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活“四链融合”潜能,以数字化引擎驱动地方产业升级

发布于 2025-10-23 10:40
浏览
0收藏

四链融合是指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的深度融合,是中国在新时代推动高质量发展、培育新质生产力的重要理论创新。本文先梳理“四链融合”发展脉络论、再提出量知“四链融合+数字化系统”融合的整体框架、最后以案例验证其落地路径。

一、“四链融合”理论政策渊源与发展脉络

其发展历程可分为4个阶段:

图片
理论萌芽期(2013—2018):从“两链融合”到“三链协同”

2013年9月: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上,习近平首次提出“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标志着“创新链+产业链”的初步融合思路形成。

2014—2018年:在多次两院院士大会及地方调研中,进一步强调“围绕创新链完善资金链”,并加入人才链要素,形成“三链协同”雏形。

图片
概念明确期(2019—2021):“四链融合”正式提出

2019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西考察时首次明确要求“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政策链、资金链深度融合”,首次将五链并列,为后续“四链融合”奠定基础。

2021年5月:“科技三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聚焦“创新链与产业链融合”,并强调资金链和人才链的支撑作用,推动“四链融合”从政策表述上升为国家战略。

图片

理论深化期(2022—2023):内涵与框架系统化

2022年10月:党的二十大报告正式提出“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首次以官方文件形式明确“四链融合”概念,标志着其成为指导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核心理论之一。

2023年起:学术界和政策界围绕“四链融合”的机制展开系统研究,被明确定义为动态协同的有机整体,提出“产业链为载体、创新链为动力、资金链和人才链为关键支撑”的“一载体一动力两关键”模型。

图片
实践拓展期(2024年至今):从理论到政策落地

2024—2025年:地方政府(如湖南、浙江、广东、福建)和高校开始将“四链融合”纳入区域发展规划和教育改革

教育领域:职业教育领域提出“四链融通”模型(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教育链),强调产教融合闭环。

政策工具:建立“产业-科技-人才-金融”协同发展机制,通过“耐心资本”引导资源向创新链薄弱环节流动。

二、量知“四链融合+数字化系统”建设框架

 量知科技是一家专注于产业创新赋能的大数据认知决策服务商,深度聚焦产业治理与创新核心场景。创新性将“四链融合”的理论高度融合到数字化系统建设过程中,构建起“数据—知识—决策”闭环赋能体系。具体融合的理论框架如下:

图片

产业链提升方面

核心目标:盘清产业家底。

重要手段:绘制具有地方特色产业链图谱、盘清产业链各环节产业要素、明确自身发展的比较优势和劣势、确定产业强补固拓环节。

落脚点:为产业招商提供数字化决策支撑,应围绕强补固拓环节做靶向推荐并给出推荐理由。

核心应用场景:产业招商,为招商主管领导“盘家底 - 做对标 -选赛道 -谋发展”,为招商人员“推情报-选标的-做研判-建联系”。

创新链布局方面

核心目标:挖掘产业环节关键核心技术。

重要手段:定义关键核心技术、根据定义挖掘关键核心技术、对关键核心技术进行量化评价、围绕关键核心技术推荐攻关主体。

落脚点: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提供决策支撑,核心要为“攻什么”“攻的优先级”“给谁攻”提供决策参考。

  核心应用场景: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用数字化手段辅助科技主管部门进行科研项      目部署,辅助决策 攻什么”“攻的优先级”“给谁攻”,实现资源的优化配 置。

资金链分析方面

核心目标:分析资金供需市场。

重要手段:盘点行业融资事件、挖掘热门融资赛道、盘点地方重点投资机构、归集银行优质信贷产品。

落脚点:推荐热门融资赛道及项目、推荐合适投资机构和信贷产品。

核心应用场景:甄选热门赛道,辅助投资机构筛选热门投资赛道、分析热门项目的商业模式。辅助资金需求者匹配合适的资金供给方。

人才链支撑方面

核心目标:建立全球人才蓄水池

重要手段:建立全球人才基本信息库、设置人才多维标签体系、构建人才立体画像

落脚点:人才的高效推荐和匹配,实现输入技术需求推荐合适人才并形成详细的人才画像

核心应用场景:为科研机构、科技企业匹配合适人才,进行技术难点攻关。

三、地方政府和量知合作共助产业升级实践

(1)南平市打造“绿色产业创新平台”,以“四链”融合激发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福建省南平市立足绿色生态优势,深入探索以“四链融合”促进绿色发展的有效路径。

在产业方面:利用产业链“强链”“补链”“固链”“拓链”智能决策模型对产业图谱进行全面分析,定位产业链条缺失、薄弱环节,从加大财政支持力度、优化资源配置、鼓励技术创新等多维度提出解决方案,为本地产业发展精准推荐优质靶向企业,助推产业结构优化和企业发展壮大。

在技术方面:利用行业大数据挖掘出产业发展的关键共性技术,有针对性地策划生成科技创新项目,突破关键技术“卡脖子”问题,并针对企业提出的个性化技术需求进行智能评估,并自动推荐相关的单位和专家,高效进行技术攻关。

在人才方面:基于企业实际需求,成功引入福州大学人才团队进行产学研合作,并通过人才评价模型进行精准匹配,筛选适合企业的人才,为企业精准推荐高端人才资源,解决企业发展中高端人才不足难题。

在资金方面:平台汇聚产业发展中的资金流向,为政策资金精准投放提供辅助决策,通过线上收集和线下确认企业的资金需求,撮合推荐科技金融产品和科技股权基金,切实提高企业的资金获得率。

整个平台以“线下运营+线上服务”模式,目前助推全市招引签约总投资5000万元以上项目592个、总投资875.1亿元;共挖掘关键共性技术101项,形成“急用先行”“重点产业”“前沿技术”技术攻关需求42项;为全市438家企业精准选派科技特派员484人,在重点产业上组建了21家科特派院士(专家)工作站,解决企业发展中高端人才不足难题;累计为367家企业提供“科特贷”等信贷支持15.5亿元,帮助企业实现股权融资14.48亿元。

(数据来源:2024-07-01政府官网)

图片

(2)绍兴市打造 “绍兴 .创谱” ,赋能科技发展

“绍兴·创谱”主要围绕集成电路、生物医药、现代纺织等标志性产业链,整合以集聚全域科创资源,构建“一图总览、九库联动、N表透视、全景画像”的数字化应用场景。同时,以培育壮大企业为重点,绘制企业创新画像,编制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小巨人企业→科技领军企业的成长线路,并为企业精准推送前沿资讯、技术分析等创新服务。

该平台自2023年5月正式上线,依据平台画像,精准推送政策、技术、资金信息,2023 年全市新增高新技术企业 374 家、省科技型中小企业 1340 家,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提高到 64.5%,同比提升近 3 个百分点;平台促成金融机构与科技企业集中签约,授信金额近 1500 亿元;同步设立 6 家科技银行,形成“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闭环服务体系;全国首发“四链融合指数”,实时监测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协同度,为政府决策和企业投资提供量化依据,相关做法被中组部《组工信息》刊发推广;平台集成技术攻关、企业申报、人才引育、成果转化、金融服务等 30 余项事项,实现从“便捷服务”到“增值服务”的迭代,被列入绍兴市 2023 年八大标志性改革成果。

标签
收藏
回复
举报
回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