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球最快编辑器!开源大神新作:零延迟,可彻底关闭AI;创始人揭秘打造细节!众大佬惊呆:回到极致编程! 原创
编辑 | 云昭
出品 | 51CTO技术栈(微信号:blog51cto)
在这个 “不接 AI 就显得落伍” 的开发工具时代,一款非常编辑器悄悄走红了
它不仅号称自己是“全球最快”的硬核 Vibe Coding 工具,性能惊艳一众开源大佬、创业公司大神、编辑体验丝滑得像本地记事本,还大胆地在官网写了一句醒目的标语——
“你可以完全关闭 AI。”
图片
没错,这款编辑器叫 Zed,出自 Atom 编辑器原作者 Nathan Sobo 之手。
2018-2019 年期间,当 Nathan Sobo 着手打造 Zed 项目时,他的目标很简单但野心十足:让它既快又好用。
做一个快得离谱、好用得上头的代码编辑器。
厉害地是,三年后,他们不仅做到了,还造出了目前全网最快的 AI 编程体验。
用Rust重写,打造编辑器界的“F1赛车”
为了实现全球最快的编辑器,Sobo 可谓说经历了多重挑战。对于此,Nathan Sobo 的开发哲学就是三个字:零延迟。
“你敲一个键,我们必须在下一帧刷新屏幕之前,把像素渲染好。”——Nathan Sobo
这样的性能在今天这个大多数代码编辑器都建立在网页技术上的时代,听起来几乎不可能。Sobo 早在 GitHub 领导 Atom 项目时就知道:要做到这一点,JavaScript 完全不行。
为了实现这个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2021年,Zed 放弃了 Electron、舍弃了 JavaScript,全线用 Rust 重写。Rust 提供了系统级别的性能控制和内存安全,成了这辆“F1 编辑器”跑上极速的秘密武器。
不仅快,Zed 还自带原生实时的协作能力,不靠插件,就能像 Google Docs 一样多人同时写代码。这种体验,说直白点,就是比 Git 快了一个时代。
我的天,真是太快了!启动速度、界面响应、打字延迟……我真切地感受到了!
图片
业界一位主程在体验了之后,这样来形容它的速度响应:
我早就觉得 VS Code 有点卡顿,但没想到原来编辑器可以快到这种程度。说实话,我真的震惊了。
Zed 重构零延迟的AICoding体验
2024 年的时候,Zed 已基本完成其性能优先的编辑器架构。然而很快,Vibe Coding 来了,随着 AI 功能成为开发者工具的“必备条件”,Zed 面临着新的挑战——
如何提供符合其零延迟理念的 AI 驱动代码补全功能。
于是他们开发了“编辑预测”功能,由自研 Zeta 模型驱动,能实时预测用户下一步的操作并给出建议。Zeta 构建于开源 Qwen 模型系列之上,采用了 speculative decoding(推测解码),专门为代码编辑场景进行优化。
“编辑的本质是大部分内容不变,只改动一小部分,”Sobo 解释道,“推测解码的想法是:当模型输出的 token 和原始输入一致时,我们就假设接下来的内容也会一致,于是提前运行,提升响应速度。”
有意思的是,Zed 在 AI 集成上遇到过一次“小危机”:原来的模型服务商卡顿、延迟高、带宽也不给力。
- P90 延迟 > 500ms,P50 > 200ms
- 计算能力不足
- 不支持多区域部署
- 推理过程如同“黑盒”,不符合 Zed 的开源价值观
“他们就像一个黑箱交付服务,缺乏透明度,不利于我们团队迭代优化。”
眼看上线在即,怎么办?Sobo 一时无解,不过很快,一个关键转机出现了。
他们找来了 Baseten ——一个家工程驱动的推理平台。不是那种“给你一个 API 文档你自便”的服务,而是直接派工程师“驻场”,一周内重写了整个推理管线,干了这些事:
- vLLM 换成 TensorRT-LLM,GPU 性能暴涨
- 引入 KV 缓存和 speculative decoding,延迟直接砍半
- Lookahead decoding 提高吞吐率,预测提前一拍
- 多云部署 + 多区域热切换,稳定性拉满
最终效果?性能数据提升得十足惊艳:
- P90 延迟降低 45%
- 吞吐量提升 3.6 倍
- 预测速度提高超过 2 倍
- 无代码修改,一天内完成迁移
现在各种 Vibe Coding 的 IDE,但“跑得快又跑得稳”的,像 Zed 的编辑器,真不多。
一位 Anthropic 的大牛这样来形容自己用 Zed + Sonnet 的开发体验:真的被震撼到了。
我只是写了几句关于一个研究想法的描述,Claude 3.5 Sonnet 几秒钟就生成了第一版代码。
我发现一些小错误,就直接高亮标出要修改的部分,并给了点反馈,它立刻就修好了。
从灵感产生到实验代码跑起来,只用了半小时——整个过程既轻松又好玩。
允许你完全关闭 AI,这不是 Bug
最让小编佩服的,是 Zed 在 AI 到处乱飞的时代,提供了「全局关闭 AI」的选项。
图片
你没听错,它主打 AI 却允许你彻底断开。为啥?
在官网博客中,揭示了这一动作背后的原因,主要还是企业和开发者的顾虑:
- 组织合规:有些企业不允许任何代码被传输到外部模型
- 知识产权:怕 AI 学走核心业务逻辑
- 开发哲学:有些开发者更喜欢工具带来的可预测性和控制权,而不是被AI提示打断 Flow
所以,尊重社区呼声的 Zed,决定将选择权留给用户,这种做法在今天其实挺罕见的。
除了可以关闭 AI 模式,Zed 还提供了几种保护数据隐私的方案,避免数据暴露风险:
- 自带密钥:你可以使用自己的 API 密钥接入你信任的 AI 服务商,自主把控供应商关系。
- 本地部署模型:Zed 支持运行本地 AI 模型,所有代码始终保留在你的机器上,绝不外传。
此外,当开发者使用 Zed AI 服务时:
- 所有代码和提示词在请求处理完毕后立即被丢弃,不会被持久存储,也绝不会用于训练模型;
- Zed 与 Anthropic 签订了零保留协议(zero-retention),确保用户的代码始终处于隐私保护之中。
背后哲学:编辑器的理念升级
时至今日,代码 IDE 重新迎来来一次爆发期,但于上一代编辑器的打杂这 Sobo 而言,却并不是单纯的蹭热点,他要解决的是——
解决老一代编辑器留下的问题:
- VS Code + Copilot 太慢、太重
- Git 是为“发邮件打补丁”设计的,不适合实时团队协作
- Electron 像“网页装进壳子”,不可能做到毫秒级响应
这就是 Zed 要攻克的挑战。从 Zed 支持的功能里可以看出新一代编辑器的理念正在成型:
- “本地写字板级”的响应体验(得益于用 Rust 重构编辑器底层)
- 实时联机协作
- 代码片段可持久标记与评论
- 人类 + AI 的对话数据挂载在代码上形成“元数据层”
正如官网上描述的:Zed 是新一代的高质量人与AI协作的代码编辑器,主打三个关键词:快、智能、协作。
图片
创始人 Sobo 甚至还打了一个魔兽世界的比方:
“对我来说,Zed 就像我和朋友们的‘魔兽世界’,我们每天在里面写代码、聊变更,协作像打副本。”
下一步计划:补齐 IDE 能力,把协作做深做透
目前 Zed 已经吸引了上万名开发者尝鲜,甚至来自 Anthropic、苹果、AWS 的众大佬都对 Zed 赞不绝口。
图片
而且,由于 Zed 是完全开源的,已经吸引了超过 63k 的 stars 和 4.7k 的分支。
图片
图片
但它的野心还远不止如此。在官网上放出的路线图可以看出,接下来要做的:
- Windows 支持(这是用户呼声最强烈的功能)
- 完善调试器、语言服务器等 IDE 基建
- 实现真正的「代码社交化」体验:让代码成为一个“人类 + AI”互动的空间,而不是一堆死板的文件
而最终目标,是从 VS Code 的“个体工具”,进化成团队协作的中枢系统,甚至有点想“替代 Git”。
图片
写在最后:Zed 的魅力所在:是速度,更是自由
Zed 在告诉我们:AI 是强大,但你可以选择不依赖它。性能是必要,但协作才是终点。
一个编辑器,既能飞快预测你要写什么,也能允许你说:“别管我,我就想自己敲。”
这样的工具,不多。这样的产品哲学,更少。
Zed,值得关注。最后用一位开源大佬Tailwind CSS的评价来结尾吧:
看好 Zed,它用起来让我仿佛又回到了当年使用 Sublime Text (轻量级编辑器)的感觉,但又融入了那些最初让我转向 VS Code 和 Cursor 的各种现代化便利功能。
图片
小编留一个问题给各位大佬:大家现在都在用哪些AI Coding的工具?遇到了哪些问题让各位忍不住想怼呢?
请轻拍。
本文转载自51CTO技术栈,作者:云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