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 Qoder CLI 重构我的工作流:AI 团队第一次真的能协作了
我喜欢把 AI 当同事用,而不是当工具。
这篇文章记录我和 AI 一起工作的过程,不只是测评,而是实验。
我一直在探索一个问题:AI 到底能在创作中承担多大角色?
前两天用CC(Claude Code CLI)跑了一个AI产品设计工作流,我发现跑下来效果还不错,不仅仅工作效率提升了,生成的UX原型更加完善了,基本省去了大半的时间和精力。
于是我决定升级:把工作流扩展成一个完整的 AI “虚拟研发团队”,新增了架构师、测试工程师和多层次的 UX 设计师。
但是我又遇到一个问题,我想把原来的UX Designer的只能扩展一下,让她负责低保真和高保真的UX交互设计,同时增加了架构设计和测试工程师,让CC帮我跑了一套工作流。
结果,理想很丰满,现实却骨感:
- 设计太重: 复杂的任务设计让每一个 Agent 节点执行时间都出乎意料地长,整个工作流协作效率低下。
- 质量参差: 尤其在测试工作流中,AI 生成的用例和代码虽然看起来“高大上”,但与实际工程需求总有差距。
- 无法并行: 复杂的任务无法在同一代码库并行执行,效率大打折扣。
正当我苦寻一种更成熟、更适应中国研发团队组织架构的 CLI 工作流时,阿里的 Qoder CLI 出现了。
原问题 | Qoder 解决方案 | 实测结果 |
任务过重、Agent 阻塞 | Sub-agent 子代理 | 并行协作、性能翻倍 |
测试与现实脱节 | Quest Mode | 结构化交付、Spec 驱动 |
任务无法并行 | Worktree 支持多线程 | Git级并发执行无冲突 |
它内置的“子 Agent”机制,这不就完美解决了我的“任务过重”问题嘛?
用之前,先了解一下Qoder CLI,它是阿里专为命令行环境打造的AI Coding Agent,内置了各种质量、子agent、Hook机制等,为开发者提供了完备的工具栈。
谁需要 Qoder CLI?
对于资深开发者来说,CLI是最得心应手的工具。
还有用过VScode、JetBrains等的朋友,结合Qoder CLI来使用真的太方便了,直接连接MCP服务就能沉浸式开发。
对于终端中心开发者(DevOps/运维)来说,终端就是一切。Qoder CLI 允许你通过 CLI 自动化无缝接入强大的 Agent 功能,将 AI 编程能力集成到自动化脚本和运维流程中。
对于独立开发者来说,精力有限?Qoder CLI 让你瞬间拥有一个由数字员工 Agent 组成的虚拟团队,你只需要负责指挥和辅助。
Qoder CLI能帮你做啥
Qoder CLI 的核心优势在于其轻量级、高效率的 Agent 框架。
一个非常明晰的Agent组织架构。
Qoder CLI 是一个轻量级、高效率的 AI 编程助手,它内置了可扩展的子代理框架,能以极低的资源消耗(内存比同类工具低 70%)将复杂的开发任务拆解并高效完成,让你的命令行工作流具备无限智能。
它内置了完善的工具栈和扩展机制:
- 子代理(Sub-agent): 帮你做 UI 设计、审查代码、辅助写代码的数字员工,可以并行工作。
- 自定义指令/Hook 机制: 让你能定制专属工作流,并方便地与外部系统集成。
很多朋友其实问了,你所说的Qoder CLI和Qoder有啥关系,解释一下。
原来Qoder是一个AI编程IDE,Qoder CLI就是在此基础上做了一下扩展,专门给终端环境设计了一个coding agent,对于开发者来说更加友好。
并且它们共享统一的账号体系、顶尖模型和 Credits 额度。CLI 拥有更丰富的 Agent 能力,更新速度更快,且场景覆盖运维、云原生(特别是云环境)等更广泛人群。
并且它还有自定义的子代理和命令等功能,这些时Cursor CLI没有的,在接下来的文章里面会带你一起演示一下这些功能。
实测:Qoder CLI 如何解决我的痛点
实测 1:子代理(Sub-agent)如何提升效率?
我把前面那个“被玩坏的 AI 产品设计工作流”,用 Qoder CLI 的多 Agent 机制重新跑了一遍。
回顾一下我之前的痛点,之前任务过重,一个 Agent 搞不定,上下文爆炸。
看看Qoder CLI的解法:分而治之。
我通过一个提示词,让主 Agent 委派了四个子代理协作:general-purpose (需求分析) → design-agent (技术设计) → task-executor (代码实现) → code-reviewer (代码审查)。
1、启动子代理
运行 qoder agent list 查看可用的子代理,如 design-agent、task-executor。
2、委派任务
用 general-purpose 代理进行需求分析,然后调用 design-agent 负责技术设计,task-executor 负责具体的代码实现,最后用 code-reviewer 进行代码审查。
我将设计一个多功能、高度可定制的UI设计系统,旨在帮助设计师和开发者快速创建不同风格的UI界面。该系统内置多种常见的风格化主题(如极简主义、新拟物、暗黑模式、赛博朋克、国风等),用户可以根据项目需求和用户群体,一键切换或混合搭配。该系统不仅支持Android、Web、iPad等主流平台,还可根据不同设备的屏幕比例(如手机16:9、平板4:3、桌面16:10等)自动适配,确保跨平台体验的一致性。先用 general-purpose 代理进行需求分析,然后调用 design-agent 负责技术设计,task-executor 负责具体的代码实现,最后用 code-reviewer 进行代码审查。
首先它会调用 general-purpose 代理进行分析,接着用design-agent 进行UI设计系统的技术设计,并行调用webSearch工具等执行任务。
等待一段时间之后,它会给我列出接下来需要执行的任务。
接下来当用户确认需求之后,各个代理就可以直接去执行。
并且还创建了任务清单。
如果遇到卡顿,可以让它分阶段去实施,这样任务会执行的比较流畅。
Qoder CLI 的子代理通过独立的上下文和工具权限,将复杂任务拆解,避免了“大 Agent 任务过重”的问题,显著提升了执行效率和准确性。
实测 2:Quest Mode 如何实现 Spec 驱动开发?
又一个痛点,之前 AI 生成的测试和 UI 无法满足“动态适配”的实际工程需求,得通过自然语言一个一个去改。
对此,Qoder CLI的解法是结构化交付,使用内置的 Quest Mode 能力。
这里可以使用内置的 Quest 与 CodeReview 能力来就行演示。
AI 辅助技术设计(Spec)
使用Quest Mode,其实就是可以用自然语言描述需求,例如:“开发一个支持网页和移动端动态适配的 UI 组件,并包含完整的测试。”
结果报告(Task Report)
Qoder CLI也能自动生成详尽的技术设计文档(Design)和任务分解,让任务目标清晰可控。
最终生成了任务报告(Task Report),总结代码变更、测试结果和验证结论。
Quest Mode 将“理想很丰满”的工作流变成了“现实可落地”的自动化流程,通过结构化的 Spec 驱动,确保最终代码符合预期,解决了“测试与现实有差距”的问题。
实测 3:Worktree 如何实现并行开发?
如果面对多个并行开发任务,如 Bug 修复和新功能开发,其他CLI目前可能办不到,但是,Qoder CLI可以支持!
对此,Qoder CLI的解法是Git 级别隔离, 使用了Worktree 参数,在同一个 Git 仓库下快速启动了两个并行的 Quest 任务:
创建 Worktree: 使用 qoder --worktree 参数为不同任务创建多个 Worktree。
(在同一个 Git 仓库下,连续快速执行以下两条命令,模拟并发)
CMD A: 修复bug并行任务
qoder quest create "修复潜在的 Bug" --worktree hotfix-p1
CMD B: 设计新功能的并发任务
qoder quest create "实现用户头像设计新功能" --worktree feature-avatar
其实现在可以查看到所有的worktree,就可以看到main分支,Qoder CLI 成功创建了两个独立的 Worktree。两个任务可以并行执行,互不干扰文件读写。
Worktree 解决了文件读写冲突,让开发者可以高效地在同一仓库中并行处理多个任务,大幅提升团队协作效率。
写在最后
Qoder CLI,不只是一个命令行工具。
它更像是一支在终端里工作的数字团队——懂协作、能拆解、会自我校正。
它用 Worktree 解决并行冲突,用 Sub-agent 分担复杂任务,用 Quest Mode 把需求落成结构化交付。
而 Qoder CLI 让这种加速变得可控、可落地,也更符合中国研发团队的协作逻辑——分工明确、执行高效。
未来,Qoder CLI 将与 Qoder IDE 深度融合,成为连接本地与云端智能的统一入口。
这些机制让“理想中的 AI 团队”第一次能真实跑起来。
本文本文转载自AIGC新知,作者:绛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