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个智能体很简单,但想做好一个智能体很不简单 原创

发布于 2025-9-25 14:18
浏览
0收藏

“ 多智能体协同将是未来智能体的主要开发形式,其相对于单智能体更灵活更强大。”

技术是一项重实践而轻理论的东西,但我们很多时候容易陷入重理论轻实践;总觉得理论我懂了,做出来肯定很简单,但事实上理论很容易懂,但真正做出来却很难。

知行合一,在知中行,在行中知;知行是一体的,而不是割裂的。

怎么做好一个智能体

之前学习过一段时间智能体的实现,使用的是Langgraph框架,但当时只是做了一些简单的Demo,并没有真正应用到具体的业务场景中,因此那时觉得做一个智能体好像很简单,而且智能体好强大。

但等到真正想把智能体应用到真实的业务场景中才发现,想做好一个智能体真的不简单,因为到现在为止好像感觉有点无从下手。

做一个智能体很简单,但想做好一个智能体很不简单-AI.x社区

在学习智能体开发时,那时的主要思路是按照智能体的开发模式,然后找一个简单的案例去实现;但在真实场景中很难有那种理想模式的智能体开发,反而因为业务需求的原因,导致智能体开发变得很复杂。

以作者使用智能体改造RAG系统为例,理想情况下是给大模型配置几个召回工具,然后让智能体根据用户问题去调用工具然后获取结果;但现实的需求点是,在使用工具召回数据之后,还需要对这些数据进行处理;比如说需要给用户端展示参考了哪些文档,哪些内容;这时就不仅仅只是把工具召回的结果丢给模型,而是需要对召回的数据做处理;但问题是这个处理怎么做?更重要的是怎么才能做的更通用?

毕竟从技术的角度来说,我总不能每次添加一个工具,就要对智能体进行重构,这样不论从技术上还是时间上成本都太高,而且不符合软件设计的原则。

因此,到底怎么做好一个智能体?

首先一点是,我们要明白什么是智能体,以及智能体应该怎么做,还有就是智能体的能力边界;孙子兵法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这句话应用到技术开发中同样如此。

做一个智能体很简单,但想做好一个智能体很不简单-AI.x社区

简单来说智能体就是大模型+工具+提示词,但这只是智能体最简单的模式,其能实现的功能也很简单;而面对复杂业务问题就需要对智能体进行适当的调整或者改变。

首先,以作者改造RAG为例,智能体就不能简单的调用召回工具,然后把召回结果丢给模型;这时甚至一个智能体都无法完成这个任务,更好的解决方式可能是使用两个智能体,也就是多智能体。

第一个智能体的任务是接受用户请求,并处理响应结果;第二个智能体只做数据召回,其功能是根据用户需求调用召回工具,然后把召回结果做合并,清洗,格式化等操作;之后再把结果丢给第一个智能体。

这样就可以从技术上把用户端和业务端分开,不论业务端怎么变化;在数据召回上都是无感的,而且可以在任何地方使用。

所以,从理论上来说多智能体开发应该是未来的趋势,其相当于单智能体具备很多优势;而且,多智能体可以简单到就一句提示词,也可以复杂到是一个ReAct智能体,甚至更复杂。

智能体是一个使用 LLM 来决定应用程序控制流的系统。随着你开发这些系统,它们可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变得越来越复杂,使得管理和扩展变得更加困难。例如,你可能会遇到以下问题:

  • 智能体有太多工具可供使用,导致在决定下一步调用哪个工具时做出糟糕的决策
  • 上下文变得过于复杂,单个智能体难以跟踪
  • 系统中需要多个专业领域(例如,规划师、研究员、数学专家等)

做一个智能体很简单,但想做好一个智能体很不简单-AI.x社区

使用多智能体系统的主要好处是:

  • 模块化:独立的智能体使得开发、测试和维护智能体系统更加容易。
  • 专业化:你可以创建专注于特定领域的专家智能体,这有助于提高整个系统的性能。
  • 可控性:你可以明确控制智能体之间的通信方式(而不是依赖于函数调用)。


本文转载自​​​​​​AI探索时代​​​​​​ 作者:DFires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收藏
回复
举报
回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