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制药巨头拥抱生成式AI:来自J&J、默克、礼来的一线实践与策略
摘要:本文详尽介绍了强生(J&J)、默克(Merck)和礼来(Eli Lilly)等全球制药巨头在人工智能(AI),尤其是生成式AI领域的最新应用进展。涵盖AI技术在药物研发、合规、市场营销、管理培训等各环节的实践,并结合政策环境,展现了医药行业对AI赋能的前沿变革与人才培养模式。本文适合行业专家、医疗信息化从业者及管理层参考。
随着人工智能(AI)日益成为全球创新的驱动力,制药行业的头部企业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深度整合AI技术,以提升从药物研发到企业运营的全流程效率。本文将梳理强生(J&J)、默克(Merck)与礼来(Eli Lilly)在生成式AI上的布局与落地案例,并结合全球医药行业的大趋势,做一次深入解读。
一、AI赋能药企全链条
1. 药物开发与治疗创新
生成式AI不仅被用来加速新药和疫苗的研发流程,还被应用于分子结构预测、化合物筛选等高端科研领域。礼来公司已将AI广泛应用于小分子和大分子的研究,通过AI平台辅助生成临床试验文档与监管申报材料,为创新药物上市提速。
2. 管理与员工培训创新
强生公司建立了系统的AI课程体系,强调人才“AI素养”是AI落地的先决条件。截至目前,已有超过56,000名强生员工完成了生成式AI培训课程,员工获授权后方可开启AI相关业务,另有系统的数字训练营提供包括AI、增强现实和自动化等内容,累计培训时长超37,000小时,参与人数超过14,000人。
正如J&J首席信息官Jim Swanson所言:“我们在诸多领域都在使用AI,但要高效推动这一进程,就需要打造一套系统全面的课程和思维模式,推动能力升级。”
3. 办公自动化与合规提效
默克公司早期大力投资AI,自主开发了名为GPTeal的专有平台,该平台结合OpenAI的ChatGPT、Meta的Llama及Anthropic的Claude等大型语言模型,同时保证企业数据的安全隔离。通过GPTeal,员工可便捷高效地起草邮件、整理行政及监管文件。例如,生成医保及药监局等监管所需文件,极大释放了科研人员的专业时间再投入创新,而不是消耗在琐碎文本编辑上。
默克高级副总裁兼首席技术官Ron Kim表示:“部分科学家本不应被困扰于文本润色,这并不是他们的核心训练内容。”
二、AI合规与风险防控实践
1. 权限和安全分级
礼来公司在推广AI工具的同时,明确要求员工不能将敏感或不愿外传的数据输入公共AI平台,将生成式AI作为提升效率的辅助工具,类似于Google搜索。但所有关键业务数据保持严格隔离,保障企业与客户利益。
2. 证书认证与考核机制
2024年礼来公司将生成式AI纳入全员与管理者的年度评估标准,鼓励所有员工在年终总结等关键节点使用AI辅助,同时,今年开始要求所有高管和经理必须获得AI合格证书。这一措施强化了组织层面的风险规避与能力普及。
三、鼓励产业智变:政策与协会的推动
美国国家制造商协会(NAM)已成为全美推动AI开放政策的重要话语力量,主张“既要增强美国在全球AI领域的领导地位,促进人类福祉与经济安全,也需避免过度监管抑制创新”。协会建议包括动态调整AI相关法规、定制化合规要求等,引导政策与产业共振发展。
四、核心案例汇总对比
企业 | 主要AI应用场景 | 安全与合规措施 | 培训及认证 |
强生 (J&J) | 新药研发、行政办公 | 员工必须接受AI培训 | 大规模基础+进阶课程 |
默克 (Merck) | GPTeal平台、文档自动生成 | 平台级数据安全、内部审核 | 强 scientist专注创新 |
礼来 (Eli Lilly) | 分子研究、临床文档、年终评估 | 员工数据自我保护意识 | AI证书要求提升组织力 |
表1:三大药企AI赋能对比表
五、前瞻与展望
AI和大模型正成为医药行业新一代技术基础设施,不仅重塑研发型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也推动了人才结构、内部文化和合规体系的深度变革。未来,随着AI平台进一步开放与定制,药企将在智能合规、合作网络、临床转化乃至AI驱动新药定义等领域持续进行探索。
六、结语
以强生、默克、礼来为代表的顶级药企,正在生成式AI的浪潮中驾驭前沿科技,并以有序的管理和合规创新引领行业变革。中国医药创新者可从中汲取启发,提早布局相关生态,重塑企业核心能力和风险防控体系,共建极具韧性的新医药产业链。
本文转载自知识图谱科技,作者:知识图谱科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