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uxiangda
LV.6
这个用户很懒,还没有个人简介
声望 1018
关注 0
粉丝 1
私信
主帖 99
回帖
GPT5发布在即,根据奥特曼在内部演示中首次披露的GPT5实测数据,这一代模型不仅具备高达256K的上下文窗口,还展现出惊人的数学与编程能力。更令人瞩目的是其“智能模式切换”能力——在深度推理与快速响应之间自由切换,仿佛具备了某种“元认知”能力。这种表现并非偶然,而是源于其底层架构中引入了新的验证机制,被称为“UniversalVerifier”,其灵感正是来自一项前沿研究:ProverVerifierGame(PVG)。ProverVerifierGame让...
4h前 131浏览 0点赞 0回复 0收藏
在多智能体协作系统里,信息像潮水一样涌来,每个代理都在说话、检索、推理,历史对话和外部知识不断堆积。若不加甄别地把“所有上下文”一股脑儿塞给所有代理,你得到的往往不是更聪明的系统,而是更贵、更慢、更乱的系统。冗余信息增加了噪音,token成本飙升,模型注意力被牵扯,真正关键的证据反而被淹没。尤其在多轮互动中,任务焦点会迁移——如果路由策略不跟着任务阶段变化而调整,协作效率就会被拖垮。RCRRouter把这件...
4h前 178浏览 0点赞 0回复 0收藏
7月26日,一场科技的思想风暴在黄浦江畔席卷而来。AI教父GeoffreyHinton的身影首次现身中国,引发了全球人工智能领域的广泛关注。他在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2025)上发表了题为《数字智能是否会取代生物智能》的主题演讲,不仅是他个人的重要公开露面,更是AI技术哲学发展史上的里程碑时刻。Hinton的名字,在神经网络、深度学习和大语言模型的世界里如雷贯耳。他是人工智能发展的奠基人之一,也是推动AI从象牙塔走向现实世界的...
2025-07-31 07:26:59 771浏览 0点赞 0回复 0收藏
在AI应用不断深入现实世界场景的当下,一个新问题开始浮出水面:计算机使用智能体,到底能为我们承担多少真正的工作?面对日益复杂的桌面应用操作、人机协同任务,以及跨应用的使用习惯,传统AI评估范式已显力不从心。过去,AI智能体多集中于网页操作、自然语言生成或静态任务执行,然而随着VLM(视觉语言模型)与多模态技术的进步,系统开始具备理解界面元素、执行复合操作的能力。这类“计算机使用智能体”正在成为下一代人机...
2025-07-31 07:21:00 715浏览 0点赞 0回复 0收藏
我们正见证一种新的融合力量逐渐成形——大型语言模型(LLMs)与多智能体系统(MultiAgentSystems,简称MAS)的深度整合。过去智能体往往孤立运作,受限于静态规则和单一任务定义。而如今,随着语言模型的语义理解和推理能力的跃升,智能体不再只是执行者,更成为能够协同、规划、适应环境的“认知单元”。在这一背景下,MAS不再是简单的多代理并行处理系统,而演变为一个语言驱动、反馈自适应的群体智能结构。这也是字节跳动所...
2025-07-18 12:02:21 3269浏览 0点赞 0回复 0收藏
OpenAI、GoogleDeepMind等科研力量纷纷推出具备视觉语言理解能力的MLLM模型。这些模型在图像描述、视觉问答、目标识别等任务上表现惊艳。但是若进一步观察其在动态场景下的表现,例如物体运动、相对方向、空间构造变化等复杂空间推理任务,就会发现它们的能力尚不成熟。当前的主流MLLM训练策略多聚焦于静态图像配对和语言生成,而缺乏对物体移动、时序变化、物理交互等空间维度进行系统建模的机制。这直接导致模型虽能“看图说...
2025-07-17 12:07:05 1562浏览 0点赞 0回复 0收藏
为了早日实现通用人工智能AGI,行业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如何让AI像人类或其他动物一样,在不断变化的世界中持续学习、灵活适应?7月4日,arXiv热门论文《WhatNeuroscienceCanTeachAIAboutLearninginContinuouslyChangingEnvironments》站在神经科学与AI交叉的最前沿,提出了一个发人深省的问题:面对非静态环境——无论是现实世界中的交通系统、在线互动、还是生物演化的复杂生态——AI能否汲取生物大脑亿万年来的生存智慧,突...
2025-07-10 07:07:16 2355浏览 0点赞 0回复 0收藏
语言可以建模,图像可以合成,声音可以模仿。但唯独“动作”,这个看似直观、日常而简单的维度,却一直是人工智能最“心虚”的领域。你有没有注意到:生成模型已经可以输出篇章结构清晰的文章,甚至能“画”出栩栩如生的图像,但它依然难以生成一次“自然的跌倒”,一个“真实的击掌”,或是一个符合物理规律的“拥抱”。原因并不复杂——我们在追逐人工通用智能时,或许遗漏了最根本的一点:智能从来不是悬浮在代码和数据上的...
2025-07-10 06:58:01 3250浏览 0点赞 0回复 0收藏
大模型(LLM)正逐渐从语言理解的工具转变为自主决策的智能体,一个根本性问题被推向前台:它们真的能够在多智能体环境中表现出理性的、趋于均衡的行为吗?语言模型的“博弈挑战”,从理解文本到理解对手LLM如今不仅被用于对话生成或文本创作,还被寄予厚望以模拟人类的经济行为、参与博弈决策甚至社会互动。其背后的直觉很简单:人类的行为高度语言化,那为何不能用掌握了海量文本知识的模型来“模拟”人类选择?但语言模型并...
2025-06-26 00:31:17 1351浏览 0点赞 0回复 0收藏
深度神经网络(DNN)早已不仅仅是数学家的玩具,它们已广泛应用于语音识别、图像分类、语言理解乃至战略博弈等高复杂度任务中。在许多感知任务上,它们甚至赶超了人类的表现。这也引出了一个令人着迷的问题:这些“聪明”的机器到底在多大程度上理解世界的方式与我们人类类似?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认知神经科学与人工智能研究者的目光开始聚焦于“表征对齐”(representationalalignment)这一核心问题。所谓表征,是指系统内...
2025-06-26 00:21:38 2028浏览 0点赞 0回复 0收藏
在人工智能迈入大语言模型(LLMs)主导的新阶段后,我们获得了许多惊艳的技术能力,丰富的语言理解、流畅的文本生成,以及令人信服的对话模拟。但当我们期待与AI维持一场“持久而个性化”的深度交流时,现实却给我们泼了一盆冷水——它们很“健忘”。对“记忆力差”的大模型说不尽管GPT类模型在推理和语言风格把控上令人钦佩,但它们的记忆方式仍停留在“即时记忆”阶段。由于依赖固定长度的上下文窗口,它们往往只能记住“最近...
2025-06-12 07:23:32 3289浏览 0点赞 0回复 0收藏
众所周知,目前的多模态推理系统大多依赖于静态的视觉信息处理方式,即在推理开始时模型提取全局视觉信息,然后完全依靠文本推理进行后续决策。这种方法存在明显的缺陷。随着推理链的延展,模型往往逐渐丧失对视觉内容的关注,导致最终结论缺乏准确的视觉依据。例如,在处理数学视觉题目或科学图表时,当前模型仅使用一次性的视觉输入,而无法在推理过程中动态调整焦点,这使得许多细节被忽略,推理质量受限。更进一步,现有的...
2025-05-30 05:29:16 2556浏览 0点赞 0回复 0收藏
当前大多数智能体框架沿袭自顶向下(TopDown)的设计思路——人类事先定义目标、拆解任务,并构建工作流供智能体执行。这种方法在封闭环境中表现卓越,但当智能体需要在开放、非结构化环境中自主适应和学习时,它们往往力不从心。问题的症结在于传统的智能体设计过于依赖人工干预,无法自主进化。在自顶向下工作流中,智能体的能力主要依赖预定义的API、任务提示和专家设计的执行路径。但现实世界并非一个由任务明确、结构清晰...
2025-05-30 05:24:50 2443浏览 0点赞 0回复 0收藏
要训练一个性能卓越的LLM,计算资源是首要门槛。从数千颗GPU到优化的内存管理,再到高速网络互连,每个环节都决定着模型的最终表现。传统的AI计算架构无法轻松支持如此庞大的计算负载,内存容量不足、计算效率受限、网络带宽瓶颈成为横亘在AI发展道路上的三座大山。5月14日,DeepSeekAI团队发表技术论文《InsightsintoDeepSeekV3:ScalingChallengesandReflectionsonHardwareforAIArchitectures》,公布了DeepSeekV3相关技术内容...
2025-05-19 01:01:24 1839浏览 0点赞 0回复 0收藏
制造业正处在数据驱动转型的关键阶段,人工智能、自动化和数字技术的进步让生产流程变得更灵活、更精准。但是真正的挑战并不只是引入技术,而在于如何让技术深度融合,使工厂具备智能决策能力,而不仅仅是自动化执行。智能制造的驱动力来自多方面:市场变化要求生产具备更强的适应性,供应链的不确定性需要更精准的预测,设备维护与优化依赖数据分析。而要让这些流程真正智能化,仅靠传统AI远远不够。当前的AI解决方案仍然面临...
2025-05-19 00:50:26 1856浏览 0点赞 0回复 0收藏
在数字技术塑造生活方式的今天,我们每时每刻都在面对选择,而人工智能(AI)的崛起正加剧这一趋势。科技带来的便利,表面上看似增强了个体的决策能力,但事实却更加复杂。面对无数的信息流与选择,我们可能逐渐丧失自己的主动性(Agency),因为决策的复杂性使得我们难以有效行动;同时,我们也可能在不知不觉中失去自主性(Autonomy),因为算法正在塑造我们的选择,悄然影响我们的认知。这种隐形操控并非突然而至,它根植于...
2025-05-06 00:29:07 1478浏览 0点赞 0回复 0收藏
数学证明一直是智力的试炼场。它不仅在理论研究中占据核心位置,更是科学探索和工程应用的重要基石。随着数学推理问题的复杂性不断提高,自动化数学证明系统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4月30日,DeepSeekProverV2的问世标志着数学人工智能从探索性尝试迈向更加系统、高效的推理时代。数学证明的自动化目标由来已久,传统证明系统(如Lean、Isabelle、Coq)虽然提供了严格的逻辑推理工具,但往往依赖人工输入和规则约束,导致证明过程...
2025-05-06 00:25:25 1945浏览 0点赞 0回复 0收藏
如何开发一个通用算法,使其能够在不同任务领域中不依赖大量人工调参,甚至无需人类先验数据即可实现“开箱即用”的效果?这种通用性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不仅意味着AI能够更广泛地适应真实世界的复杂场景,还将显著降低应用AI技术的门槛,让开发者得以聚焦于更高层次的创新。在这一背景下,“世界模型”(WorldModels)成为了重要突破口。通过学习环境的紧凑表示并预测未来情景,世界模型为AI提供了一种类似人类“想象力”的能...
2025-04-30 07:38:30 3004浏览 0点赞 0回复 0收藏
在多智能体系统中的协作算法中,传统的路径规划方法,例如旅行商问题求解器、粒子群优化算法和贪婪搜索策略,通常能够在静态或已知环境中表现出色。当环境充满不确定性且任务目标分布未知时,这些方法的局限性显露无遗。传统强化学习方法虽然能够在部分可观测环境中进行学习,但在多智能体场景中却常常难以协调智能体之间的行为,导致效率低下。问题的核心在于这些传统方法缺乏对智能体之间复杂关系的有效建模能力,同时也很难...
2025-04-21 00:42:31 3074浏览 0点赞 0回复 0收藏
人工智能日新月异,大模型(LLM)的快速发展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重塑我们的工具箱,为各种智能应用注入全新活力。如今LLM不仅能实现自然语言生成和语义理解,更成为推动AI代理系统进步的重要引擎。越来越多的应用证明,仅凭传统静态模型已难以满足不断变化的任务需求,而具备更强适应性的智能代理正成为未来的趋势。正因如此,构建一套能够无缝应对多种任务、具备高度协同和灵活响应能力的“超级代理系统”显得尤为迫切。这样的...
2025-04-21 00:31:36 1485浏览 0点赞 0回复 0收藏
获得成就
已积累 7.8w 人气
获得 1 个点赞
获得 0 次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