芯片行业大地震!英伟达355亿入股英特尔,昔日对手变盟友 原创

发布于 2025-9-19 15:06
浏览
0收藏

昨天,芯片行业发生了一场大地震。英伟达宣布以5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355亿元)入股英特尔,两大芯片巨头从数十年的竞争关系转向战略合作。这一消息直接推动英特尔股价暴涨超30%,创下1987年以来最大单日涨幅,市值一夜之间增长超270亿美元。

芯片行业大地震!英伟达355亿入股英特尔,昔日对手变盟友-AI.x社区


作为芯片行业两大巨头,此次合作或许将为计算产业格局带来深刻影响。

根据协议,英伟达将以每股23.28美元的价格收购英特尔普通股,交易完成后将成为英特尔的大股东之一,预计持股超过4%。这一价格略低于英特尔周三收盘价每股24.90美元,但高于美国政府上个月为收购英特尔10%股份而支付的每股20.47美元。

黄仁勋将此次合作称为历史性的融合。他在声明中表示:这项合作将英伟达的AI和加速计算堆栈与英特尔的CPU和庞大的x86生态系统紧密结合,实现了两大世界级平台的融合。我们将携手扩展彼此的生态系统,为下一个计算时代奠定基础。

在技术合作层面,两家公司计划共同开发多代定制数据中心和PC产品。

尤其在数据中心领域,英特尔将构建英伟达定制的x86 CPU,英伟达将其集成到其AI基础设施平台中并提供给市场。

对英伟达而言,这意味着公司可以利用英特尔的x86架构优势,弥补自身在CPU领域的不足。

在个人计算领域,英特尔将打造并向市场推出集成英伟达RTX GPU芯片组的x86系统级芯片。

这一合作固然对双方都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对英特尔来说,这是继8月份获得软银20亿美元投资和美国政府89亿美元投资后,又一笔重大资金注入。这些投资可以大大增强英特尔的资本储备,为其扭转局面提供重要支持。

而英伟达虽然也在开发基于Arm架构的自研CPU,并表示这一计划不会改变,但与英特尔的合作无疑带来了更多选择。

从法庭到合作

回顾两家公司的历史关系,英伟达与英特尔之间的“恩怨情仇”可不少。

1997年,英特尔还是CPU领域的一把手,看到英伟达刚刚研发出RIVA 128显示芯片,直接扔出i740显卡“砸场子”。对于这件事,专栏作家Tae Kim在《NVIDIA Way》一书中曾揭露:英伟达1997年的一次内部对话中,黄仁勋提到:“英特尔就是想让我们破产。”

2005年,英特尔CEO计划用20亿美金收购英伟达,结果董事会不愿意,收购失败。

2004年,两家公司曾签署技术授权协议,允许英伟达生产与英特尔处理器兼容的芯片组。


然而,2008年英特尔推出Nehalem处理器后,双方关系迅速恶化。英特尔认为2004年的协议不允许英伟达为Nehalem及后续处理器生产芯片组,而英伟达则起诉英特尔违反合同。

这场法律纠纷最终在2011年以和解告终,英特尔向英伟达支付15亿美元,获得了英伟达的专利授权。当时业内人士将这场竞争称为“GPU与CPU之战”。

如今,十余年过去,两家公司从法庭上的对手变成了战略合作伙伴。

芯片行业大地震!英伟达355亿入股英特尔,昔日对手变盟友-AI.x社区

当然,作为英特尔最大股东,美国政府也是两家芯片巨头合作的推动者之一。

高通首席执行官克里斯蒂亚诺·阿蒙曾一针见血地表示:“英特尔今天不是一个选择。”对于两股势力的力量悬殊,合作或许才是英特尔现在能做的最佳选择。

合作后续的不利影响,可能在于对AMD造成的竞争挑战:AMD股价在消息公布后一度下跌4%。同时,虽然台积电短期内在先进制程方面的优势地位仍然稳固,但长期来看可能面临业务流失风险。

英特尔CEO陈立武表示:数十年来,英特尔的x86架构一直是现代计算的基石。英特尔领先的数据中心和客户端计算平台,结合我们的制程技术、制造和先进封装能力,将与英伟达在AI和加速计算领域的领先地位形成互补,助力行业实现新的突破。

随着AI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需求正在经历革命性变化。CPU和GPU的深度融合将成为未来计算架构的重要趋势。

而英伟达与英特尔的合作,可能重新定义数据中心和个人计算的技术路线,为下一代计算平台奠定基础。

这场芯片行业的世纪大和解,不仅改变了两家公司的竞争格局,更可能重塑整个半导体产业的生态链。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收藏
回复
举报
回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