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个远程容器化Agent!手机写应用,厕所里部署!网友:比氛围编程还牛!异步编程时代来了! 原创
编辑|云昭
出品 | 51CTO技术栈(微信号:blog51cto)
就在今天,程序员真的要告别“打开终端敲代码”的工作方式,合上你的电脑去喝咖啡吧,回来就可以看到PR!完全不耽误!
甚至,“你可以在厕所里就能部署一款应用!”
凌晨,一款可实时部署环境、完全在线、容器化版本的云端编程 Agent 引起了数百万网友的关注!
这款“混合体”版本的 Agent 名为 Phoenix.new,一经发布就引爆了开发者社区。这个项目的主导开发者更是赫赫有名,Chris McCord,相信不少朋友都眼熟,他正是全球实时互动应用领域非常出名的 Elixir Phoenix 框架的作者。
这款“AI Agent + 云 IDE + 实时部署环境”的混合体,正在悄悄重塑 Agent-based 开发范式。更为恐怖的地方在于:有了容器化的 Agent,也就意味着Agent 距离实现产品化和商业化也就不远了。
图片
McCord 在正式发布的帖子中非常兴奋地期待:我迫不及待地想看看人们建造了什么以及它会走向何方!
同时,他还在帖子中简单介绍了该项目的三个强大功能——
- 用于全栈应用程序构建、GitHub 工作流等的远程 AI 运行时
- 完整的浏览器 IDE 和 xterm,需要 root 权限
- 预览任何端口的 URL
一位Elixir & LiveView的爱好者 Chris Gregori 甚至表示,有了它,“你现在可以用手机写 Phoenix 应用,甚至可以在上厕所时部署。这是革命性的。”
说句半开玩笑的话,这可能是过去 24 小时 AI agent 编程范式剧变的最佳注脚。
图片
1.Phoenix.new 究竟是什么?
Phoenix.new 有什么特别的?McCord 在博客中给出了更为详细的介绍。McCord 说得很直白:
“我觉得这就是未来的开发方式。agent 在后台忙活,我们偶尔上线看看,或去补 agent 擅长不了的部分。”
它是一个完全在线、AI agent 驱动的 Elixir 实时应用开发环境。核心亮点有两个:
- 远程 agent 环境:每个 AI agent 都在隔离的虚拟机里拥有 root 权限,可以自由安装包、跑命令、启动服务器,agent 不用请求用户许可就能“放飞自我”。所有环境脏活 agent 自己干,完全不污染本地电脑。
- 深度集成 Fly.io:应用部署、日志监控、预览 URL、GitHub PR 流程,全自动打通,agent 不再是“ChatGPT + copy paste”式助手,而是真正进入了产品内的基础设施层。
2.具体看,有哪些特别之处?比Karpathy的Vibe Coding还牛
首先,这是一款完全容器化的 Agent ,完全不用担心它会搞坏你的本地环境。
Phoenix.new 给用户和代理都开了 root shell,在一台临时的虚拟机(Fly Machine)里,代理可以任意安装、运行程序,与本地环境完全独立。“开发者无需操心,只需要打开 VSCode 界面,点一下 shell 按钮,开发者和代理就能在隔离环境里协作。”
其次,这是一个专门为 Phoenix 写的 agent 系统。Phoenix 专注实时协作应用,Phoenix.new 完全明白这意味着什么。它内置了完整浏览器,代理可以无头模式(headless)访问自己的前端页面,验证交互效果。它不是看截图,而是直接操作真实页面和 JS 状态——有没有人类在旁都行。
第三,提供完全的 Root 权限。这有什么用?这得 AI 代理写程序的方式说起。本质上 Agent 和刚学编程、或者原型开发的开发者的情形差不多:开个 shell,啥都能试。
所以,Phoenix.new 提供了完全隔离的虚拟机,代理想怎么搞就怎么搞。比如它可以修改 mix.exs 加包,跑 mix phx.server 或 mix test,查输出。常规 agent 也许也能做到这些。但 Phoenix.new 更狠:
如果想往系统里装个 APT 包,也行,立马装、立马试,完全掌控环境。
这省掉了大量繁琐、重复劳动。
Andrej Karpathy 上周在 AI Startup School 演讲里说,他用 LLM 代理做了个餐厅菜单可视化器,识别菜单图片变成菜品图标,代码部分一个下午搞定,但部署上线折腾了一周。
图片
图片
“Phoenix.new 就是奔着解决这个痛点来的。”
McCord 表示,它做好的应用一上来就部署在云端,有私密分享链接(自动侦测 agent 生成的端口,生成预览 URL,集成端口转发),集成 Github,继承 Fly.io 的基础设施保障:虚拟化、WireGuard、隔离网络。
Github 的 gh CLI 默认安装好了,代理能 clone 仓库、看 issue,你也能授权它访问私有仓库,直接接入团队现有项目和依赖。
更重要的是,环境掌控权让“代理-部署-验证”形成闭环。Phoenix.new 启动应用时实时监控日志、自动跑测试,遇到异常立刻介入。
这里补充一个有趣的小细节:McCord 还爆料,部署、快照、回滚功能很快上线,完全免运维。
第四,用户可以实时观看 AI 写前端。
Phoenix.new 可以像用户一样,通过真实浏览器操作 web 应用。
它内置 headless Chrome,agent 知道如何驱动。比如你让它给应用加个前端功能,它不光写代码、保证能编译、lint 过关,还会自己打开应用、点 UI,实时观察页面内容、JS 状态、服务器日志。
Phoenix 本来就主打实时交互,内置 live reload。Phoenix.new 的界面也有实时预览区,前端开发过程全程可见,其他 .phx.run 标签页也同步刷新。观感非常炸裂。
而且,不止是“vibe coding”,你在不在都行。
Phoenix.new 已经能构建包含 WebSocket、Phoenix Presence、真实数据库的全栈应用。“我眼下就看着它帮企业和协作类应用干活。”
而且任务范围不限——只要是 shell 和浏览器能干的,Phoenix.new 都能做,而且你在不在旁边都行。
比如,告诉 agent 设置个 $DATABASE_URL——它会用 psql 探索数据库,基于现有 schema 推荐应用结构。需要 MySQL?agent 直接 apt install 安装客户端,继续操作。
最后,因为 SOTA 模型的世界知识极广,所以 Phoenix.new 能力极强。
McCord 曾在 ElixirConfEU 上现场用 Phoenix.new 编写 Tetris,仅仅写了一次 prompt 就成公了。
要知道,网上几乎没人写过 Phoenix LiveView 的 Tetris,但 LLM 能自己把 Tetris 和 LiveView 知识拼起来。
你可能会问:能不能让它写 Rails、React Native、Svelte、Go 应用?
当然能。
现在的系统 prompt 是专门调过 Phoenix 的,但其实常用语言都装好了。McCord 正在考虑下一步的多语言和框架的支持拓展计划,而且还是优先项。
3.网友:定位是个四不像?为什么会选择Phoenix开刀?
其实,Phoenix.new 原本是个命令行脚手架,帮用户快速生成 Phoenix 项目,类似于:mix phx.new my_app。
但后来 McCord 发现用途远超这个范围,想加“Pair Mode”人机协同功能。
在评论区,很多人对于这个“缝合怪”的定位感到困惑,McCord 亲自下场解答了这个问题:虽然命名确实有点别扭,但这的确是“IDE + AI Agent + Fly.io部署环境,三合一。”
图片
为什么做远程 Agent 会优先跑在 Elixir ?这是因为——技术条件最优。
首先,agent 编程过去最大的问题是环境不可控。每个项目结构、依赖管理、部署方式五花八门,AI agent 根本无从下手。Phoenix.new 本质上是把命令行脚手架 + 统一部署规范 + agent 操控接口整合进了一个标准化的“AI-friendly”开发空间。
其次,Phoenix 本身就是 Elixir 实时协作应用的“Web框架扛把子”,这次搭配上 AI agent,天然适配实时预览、热更新、WebSocket、LiveView UI 实时交互。Chris McCord 称这是“Cheat Code”(开挂秘籍)级组合,能最快验证 agent-based 编程范式可行性。
现在 Chris McCord 把它变成了一个在线 AI agent + IDE + 云端实时运行环境,本质上是“未来开发形态”的试验田。
正如前文所述,未来这样的远程 Agent 必然会迁移到 Python、JS、Go、Rust,只是现在 Elixir 最适合做“概念验证 + 小众圈子爆款”。
4.开发者质疑:远程 Agent 容器化算创新?McCord 本人回应
评论区非常热闹。
比如,一位开发者质疑“agent 跑在容器里这算创新?” 另一位开发者 kasey_junk 直接回怼:
“这东西你看着平常,但现在整个 AI 编程领域刚开始几个月,结合现有技术就能爆出新火花。”
图片
还有网友好奇,用的 LLM 模型是啥?McCord 告诉他,目前主力是 Claude 4 Sonnet + 小模型混用,并透露未来会支持多模型切换。
至于多语言扩展的问题。 McCord 表示,除了 Phoenix, Rails、Go、Expo、Svelte 都能做,系统提示词目前偏向 Phoenix,但架构上所有语言框架都已装好,随时能接。
还有大家最关心的两个问题:定价和开源。McCord 明确回复:不打算开源。但 Phoenix 框架本身仍开源。而定价方面,IDE 和 URL 预览不限用,LLM 助手部分按调用次数计费,超了可以买额度。
5.异步 Agent 时代来了!合上电脑喝咖啡吧
开发者工作流正经历巨大变革。
AI agent 现在已经能做真正的开发了,人可以参与,也可以不在场。未来的开发流程,可能越来越像 CI 环境里 agent 24 小时不间断作业,而不是本地开个 shell 改代码。
不过 McCord 认为本地开发不会消失,但迭代大部分会转移到上述环境。“我已经用 Phoenix.new 管理 phoenix-core 的 Github issue,筛选问题、让 agent 做方案、跑 PR。我合上电脑去喝咖啡,回来就能看到 PR。”
“我们已经在这条路上了,未来空间巨大。”McCord 回忆此前自己创建的两个项目,感慨道:其实自己当初也没想到会走到这一步。
“Phoenix 和 LiveView 当年就是这样,某天突然意识到‘这里头有点东西’,项目就自己长大了。这次也一样。我很期待看到大家用它造点什么。”
6.写在最后:Agent 运行时将至,落地产品化的前兆
小编认为,Phoenix.new 的推出,对于行业的推进意义重大。
因为它意味着:AI 编程正从“文生代码”转向“云上 agent 执行”。
AI agent 不再是你的语义助手,而是变成云端远程协作者,拥有环境、root 权限、部署通道和实时预览,真正上生产线干活。
这是 agent 编程范式的第一次落地产品化。过去 AI 编程体验像“复制代码进编辑器”,现在是agent 自己跑服务器、改配置、测前端、提 PR,你随时上来看一眼。
正如文章开头 Chris Gregori 说的:
“你甚至能在如厕时部署应用。这是革命性的。”
这句话一点都没夸张。在小编看来,这是业内第一个做到产品化闭环的 Agent 项目。一旦推广到主流语言,简直可以说是颠覆:
Rails、Next.js、Expo、Go ……等,这些语言的 agent runtime 随之而来。
而这一天的到来,也因为这现在的工作流方式终会发生巨变。
对于此,各位朋友怎么看呢?程序猿/工程狮 是不是以后要改名字了,黑眼圈看来是有救了!Vibe Coding 还没捂热乎,异步 Coding就来了,你怎么看?欢迎评论区交流。
参考链接:
https://fly.io/blog/phoenix-new-the-remote-ai-runtime/
https://x.com/chris_mccord/status/1936068482065666083
本文转载自51CTO技术栈,作者:云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