器越来越多的“自主性”。如果我们以“Agent”的视角来看待AI,你会发现一条清晰的进化路径:AI逐步从简单的文本生成器,变成自主决策、执行工具甚至创造新代码的智能体。这种进步,并非仅仅是技术的堆砌,更体现出人类逐步将决策权交由机器的勇气与智慧。让我们先简单梳理一下“AgentAI”的五个层次:1.基础响应者(BasicResponder)最基础的AI形态。AI在这里的任务非常单纯:你给出一个输入,...
2025-05-22 06:59:37 1350浏览 0点赞 0回复 0收藏
Agent的风刮得很大,但多数人可能没抓住本质。简单说,Agent就是模型+环境反馈+工具。模型大家熟悉,后两者才是多数人忽略的重点,也是从“玩具”到“能干活的工具”的关键分野。早期的Agent像AutoGPT,更多是新奇。现在的Agent能解决实际问题,得益于模型进步,但更重要的是工程,特别是如何构建和利用“上下文(Context)”。上下文不是简单喂数据,而是Agent完成任务所需一切信息的总和,关键在于这些信息如何被自动化地提炼和...
2025-05-09 00:53:57 1421浏览 0点赞 0回复 0收藏
如果你还在网上搜集那些“写给小白的提示词指南”或者“10个让你效率翻倍的提示词模板”,我建议你先停一停。不是说那些东西完全没用,它们就像是教你如何拧螺丝刀,能让你入门。但如果你想真正理解你手里的这个“电动工具”——大型语言模型(LLM)——甚至想用它造出点新东西,你需要知道的远不止这些。真正有趣、也真正让人头疼的,是那些反直觉、不合常理的地方。这些“怪癖”恰恰揭示了LLM工作的某些底层逻辑,或者至少是...
2025-04-24 06:47:31 1642浏览 0点赞 0回复 0收藏
网上充斥着各种Prompt“最佳实践”指南,很多都流于表面。你可能已经看过不少,感觉就像食谱一样,告诉你加几勺这个、几勺那个。但今天,我们来点硬核的,看看搜索巨头谷歌内部是如何系统性地理解和实践PromptEngineering的。这份来自Google的白皮书,扒开了PromptEngineering的外壳,直指核心。准备好,这篇东西值得你收藏和反复琢磨。为什么PromptEngineering这么重要?首先,得明白LLM(大语言模型)到底是个啥。别被那些花...
2025-04-11 01:20:39 2340浏览 0点赞 0回复 0收藏
我们正处在一个AI应用爆发的时代,各种基于大型语言模型(LLM)的应用层出不穷。然而,在眼花缭乱的技术名词背后,真正决定这些应用智能化程度和用户体验的关键要素是什么?我认为是上下文管理。LLM的智能之源:对上下文的精准把握要理解上下文管理的重要性,我们必须回到LLM的核心工作原理。正如之前所述,LLM的本质是预测下一个token。这种预测能力看似简单,却蕴含着巨大的潜力,因为预测的准确性完全依赖于上下文的质量和广...
2025-03-31 09:08:22 2357浏览 0点赞 0回复 0收藏
最近关于MCP的介绍文章越来越多了,我也做了一个系统性的学习,并且写了一些代码。本文主要介绍核心概念,后面有机会做一些实操分享。随着人工智能(AI)技术的飞速发展,各种大型语言模型(LLM)不断涌现,如何让这些模型更便捷、更高效地与外部世界连接,成为构建强大AIAgent的关键命题。模型上下文协议(MCP)正是在这种背景下诞生的——它致力于为AIAgent和外部世界(数据库、API、文件系统等)提供一个通用、标准化的交互方...
2025-03-19 09:20:39 4496浏览 0点赞 0回复 0收藏
获得成就
已积累 1.4w 人气
获得 0 个点赞
获得 1 次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