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技术在工业领域的深远影响

发布于 2025-7-1 06:19
浏览
0收藏

随着AI技术的迅猛发展,其在工业领域的应用逐渐成为关注焦点。本文将从工业AI的效益、应用现状及国内厂商的突破等方面,深入探讨AI技术在工业领域的价值与挑战。

工业AI的潜在效益

工业领域具有显著的规模化特征,这使得AI技术的微小改进能够在海量生产中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根据世界银行数据,2023年工业占全球GDP的28%,约为29万亿美元。在此基础上,AI渗透率每提升1%,预计可带来3000亿美元的经济增量。与消费互联网的流量变现模式不同,工业AI通过提升全要素生产率,创造出更具可持续性和抗周期能力的价值。

以钢铁行业为例,通过AI技术降低能耗和提升效率,若炼钢过程中吨钢成本降低10元,对于千万吨级钢厂而言,每年可节省过亿元。这种规模化的效益提升,正是工业AI的核心价值所在。

工业AI的本质是通过数字化手段实现制造经验的快速沉淀和规模复制,降低“精耕细作”的成本。传统工厂中,高效生产需要大量熟练工人、专业团队以及长期的工艺调试和优化。而AI技术能够大幅降低人力成本和时间成本,规避人类生理局限带来的生产风险,实现高效、稳定的生产监控与操作。

工业AI应用的循序渐进

尽管工业AI的潜力巨大,但其发展和应用仍需依赖人类的协同。目前,工业AI的应用并非完全独立,仍需人力支持以发挥最大效益。在工业领域,AI工具的选择需根据具体场景和需求进行匹配。例如,在需要创造性设计的领域,如新材料分子设计,生成式AI可提供辅助;而在高精度分类任务中,如精密零件缺陷检测,判别式AI则更为适用。此外,动态决策、知识管理和根因定位等任务,仍需工程师与AI协同完成。

AI技术在工业领域的深远影响-AI.x社区图片

以工业软件行业为例,中控SCADA软件推出的AI功能,如AI问答、趋势预测和3D模型生成,虽然为工程师提供了便利,但仍需人工输入详细需求并将其应用于实际工程中。AI技术虽然发展迅猛,但工业AI的成熟应用仍面临挑战。工业数据的积累是关键,只有深入了解行业生产场景和工艺,并拥有大量工业数据作为分析基础,才能构建真正的工业AI大模型。目前,许多所谓的“工业AI”产品,实际上只是常规大模型的简单包装,缺乏深度的行业数据支持。

国内厂商在工业AI领域的突破

近年来,国内厂商在工业AI领域加速布局,逐步构建起工业AI类产品的解决方案。头部企业如华为、百度、阿里云等,依托资金和技术优势,推出了工业视觉检测、预测性维护、智能排产等平台化产品。在工业自动化领域,中控技术等企业大力发展AI技术,推出了一系列工业AI解决方案,帮助工厂实现自主生产、监督和优化。此外,众多垂直领域厂商也在汽车制造、半导体、能源等行业形成了差异化竞争力。

工业AI的落地需要深度绑定OT(运营技术)知识沉淀,才能在具体生产场景中创造价值。以中控技术为例,其在工业AI领域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数据积累,中控技术拥有超过100EB的工业数据,产品设计更加贴合生产场景;二是资金支持,作为自动化领域的头部上市公司,中控技术在AI技术研发方面具备充足的资金保障;三是业务构成,其核心客户为规模大且资金充裕的头部工业企业,对工业AI的落地具有较高兴趣。

AI技术在工业领域的深远影响-AI.x社区图片

中控技术还开放了SCADA全系产品供用户免费使用,包括数采、组态、数据库、流程图、报警、报表、web、APP等功能,并接入了AI工具,如3D模型生成、AI助手等。这一举措不仅为一线工程师提供了便利,也为工程实施降本增效。

结语

AI技术在工业领域的应用并非一蹴而就,而是需要逐步推进。技术的发展为工业领域带来了新的机遇,同时也需要从业者不断学习和适应。AI工具的使用能够提升工作效率,但AI技术的成熟应用仍需结合行业经验和专业知识。工业AI的未来值得期待,但其发展仍需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完善。

本文转载自​​​军哥说AI​​​,作者:军哥说AI

收藏
回复
举报
回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