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终极用法!ChatGPT误导功能开发!整个团队懵逼尬住,知名开源大佬创始人被AI逼宫成功:开发逻辑变了!

发布于 2025-7-11 08:30
浏览
0收藏

编辑|云昭

出品 | 51CTO技术栈(微信号:blog51cto)

昨天发生一个蛮有意思的“小概率”事件,可以说是人类被 ChatGPT 的幻觉打败了。

当一个 AI 说你的产品有某项功能,用户就会相信你有。即使你从没做过,甚至从没想过做。

以至于,创始人被倒逼着连夜找员工,赶工实现这个“产品经理根本没提过”的产品需求。

就这么一段“抓马”且带着某种科幻味道的桥段,真实发生在一家创业公司身上。

ChatGPT 整活,把一公司人整懵逼

故事发生的主角 Soundslice,是一家专注于“乐谱扫描识别”的小团队产品。用户只需拍一张乐谱照片,系统就能识别其中的音符,生成可以播放、编辑的数字乐谱。

注意:这家公司的创始人,相信大家更为熟悉。他就是大名鼎鼎的开源项目 Django(非常流行的Python Web框架)的创始人之一 Adrian Holovaty。2012 年,他创立了 Soundslice。

这原本是一个非常垂直、清晰的工具。但从某天开始,后台的错误日志频繁出现一种奇怪的上传图片。(ps:作为创始人,Holovaty 非常关注该功能的错误日志,以查看出现了哪些问题以及需要在哪里进行改进。)

一般来讲,用户都会反馈常见的真实的乐谱照片——

AI终极用法!ChatGPT误导功能开发!整个团队懵逼尬住,知名开源大佬创始人被AI逼宫成功:开发逻辑变了!-AI.x社区图片

而这会收到的全是一张张的 ChatGPT 的聊天截图,内容中包含了 ASCII 吉他谱。

AI终极用法!ChatGPT误导功能开发!整个团队懵逼尬住,知名开源大佬创始人被AI逼宫成功:开发逻辑变了!-AI.x社区图片

ASCII 吉他谱,是一种用纯文字(比如 ​​E|--0--1--3--|​​)记录吉他演奏指法的极简谱。

Soundslice 团队一头雾水:这不是我们支持的格式,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用户上传?

直到创始人 Holovaty 自己去 ChatGPT 试了一把,谜底才揭晓——

ChatGPT 正式而自信地告诉用户:“想听你写的吉他谱?去 soundslice.com 上传 ASCII 吉他谱吧。”

嗯,AI 硬说你能干这事,用户竟然也真的信了。

功能还没开发,用户却已经用上了

从严格意义上说,ChatGPT 这是在“胡说八道”。事实上,Soundslice 从没支持过 ASCII 吉他谱的识别与播放,这完全是 AI 杜撰的幻觉。

但有趣的是——幻觉造成的用户需求,却是真需求。

后来在采访中 Holovaty 表示,主要的代价是声誉受损:Soundslice 的新用户带着错误的期望加入。他们被自信地告知我们会做一些我们实际上不会做的事情。

一大批用户带着 ChatGPT 的“建议”注册 Soundslice,上传 ASCII 吉他谱的截图,试图获得预期中的播放体验。

这导致产品团队陷入一种前所未有的尴尬:

  • 不做这个功能吧,用户涌入发现“被骗了”,影响品牌声誉;
  • 做这个功能吧,是不是太被动、太离谱,甚至有点“被 AI 绑架”的味道?

Holovaty  最终下了决心:

既然用户来都来了,那我们干脆把这个功能真做出来吧。

于是,一个原本根本不在 roadmap 上的功能,被突击开发、上线,并写入了 UI 提示中。

他自己也调侃说:“这可能是有史以来,第一起公司因为 ChatGPT 幻觉而开发新功能的案例。”

AI 的幻觉,正在改变产品世界的运行逻辑

众所周知,大模型的幻觉问题一直存在,ChatGPT 也不例外。

但万万没想到,这次 ChatGPT 的离谱程度竟然超出了想象。

据了解,ChatGPT 并没有 API 连接 Soundslice,也不是 Soundslice 的合作伙伴。但它仅凭一段文本生成的“幻觉描述”,就反向影响了用户行为,塑造了产品认知,最终逼迫团队做出真实回应。

过去我们相信的是:需求来自真实用户的真实意图。

但在 AI 大规模进入人类知识交互系统的当下,有一种新的路径正在形成:

  • AI 幻觉 → 用户信任 → 市场预期 → 产品被迫跟进

也就是说,产品团队不再完全掌控“自己是谁”这个问题,AI 在用户心中帮你“定义”了你是谁。

如果说搜索引擎时代,用户靠 Google 发现你;

那么在 AI 对话时代,用户靠 ChatGPT“想象”你。

所以,结果就是:如果 AI 说你能做——那你最好真的能做,不然你就掉粉了。

重新认识AI幻觉:不信它,但不能不应对它

Soundslice 的决定看似无奈,其实是非常明智:与其急着辟谣,不如先听清幻觉背后的真实渴望。

用户并不真的关心你是不是“原生支持” ASCII 吉他谱,他们关心的只是:我写了一段谱子,有没有办法听到它的声音?

ChatGPT 的“胡说”恰好暴露了用户的真实痛点,也提供了一个方向。

你可以抵触它、忽略它,但你无法否认:

AI 正在重塑产品定义、产品传播,甚至产品规划的顺序。

在这个新范式下,我们做的每个功能,可能不是来源于用户调研或竞品分析,而是来自一场你没参与的 AI 对话。

网友:这才是AI的终极用法

现在听起来,之前有不少大佬提倡的“我们应该利用AI的幻觉”的“鬼故事”,的确成真了。

Hackernews 上不少网友也都对这个真实的故事惊到了:这才是AI的终极用途!

AI终极用法!ChatGPT误导功能开发!整个团队懵逼尬住,知名开源大佬创始人被AI逼宫成功:开发逻辑变了!-AI.x社区

一位昵称为 @suzzer99 的网友表示:

有时候它想出来的做法比我还好。

我觉得这才是 AI 最终极的用途——从 Google Maps 到 Grammarly 都是这样。

我写书的最后阶段才开始用 Grammarly,大概接受了它三分之一的修改建议。考虑到这本书我已经自我编辑了几十遍,还请了专业编辑,这比例已经相当高了。

不过如果我照单全收它的建议,这本书反而会变差。它对于清理废话和被动语态很有用,但不理解幽默、上下文、刻意重复这些写作技巧。

此外,这位网友认为,现在最大的问题在于:高层总想把人完全踢出流程,但这样几乎总是会带来灾难。

但,这并不表示,幻觉可以从危险名单上除名了。

另一位网友 @Sophira 则谈了自己对于GPT时代的感受:

GPT 生成的文本确实比 SEO 时代的垃圾内容“看起来”更像样,但也正因为它太像“权威发言”,所以更危险。

它听起来像是对的,但你看到的可能完全是它编出来的。

开放麦:下一次,谁还会被“逼”上线功能?

诸位,不妨大胆设想一下:

  • ChatGPT 会告诉你 Notion 支持语音播客转写,然后用户开始“理所当然地”上传音频;
  • 它会建议你在 Canva 里做 PPT 一键成片,哪怕 Canva 根本没有这个功能;
  • 它会说你的视频平台能分析用户表情并自动生成视频脚本——你甚至都没写过这个 PRD。

简直不能再想了。吊轨程度有点太大。AI 不是你的 PM,但它却影响了你的用户,最终也决定了你的 roadmap。

Soundslice 的案例只是开端。或许越来越多公司,会在 ChatGPT 的“幻觉”中,找到通往现实的新方向。

甚至小编在想,OpenAI 甚至会推出一个“按幻觉收费”的功能。

所以,以后大家也别问“AI 胡说怎么办?”,不如反向思考:“我们准备好在这些幻觉中,看见新的真实需求了吗?”

毕竟通过这个案例,给所有产品开发者们上了一课:

“未来的产品需求文档,可能早已藏在 ChatGPT 的回答里,就等各位大佬的慧眼去发现了。”

参考链接:​​https://www.holovaty.com/writing/chatgpt-fake-feature/​

本文转载自​​51CTO技术栈​​,作者:云昭

收藏
回复
举报
回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