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gent的关键一跃:没有它,你的AI应用寸步难行!
从代码助手到研究专家,Agent 应用快速崛起。本文将深入解析为什么它们需要全新的基础设施支撑,以及如何通过 LangGraph Platform 实现可靠、可扩展的 Agent 系统落地。
🤖 代理应用的范式跃迁:从响应式到智能体
传统应用由按钮、表单和一次性 API 调用组成 —— 典型的“请求-响应”模型。但 Agent 应用彻底改变了这一模式:
特性 | 描述 |
✅ 记忆能力 | 保留历史对话与中间状态 |
✅ 推理行动 | 多轮逻辑处理与工具调用 |
✅ 协作灵活 | 可等待人类反馈或群体协作 |
这类智能体广泛应用于:
- 代码生成助手
- 工作流自动化工具
- 文献分析研究代理
但与此同时,Agent 的三大运行特性也对系统提出挑战:
- ⏱️任务长时运行:运行时间以分钟或小时计
- 🧠需要持久状态:必须记录中间输出与上下文
- 📈存在流量波动:定时任务或用户请求突发增长
⚠️ 结论:传统无状态 serverless 架构(如函数计算)无法支撑这一新型负载。Agent 应用需要专属基础设施。
🧱 代理基础设施的五大支柱能力
所谓 Agent 基础设施(Agent Infrastructure),就是位于智能代理逻辑与底层资源之间的一层通用运行支撑。它不像数据库或 API 网关那样“功能单一”,而是必须应对 Agent 的动态、长时间、不确定行为。
1️⃣ 持久执行(Durable Execution)
问题:Serverless 限制执行时长(通常 ≤15 分钟),不适合长任务。能力:
- 后台运行:脱离前端请求独立执行
- 心跳信号:持续上报,防止中途超时
- 崩溃恢复:从 checkpoint 自动断点续跑
❝
✅ 可在暂停工具调用、等待人类输入时安全挂起,再次恢复后继续执行。
2️⃣ 状态管理(State Management)
问题:传统系统仅支持简单消息缓存,Agent 状态复杂多变(如嵌入文档、工具调用输出)。能力:
- 开箱即用状态存储(OOTB)
- 跨步骤保留中间结果
- 支持运行时编辑与回溯
✅ 你可以在任意节点插入状态读取、写入或修改指令。
3️⃣ 人在回路(Human-in-the-Loop)
问题:许多任务需要人类审批或澄清,执行流程不可预期。能力:
- 暂停与恢复 API
- 无需自建队列与轮询逻辑
- 支持任意等待时间的“插人协作”
✅ 支持研发更安全、可靠的 AI 代理,如医学审核、金融审批等场景。
4️⃣ 并发应对(Bursty Concurrency)
问题:高并发访问或定时任务容易造成系统拥堵。能力:
- 智能任务队列调度
- 自动扩容 worker 节点,避免资源瓶颈
- 确保每个任务只执行一次,避免重复或丢失
✅ 让 Agent 应用稳如泰山,无惧流量洪峰。
5️⃣ 流式反馈(Streaming & Debug)
问题:用户与开发者都希望实时看到 Agent 的“思考过程”。能力:
- Token 级别 LLM 输出流
- 自定义数据流:支持结构化信息流传输
- 动态 UI 渲染组件(如交互面板、运行图谱)
- 内嵌元信息:每步决策可追溯
✅ 支持构建如“代码生成中”、“研究路径规划中”的可视化界面,提升信任感与可调试性。
🚀 LangGraph Platform:为 Agent 而生的运行平台
LangGraph Platform 是目前少数专为 Agent 应用打造的完整运行平台,提供以下能力:
🔧 一键部署:从 GitHub 发布 Agent 应用
🛠 自动管理:包括检查点、重试、状态、并发控制
👀 全链路追踪:实时查看 Agent 执行细节
应用案例:
- 文献分析助手:运行数小时,支持中途人工干预
- 编程助手:保存上下文,跨日继续生成脚本
- 企业客服 Agent:自动扩容应对节假日高峰
📘 查看平台文档
✅ 总结:代理时代,基础设施才是决定成败的关键
每一次软件范式变革,都会诞生新的基础设施:
- 云计算承载了微服务
- 浏览器承载了 Web 应用
- 而Agent Infrastructure,正成为 AI 智能体的核心支撑。
如果你正在构建多轮、长时、可控的 Agent 系统,是时候抛弃脚手架式拼凑方案,拥抱专业的智能体平台了。
📣 立即行动:抢占 AI 代理新赛道
- 访问 LangGraph Platform 官网
- 部署你的第一个可靠、可扩展的 Agent 应用
- 加入智能代理开发者的先锋梯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