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8s 常用 IP 地址类型知多少

云计算 云原生
这次我们借助一个(虚拟的)例子来看看使用 K8s 的时候,会涉及到哪些类型的 IP 地址。

大家好,我是二哥。

这期为什么会写这个主题呢?因为 K8s 里面的 IP 类型实在是太多了,多到让你在使用的时候晕头转向。这次我们借助一个(虚拟的)例子来看看使用 K8s 的时候,会涉及到哪些类型的 IP 地址。

1、示例介绍

我们的示例涉及到的主要模块有:客户端、L4 Load balancer、Nginx-Ingress、k8s 环境、外部服务(https://api.bank.com)。

客户端想要访问的服务是 https://api.2ge.com/pathA。在 K8s 内部,由两个 service 分别依次处理这个请求:front-end.lance.svc.cluster.local 和 bill.lance.svc.cluster.local 。前者的角色从它的名字就可以看出来,而后者用于处理账单类事务。当然涉及到钱的时候,总离不开和银行打交道,所以 service bill 还会调用外部的一家银行所提供的服务 https://api.bank.com 做进一步的处理。下图展示了上述模块的组成以及整个调用链。与负载均衡工作时所处的 OSI 网络模型层级相关,返回路径既可能经过原节点,也可能绕过原节点形成一个三角传输模式,所以这张图里没有画出返回路径。

2、L4 LB IP

① 客户端当然首先通过 DNS 获知 FQDN api.2ge.com 的 IP 地址。只不过客户端不知道的是这个地址是绑在 L4 load balancer (LB) 上的。这里的 IP 地址是一个 public IP 。如果我们使用的是云服务,那当使用它们的 LB 的时候,会非常容易地得到一个固定的 public IP 。这里的 LB 工作在 L3/L4 。所谓四层负载均衡,也就是主要通过包的四层信息( src/dst ip, src/dst port, proto),再加上负载均衡设备所设置的服务器选择方式,决定最终选择的内部服务器。它是一种基于IP+端口的负载均衡方式。这里所提及的服务器选择方式其实是一种策略,譬如有轮循均衡(Round Robin)、随机均衡(Random)、响应速度均衡(Response Time)等等。简言之:负载均衡的两大职责是“选择谁来处理用户请求”和“将用户请求转发过去”。当 LB 决定将请求转交给它背后的服务时,它首先需要修改网络包的源 IP 地址和目的 IP 地址:将源地址改成自己的 IP ,而将目的 IP 地址改成图中 Nginx-Ingress 所拥有的 private IP。

3、Ingress IP

② 沿着请求路径,将我们的目光转移到 Ingress 身上。这里我们用的是 Nginx-Ingress 。我们给它分配的是 private IP 地址,如 192.168.5.20/16。这意味着这里的 Ingress 只能工作在 L4 LB 后面。

为什么不把 Ingress 直接通过 public IP 暴露在 internet 上呢?答案当然是可以的。只是 L4 LB 只是单纯地转发包,且这个过程不需要和上下游建立连接。相比于 Nginx ,它的抗负载能力强、性能高(能相对靠近 F5 或 A10 硬件性能),对内存和cpu资源消耗比较低。从这里我们也可以看出来多级混合负载均衡的时候,通常应是工作在OSI 网络模型低层的负载均衡在前,而工作在高层的负载均衡在后。因为 Ingress 工作在 L7 ,所以它更懂应用层的协议,比如它可以理解 HTTP 请求里面的 path ,并基于 path 做进一步的路由。

4、service IP

③ 既然说 Ingress 更懂 HTTP ,当它得知客户的请求路径是 /pathA 后,它就知道需要把请求转向内部的 service front-end.lance.svc.cluster.local。

步骤 ③ 这里发生的是 TCP 连接,所以 Ingress和 service 之间的三次握手、数据通信、四次挥手一个都不能少。相比步骤 ① 和 ② 之间的纯 IP 转发,这些多出来的步骤显然笨重了许多。但这个世界上的东西没有绝对的优点和缺点。当 ③ 得知了访问所请求的 path 之后,也便对通信内容有了更多的了解,当然也就有了更多的话语权,自然就能做更智能、更复杂的流量监控。比如我们可以以 REST API 为粒度来统计访问流量、延迟、错误率等。步骤 ③ 既可能是基于 HTTP Proxy,也可能是 HTTPS Proxy的。二哥在文章《​​手边的tunnel知多少​​》里对 HTTPS Proxy 做了较详细的解释,欢迎翻阅。当我们创建 K8s service 的时候,一定会需要做一个选择:service 类型是什么?事实上,目前我们可以选择的有:NodePort 、ClusterIP、LoadBalancer、ExternalName。不同的选择会出现不同的 IP 类型。

(1) NodePort

当我们选择 NodePort 类型意味着我们可以用 Node 自身的 IP 地址搭配在 Node 上所开启的端口访问该服务。下图展示了在这种类型下,客户端通过向 Node1 的 IP 地址(端口未画出)发起请求,但最终由位于 Node2上的 Pod B 提供服务的流程。图中 kube-proxy 利用 full NAT 来实现了这样的 traffic control 。因为请求发起方位于K8s cluster边界之外,如果不把client IP改成Node 1的IP的话,从 Pod B 返回的数据会直接发给 client 。而 client 端收到这个数据后会毫不犹豫地丢弃这个数据,因为它从来没有向Pod B的 IP 直接发起过请求。

(2) ClusterIP

当我们选择 ClusterIP 类型意味着我们所创建 service 的 IP 所能服务的范围是在 K8s cluster 内部的,故得名 Cluster IP 。下图展示了在这种类型下,kube-proxy是如何利用 DNAT 来实现 traffic control 的。在这里可以看到 DNAT 以及 Reverse DNAT 都发生在同一个Node上,这个 Node 同时也运行着发起请求的 Pod 。这也就是说 ClusterIP 无法直接对 K8s 边界外提供服务。与之相比,上一张图里客户端是在 K8s 边界之外的。

(3)LoadBalancer

当我们选择 LoadBalancer 类型意味我们的本意是想把这个 service 当成 load balancer 来使用。如果你使用的是公有云提供的 K8s 服务,当查看 LoadBalancer 类型的 service 时,会明显地发现 EXTERNAL-IP 栏位不再为 。这个时候,云产商会为你的 LoadBalancer service 分配一个 public IP 地址。别问二哥是怎么知道的,二哥可以确定的是这个价格不菲,付费的产品总是很容易地让人印象深刻。

lance@2ge:~$ kubectl get svc -n lancehbzhang
NAME TYPE CLUSTER-IP EXTERNAL-IP PORT(S) AGE
prom-service NodePort 10.110.115.27 <none> 8080:30000/TCP 14d
lance@2ge:~$ kubectl get svc -n lancehbzhang
NAME TYPE CLUSTER-IP EXTERNAL-IP PORT(S) AGE
front-service LoadBalancer 10.110.115.27 220.181.38.148 8080:30000/TCP 14d

下图展示了LoadBalancer service类型下,kube-proxy是如何利用 DNAT 来实现 traffic control 的。

  • 首先看到 LoadBalancer 可以向 K8s cluster 边界之外提供服务 。
  • LoadBalancer 的实现依赖于 NodePort service 。
  • 整个过程既用到 DNAT 又用到了 full NAT 。

(4) ExternalName

优雅地略过。

5、Pod IP

我们继续往前走,来到步骤 ④ 。这是一个我们都熟悉的领域。每个 Pod 一个 IP 。没有 Network Policy 的干预下,一个 K8s Cluster 内,所有 Pod 之间互联互通,是一个位于 L2 的大平层。

我们的 Pod 在完成了它自身需要做的事情之后,需要将一部分工作转交给 service bill.lance.svc.cluster.local 来负责。很显然,这里需要 DNS 的介入。但且慢,步骤 ③ 那里需要 DNS 吗?不需要。Ingress 有其它方法以 service 为线索得知它背后的 Pod 地址。在步骤 ⑤ ,Pod 得知了 bill service 的 Cluster-IP ,这就足够了。步骤 ⑥ 标示出了发起请求的过程。还记得文首我们提到 bill service 还得借助外部银行的一个服务来完成它自己的工作吗?步骤 ⑦ ⑧ 示意了这个过程。文章《​​当从Pod访问百度时会用到VTEP吗​​》详细讲述了当 Pod 向百度发起请求时的过程。或许你可以从中了解到步骤 ⑧ 这一步所涉及到的过程。

6、预告

以上所谈及的种种类型的 IP 到底是有谁来负责分配的?IP range 又是由谁来决定的?敬请期待二哥后续文章。

责任编辑:姜华 来源: 二哥聊云原生
相关推荐

2021-12-03 15:24:45

Javascript数据类型

2022-04-22 13:32:01

K8s容器引擎架构

2023-11-06 07:16:22

WasmK8s模块

2023-09-06 08:12:04

k8s云原生

2012-02-13 22:50:59

集群高可用

2023-08-04 08:19:02

2023-05-25 21:38:30

2023-08-03 08:36:30

Service服务架构

2020-05-12 10:20:39

K8s kubernetes中间件

2022-09-05 08:26:29

Kubernetes标签

2023-07-04 07:30:03

容器Pod组件

2022-01-11 07:59:15

K8S KubernetesAirflow

2022-08-15 09:49:28

K8s云原生

2018-09-13 22:56:15

机器学习损失函数深度学习

2010-08-16 09:15:57

2021-12-04 11:17:32

Javascript继承编程

2013-12-23 14:00:31

Windows 8.2Windows 8.1

2023-03-05 21:50:46

K8s集群容量

2024-01-26 14:35:03

鉴权K8sNode

2022-12-06 07:30:12

K8s云原生生态系统
点赞
收藏

51CTO技术栈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