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I大模型对机器人发展之我见
1.感触
从2018年开始我就一直从事机器人研发工作,自从2022年11月CharGpt诞生以来,我一直动态关注,用了CharGpt3.0之后,确实给到我很多惊喜,它比以前我们用的机器人知识库平台有了质的飞跃。
2.机器人知识库1.0时代
旧有的机器人知识库平台是这样玩的,当人与机器人对话时,机器人用麦克风采集人的声音,把录音后的音频文件传送到知识库后台,后台靠语音识别技术形成文字,再用文字与数据库中的语句做对比,数据库检索到匹配度较高的语句时,再把对应的文字答案输出,送到机器人前端,再用语音合成技术(TTL)把文字合成音频文件,再播放出来,技术转换几经周折,效率低下,延时还比较高。关键是识别率不高,如果有80%的识别率已经是比较好的结果了,结果往往是机器人问非所答,胡扯一番,仅仅是逗人一笑,或者以生硬的机械式语调读下字句而已,多玩几遍也就是这个样子了,很难有质的提升,离哆啦A梦还差的老远。
3.AI大模型的赋能
自从有了大模型的加入之后,开始有点意思了,就像是给机器人装上了超级大脑,让它们变得更聪明、更灵活,能做的事情也更多了。我觉得应体现在几个方面:
- 技术升级:就像给机器人打了一针强心剂,AI大模型让机器人的感知能力、决策能力和交流能力都上了一个新台阶,摒弃了知识库数据,使得回答问题的效率和正确率都得到了显著的提升。
- 工作范围扩大:机器人现在能干的活儿可多了,从工厂流水线到餐厅服务员,甚至是家里的小帮手,它们都能胜任,这都是大模型带来的效果。
- 更懂你:AI大模型让机器人更懂你,它们能根据你的喜好和习惯来提供服务,让你感觉它们就像个贴心的小秘书,可以通过大模型的微调来扩展知识面,还可以定制个人知识库。
- 自学成才:机器人具备了自己学习的能力,不断进步,就像个永不满足的学生,总是想要变得更好。
- 大家的看法:机器人要想在社会中混得开,还得看大家是否接受它们。如何让大家更好地理解这些高科技小伙伴,是我们机器人从业者应该优先考虑的问题。
- 工作变化:机器人的崛起可能会改变一些工作的性质,甚至取代某些职位。我们需要考虑如何在技术进步和就业之间找到平衡。这个我是持乐观态度,各位网虫宝宝都去学AI和机器人就好了,这会催生一些新的职位,那种又苦又累的活,交给机器人去干就好了。
- 规矩制定:机器人越来越能干,我们也得给它们定规矩,确保它们的使用是安全和可靠的。这就需要人来给他订规矩了,看看,新工作又来了,所以不用愁机器人会取代你的工作。
- 创新动力:AI大模型为机器人技术带来了新的创新动力,激发了新技术、新产品的诞生,更给社会带来的新的工作方式。
4.观点
引用一位人工智能大佬的话,“淘汰人的不是AI,而是能用好AI的人淘汰不会用AI的人,同时机器人也不能彻底淘汰人工,而是会用机器人的人逐渐淘汰不会用机器人的人。” 细细品味吧,相信能想明白这个底层逻辑的网虫宝宝们,能够打败70%以上的人。部分人会因为AI+机器人而失去工作,但更多的人也会因为AI+机器人得到新的工作,关键是要适应这种变化。
5.技术推动社会发展
如果一种技术能在短时间内普惠大众,显著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大量降低劳力,那这种技术就会引领社会的发展。从已经过去的蒸汽机,发电机,电报,汽车,飞机,计算机(PC),光纤网络,手机,到现在的AI大模型,就是她了 !
本文转载自码农随心笔记,作者:码农随心笔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