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只是另一个 Workflow Builder:LangChain 的不同选择

发布于 2025-10-17 07:54
浏览
0收藏

在 AI 智能体开发领域,“可视化工作流构建器(Visual Workflow Builder)”似乎成了新宠。 当 OpenAI 刚刚发布 AgentKit,众多工具如雨后春笋般进入这一赛道时,LangChain 却选择了另一条路。

为什么我们始终没有推出自己的可视化工作流构建器?答案或许与你想的不一样。

一、从 Day 0 开始的呼声

自 LangChain 创立以来,我们收到最多的用户请求之一,就是:“能不能出个可视化工作流构建器?” 但直到今天,我们仍未推出,而是让其他工具——LangFlow、Flowise、n8n——在我们之上去构建。

随着 OpenAI 在 Dev Day 上推出 AgentKit,这一话题再次被推到聚光灯下。 今天,我们想分享为什么我们至今没有构建这样的工具,以及我们更感兴趣的方向是什么。

二、问题定位:谁需要什么?

首先,明确一点:这些无代码工作流构建器(No-Code Workflow Builder)究竟在解决什么问题? 核心动机是——让非技术用户也能构建智能体(Agent)

这类需求的出现,通常出于两个原因:

  1. 公司在工程人力上更为紧张;
  2. 非技术用户往往最了解“应该构建怎样的智能体、它该做什么”。

当然,也有人将这些工具用于快速原型设计,再迁移到代码中。但总体目标相同: 👉 让组织中的每个人都能独立构建自己的 AI 应用,而无需依赖工程支持。

三、Workflows vs Agents:根本的思维差异

我们在一篇文章中曾为“工作流”辩护(讽刺的是,那是回应 OpenAI 一篇“反对工作流”的文章)。

社区普遍接受的 Agent 定义 是:

💡 An LLM Agent runs tools in a loop to achieve a goal.

简单来说:

  • Workflow提供更高的可预测性(Predictability),但牺牲了自主性;
  • Agent拥有更强的自主性(Autonomy),但失去了可预测性。

而我们追求的,是“reliably good”——既稳定又灵活的结果。

🔹 Workflows 通常具有复杂的分支逻辑、并行结构和多路径执行,其复杂性被表示为一个 DSL 图结构。 🔹 Agents 则将复杂逻辑“隐藏”在自然语言 Prompt 中,虽然结构简单(Prompt + Tools),但语义丰富。

因此,无论是 OpenAI 的 AgentKit,还是 n8n、Flowise、LangFlow,它们本质上都是可视化的 Workflow Builder,而不是 Agent Builder

四、可视化工作流构建器的两大局限

1️⃣ 并没有真正降低门槛虽然号称“人人可用”,但对于普通非技术用户而言,依然需要相当的逻辑思维与操作经验。

2️⃣ 随着复杂度提升,系统变得难以管理一旦任务超过某个复杂度阈值(而这通常发生得很快),用户就会陷入一张“节点与连线的蜘蛛网”,可视化反而成了障碍。

五、我们更关注的替代方案

我们的目标不是“让画布更好看”,而是构建可靠的 LLM 驱动系统(LLM-powered Systems)。 在不同复杂度下,最优方案也应不同:

🔹 高复杂度任务:Workflow in Code

对于分支繁多、模块化强的系统,代码仍然是最优解。 例如 LangGraph,正是为这种高复杂度任务而设计。

过去这意味着“非技术用户无能为力”, 但随着代码生成成本趋近于零,越来越多用户能“用自然语言生成代码”,这正在改变一切。

🔹 低复杂度任务:No-Code Agents

对于简单场景,一个由 Prompt + Tools 组成的 Agent 就足以稳定运行。 这类无代码智能体的构建方式,理应比 Workflow 更简单。

随着模型能力持续提升,这类智能体的应用上限也在不断扩大。

六、“中间层”的困境:被双向挤压的无代码工作流

目前,无代码 Workflow Builder 正在遭受“双向夹击”:

复杂度水平

最佳解决方案

无代码智能体(No-Code Agent)

无代码工作流(No-Code Workflow)

代码中的工作流(Workflow in Code)

向下,智能体正以更高的可靠性和可教性逐步替代工作流; 向上,代码生成正迅速降低门槛,让开发者更倾向直接编写可维护的代码。

这意味着,未来“画图式”的构建方式将越来越难以在复杂任务中保持高效。


七、真正值得探索的问题

不可否认,n8n、Flowise、LangFlow、Gumloop 等团队在 democratizing LLM-powered workflows 方面做得非常出色—— 它们确实帮助非技术用户构建出了许多优秀的 AI 应用。

但世界真的需要“又一个 Workflow Builder”吗?

我们认为,更值得探索的方向是:

  • 如何让用户以无代码方式构建“reliably good”的Agent
  • 如何让代码生成模型更擅长编写 LLM 驱动的Workflow / Agent

八、结语:从“画流程”到“教智能体”

AI 应用开发的下一阶段,不在于谁的画布更绚丽, 而在于——谁能让智能体更可靠、更可教(Teachable)。

未来的构建方式,也许不再是拖拽节点,而是:与智能体对话,共同学习,共同进化。

💭 当你考虑为团队引入 AI 解决方案时,不妨先问自己: 这个问题真的需要复杂的 Workflow 吗? 还是一个设计精良的 Agent 就已足够?

或许,最简单的方案,才是最优解。


原文链接:Not Another Workflow Builder (LangChain Blog)

本文转载自​​​​​​​​AI小智​​​​​​​​,作者: AI小智

标签
收藏
回复
举报
回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