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复
最新消息:今天下午,中美在瑞士日内瓦举行贸易谈判后发表联合声明,根据声明,双方承诺将于2025年5月14日前采取以下举措:
一、美国将修改2025年4月2日第14257号行政令中规定的对中国商品(包括香港特别行政区和澳门特别行政区商品)加征的从价关税,其中,24%的关税在初始的90天内暂停实施,同时保留按该行政令的规定对这些商品加征剩余10%的关税。
二、美国也将取消根据2025年4月8日第14259号行政令和2025年4月9日第14266号行政令对这些商品的加征关税。
三、中国将相应修改税委会公告2025年第4号规定的对美国商品加征的从价关税,其中,24%的关税在初始的90天内暂停实施,同时保留对这些商品加征剩余10%的关税,并取消根据税委会公告2025年第5号和第6号对这些商品的加征关税。
四、中国也采取必要措施,暂停或取消自2025年4月2日起针对美国的非关税反制措施。
这是否意味着AI产业尤其是AI芯片领域能有所缓解呢?
短期来看,英伟达等企业高端GPU在华落地成本可能会降低,以缓解国内算力紧缺压力。但需注意,美国技术出口禁令(如H100限制)仍未解除,高端芯片供应瓶颈仍然存在。
另一方面,此前国内企业为应对封锁加速自研芯片(如华为昇腾、寒武纪),若进口芯片流通性增强,可能削弱替代紧迫性。但长期看,自主可控还是主线。
最后,声明提及的暂停“非关税反制措施”,若涉及到技术标准、专利授权等领域,可能会为中美AI企业合作创造空间。
总体而言,关税暂缓为产业争取调整时间,但AI竞赛的核心仍是底层技术突破。窗口期的真正价值,在于能否转化为国产算力生态的加速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