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耐撕!Cursor一波限流骚操作,让开发者彻底爱上ClaudeCode!实测两周:爱了!
编辑 | 云昭
出品 | 51CTO技术栈(微信号:blog51cto)
七月以来,“上下文工程”开始在AI产品圈火了起来。
其实,很多问题最早都是从 Vibe Coding 领域暴露出来的。比如许多网友透露在试用 Claude Code 和 Cursor 的时候,也踩过不少坑:比如 prompt 写太长、子代理调不动、上下文丢三落四。
但这两周,小编闲下来刷到了一篇质量极高的深度体验帖,把这两款边编程界的扛把子工具的优缺点、实用技巧、背后机制统统理顺了。
作者 Sankalp,是一位 AI 应用开发的后端工程师,业余时间也在做一些悬赏任务,本来在 Cursor 上玩 Claude 模型玩得不可自拔,结果因为 Cursor 一波限流的骚操作整的转移阵地了。
作者接触 Claude Code 之后,用两周时间进行了深度实测,把能踩的点、能用的技巧、能优化的细节比如上下文的组织模式、自定义指令等,全都掰开揉碎讲清楚了。
所以,墙裂建议各位细读下这篇文章,否则真的亏了。
一切源于Cursor 的骚操作
“大可爱” Cursor 前些日子,猝不及防开始搞限流这一套了。
6 月 16 日之后的两周时间里,我几乎拥有“无限 API 权限”,这段时间我正好在忙 Gumroad 的悬赏任务,还有一些 AI 工程 / LLM 评估相关的咨询活。而在Cursor 中,Claude 就成了我每天的主力干将模型。
不仅是代码生成,我还常用它快速熟悉代码库、问各种奇奇怪怪的问题。
图像
然后某天,Cursor 突然“拔了网线”,开始限流。我承认自己用得太狠,所以对这事儿没太大怨言。不过你说这到底是我“作妖”,还是 Cursor 在耍花样,也说不清了。
图像
从那以后,大家都更快被限流了。唯一的“无限流量”通道就是使用 Auto-model 功能。
但说实话,我只信得过 Sonnet 4 和 o3 这两个模型——在智能搜索和代码生成方面都是猛兽。开着按 API 计费的模式,一不小心就会落到“老铁,我们现在无家可归”的局面。
我偶尔也会用 Gemini Pro 2.5 和 GPT-4.1,但还是最常用 Sonnet 4 和 o3。不过,有时候 Sonnet 卡壳时,Opus 4 能很好地补位,所以当我在 Cursor 中彻底卡住时,就会短暂启用 API 计费模式,让 Opus 来救场(或者直接把代码丢到 Claude 聊天界面)。
不过最近 Cursor 上的请求速度开始变慢,尤其是 Sonnet。可能是 Anthropic 那边的问题(谁能给他们多配点 GPU 和分布式系统工程师?)。
此外我还被一些 “TPOT” 圈(自动化机器学习圈)的玩家影响,比如 @tokenbender、@thepushkarp、@xeophon_、@menhguin 等人。
这些人的博客让我意识到,Claude 其实可以搞很多高阶操作,甚至构建多智能体系统,这也让我越陷越深。
我和 Claude Code 的初遇
各位老铁,下面就开始我和 CC(Claude Code 的简称)的相遇故事。
我之前就订了 $20 的会员,他们提供的是 Sonnet 4,对我来说已经够用了 90% 的时间。我把 CC 装进了 Cursor。
Cursor 的 diff review 工作流实在太顺手了,我舍不得换。我是那种会认真 review 每一个 diff 的人,不大会见一个、点一个 “Accept All”。
你可以逐个审查 diff,解决冲突,还有各种编辑器辅助功能。
有时候我也想用下 o3、Grok 4 或其它新模型;另一些时候只是想格式化点东西——因为 Claude Code 到现在复制格式仍然很不靠谱。而且 Cursor 的“提示音效”早就对我实现了“ RLHF 强化学习”……(对不起,差点成了一篇怀旧帖)
说回正题。由于 Cursor 开始频繁限流,而我这边编码任务又堆积如山(不论是正职工作还是 Gumroad 悬赏),于是我狠下心升级到了 $200 的 Claude Max 订阅。这个版本基本等于无限使用 Sonnet 4 和 Opus 4(希望别让我失望)。其实 $100 的订阅已经满足大多数人需求了。
我的测试场景
在讲我的使用流程前,先交代下测试背景。我最近这两周主要用 Claude Code 来搞两个项目:
- 一个是中型 Python 项目;
- 一个是 Ruby + TypeScript 的大型开源项目,Token 总数超过 5000 万,含有详细 specs 和 e2e 测试。
这就意味着,当我完成一个功能后,Claude 是可以获得明确反馈的。我经常让它逐个修 specs,配合 --fail-fast
模式快速找错。Claude 会形成一个循环式工作流。
在开始用 Claude Code 之前,我已经用了 Cursor 大概一年时间。
当前工作流
一开始我只是傻乎乎地敲命令改代码,看着它慢慢找文件、修改,心想:“这家伙靠谱吗?”花了两三天我才敢信任它(尤其是 Auto Edit 模式)。
一旦信任建立,我开始探索更多指令。我的目标是精通最基础的命令,但光看文档是挖不到这些的,必须自己试错、亲手玩一遍。
后面几节我会像写“新手上路指南”那样分享经验。现在的我,每次用 Claude Code 的开场白都像在找心理咨询师:倾诉我的问题,然后切到 Opus 模式(/model Opus
→ Shift+Tab
进入计划模式)。
我还会让它把笔记写进 .claude
文件夹下的 claude.md
或 branch-analysis.md
,这个小技巧我是第 4 天才摸索出来的。
地址:
https://docs.anthropic.com/en/docs/claude-code/overview
复制粘贴太痛苦?让 Claude 直接写文件再从里面复制,舒服多了。
图片
提示: 大量使用 Shift+Tab
,在“计划模式”和“自动编辑模式”之间切换。先用 Opus 拿到一个大致计划,然后 80~90% 的操作交给 Sonnet 4,速度会快很多。
基础上下文管理
Claude Code 会显示当前 token 使用情况(百分比形式)。一旦我看到 nearing compaction,我就新建一个会话。通常我会让它先把关键信息记录在文件里,然后再开始新的对话。这是一种直觉,也是一种自我节奏控制。
当然如果真的有些内容我不想丢掉,我也会让它 compact 一下上下文,但这个过程挺耗时。
许多智能体框架都有 “scratchpad”(草稿板)设计,你可以让 Claude 持续记录它修改了哪些文件、增删了什么,甚至加上用户备注。等你从分支回来,重新开启 session,它就能接上之前的上下文。
图片
一般大家常用的 pattern:
[Claude Code] --> [todo list]
(每次都是全新上下文)
更好的方法:
结构化良好的文档 -->issues/<issue_no>.md (计划)
--> docs/plan_<issue_no>.md (任务需求)
彩蛋: 你可以用 /resume
指令恢复旧会话!我用了一周才发现这个指令!
为什么 CC 里的 Sonnet 比 Cursor 更强?
我刚开始用 CC 那天就发了个帖子,算法居然给我推了不少热评。
图片
重点是:Claude Code 很可能是在使用它目前工具的基础上做了后训练,和它的执行环境配合得更好。而且它的工具调用机制,也让人用得更安心。
相比之下,Cursor 可能对上下文做了压缩处理,而 CC 的上下文管理更“原生态”,token 利用效率更高。
所以现在我更多在终端里用 CC,而不是在 Cursor 里跑它——后者 bug 太多。
Claude 子代理(Subagents)
你看到过 Claude 生成的「可爱代办清单」吗?那就是子代理的功劳。虽然我不清楚它们具体怎么生成的,但可以确定:这套子代理系统让 Claude 的上下文管理更上一层楼。
图片
搜索能力
Cursor 支持语义搜索(semantic search)和普通的关键词搜索,还能让模型调用 grep
/ ripgrep
,也就是所谓的“agentic search”。
相较之下,Claude Code 的搜索则稍慢,但可以通过上下文管理技巧缓解。好处在于,它允许并行调用多个子代理(sub-agent),在大代码库中并行搜索。这是通过 Task tool
实现的,效果拔群。模型可能是 Haiku 或 Sonnet,反正执行 grep 的时候,用 Haiku 也够用了。
建议: 善用 /think
、/think hard
和 /ultrathink
等指令。
这里给大家贴一下官方的最佳实践(Task tool)方法:
图片 (4)
你要熟悉的指令
我花了一个星期才知道,居然可以直接在 Claude 里输入 !
来跑 shell 命令。想运行 bash 模式?Shift + ?
查看快捷键就知道了。
图片
虽然没法像终端一样跑交互式 Python shell,但配色是真的好看……
图片
你甚至可以用 claude -p "search the internet and tell me about anthropic"
在无头模式下运行 Claude!
还有个冷门知识:你可以 @
引用文件,但我也是用了几天才发现这个用法。
另外还有个「memorize」功能,类似于为系统提示添加自定义说明,可跨会话记忆。
科普一下:Claude 如何查找记忆内容?
图片
Claude 会递归读取当前目录及父级目录的 CLAUDE.md
和 CLAUDE.local.md
文件。大项目里非常实用!具体如下:
Claude Code 会以递归的方式读取记忆:它从当前工作目录(cwd)开始,逐级向上递归(但不会包括根目录 /),查找并读取每一级中的 CLAUDE.md 或 CLAUDE.local.md 文件。
这在处理大型代码库时尤其方便,例如你在 foo/bar/ 目录下运行 Claude Code,而记忆文件分别存在于 foo/CLAUDE.md 和 foo/bar/CLAUDE.md 中。
Claude 还会发现当前工作目录下子树结构中的 CLAUDE.md 文件。不过这些文件不会在启动时自动加载,只有当 Claude 实际读取这些子目录中的文件时,它才会将对应的记忆文件一并加载。
图片
Sonnet vs Opus:该选谁?
Sonnet 在 90% 情况下足够用,甚至在 SWE-bench 里得分比 Opus 还高。它特别擅长 Python 和各种前端代码,也更快、更 agentic,尤其适合长上下文处理。
但当你连续多轮操作后,Opus 容易迷糊。我通常会让它把内容 dump 到 .claude
文件夹里,然后重启会话。如果是疑难 bug,我会从 Opus 开始;否则,Sonnet 就够了。
自定义指令之路
Claude 默认内置 /pr-comments
和 /review
,你需要安装 GitHub CLI 才能用。这些也可以当作自定义指令的模板。
举例:我在某个分支改了代码,想重新开启会话,可以:
- 用
/review
让 Claude 回顾 diff; - 或者拉取 PR 评论,只关注指定人的反馈,跳过无关 bot。
Screenshot 2025-07-16 at 2
当然,也可以直接说“我们开始新的 session,请对比 main 分支的 diff”——这就类似 Cursor 的 diff 体验了。
Screenshot 2025-07-16 at 2
其它 Tips
- 连按两下
Esc
可随时 fork 会话。 - 用
/permissions
控制权限。 - 感觉胆子大?可以试试
claude --dangerously-skip-permissions
- 我推荐一个宝藏视频:Claude Code Pro Tips
小编帮各位找到了地址:https://www.youtube.com/watch?v=TiNpzxoBPz0
我接下来想尝试的事
- 定义更多自定义命令
- 尝试 MCP Server,如 Playwright,搞前端自动化
- 构建 Claude 的反馈循环,例如让它截图、分析截图、再优化 UI
- Prompt 优化实验:写个
rubric.md
来定义评估标准,结合 prompt.md
内容,搭建一个 Claude 自我评审的多智能体系统
Cursor的UI无敌,但CC更高级
Cursor 是个强大的工具,UI/UX 无敌。
但从“高阶玩法”的角度来看,Claude Code 更胜一筹。CLI 的形态促使用户去探索、去试错,少了可视化界面,反而激发了“极客精神”。
如果你是一个爱折腾的用户,Claude Code 会让你觉得“值得拥有”。
好了,文章到这里结束了,希望能帮助到各位大佬们。欢迎评论区讨论下有哪些使用上的问题和技巧。下期选题就靠各位的碰撞了。
参考链接:https://sankalp.bearblog.dev/projects/
本文转载自51CTO技术栈,作者:云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