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RAG和智能体的区别,从某方面来说智能体也是RAG的一种实现方式 原创

发布于 2025-7-30 06:58
浏览
0收藏

“ 智能体和RAG技术有交集,但智能体功能更强,应用范围更广。”

在大模型的应用场景中,RAG和智能体是其两个主要应用方向;在之前对RAG和智能体不够了解的时候,一直认为RAG技术和智能体技术完全是两个不同方向的应用场景。

但随着对RAG和智能体认识的加深,现在发现RAG和智能体有一定的重合部分;记得之前在一篇文章中看到过,意思大概是基于大模型构建的应用,本质是一种数据增强技术,原因就在于大模型的数据能力不足,需要依赖外部数据源。

关于RAG和智能体的区别,从某方面来说智能体也是RAG的一种实现方式-AI.x社区

而不论是RAG技术,还是智能体技术,实际上都可以给大模型做数据增强;但智能体的不仅仅只有数据增强的功能,其比RAG技术更加强大;比如说智能体可以通过调用工具的方式获取外部数据,但同样也可以通过工具与外部环境进行交互。

这里交互的意思是指,智能体不但可以通过工具获取外部数据以影响模型;同样,智能体也可以通过工具去影响外部环境;简单理解就是智能体与外部环境的交互是双向的,但RAG却无法做到这点,RAG与外部环境的交互只能是单向的。

RAG与智能体的区别

RAG的本质是什么?

RAG的本质就是通过检索的方式从外部资料中获取数据,然后再通过提示词的方式把这些数据输入到大模型,使得大模型能够根据这些外部数据来回答或总结问题。

但大模型并不会关心你外部数据从哪里来,以及怎么来;而数据的来源这些都是RAG需要考虑的问题。

关于RAG和智能体的区别,从某方面来说智能体也是RAG的一种实现方式-AI.x社区

传统的RAG技术是基于传统的数据检索技术,以及新兴的向量相似度检索技术来获取外部数据;但有了智能体之后,智能体能够通过工具自主决策调用外部接口来获取数据。

其优点是灵活度更高,以搜索引擎为例;在RAG中其实也可以使用搜索引擎,那就是在RAG后端直接把用户的问题当做参数,调用搜索引擎的接口获取结果。

但这种方式灵活度不够高,比如说如果有些数据是企业内部数据,只能通过查询数据库或者接口调用的方式获取数据;这时应该怎么办?

通过智能体能够很好的实现这个功能,原因就在于智能体能够自主选择调用那个工具;而RAG却不行,RAG即使使用工具也只能把工具写死到代码中,并且面对多个工具RAG就彻底的无能为力了。

关于RAG和智能体的区别,从某方面来说智能体也是RAG的一种实现方式-AI.x社区

所以说这就是智能体比RAG更加强大的地方,RAG能做的智能体也能做,RAG不能做的智能体还能做;只不过从成本角度考虑来说,RAG技术更简单,难度也更低。

那智能体能那些事情,而RAG不能做呢?

这个就是前面说的智能体对环境的影响是双向的,而RAG对环境的影响是单向的。

比如说,大模型可以通过理解用户意图,去京东或淘宝上下单买东西,这个就是智能体对外部环境的影响;而很明显,这一点对RAG技术来说,是完全无法做到的。 

所以说,RAG技术和智能体技术存在交集,但智能体技术应用范围更广,能力更强。

而这种智能体也有一个专业的名字——Agentic RAG。


本文转载自​AI探索时代​ 作者:DFires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已于2025-7-30 06:58:35修改
收藏
回复
举报
回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