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 MCP 到 A2A,AI Agent 应用架构设计演进之路 原创

发布于 2025-4-14 08:15
浏览
0收藏

AI Agent 本质上是一种通过控制大语言模型(LLM)来解决问题的 AI 应用系统,但这一本质特征并不妨碍其成为大模型时代最具潜力的应用方式。尤其在 DeepSeek 和 Manus 等项目今年爆火之后,AI Agent 被认为即将迎来发展的黄金时期。然而,AI Agent 的发展也面临着诸多瓶颈,比如:应用程序调用的复杂性以及跨平台 AI Agent 之间的通信问题等。不过,随着谷歌4月10日发布开源协议 A2A(Agent-to-Agent 协议),以及 MCP(Model Context Protocol) 协议的逐渐普及和大规模应用,这些问题有望逐步得到解决。随着时间的推移,AI Agent 将不断走向成熟,其发展前景令人期待。


从 MCP 到 A2A,AI Agent 应用架构设计演进之路-AI.x社区

首先,让我们来探讨一下已经基本成为行业标准的 MCP 协议(详见这里:《​​​MCP 架构设计演进:从 Local MCP Server 到 Remote MCP Server 开源架构设计实现​​》)。MCP 协议主要解决了大模型在调用外部数据和应用时的规范性问题。该协议采用了客户端-服务器架构:客户端负责将大语言模型的请求发送到 MCP 服务器,随后服务器将这些请求转发至相应的资源。只要 AI Agent 支持 MCP 协议,便可以直接调用那些配备了 MCP 服务器的应用,无需再为各种各样的插件功能而烦恼。简而言之,MCP 协议有效解决了 AI Agent 调用外部数据和应用的难题。


从 MCP 到 A2A,AI Agent 应用架构设计演进之路-AI.x社区

其次,谷歌于4月10日发布的 A2A 协议(详见这里:《​​​“谷歌版 MCP”来了!重磅开源 A2A 智能体交互新架构​​​》)同样值得关注。A2A 协议的诞生,使得基于不同底层框架和供应商平台创建的 AI Agent 之间能够实现相互通信,这无疑是其最为突出的贡献。

从 MCP 到 A2A,AI Agent 应用架构设计演进之路-AI.x社区

以一个更直观的例子来说,倘若 A2A 协议能够像 MCP 协议那样得到广泛采用,那么在阿里云上创建的 AI Agent 将能够与火山云上创建的 AI Agent 进行无缝的通信与协作。

基于 A2A 协议的开源理念,谷歌并未为其添加任何独有的内容,而是采用了当前流行的标准技术进行构建,比如:HTTP、SSE、JSON-RPC 等。这种设计不仅便于企业将其与现有的 IT 环境进行集成,还确保了高度的兼容性。此外,A2A 协议还支持企业级的认证和授权机制,从而有效保障了 AI Agent 协作过程中的安全性。

从 MCP 到 A2A,AI Agent 应用架构设计演进之路-AI.x社区

在文章开篇,我们提到 AI Agent 本质上是通过控制大语言模型(LLM)来解决问题的 AI 应用系统。MCP 协议的标准化和普及,解决了 AI Agent 在调用外部数据和应用时的难题,显著提升了其工作效率。而 A2A 协议的出现,则进一步推动了 AI Agent 的发展,使得不同底层框架和供应商平台创建的 AI Agent 能够实现相互通信与协作。这标志着 AI Agent 的应用范围从单一提升工作效率,迈向了大规模驱动应用的新阶段。


本文转载自公众号玄姐聊AGI  作者:玄姐

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77o8jMME9E2MtgZNHyR78w​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已于2025-4-14 08:15:26修改
收藏
回复
举报
回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