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是后来居上,我曾经的偶像公司又火了 !

新闻
Ray Ozzie是Lotus Notes的创始人,现在听说过Lotus Notes的人不多了,这是一个非常厉害的企业级协作软件,1995年被IBM收购,很多世界500强企业都在使用。

有一家IT公司,在它成立40多年的历史上,非常幸运,非常罕见地踏中了三次浪潮。

这三次浪潮分别是PC、云计算和AI。

尤其是后两次,在十年的时间内连续踏上,实在是牛。

没错,这家公司就是微软。

图片图片

PC时代,比尔·盖茨带领微软开发了DOS、Windows,Office,垄断了操作系统和办公软件市场。

在盖茨的带领下,微软持续辉煌了20多年,那个时候,微软和比尔·盖茨是我的偶像,我也抱着Visual Studio 混口饭吃。

图片图片

第二任CEO鲍尔默上台以后,守成有余,开拓不足,尤其在移动领域,收购诺基亚遭遇重大挫败,被认为是一家依赖个人电脑的公司、属于旧时代的公司。

就在大家都以为微软就此沉沦的时候,第三任CEO萨提亚·纳德拉力挽狂澜,拥抱开源,拥抱Linux,大力发展Azure云服务,收购Linkedin,GitHub,MineCraft......成功地从一家传统软件供应商转向到云计算,和开放生态领域。

2019年,微软10亿美元押注OpenAI,2022年底ChatGPT大爆发, 微软把AIGC的能力全面引入自己的各个产品,再一次站了浪潮之巅。 

微软员工第三次成为街上最靓的仔,幸福感满满。

仔细想想,微软在很多领域都不是先行者,DOS是购买的,Windows GUI是从Mac模仿的(都是从PARC的Alto来的),Word学的是WordStar,Excel学的是VisiCal,Lotus 1-2-3,PPT是买的。

云计算是亚马逊最先实现商业化的,AI很明显原来是Google做得最好。

感觉微软都是跟随者,但是跟着跟着就后来居上了,这个能力实在是太强了。

原来我认为卓越的CEO可以妙手回春,能拯救一个濒临危机的大公司。

比如苏妈(苏姿丰)担任AMD CEO之前,AMD一度陷入困境,苏妈上台后,把研发中心集中到高性能技术、GPU和数据中心等领域,推出了高性能的Zen架构,锁定对性能和价格敏感的中高端客户,从而赢得了大量用户的青睐。

再比如乔布斯1997年回归陷入严重财务危机的苹果,消减大部分产品线,坚持设计和创新,iMac、iPod、iPhone和iPad等具有革命性的产品。

还有“带着大象跳舞”的郭士纳,在1993年接手IBM时,他进行了一次大刀阔斧的改革,削减了成本,出售了不赚钱的业务,同时将公司重心转向了服务业和咨询业,使IBM成功转型。

但是如果把所有的功劳都放到CEO一个人身上,就忽略了在背后做出卓越贡献的优秀人物。

拿微软的云计算来说吧,很多媒体的报道都把聚光灯打到了纳德拉身上,似乎他一个人就调整了微软这条大船的航向,说转型就转型,说云计算优先,云计算就做起来了。

图片图片

实际上并不是这样,微软在云计算领域的成功还有两个至关重要的人物,一个是Ray Ozzie,另外一个是David Culter。

Ray Ozzie是Lotus Notes的创始人,现在听说过Lotus Notes的人不多了,这是一个非常厉害的企业级协作软件,1995年被IBM收购,很多世界500强企业都在使用。

图片图片

Ray Ozzie后来创立了Groove Networks,2005年被微软收购,他也进入微软成为了首席软件构架师。

Ray Ozzie是一位非常有远见的领导者,2005年10月28号,他写了一份长达7页的备忘录《互联网服务的中断》,全面阐述了他构建一个颠覆性平台的愿景。

他认为新平台将在互联网上复制 Microsoft Windows 操作系统、Office 套件和其他应用程序,因为Ray Ozzie认为,“很明显,如果我们不这样做,我们所知道的我们的业务就会面临风险……我们必须迅速而果断地做出反应。”

当时的CEO是鲍尔默,他是不同意这个想法的,因为软件服务化可能会蚕食微软的两大摇钱树Windows和Office,它们合计占了微软80%的收入。

最终鲍尔默被说服了,开始推进这个计划,这就是Microsoft Azure。

David Culter则是微软云操作系统的灵魂人物,他为Azure开发了虚拟机管理程序(Hypervisor),得益于以卡特勒在操作系统和硬件领域的深厚功力,微软的Hpervisor效率极高,开销非常低,这样就可以把硬件资源充分地划分给虚拟机。

2010年2月1日,Microsoft Azure正式上市,这时候鲍尔默还是CEO,也就是说,微软的云业务从鲍尔默时代已经开始了。

当2014年,纳德拉上台,他要求公司围绕移动优先和云优先的战略团结起来,而云优先的的要求迫使内部产品团队和外部合作伙伴在向企业销售时优先考虑 Azure。

这一策略获得了丰厚的回报,Azure迅速发展,可以和亚马逊AWS竞争,成为世界第二大云计算平台。

看了这个发展历程就知道,CEO纳德拉确实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是鲍尔默,Ray Ozzie,David Culter以及其他工程师的贡献不容抹杀,没有他们打下的良好基础,纳德拉无论多么有远见,多么有洞察力,那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微软能屡次踏中时代浪潮,除了优秀CEO的英明领导之外,我想更重要的是背后大量优秀的人才。

除了前面说的Ray Ozzie和David Culter之外,这里我列举几个我比较熟悉的:

Charles Simonyi:1981年加入微软,主持开发了微软最赚钱的应用程序Word和Excel,著名的匈牙利命名法的作者。

图片图片

Anders Hejlsberg:“一个养活了四代程序员的男人”,在Borland开发了Turbo Pascal、Delphi,1996年被盖茨三顾茅庐请到微软,C#的首席架构师,TypeScript的发明人。

图片图片

Erich Gamma : 《设计模式》作者之一,JUnit作者,Eclipse架构师,VS Code架构师,2011年从IBM跳槽到微软。

图片图片

James Gray : 数据库事务的开创者,1995年加入微软,1998年获得图灵奖

图片图片

Leslie B. Lamport:著名计算机科学家和数学家,LaTeX作者,因其在分布式系统方面的开创性工作而闻名,2013年获得图灵奖。

图片图片

微软能聚集这么多人才,一方面自身吸引力很大,另一方面在挖人的时候向来是“不择手段”,不计成本。

1996年在挖Anders Hejlsberg的时候,微软第一次给他开了年薪百万美元(这可是90年代啊),Borland为了留住Anders,也进行了加码,微软又提出了两百万美金以上的条件,Borland 则提出了给Anders销售提成的方案。

最后Bill Gates亲自出马,找Anders吃饭,提出了年薪三百万美元以上,加数万股微软股票,并且答应“给Anders一个小组和极多的资源,让Anders尽情地发挥”,这才彻底打到了Anders的心底,Borland无法还价,只有眼睁睁看着Anders离开。

1995年在挖James Gray和戈登·贝尔的时候,在微软千方百计的说服下,James Gray终于同意为微软工作,但他们不喜欢西雅图冬季连绵不断的阴雨天气,比尔·盖茨说,这好办,就在硅谷为他们建立一个研究院。

微软1975年成立,快50岁了,曾经和它同时代的公司,与它竞争的产品,很多被边缘化,或者彻底消失,比如WordStar、VisiCalc、OS/2、Netscape、Sybase、Informix、Lotus、Sun、Novell、Borland、RealNetworks......

微软还能火多久呢?

责任编辑:武晓燕 来源: 码农翻身
相关推荐

2009-05-31 08:42:03

RIAJavaFXFlash

2017-03-22 18:08:18

2019-07-12 10:36:07

程序员Web云计算

2020-09-22 15:16:49

Python编程语言Julia

2013-10-14 09:24:01

2009-03-19 20:33:35

LinuxWindows上网本

2017-04-17 10:48:05

腾讯云

2013-01-10 10:11:27

桌面虚拟化VDIIDV

2009-03-19 09:05:16

Windows 7上网本Linux

2017-05-17 10:51:40

共享单车NB-IoT技术

2016-02-01 22:13:35

存储凯翔

2017-04-11 12:59:18

NB-IoT

2014-11-13 11:19:55

语音输入搜狗语音

2017-04-11 16:17:34

共享单车物联

2009-05-31 09:54:39

海辉软件孙振耀外包

2009-06-09 09:54:06

电子商务

2009-09-01 09:11:00

2017-12-15 15:34:11

2017-11-14 14:50:07

IT微软谷歌

2012-07-09 17:02:59

苹果Windows
点赞
收藏

51CTO技术栈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