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一次智能体和RAG检索增强的应用思路和问题——使用智能体解决不同维度之间的协作问题 原创
“ 智能体技术与复杂业务场景的结合是大模型应用的一个难点,怎么才能在技术和业务之间找到一个合适的连接点,是我们现在亟待解决的问题。”
最近在优化一个RAG系统,并且这两天又接到一个新需求,一个大场景下有三个子场景;而基于传统的RAG技术需要分三个场景来做,因此选择使用智能体来解决这个问题。
而且还一个要优化的点就是,目前的RAG召回效果不太好,因此需要用智能体的方式做几个从不同维度召回数据的工具;所以需要把这两点结合起来。
刚开始拿到这个问题,没什么具体的思路,就想着用智能体去做;但等到真正去做的时候才发现好像没有那么简单。
原因就在于两个需求点是不同维度的问题,一个是业务问题,一个是技术问题;而且每个子场景都需要支持多维度的召回。所以,这种问题处理起来就比较复杂。
比如说,做一个支持多维度召回的智能体,然后再做几个支持不同场景的智能体;这时多个智能体之间应该怎么协调,虽然理论上不同的智能体之间可以互相结合,但真正操作起来好像有点复杂。
所以今天在散步的时候突然想明白了这个问题;既然,多维度召回是通用的,而且每个子场景都需要;那么只需要把不同维度的召回策略做成工具,然后把这些工具配置到不同场景的智能体上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而不需要把多维度召回单独做成一个智能体。
也就是说减少一个智能体,就可以更好的解决这个问题。
使用智能体解决不同业务维度之间的协作问题
智能体作为一种大模型的应用方式,其本质是一种纯粹的技术问题,而不涉及具体的应用领域;因此,在遇到业务问题时,怎么把智能体技术与业务领域相结合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
以上面的需求为例,面对不同维度的业务问题,我们怎么使用智能体去解决这些问题;如果为不同维度的问题创建单独的智能体,虽然理论上来说可以解决任何问题,但从系统的复杂度来说这并不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所以,现在我们需要考虑的是,怎么在尽可能减少技术复杂度的情况下,去更好地解决业务需求;而不是只是为了简单地完成任务。
从作者最近一段时间从事大模型应用开发的经验来看,智能体技术虽然理论上不复杂,但由于复杂的业务场景,怎么更好的把技术领域与业务领域相结合才是大模型应用的难点;而不是单纯的业务问题或技术问题。
面对大模型应用这种新兴的技术领域,很多应用场景和技术都还处于探索之中,因此其在企业应用中也是步履维艰,特别是对于技术人员来说;很多时候都是技术归技术,业务归业务,而在没有任何案例的情况下,把业务和技术结合起来就成了一个非常令人头疼的问题。
而说到底,还是自己对大模型技术以及应用理解的不够深刻;原因就在于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东西,而不是一门纯粹的技术理论。
实践和理论相结合,才有可能做好技术,做好应用。
本文转载自AI探索时代 作者:DFir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