芯片到云物联网:迈向 Web 3.0 的决定性一步

物联网
芯片到云物联网看起来是一种很有前途的方式,可以为所有人构建更安全、更有用和去中心化的技术。

大多数物联网产品在设计上并不安全。 事实上,它们是最近网络犯罪激增的主要原因。 一份报告显示,2019 年上半年发生了 29 亿起网络事件。研究人员特别指出物联网 (IoT) 的扩散以及 Windows SMB 是主要原因。 通过芯片到云物联网的去中心化技术可能是这些问题的答案。

物联网在消费者和商业技术层面带来了几乎无数的改进机会。个人用途包括智能家居和智能汽车。物联网为工业环境中的众多网络物理系统提供监督,并以前所未有的方式促进数据移动。

围绕物联网的猖獗网络安全问题导致一些技术专家呼吁采用不同类型的架构。芯片到云物联网看起来是一种很有前途的方式,可以为所有人构建更安全、更有用和去中心化的技术。

当前的物联网安全出了什么问题?

到 2030 年,全球可能有 500 亿台联网设备。这些设备包括智能手机、个人电脑、传感器以及工业世界车辆和机器车队中的嵌入式逻辑控制器。这些设备中的每一个都是一个互联网节点,其中任何一个都可能是网络安全链中的薄弱环节。

当前构建物联网设备的方法从根本上来说是不安全的,原因如下:

  1.  物联网设备通常缺乏运行板载安全工具的处理能力。
  2.  物联网设备的采用者经常无法更改出厂默认密码,黑客很容易猜到。
  3.  物联网是一种相对不成熟的技术,没有经验的用户很容易错误配置网络和设置。

尽管计算能力有限,物联网设备仍然可能感染恶意软件。尽管联网机器和设备具有提高企业规划和维护响应能力的所有潜力,但它们可以为设施内部网和企业网络提供一个无人看管的后门。如果它们没有正确构建和部署,则尤其如此。这就是为什么 IT 专家经常细分网络以将 IoT 设备与组织的其他业务或访客流量隔离并隐藏起来。

然而,这仍然没有解决物联网的根本缺陷问题。人们需要重新思考物联网产品中的芯片如何与互联网以及彼此之间进行通信,以带来更强大的物联网安全性。

芯片到云是去中心化的物联网

芯片到云架构提供了一种创建与物联网云平台直接连接的安全、低能耗设备网络的方法。各地的组织都发现他们必须转向云优先的技术堆栈,但到目前为止,构建这种基础设施的集体努力是浪费的、低效的和不安全的。

IT 专业人员保护物联网设备的传统途径是基于防火墙和其他不托管在机器本身上的安全产品。这是芯片到云架构试图解决的根本弱点。

物联网设备的主要弱点之一是它们缺乏计算能力和板载安全措施。使用芯片到云物联网安全构建的产品比其前身更强大、更安全,同时保持节能,这归功于以下几个特点:

  1.  板载加密引擎
  2.  随机数发生器
  3.  足够的随机存取存储器 (RAM)

这些芯片组特性赋予了额外的安全优势。由于每个物联网节点的密码学唯一性,黑客要欺骗其身份并劫持其访问更广泛的业务网络变得更加困难。

如果物联网的前身是 Web 2.0 的一部分,那么芯片到云的物联网是迈向 Web 3.0 或只是“Web3”的决定性一步。活跃在这一新兴领域的技术人员承诺,这些设计原则将把权力平衡转移回数据移动性的受益者——物联网设备的消费者或价值创造者——而不是集中的供应商。

在边缘收集的数据也可以在那里处理和使用。芯片到云通过消除边缘节点和准备对信息采取行动的逻辑程序之间的流量停止,使其比以往更快。

“设计安全”一词适用于芯片到云的物联网架构。新一代工具旨在为新旧设备提供增值数据移动功能,就像当前的物联网一样。但是,芯片到云芯片组始终与云连接。这将大大提高资产可用性,并使节点、部门或设施之间的数字通信速度更快。

芯片到云如何分散物联网?

本质上,它最分散的是安全协议。传统的物联网涉及在现有的、否则不受保护的连接设备云上放置防火墙和其他第三方保护。想象一把伞保护着一个 12 口之家——或试图这样做。

现在,想象一下同一个 12 口之家,但每个成员在倾盆大雨时都有自己的雨伞。这是芯片到云的物联网。每个设备都拥有一个强大的、单独保护的芯片组,使其成为比普通物联网设备更强大的链中的一环。

芯片到云是分散式技术,因为每个节点直接向云控制器或分析程序报告,而不是向中介报告。这代表了事物安全方面的另一个胜利,以及一种减少数据包在接收者之间移动时的延迟和丢失的方法。

芯片到云之后会发生什么?

最近的全球事件正在广泛地看到对云技术和特别是芯片到云架构的大量投资。公司和组织需要数据来支持他们的客户关系门户、企业规划工具和机器维护平台——而物联网可以提供。

然而,即使使用芯片到云技术,物联网也不够安全。组织需要为每项新的 IT 投资制定详细的设备管理协议、专注于安全警戒和培训的文化,以及明智地选择技术合作伙伴的专业知识。

向 Web 3.0 的过渡将从这里继续。随着时间的推移,芯片到云可能会加入并与其他 Web 3.0 技术(如区块链)相结合,以进一步增强其实用性和安全稳健性。看看世界上真正的价值创造者如何利用这些强大的新工具,这将是一件有趣的事情。

责任编辑:庞桂玉 来源: 千家网
相关推荐

2013-10-29 13:30:19

云计算

2013-10-28 11:28:05

Gartner云计算

2022-05-16 15:27:06

物联网芯片智能家居

2015-08-31 11:27:17

亚马逊AWS云市场

2010-08-18 10:04:39

甲骨文数据中心CIO

2011-09-19 14:28:33

笔记本评测

2019-05-21 05:09:23

物联网数据IOT

2015-06-02 11:42:00

Cloud FoundAzure

2009-07-06 19:29:37

云计算私有云服务器虚拟化

2009-05-07 13:02:08

Nehalemintel双核

2019-11-20 10:54:46

无密码身份验证网络安全

2011-10-10 09:43:40

云计算CIO

2022-09-30 15:37:19

Web网站服务器

2021-11-01 11:01:07

物联网IOT物联网技术

2010-04-19 15:08:32

美国云计算

2023-03-24 12:55:43

物联网5G

2023-02-06 14:09:47

AUTOID 10

2021-09-15 16:13:13

人工智能AI深度学习

2018-06-15 08:57:07

点赞
收藏

51CTO技术栈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