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nlter路演实录:这14个AI项目,哪个会是下一个独角兽?
我有幸参加了在杭州良仓孵化器举行的一场AI项目路演活动。
这次活动由全球早期投资机构 Antler 联手举办,共有14个AI项目登台展示。从全球领先的UI设计工具到专注于细分领域的垂直应用,我看到了AI应用落地的无限潜力。
下午1点多到现场,碰巧赶上杭州这鬼天气,下起大雨,路演延迟了一会,拍了现场的照片(嘿嘿,有幸作为合作方)。
这篇文章,我将为大家深度解析这次路演中,几个让我印象深刻的项目。
Anlter介绍
在正式介绍项目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活动的另一位主角—— Antler。
这是一家成立于2018年的全球性早期投资机构,专注于寻找和孵化有潜力的初创公司。至今,他们已投资超过1500家公司,管理着25个基金,承诺资本超过10亿美元,并在全球24个国家设有业务。
Erik Jonsson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商业领袖和投资者,目前担任Antler Southeast Asia的普通合伙人以及越南区的负责人。他拥有瑞典背景,并在伦敦有过学习和工作的经历。在过去的14年中,Erik一直在越南生活和工作,对当地的商业环境和市场动态有着深刻的洞察。
在职业生涯中,Erik是一位连续创业者,成功创立并退出了三家公司,其中一次成功退出的经历尤为突出。
自2021年以来,Erik Jonsson在越南的投资界崭露头角,成为最活跃的投资者之一。他的投资活动不仅促进了当地初创企业的成长,也为Antler在东南亚地区的扩张和成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值得一提的是,Antler在2024年已投资了74家全球AI初创公司,其中包括知名产品 Lovable。
在中国,Anlter已经投资了Trust AI、ChatCut这样的初创公司。
在中国,他们也投资了 Trust AI 和 ChatCut 等优秀项目。如果你也想获得Antler的投资,文末附上了申请链接。
lovable 代表分享
lovable可能是我目前最喜欢的产品第一,做前端UI设计体验非常丝滑,不仅支持figma,image,而且还打通了很多落地难点。
总部位于斯德哥尔摩的AI初创Lovable,自成立以来,2024年发布首款产品,已获得连续两轮投资,目前估值已达18亿美元,跻身全球增速最快的独角兽企业行列。
截至目前,Lovable仅有全职员工45人,规模相当于一个小型创业公司。
Lovable产品leader Kristian Kyvik远程介绍了他们自己的产品。
从0-1制作一个网站只需要几分钟,而且还可以自定义修改网站元素,比如现场把随手做的一个落地页的logo替换为lovable的红心logo。
KUSE AI
Kuse AI 是一款融合多模态输入与智能助手功能的创新型知识管理与创意协作工具。
它提供了无限画布和卡片式创作的方式,支持用户通过文本、PDF、图像、视频等多种形式整理和展示信息。
借助内置 AI Agent,可一键分析资料、提取关键信息、生成图表与视觉内容,大幅提升整理与创作效率。
Anlter也投了Kuse,创始人Yuhao是一个华人,现场非常详细的介绍了他们产品,并且还与投资人进行了深度对话,预计他们明年ARR将达到2000万美元。
谈及他们自己产品的用户群体,yuhao说,对于学生群体来说,kuse.ai就是一个学习空间,一切的知识在这里汇聚,通过AI被发掘出来,然后被分发。
对于创作者来说,从影视创作到海报设计,再到logo设计、IP设计等,直接生成的就可以交付。
谈及到kuse是如何做产品宣发的,yuhao很坦诚的说,他们首次将电商的打法:营销矩阵 应用于宣发,取得了不错的效果(来源于网友解析)。
最有趣、也是最实用的一个点,就是目前AI交付的最后一公里,GPT这种对话模式还是存在问题,从复制粘贴内容到排版需要花时间。kuse直接就可以出交付物,直接就可以打印。
顺便预告一下,kuse2.0即将下个月发布AI OS功能,全新的设计画布功能。
ChatCut介绍
Chatcut是Anlter今年年初投资孵化的一个AI剪辑工具。
我曾经在一直烟花社群里面见到这个项目,没想到在现场看到了这个项目,而且见到了他们创始人,加了微信。
创始人&CEO Kevin原来是一个导演,获得过
去年他们仅仅只有一个idea,然后去找了Anlter,得到了投资人发大力支持
现场有人问道他们的转化率是怎么样的???
目前已经周活500人,已经释放1000个邀请码,在500个人里面转化了10个人。
目前已经开启邀请测试。
Leapility跃向:企业专家知识智能体
与通用agent不同的是,它专注于挖掘企业内部的隐形知识,做成专家agent,辅助企业决策。
当前有通用自主性agent和Agent workflow两种范式。通用性agent还是chat形式,需要人类输入,将专家经验进行预训练(成本高);另外一种是使用定制化工作流,但是对于业务专家来说,上手难度太高了,很难把企业内部的知识转到agent,他们只懂业务,可不懂技术能不能做。要么是有专门做定制化工作流的服务商来承接这块,要么寻求其他的解决方案。
Leapility提出了一个将经验变成专家agent的解决方案,通过组织驱动,自动化的将专家经验转化为知识,以此来构建专家agent。
第一阶段:自定义Agent资产
这会涉及到多模态的知识资产(语音、视频、图片、文档等),通过Agentic Flow Editor将知识进行二次编辑,提取SOP。
第二阶段:配置部署专家agents
预设先验知识和sop的专家agent,更加智能。
第三阶段:整个Flow
从图中可以看到,以企业最佳实践SOP(Agentic workflow)和组织基础知识(knowledge base)构建的专家Agent,通过不断的迭代优化、反馈闭环,Agent将会比通用性的更加智能。
RallySense:AI+体育运动APP
简而言之:一款为网球爱好者设计的AI运动APP,有点像keep,自带社交属性。
产品特性如下,我自己感觉,它更多的是通过人体运动视频,分析了各个指标的数据,还有单拍/双拍这种模式的。
简单提一下他们整个这么做的,仅供参考。
Modiva Studio:AI+Actuarial Engine平台
这个产品比较垂类,是给北美装修总包商做的AI ERP平台,包含了设计、报价、解读、客户管理这种功能。
然后我仔细看了一下,其实是一个 AI+Actuarial Engine平台,不是泛泛的“AI装修”,而是聚焦保险理赔场景,用精算模型预测赔付额度与风险,提升报价通过率。
Viralt:AI 经纪人
Vira 是一款帮创作者一键生成媒体包、智能匹配品牌并追踪商单进度的 AI 经纪人。
供给侧(创作者)其实有五大痛点,一句话说清:
- 媒体包不会做——不会设计、缺数据、模板付费贵。
- 品牌匹配靠运气——邮箱沉海、中介抽成高、优质deal轮不到自己。
- 报价谈判缺行情——不知道同行价,怕报低吃亏、报高吓跑品牌。
- 进度跟进太碎片——邮件/私信/Excel满天飞,漏档期、漏回款。
- 收入结构太单一——70%靠广告,一旦停单立刻断粮。
Vira=CRM+BI+Canva 的“创作者版 Salesforce”,把品牌合作全流程从 Excel 搬到云端。
Vira用免费“一键AI媒体包”切流量,把生成过程变成数据入口,再用GPT+协同过滤算法将品牌Brief与创作者标签双向打分推送高中标deal,AI Copilot实时拉取行情帮溢价谈判,有别于传统经纪公司的抽佣模式,Vira只按用量收取订阅费,Deal仪表盘同步日历回款节点降低30%漏单率,以散单数据滚大年框agency飞轮,形成“媒体包→匹配→谈判→履约→抽佣”闭环,把离散品牌预算集中到自己手里。
JobWizard.ai
这个姐演讲的时候非常牛,全程流利的美式英语没停过,投资人点头又点头。
他们做的是一个求职copilot,帮助用户改简历,投简历。
但是竞争很激烈,岗位申请流程太长了(少则一两周,多则大半年,就被晾在人才池子里),机会是越来越少,不乏优秀人才。
为此,他们提出的解决方案是,根据不同的岗位JDx个人简历,自动匹配岗位,全面支持撰写简历、求职信、推荐信、辅助面试等等。
目前他们已经在小红书/抖音平台,做了很多内容进行宣传,用户量非常多,增长迅速。
求职市场是非常刚需的市场,不过他们这个是主打海外的。
VidePPT
VibePPT是我的朋友@杨泽昊 自己手搓出来的一个逐页生成的PPT生成工具,说起来这个,因为我当时也写了一篇喷现在的AIPPT有多垃圾的文章,我测了9款AI,只想问:所谓的Agent,到底把PPT变成了什么鬼东西?,他看到之后就链接到了,也是最早期的用户。
其实经常用PPT的人,都能感受到,目前的AIPPT大部分是AI生成HTML(无法二次编辑,格式兼容问题,纯娱乐,敢打赌90%的人不会拿AI生成的PPT去给老板汇报),要么是套模板比较死板。
在他看来,目前L1级别的AI-PPT生成完全是套模板,文字内容AI生成,比如WPSai,AIPPT这种;L2级别的AI-PPT是AI生成HTML,然后渲染到
VibePPT第一阶段旨在做一个世界上第一个语义演示画布,听起来像吹牛逼,现阶段差点意思,但是他本质是做传媒广告起家的,对UI美学这块有天然的优势,vibe coding能力强,很难想象这是他自己一个人手搓的。
路演现场,他慷慨激昂的喊出那句:下一阶段,我们要做L4级别的AI-Native PPT,做最牛逼的产品,现场气氛瞬时被调动起来了。
也很有意思,他的这个产品也斩获了现场的奖项,目前也即将进入下一个扩张阶段(你懂的),后面进度我也会持续跟进,maybe我将见证独角兽的崛起。
Seede AI
SeedAI创始人longyi,碰巧在现场加了微信,非常年轻帅气的创始人,也是主打UI设计的。
他的产品Seede ai,是一款AI驱动的设计工具,旨在让创意工作变得简单、快速、有趣。
体验:https://seede.ai/?lang=zh
他是一个AI Native的设计工作空间,只需要描述你的想法,或者上传文档,seedeAI就可以帮助你生成专业级可交付的文档,不仅仅是那种图片,而是可拖拽、可编辑的实物。
我也去他们产品官网测了一下,目前支持长图生成、海报、社媒图文、PPT、知识卡片等等主流的信息流交互方式。
具体效果怎么样呢,我把dongyi前两天发的日报直接输给他,出一份长图。
可以看到,它可以根据输入的文字,自动排版、调色、配图。
相较于canva/office这种,AI赋能的seedeAI,利用画布这种方式,为用户创造专业级别可交付的AI产品。
BlissLotus
一个AI游戏化的神龛,在agent2025就瞟到这样一个项目。
带着一点玄学的神秘色彩,经过神龛加持的摆件/首饰,更多的是被寓意的福报、财运啊这种祝福。
再上一点仪式感,赛博积攒功德,这种受众人群还蛮大的。。
还有将玄学x游戏化,比如求签、开光、神龛加持等。
Mulan AI
第一直觉,想起花木兰,主讲人会不会也是一个女汉子?
Mulan AI是一个专门制作商用级别短视频的内容创作工作流,能够自动整合内容趋势、用户调研、平台特征、爆款视频结构等,可以直接生成视频交付给客户。
访问:https://mulan.pro/,目前需要邀请码,已经在跪求创始人了......
Finti
Finti是针对律师群体的一个法律合规AI助手,
对于律师来说,合规性文件处理是一个劳动密集、重复且成本高昂的过程,它不仅需要高昂的律师费用和大量的时间投入,而且容易出错,效率低下。
解决方案通过实施一个人类与人工智能(AI)协作的混合模型,旨在解决合规性文件处理中存在的效率低下和成本高昂的问题。
这个模型的工作流程如下:
内部团队起草与审查:公司的总法律顾问(GCs)首先起草和审查合规性文件,与AI工具Finiti协作,以确保文件的初步合规性。
AI辅助升级:Finiti帮助GCs将文件升级,即在需要时将文件发送到外部律师事务所进行最终检查,确保文件的准确性和合规性。
数据积累与反馈:Finiti从律师事务所的反馈中积累数据,这些数据用于训练和优化AI模型,以提高其处理合规性文件的能力。
AI替代外部律师:随着AI模型的不断学习和优化,Finiti最终能够用自家的律师团队替代外部律师事务所,进一步降低成本并提高处理速度。
阶段化实施:解决方案的实施分为几个阶段,从最小可行产品(MVP)开始,重点在于节省时间,然后是数据和升级层,利用产品使用数据来训练AI,最终目标是实现对现有合规性处理流程的颠覆。
EchoFlow
这是一款AI语音用户调研平台,其实AI初创团队面临的一个痛点是:我的真实用户在哪里,我应该怎么去触达来改进我的产品。
它通过AI外联触达用户,实时语音获取真实反馈,完成用户分层与洞察分析,为初创团队的产品迭代提供依据。
目前是demo阶段,但是我觉得这个思路比较好,可以针对不同产品的特征匹配不同的用户群体,AI外联这个国内有点骚扰电话的意思【狗头】,国外比较通用的是发邮件,还是得看产品面向哪里。
Citely
号称”全球首个FindSource+Verify"的学术AI工具。
Citely.ai是一个专门针对大模型幻觉内容做引文检测和文献溯源的工具,真实用户全部来自于高校科研院所。
他们团队25年在清华黑客松路演过,我专门截了一张图。
大模型的幻觉,短时间内无法避免,如果不加以辨别,非常误导用户,造成的损失不可估量。特别是在专业的科学研究领域,很多时候搜出来的参考文献不存在,引用的内容在文献里面不存在,甚至还有AI凭空捏造参考文献的。。。
这个需求是真的非常刚需,目前我所知的,有一个做这方面的服务供应商:U深研,它是UniFuncs公司推出的沉浸式深度研究平台,帮助用户高效地进行复杂问题研究和知识探索。
给Vilinc佬打个广告:
通过深度搜索技术,快速筛选海量信息,结合AI分析推理,挖掘数据背后规律。核心功能包括深度研究与报告生成、内容核查与纠错、多模态信息整合等。
图:U深研的可信度核查与纠错
图:Citely.ai的文献溯源
不过,Citely.ai是专门做高校科研院所这块的服务,面对的群体对文献阅读引文、验证这块比较刚需,两者定位并不太一样,但也不冲突。
Metapet 次元生物
很惊喜,现场见到了AI陪伴硬件的项目路演,让我印象深刻的是,项目演讲者现场吐槽说”为什么我们路演了很多次,就是没有人投我们啊“,是啊,他们的项目也蛮有意思的。
他们这款产品是情感陪伴类的,他们收集了30+类型宠物的肢体语言样本,以及100+宠物与人接触时候的关键特征。
到产品介绍环节了,是一个带有多个触觉传感器的毛绒陪伴产品,名字叫noono,当你去摸她的时候,它会摇头,发出声音,还有一个红绿指示灯,它有社交功能,当两个不同用户的崽崽遇到一起,会互相发出信号。
你可能会问,只有这个萌宠,那我怎么链接到刚刚认识的人呢?
不用担心,他们其实还有一个游戏应用APP,其实就跟养成类游戏一样,每次与noono的触摸互动,都会记录在APP里面。
关于他们产品的介绍,我找他们CEO要了一份,贴在下面了。
写在最后
AI应用的火苗正在冉冉升起。
现场很多00后创业的,不乏做出来惊艳的产品,像泽昊大二就开始创业,创业公司赚了1000万,还有seedeAI创始人,也是00后,真的太牛逼了。
还有非常社牛的JobWizard.ai路演的姐,非常潇洒自如、完全把控住现场的气势,这可能就是千禧年00后的蓬勃朝气,不服就干,先干再说。
AI已经来了,没有太多犹豫的时间。只要有了想法,就大胆去尝试,在实践中不断完善。
希望这篇文章能给你带来一些启发。
你最看好哪个项目?
本文转载自AIGC新知,作者:绛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