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七亿人使用 ChatGPT!他们究竟在用它做什么? 原创

发布于 2025-9-19 10:38
浏览
0收藏

当你听到“ChatGPT”这个词时,脑海中会浮现出什么画面呢?是能高效撰写邮件、梳理报告、编写代码的专业数字助手,还是可倾诉日常烦恼、陪伴交流的智能伙伴?这款由OpenAI研发的对话式人工智能产品,自2022年11月正式推出后便展现出惊人的增长势能——上线仅五天,用户规模便突破100万;截至2025年7月,其每周活跃用户数已超7亿,这一数字约占全球成年人口总量的10%,堪称人工智能领域的现象级产品。

每周七亿人使用 ChatGPT!他们究竟在用它做什么?-AI.x社区

【ChatGPT用户量增长趋势】

值得关注的是,ChatGPT的用户增长并非局限于少数技术发达地区。相关研究数据显示,低收入与中等收入国家的用户增长速率,已显著超过高收入国家,这意味着其影响力正逐步渗透至全球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区域,成为更广泛人群可触及的智能工具。

为深入探究用户对ChatGPT的实际使用场景,OpenAI近期发布了题为《人们如何使用ChatGPT》(​How people are using ChatGPT​)的专项研究报告。该报告揭示的结论颇具启发意义:尽管ChatGPT在专业工作场景中表现突出,但在日常生活场景中,它同样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基于这份报告,系统梳理用户使用ChatGPT的核心任务类型、提供可直接复用的实用提示模板,并解读报告中的关键发现及其背后的影响。

ChatGPT用户核心使用场景

从使用场景的属性划分来看,ChatGPT的应用呈现出明显的“生活化”趋势。截至去年,其在工作相关任务(47%)与非工作相关任务(53%)的使用占比基本持平;而今年最新数据显示,非工作相关任务的使用占比已飙升至73%,工作相关任务占比则降至23%,非工作场景已成为用户使用ChatGPT的主流场景。

若进一步细分任务类型,可发现用户对ChatGPT的使用主要集中在实用指南、信息获取、内容创作、技术咨询等领域,具体涵盖辅导学习、产品选购、语言翻译等多样化需求。

每周七亿人使用 ChatGPT!他们究竟在用它做什么?-AI.x社区

【世界各地用户使用ChatGPT的主流场景】

以下为各任务类别的详细划分及使用占比:

类别​

详情/子类别​

使用占比​

实用指南

辅导/教学、实用建议、创意构思

~29%

信息获取

事实、时事、产品、食谱

~24%

内容创作

起草、编辑、总结、翻译(其中约三分之二是对用户文本的编辑)

约占整体对话的24%;约占工作对话的40%

技术帮助

编程(4.2%)、数学(3%)、数据分析(0.4%)

~5%

多媒体

图像生成、分析、其他媒体

~7%

自我表达

人际关系/个人反思(1.9%)、游戏/角色扮演(0.4%)

~2.4%

ChatGPT日常任务实用提示模板

基于上述核心使用场景,我们提炼出各类别下高频任务的提示模板,用户可根据实际需求调整参数,快速生成符合预期的AI响应。

实用指南类

该类别聚焦辅导学习、流程指导、创意构思等需求,帮助用户解决具体问题或获取针对性建议。

任务1:辅导学习

提示模板:“请担任我[具体学科,如数学/计算机科学]的导师,以[初级/中级/高级]学习者的理解水平,向我解释[具体概念,如微积分中的导数/Python中的函数]。请结合简单易懂的实例辅助说明,并在结尾提供2道练习题用于巩固。”

任务2:流程指导

提示模板:“请详细讲解完成[具体任务,如撰写学术论文/搭建个人博客]的步骤,明确指出过程中需避免的常见错误,并提供1条行业专家级的实用建议。”

任务3:创意头脑风暴

提示模板:“请围绕[具体项目/目的,如校园环保活动/产品营销方案],生成[X个,如5个/8个]切实可行且具有独特性的创意想法,以帮助我解决[具体问题,如活动参与度低/产品知名度不足]的难题。”

示例:请围绕“社交媒体推广个人博客”这一目的,生成5个切实可行且具有独特性的创意想法,以帮助我解决博客访问量下降的难题。

输出:

每周七亿人使用 ChatGPT!他们究竟在用它做什么?-AI.x社区

每周七亿人使用 ChatGPT!他们究竟在用它做什么?-AI.x社区

2. 信息获取类

该类别专注于事实查询、内容总结、多选项对比,帮助用户高效筛选和整合信息。

任务1:事实调查

提示模板:“请提供关于[具体主题,如2025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人工智能伦理法规]的最新信息,以简洁的解释形式呈现,并包含3个可直接落地的行动要点。同时,需注明所有信息来源,便于后续事实核查。”

任务2:内容总结

提示模板:“请将[具体内容,如某篇行业报告/某场学术演讲]的核心内容,提炼为[X个,如3个/5个]要点,确保语言风格符合[目标受众,如企业管理者/学生群体]的阅读习惯。”

任务3:多选项对比

提示模板:“请在[具体使用场景,如小型企业办公/个人日常娱乐]下,对[选项A,如Office 365/苹果MacBook]与[选项B,如WPS Office/联想小新Pro]进行全面对比,梳理两者所有相关差异,并按重要性从高到低排序呈现。”

示例:请在“机构数字化转型”这一使用场景下,对“面向机构的智能AI系统”与“行业级智能代理工具”进行全面对比,梳理两者所有相关差异,并按重要性从高到低排序呈现。

输出

每周七亿人使用 ChatGPT!他们究竟在用它做什么?-AI.x社区

每周七亿人使用 ChatGPT!他们究竟在用它做什么?-AI.x社区

每周七亿人使用 ChatGPT!他们究竟在用它做什么?-AI.x社区

每周七亿人使用 ChatGPT!他们究竟在用它做什么?-AI.x社区

3. 内容创作类

该类别覆盖文本起草、优化编辑、语言翻译等需求,适用于工作文档、个人内容等多种场景。

任务1:文本起草

提示模板:“请围绕[具体主题,如产品上线通知/项目进展汇报],撰写[文本类型,如邮件/报告开头/博客正文]。内容需面向[目标受众,如客户/领导/粉丝],保持[语气风格,如专业严谨/轻松活泼/富有创意],控制在[字数限制,如300字/500字]以内,并包含明确的行动呼吁(如“请于3日内回复”“点击链接了解详情”)。”

任务2:文本编辑

提示模板:“请修改以下文本,使其风格更符合[目标风格,如正式商务/友好亲切/有说服力/简洁凝练]:[粘贴待修改文本]。修改后内容需适配[具体任务,如商务谈判邮件/社交媒体文案]及[目标受众,如合作伙伴/年轻用户]的需求。”

任务3:语言翻译

提示模板:“请将以下内容翻译成[目标语言,如印地语/日语],确保译文语言自然流畅,且符合原文语境:[粘贴待翻译文本]。”

示例:请将以下内容翻译成印地语,确保译文语言自然流畅,且符合原文语境:n8n是一款开源的代理构建、工作流自动化和集成工具,旨在帮助你连接应用程序并构建代理式工作流程。n8n与其他自动化工具不同,因为它提供了多种自行托管的选项,这使得更具灵活性并避免了供应商锁定。作为一款无代码/低代码工具,n8n使没有编程背景的人能够无需编写一行代码就构建强大的自动化管道。

输出:

每周七亿人使用 ChatGPT!他们究竟在用它做什么?-AI.x社区

4. 技术帮助类

该类别针对编程调试、数学解题、数据分析等技术需求,为用户提供专业解决方案。

任务1:代码调试

提示模板:“以下是我的代码:[粘贴待调试代码],运行时出现如下错误:[粘贴错误提示信息]。请解释错误产生的原因,并提供修正后的代码(需附带关键步骤注释),修正需遵循最新的编程语言规范与指令。”

任务2:编程开发

提示模板:“我需要使用[编程语言,如Python/Java],结合[具体要求,如实现用户登录功能/处理Excel数据],完成[具体任务,如开发一个简易计算器/搭建数据可视化模型]。请提供可正常运行的代码及详细的文档说明(包含环境配置、功能解释)。”

任务3:数据分析

提示模板:“我拥有一份关于[数据主题,如某平台用户消费行为/某地区气象数据]的数据集,具体描述为:[简要说明数据维度、规模等信息]。请指导我如何分析该数据集以得出[具体见解,如用户消费高峰时段/季度气温变化趋势],并提供用于实现[具体任务,如数据清洗/趋势可视化]的[Python代码/图表类型建议],同时附上相关操作解释。”

示例:我拥有一份关于“各类推文情感分析”的数据集,包含推文内容、发布时间、情感标签等维度。请指导我如何分析该数据集以找出“推文产生积极情感的时间规律”,并提供用于实现“时间规律可视化”的Python代码及图表类型建议,同时附上相关操作解释。

输出:

每周七亿人使用 ChatGPT!他们究竟在用它做什么?-AI.x社区

每周七亿人使用 ChatGPT!他们究竟在用它做什么?-AI.x社区

5. 多媒体类

该类别专注于图像生成、编辑与分析,满足用户对视觉内容的创作与处理需求。

任务1:图像生成

提示模板:“请生成一幅[风格类型,如卡通风格/写实风格/信息图风格]的图像,画面内容需描绘[具体场景或概念,如“未来城市交通”/“碳中和生态系统”]。图像需符合[格式要求,如简约风格/明亮色调/细节丰富],并适配[纵横比,如16:9/1:1]的尺寸比例。”

任务2:图像编辑

提示模板:“请对以下图像进行编辑(图像描述:[详细描述图像内容,如“一张包含产品的白底照片,产品为黑色耳机”]),具体修改需求为:[明确修改内容,如“将背景颜色改为白色”/“删除图像右上角的文字”/“添加品牌logo至图像右下角”]。请保持图像其余部分不变,确保修改后效果自然。”

任务3:图像分析

提示模板:“请分析以下图像[上传/参考图片],先对图像内容进行完整描述,提炼关键信息要点,再说明如何将这些信息用于具体场景。”

示例:请分析以下图像(图像描述:“一张包含Qwen3-Next模型架构的示意图,标注了输入层、编码层、解码层及输出层的核心模块”),先对图像内容进行完整描述,提炼关键信息要点,再说明如何将这些信息用于“关于Qwen3-Next的技术报告”。

输出:

每周七亿人使用 ChatGPT!他们究竟在用它做什么?-AI.x社区

工作相关类

该类别聚焦工作场景中的决策支持、会议梳理、报告撰写等需求,提升工作效率。

任务1:决策支持

提示模板:“我当前需在[选项A,如“选择A供应商合作”/“采用云端部署方案”]与[选项B,如“选择B供应商合作”/“采用本地部署方案”]之间做出决策,以应对[具体情况,如“项目成本控制需求”/“数据安全合规要求”]。请创建一份决策矩阵,涵盖成本、收益、风险三个核心维度的对比,并基于分析结果推荐最优选项。”

任务2:会议记录梳理

提示模板:“以下是某场会议的原始记录:[粘贴会议记录文本]。请将其转化为清晰的行动事项列表,每条事项需明确负责人、截止日期及下一步具体操作。”

任务3:报告撰写

提示模板:“请为[具体项目/想法]起草一份1页的提案报告,内容需包含问题陈述、拟议解决方案、预期收益、潜在挑战四个核心模块,并按照[格式要求,如PDF/Word文档/PPT幻灯片]的呈现逻辑组织内容。”

示例:请为“基于E20燃料的汽车动力方案”起草一份1页的提案报告,内容需包含问题陈述、拟议解决方案、预期收益、潜在挑战四个核心模块,并按照PDF文档的呈现逻辑组织内容。

输出:基于 E20 的燃料——是解决方案还是另一个问题?

https://drive.google.com/file/d/1fsRJTm_oS3p6jXGJIE7xYNBnPZmmOsg2/view?usp=sharing

7. 自我表达类

另一些人们使用 ChatGPT 的常见用途是“自我表达”。这包括向 ChatGPT 寻求恋爱建议、反思自己的想法和行为,或者用于游戏或角色扮演。虽然这些任务同等重要,但这些任务的提示语都是个性化的。因此,这里没有使用模板,而是提供了一些通用的建议供你参考:

该类别涵盖人际关系咨询、个人反思、互动游戏等个性化需求,因场景高度私人化,无固定模板,以下为通用使用建议:

  • 理性看待AI建议:ChatGPT虽能理解人类情感,但并非真实人类,其建议需结合自身情况判断,不可盲目遵循。
  • 明确需求描述:提供详细的个人场景与需求,可要求AI在给出建议时同步提示潜在风险或注意事项。
  • 注重信息安全:避免向AI分享个人机密信息(如银行卡号、隐私事件),若遇到不安内容,及时与亲友沟通。

上述几类主流任务提示能够帮助你在日常工作中顺利使用 ChatGPT 完成大部分任务。

ChatGPT用户群体特征分析

OpenAI的研究报告同时揭示了ChatGPT用户群体的关键特征,反映出产品用户结构的演变趋势:

  • 年龄分布:20-30岁用户是核心群体;30岁以上用户则更倾向于将ChatGPT用于工作场景,如报告撰写、决策辅助等。
  • 性别比例:产品初期男性用户占比高达80%,而当前男女用户比例已基本持平,性别差异显著缩小。
  • 地域分布:高收入国家曾是主要用户来源地,但目前低收入与中等收入国家的用户增长更为迅猛,成为用户规模扩张的核心驱动力。
  • 教育背景:受过高等教育的用户,更倾向于将ChatGPT应用于工作相关任务,如专业文档撰写、技术问题解决等。

此外,报告中一组数据尤为值得关注:今年以来,与ChatGPT进行“良好互动”(如获得有效帮助、体验流畅)的用户数量,较“不良互动”(如响应不符合需求、沟通低效)的用户数量增长超4倍,这表明ChatGPT的用户体验正持续优化。

结语

ChatGPT的应用场景已突破“专业工具”的单一定位,逐步渗透至日常学习、生活、娱乐等多元领域,无论是20岁的学生、30岁的职场人,还是更高年龄段的用户,都能从中找到适配的功能。数据证明,它既是提升工作效率的“助手”,也是陪伴生活的“伙伴”,其应用边界正由用户需求不断拓展,而非技术本身所限制。

对于用户而言,可充分利用ChatGPT的多样化功能,高效处理工作任务、解决生活难题,但需始终保持理性:尽管ChatGPT的交互能力持续进化,但仍未达到“完美”水准,对其输出的信息(尤其是事实性内容、专业建议),务必进行事实核查与人工审查,确保信息的准确性与适用性。

原文标题:​700 Million People Use ChatGPT Weekly: Here’s What They’re Doing With It!​​,作者:​Anu Madan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已于2025-9-19 10:42:34修改
收藏
回复
举报
回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