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I 智能体企业落地,其实90%都是工程架构设计,只有10%才是真正的 AI 大模型 原创
越来越多企业已经落地 AI 智能体应用,我们会不约而同的发现,AI 智能体应用在企业落地 90% 的工作都是工程架构设计(软件工程),只有 10% 是真正的 AI 大模型。
AI 智能体在企业落地中的每一个组件都是模块化的,而且逐步达成到了行业标准:比如:LangChain、Spring AI Alibaba 开发编排框架,MCP 通信交互协议等等,这些构成了 AI 智能体的生态系统。
AI 智能体应用落地的生态系统包含14层,从下到上分别为:CPU/GPU 提供商层、基础设施/基础层、数据库、ETL(提取、加载、转换)层、基础模型层、模型路由层、AI 智能体协议层、AI 智能体编排层、AI 智能体认证层、AI 智能体可观测层、工具层、认证层、记忆层、前端层等。
如上图所示,这14层只有基础模型层(10%)是 AI 大模型工作,其他13层(90%)都是架构设计工程工作,下文我们对详细剖析之。
一、AI 智能体生态系统架构设计剖析
0、AI 智能体生态系统总体架构设计
AI 智能体生态系统总体架构设计包含14层,从下到上分别为:CPU/GPU 提供商层、基础设施/基础层、数据库、ETL(提取、加载、转换)层、基础模型层、模型路由层、AI 智能体协议层、AI 智能体编排层、AI 智能体认证层、AI 智能体可观测层、工具层、认证层、记忆层、前端层等。
1、第一层:CPU/GPU 提供商层
这些公司为 AI 智能体提供强大的计算能力,用于训练、推理和低延迟的执行。
包括硬件厂商英伟达 GPU、谷歌 TPU、华为昇腾系列,以及公有云厂商 Azure、Google Cloud Platform(GCP)、阿里云、腾讯云、华为云等。
2、第二层:基础设施/基础层
像容器和编排工具这样的基础设施,确保 AI 智能体能够可扩展、可靠且分布式地部署。
包括 Docker、Kubernetes、Kserve、Knative、Auto Scale VMs。
3、第三层:数据层
AI 智能体需要快速访问的数据系统,用于存储记忆、检索上下文以及在结构化和向量化数据中进行实时决策。
包括 Milvus、Chroma、Pinecone、Neo4j、MongoDB、Elasticsearch、PGVector、MySQL 等。
4、第四层:ETL(提取、加载、转换)层
这些平台从各种来源收集原始数据,并将其转换成 AI 智能体可以使用的格式。
包括 Datavolo、Noodle.ai、Verodata 等。
5、第五层:基础模型层
包括大型和小型语言模型(LLMs 和 SLMs),它们构成了 AI 智能体的认知核心,支持推理、对话和行动。
包括 GPT、DeepSeek、Qwen、Claude、Grok、Llama 等大模型,以及 Yolox、PaddleOCR 等小模型。
6、第六层:模型路由层
根据成本、延迟和输出质量,将任务分配给最适合的模型,从而提高效率。
包括 Martian、OpenRouter、Higress、Not Diamond 等。
7、第7层:AI 智能体协议层
定义 AI 智能体之间的交互和通信方式。像 MCP、A2A、AG-UI、ANP、ACP 这样的协议,有助于结构化的多 AI 智能体协作和上下文管理。
8、第8层:AI 智能体编排层
使 AI 智能体能够执行工作流、与其他 AI 智能体交互,并在工具和环境中进行协调。
包括 Spring AI Alibaba、LangGraph、Autogen、LlamaIndex、Swarm、Eino 等。
9、第九层:AI 智能体认证层
处理 AI 智能体在可信生态系统内的安全身份、访问控制和基于角色的权限。
包括 AWS AgentCore Identity、Azure Entry Agent ID 等。
10、第十层:AI 智能体可观测层
通过遥测、日志、反馈循环和分析来跟踪 AI 智能体的行为,以便持续改进和调试 AI 智能体。
包括 LangSmith、Langfuse、Arize、OpenTelemetry、Helicone、Opik 等。
11、第十一层:AI 智能体工具层
AI 智能体使用的 API、搜索和外部工具,用于获取实时数据、自动化决策或跨领域集成。
包括 Google Search、DuckDuckGo、Sorper、Exa 等。
12、第十二层:认证层
通过安全的身份验证和用户访问控制层来保护 AI 智能体的操作。
包括 Auth0、Okta、OpenFGA、ANON 等。
13、第十三层:记忆层
存储之前的交互和上下文知识,帮助 AI 智能体随着时间的推移进行个性化和适应。
包括 Zep、Mem0、Letta、Cgnee 等。
14、第十四层:前端层
用户与 AI 智能体无缝交互的 UI 组件,比如: Web 应用和聊天界面。
包括 Streamlit、Flask、gradio、NEXT 等。
总之,以上就是 AI 智能体应用在企业落地的生态系统,可以根据企业总的业务场景灵活选择每层中的工具和技术,但是并不是所有列出的技术都需要用来构建一个有效的 AI 智能体应用中。
本文转载自玄姐聊AGI 作者:玄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