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VM 内存结构详解,看这一篇就够了

开发 后端
内存结构是指 Jvm 运行时将数据分区域存储,强调对内存空间的划分。内存模型(Java Memory Model,简称 JMM )是定义了线程和主内存之间的抽象关系,即 JMM 定义了 JVM 在计算机内存(RAM)中的工作方式,是虚拟机的内存管理模型,是一种虚拟机工程规范。

本文主要对JVM 内存结构进行讲解,注意不要和Java内存模型混淆了。

内存结构是指 Jvm 运行时将数据分区域存储,强调对内存空间的划分。

内存模型(Java Memory Model,简称 JMM )是定义了线程和主内存之间的抽象关系,即 JMM 定义了 JVM 在计算机内存(RAM)中的工作方式,是虚拟机的内存管理模型,是一种虚拟机工程规范。

运行时数据区

内存是非常重要的系统资源,是硬盘和 CPU 的中间仓库及桥梁,承载着操作系统和应用程序的实时运行。JVM 内存布局规定了 Java 在运行过程中内存申请、分配、管理的策略,保证了 JVM 的高效稳定运行。不同的 JVM 对于内存的划分方式和管理机制存在着部分差异。

下图是 JVM 整体架构,中间部分就是 Java 虚拟机定义的各种运行时数据区域。

Java 虚拟机(源于网络)

Java 虚拟机定义了若干种程序运行期间会使用到的运行时数据区,其中有一些会随着虚拟机启动而创建,随着虚拟机退出而销毁。另外一些则是与线程一一对应的,这些与线程一一对应的数据区域会随着线程开始和结束而创建和销毁。

  • 线程私有:程序计数器、虚拟机栈、本地方法区。
  • 线程共享:堆、方法区, 堆外内存(Java7的永久代或JDK8的元空间、代码缓存)。

程序计数器

程序计数器(Program Counter Register)是一块较小的内存空间,它的作用可以看做是当前线程所执行的字节码的行号指示器。在虚拟机的概念模型里(仅是概念模型,各种虚拟机可能会通过一些更高效的方式去实现),字节码解释器工作时就是通过改变这个计数器的值来选取下一条需要执行的字节码指令,分支、循环、跳转、异常处理、线程恢复等基础功能都需要依赖这个计数器来完成。

PC 寄存器用来存储指向下一条指令的地址(IDEA 插件 Jclasslib查看字节码)

由于Java虚拟机的多线程是通过线程轮流切换并分配处理器执行时间的方式来实现的,在任何一个确定的时刻,一个处理器(对于多核处理器来说是一个内核)只会执行一条线程中的指令。因此,为了线程切换后能恢复到正确的执行位置,每条线程都需要有一个独立的程序计数器,各条线程之间的计数器互不影响,独立存储,我们称这类内存区域为“线程私有”的内存。

如果线程正在执行的是一个Java方法,这个计数器记录的是正在执行的虚拟机字节码指令的地址;如果正在执行的是Natvie方法,这个计数器值则为空(Undefined)。

此内存区域是唯一一个在Java虚拟机规范中没有规定任何OutOfMemoryError情况的区域。

  • 使用程序计数器(PC寄存器存储字节码指令地址有什么用呢?为什么使用程序计数器记录当前线程的执行地址呢?

因为CPU需要不停的切换各个线程,这时候切换回来以后,就得知道接着从哪开始继续执行。JVM的字节码解释器就需要通过改变PC寄存器的值来明确下一条应该执行什么样的字节码指令。

  • 程序计数器(PC寄存器为什么会被设定为线程私有的?

多线程在一个特定的时间段内只会执行其中某一个线程方法,CPU会不停的做任务切换,这样必然会导致经常中断或恢复。为了能够准确的记录各个线程正在执行的当前字节码指令地址,所以为每个线程都分配了一个PC寄存器,每个线程都独立计算,不会互相影响。

JVM线程栈帧

(1)什么是虚拟机栈

与程序计数器一样,Java虚拟机栈(Java Virtual Machine Stacks)也是线程私有的,它的生命周期与线程相同。虚拟机栈描述的是Java方法执行的内存模型:每个方法被执行的时候都会同时创建一个栈帧(Stack Frame)用于存储局部变量表、操作栈、动态链接、方法出口等信息。每一个方法被调用直至执行完成的过程,就对应着一个栈帧在虚拟机栈中从入栈到出栈的过程。

栈帧的内部结构

局部变量表存放了编译期可知的各种基本数据类型(boolean、byte、char、short、int、float、long、double)、对象引用(reference类型,它不等同于对象本身,根据不同的虚拟机实现,它可能是一个指向对象起始地址的引用指针,也可能指向一个代表对象的句柄或者其他与此对象相关的位置)和returnAddress类型(指向了一条字节码指令的地址)。局部变量表所需的内存空间在编译期间完成分配,当进入一个方法时,这个方法需要在帧中分配多大的局部变量空间是完全确定的,在方法运行期间不会改变局部变量表的大小。

操作数栈,和局部变量区一样,也被组织成一个以字长为单位的数组,但和前者不同的是,它不是通过索引来访问的,而是通过入栈和出栈来访问的,可把操作数栈理解为存储计算时,临时数据的存储区域。

除了局部变量区和操作数栈外,java栈帧还需要一些数据来支持常量池解析、正常方法返回以及异常派发机制。这些数据都保存在java栈帧的帧数据区中。

在Java虚拟机规范中,对这个区域规定了两种异常状况:如果线程请求的栈深度大于虚拟机所允许的深度,将抛出StackOverflowError异常;如果虚拟机栈可以动态扩展(当前大部分的Java虚拟机都可动态扩展,只不过Java虚拟机规范中也允许固定长度的虚拟机栈),当扩展时无法申请到足够的内存时会抛出OutOfMemoryError异常。

可以通过参数-Xss来设置每个线程的栈大小,栈的大小直接决定了函数调用的最大可达深度。

(2)栈运行原理

  • JVM 直接对 Java 栈的操作只有两个,对栈帧的压栈和出栈,遵循“先进后出/后进先出”原则。
  • 在一条活动线程中,一个时间点上,只会有一个活动的栈帧。即只有当前正在执行的方法的栈帧(栈顶栈帧)是有效的,这个栈帧被称为当前栈帧(Current Frame),与当前栈帧对应的方法就是当前方法(Current Method),定义这个方法的类就是当前类(Current Class)。
  • 执行引擎运行的所有字节码指令只针对当前栈帧进行操作。
  • 如果在该方法中调用了其他方法,对应的新的栈帧会被创建出来,放在栈的顶端,称为新的当前栈帧。
  • 不同线程中所包含的栈帧是不允许存在相互引用的,即不可能在一个栈帧中引用另外一个线程的栈帧。
  • 如果当前方法调用了其他方法,方法返回之际,当前栈帧会传回此方法的执行结果给前一个栈帧,接着,虚拟机会丢弃当前栈帧,使得前一个栈帧重新成为当前栈帧。
  • Java 方法有两种返回函数的方式,一种是正常的函数返回,使用 return 指令,另一种是抛出异常,不管用哪种方式,都会导致栈帧被弹出。
public class StackFrameTes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test1();
    }

    private static void test1(){
        System.out.println("test1 start");
        test2();
        System.out.println("test1 end");
    }

    private static void test2(){
        System.out.println("test1 start");
        test3();
        System.out.println("test1 end");
    }

    private static int test3(){
        System.out.println("test1 start");
        int i = 1;
        System.out.println("test1 end");
        return i;
    }
}

IDEA 在 debug 时候,可以在 debug 窗口看到 Frames 中各种方法的压栈和出栈情况。

本地方法栈(Native Method Stacks)

本地方法栈(Native Method Stacks)与虚拟机栈所发挥的作用是非常相似的,其区别不过是虚拟机栈为虚拟机执行Java方法(也就是字节码)服务,而本地方法栈则是为虚拟机使用到的Native方法服务。具体做法是 Native Method Stack 中登记 native 方法,在 Execution Engine 执行时加载本地方法库当某个线程调用一个本地方法时,它就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并且不再受虚拟机限制的世界。它和虚拟机拥有同样的权限。

虚拟机规范中对本地方法栈中的方法使用的语言、使用方式与数据结构并没有强制规定,因此具体的虚拟机可以自由实现它(并不是所有 JVM 都支持本地方法。如果 JVM 产品不打算支持 native 方法,也可以无需实现本地方法栈)。甚至有的虚拟机(譬如Sun HotSpot虚拟机)直接就把本地方法栈和虚拟机栈合二为一。与虚拟机栈一样,本地方法栈区域也会抛出StackOverflowError和OutOfMemoryError异常。

栈是运行时的单位,而堆是存储的单位。

栈解决程序的运行问题,即程序如何执行,或者说如何处理数据。堆解决的是数据存储的问题,即数据怎么放、放在哪。

堆内存

(1)内存划分

对于大多数应用,Java 堆是 Java 虚拟机管理的内存中最大的一块,被所有线程共享。此内存区域的唯一目的就是存放对象实例,几乎所有的对象实例以及数据都在这里分配内存。

为什么“几乎所有的对象实例都在这里分配内存,而不是全部”?

为了进行高效的垃圾回收,虚拟机把堆内存逻辑上划分成三块区域(分代的唯一理由就是优化 GC 性能):

  • 新生代(年轻代):新对象和没达到一定年龄的对象都在新生代。
  • 老年代(养老区):被长时间使用的对象,老年代的内存空间应该要比年轻代更大。
  • 元空间(JDK1.8 之前叫永久代):像一些方法中的操作临时对象等,JDK1.8 之前是占用 JVM 内存,JDK1.8 之后直接使用物理内存。

年轻代和老年代的划分是为了更好的内存分派及回收(源于网络)

  • 年轻代 (Young Generation)

年轻代是所有新对象创建的地方。当填充年轻代时,执行垃圾收集。这种垃圾收集称为 Minor GC。年轻一代被分为三个部分——伊甸园(Eden Memory)和两个幸存区(Survivor Memory,被称为from/to或s0/s1),默认比例是8:1:1

  • 大多数新创建的对象都位于 Eden 内存空间中。
  • 当 Eden 空间被对象填充时,执行Minor GC,并将所有幸存者对象移动到一个幸存者空间中。
  • Minor GC 检查幸存者对象,并将它们移动到另一个幸存者空间。所以总有一个幸存者空间是空的。
  • 经过多次 GC 循环后存活下来的对象被移动到老年代。通常,这是通过设置年轻一代对象的年龄阈值来实现的,然后他们才有资格提升到老一代。
  • 老年代(Old Generation)。

老年代中存放的对象是存活了很久的,年龄大于15的对象。在老年代触发的gc叫major gc也叫full gc。full gc会包含年轻代的gc。但老年代只要执行gc就一定是full gc。在执行full gc的情况下,会阻塞程序的正常运行。老年代的gc比年轻代的gc效率上慢10倍以上,对效率有很大的影响。

大对象直接进入老年代(大对象是指需要大量连续内存空间的对象)。这样做的目的是避免在 Eden 区和两个Survivor 区之间发生大量的内存拷贝。

java8前后

⚠️ 持久代在物理层面,是在堆空间的;而在逻辑层面,是在方法区的;因为方法区其实物理上也是在堆中的,但是由于功能和作用的区别,逻辑上方法区是独立于堆的。

  • 元空间

元空间是metaspace,在jdk1.8的时候,jvm移除了永久代的概念,元空间也是对java虚拟机的方法区的一种实现。元空间与永久代最大的区别在于,元空间不在虚拟机中,使用本地内存。

永久代的回收会随着full gc进行移动,消耗性能。每种类型的垃圾回收都需要特殊处理元数据。将元数据剥离出来,简化了垃圾收集,提高了效率。

Java 虚拟机规范规定,Java 堆可以是处于物理上不连续的内存空间中,只要逻辑上是连续的即可,像磁盘空间一样。实现时,既可以是固定大小,也可以是可扩展的,主流虚拟机都是可扩展的(通过 -Xmx 和 -Xms 控制),如果堆中没有完成实例分配,并且堆无法再扩展时,就会抛出 OutOfMemoryError 异常。

(2)对象的分配过程

为对象分配内存是一件非常严谨和复杂的任务,JVM 的设计者们不仅需要考虑内存如何分配、在哪里分配等问题,并且由于内存分配算法和内存回收算法密切相关,所以还需要考虑 GC 执行完内存回收后是否会在内存空间中产生内存碎片。

  • new 的对象先放在伊甸园区,此区有大小限制。
  • 当伊甸园的空间填满时,程序又需要创建对象,JVM 的垃圾回收器将对伊甸园区进行垃圾回收(Minor GC),将伊甸园区中的不再被其他对象所引用的对象进行销毁。再加载新的对象放到伊甸园区
  • 然后将伊甸园中的剩余对象移动到幸存者 0 区
  • 如果再次触发垃圾回收,此时上次幸存下来的放到幸存者 0 区,如果没有回收,就会放到幸存者 1 区
  • 如果再次经历垃圾回收,此时会重新放回幸存者 0 区,接着再去幸存者 1 区
  • 什么时候才会去养老区呢? 默认是 15 次回收标记
  • 在养老区,相对悠闲。当养老区内存不足时,再次触发 Major GC,进行养老区的内存清理
  • 若养老区执行了 Major GC 之后发现依然无法进行对象的保存,就会产生 OOM 异常

五、方法区

  • 方法区(Method Area)与 Java 堆一样,是所有线程共享的内存区域。
  • 虽然 Java 虚拟机规范把方法区描述为堆的一个逻辑部分,但是它却有一个别名叫 Non-Heap(非堆),目的应该是与 Java 堆区分开。
  • 运行时常量池(Runtime Constant Pool)是方法区的一部分。Class 文件中除了有类的版本/字段/方法/接口等描述信息外,还有一项信息是常量池(Constant Pool Table),用于存放编译期生成的各种字面量和符号引用,这部分内容将类在加载后进入方法区的运行时常量池中存放。运行期间也可能将新的常量放入池中,这种特性被开发人员利用得比较多的是 String.intern()方法。受方法区内存的限制,当常量池无法再申请到内存时会抛出 OutOfMemoryError 异常。
  • 方法区的大小和堆空间一样,可以选择固定大小也可选择可扩展,方法区的大小决定了系统可以放多少个类,如果系统类太多,导致方法区溢出,虚拟机同样会抛出内存溢出错误
  • JVM 关闭后方法区即被释放

(1)方法区内部结构

方法区用于存储已被虚拟机加载的类型信息、常量、静态变量、即时编译器编译后的代码缓存等。

类型信息

对每个加载的类型(类 class、接口 interface、枚举 enum、注解 annotation),JVM 必须在方法区中存储以下类型信息

  • 这个类型的完整有效名称(全名=包名.类名)
  • 这个类型直接父类的完整有效名(对于 interface或是 java.lang.Object,都没有父类)
  • 这个类型的修饰符(public,abstract,final 的某个子集)
  • 这个类型直接接口的一个有序列表

域(Field)信息

  • JVM 必须在方法区中保存类型的所有域的相关信息以及域的声明顺序
  • 域的相关信息包括:域名称、域类型、域修饰符(public、private、protected、static、final、volatile、transient 的某个子集)

方法(Method)信息

JVM 必须保存所有方法的

  • 方法名称
  • 方法的返回类型
  • 方法参数的数量和类型
  • 方法的修饰符(public,private,protected,static,final,synchronized,native,abstract 的一个子集)
  • 方法的字符码(bytecodes)、操作数栈、局部变量表及大小(abstract 和 native 方法除外)
  • 异常表(abstract 和 native 方法除外)每个异常处理的开始位置、结束位置、代码处理在程序计数器中的偏移地址、被捕获的异常类的常量池索引

(2)方法区在 JDK6、7、8中的演进细节

jdk1.6及之前

有永久代,静态变量存放在永久代上

jdk1.7

有永久代,但已经逐步“去永久代”,字符串常量池、静态变量移除,保存在堆中

jdk1.8及之后

取消永久代,类型信息、字段、方法、常量保存在本地内存的元空间,但字符串常量池、静态变量仍在堆中

只有 HotSpot 才有永久代的概念

(3)方法区和永久代以及元空间有什么关系

方法区和永久代以及元空间的关系很像(实际不是)Java 中接口和类的关系,类实现了接口,这里的类就可以看作是永久代和元空间,接口可以看作是方法区,也就是说永久代以及元空间是 HotSpot 虚拟机对虚拟机规范中方法区的两种实现方式。

关系示意图

责任编辑:姜华 来源: 今日头条
相关推荐

2019-04-10 10:43:15

Redis内存淘汰策略

2022-08-01 11:33:09

用户分析标签策略

2021-04-08 07:37:39

队列数据结构算法

2023-09-11 08:13:03

分布式跟踪工具

2020-10-26 11:20:04

jvm类加载Java

2022-04-10 23:21:04

SSH协议网络安全

2017-03-11 22:19:09

深度学习

2022-04-07 10:39:21

反射Java安全

2023-11-18 09:30:42

模型AI

2020-02-18 16:20:03

Redis ANSI C语言日志型

2023-02-10 09:04:27

2022-06-20 09:01:23

Git插件项目

2019-12-31 09:56:16

Linux 系统 数据

2019-09-05 08:14:44

Puppet部署结构

2017-03-13 09:50:46

Python装饰器

2019-04-02 10:51:29

浏览器缓存前端

2020-07-06 08:06:00

Java模块系统

2020-07-03 08:21:57

Java集合框架

2023-10-17 08:15:28

API前后端分离

2019-05-14 09:31:16

架构整洁软件编程范式
点赞
收藏

51CTO技术栈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