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私数据泄露已成为互联网时代全球重大的社会问题

安全 数据安全
隐私数据泄露已成为互联网时代全球重大的社会问题,严峻现实要求我们必须对此做出回答。

近年来,随着大数据运用的日益频繁,技术日益成熟,隐私数据的泄露到了触目惊心令人恐惧的状态。隐私数据泄露的案例比比皆是,具不完全统计,各类案例多达数百万起。受隐私数据泄露影响的人已达数十亿。隐私数据泄露的总量仅2018年以来就达到数百亿条。且有不断增加的趋势。频次也越来越密集,由2013年以前的偶发,变为密集性常态。

隐私数据泄露的事件具有普遍性,多发性、爆发性特征。从目前来看,隐私数据泄露已经十分普遍,中小企业、普通民众都受到骚扰和侵害。

隐私数据泄露往往会引发爆发性事件。事件一旦发生就会产生严重后果;其危害烈度很高,往往产生共振效应,引发社会不满和动荡,影响广泛;在时间上也可能会延续数年,短时间很难消除影响。

从社会安定和谐来看,我国隐私数据泄露带来了非常多的社会问题,甚至造成严重社会危机事件。国内外信息犯罪团伙涉及养老、养生、医疗、房地产、金融、股市、债市、慈善等的巨量诈骗案件,都是从信息泄露开始,给众多受害人带来严重侵害,造成财产损失、家庭破裂、身心受损等后果;甚至带来社会动荡,大大破坏了社会的安定团结。

2018年,Facebook用户信息泄露的事件就在欧美引起轩然大波。其创始人扎克伯格,在6份英国报纸和3份美国报纸上,采用道歉信形式为5000万Facebook用户信息被数据公司“剑桥分析”(Cambridge Analytica)泄露和利用一事道歉。

信中,扎克伯格直接对用户表示了道歉,称:“这是对信任的违背,我很抱歉(sorry)我们没有在当时做得更多。”报纸页面用较大字体写着,“我们有责任保护你们的信息。如果做不到,我们就不配提供服务。”

但在中国,尽管互联网数据泄露案件频发,但所引发的关注度却令人叹息。李彦宏所谓中国用户往往愿意以隐私来换方便和效率的论调引发了广泛争议,也带来了业界的深入思考。中国用户隐私泄露严重,就能够倒推得到中国用户愿意用隐私换便利的结论吗?

其实,中国用户并不是“愿意用隐私交换便利”,当骚扰电话和骚扰邮件、微信铺天盖地,数据泄露已经司空见惯成为常态,而我们又不得不被迫接受,不得不出卖隐私交换便利,而且出了问题也无可奈何,无法维权,这才是当前的现实。毫无疑问,这种不合理不道德的状况恰恰需要我们进行一场全民的学习教育。

养成良好的上网习惯,绿色上网。不去浏览不认识不知情的网站,更不要去下载里面的东西,其中很有可能内置有木马病毒进而盗取你的个人信息,获取你对自己的杀毒软件有足够的信息,但是难免会有漏网之鱼,所以,访问网站最好去你自己熟知的,公认的,带有官方认证的。

严防钓鱼软件,在网站上下载软件需慎重,有的软件看似是一个很正经体面的软件,各方面做得跟你熟悉的软件的页面相似,实则会套取用户的个人信息,比如需要你输入你的个人信息包括电话号码身份证号,甚至银行卡号信用卡号这种重要信息的,你就要当心了。

不要随意透露你的个人信息,有的人上网,稍不注意就自己泄露了自己的个人信息,比如弹出个网页说你中奖了,需要填写银行卡号领奖,获取需要打邮费过去才能领奖这些,有的人不加考虑的就填了上去,自己泄露了自己的个人信息,才上当受骗。所以,上网的时候,一定要先弄清楚需要填写的信息是否涉及到你的信息安全,需小心谨慎。

本地加密,重要的信息如果要存到电脑,最好进行磁盘或者文件加密,电脑泄密的案例比比皆是,黑客入侵,电脑中毒,维修安全,电脑遗失等等,个人信息安全得不到保障,虽然没有绝对的安全,但是为了更安全,还请大家最好加密得好。

安装个人防火墙以及及时更新安装系统补丁,安装防火墙以提升个人电脑安全级别,及时的检测未知情况提醒用户,更新补丁以修补系统漏洞,如果不做到这点,不法份子可凭借与此乘虚而入,盗取信息。

定期查杀病毒和即使更新病毒库,保护电脑信息安全,防毒很重要,时下流行的木马病毒专门盗取用户信息,做好病毒库的更新可以即使的武装你的病毒库,能够扫描到最全面的病毒危害。

把信息存到安全的地方,涉及安全的信息不要放到网上,不要放到邮箱里面,这些地方都可能导致信息泄露,一般是放到电脑硬盘,但要做好加密工作,最好的就是保存到随身U盘和移动硬盘里面,需要用的时候再从里面拿出来。

做好数据备份,数据备份相当重要,涉及安全且重要的信息,你可以备份多个,这样遗失了也有备份的,或者稍加处理一份文件分几个小文件,分别存到不同的地方,这样即使被盗去一部分也不会造成损失。

说一千道一万,个人隐私数据保护不能只是停留在表面上,而是需要在实际生活中去推行。从目前来看,加强监管、加大打击力度不失为治理的良策。个人隐私数据保护既需要德治,更需要法治。对于无视法律尊严、随心所欲售卖个人隐私数据的不法分子来说,依靠法律来进行治理或许更加行之有效。希望在强监管之下,个人隐私数据保护工作能取得突破性成果。


责任编辑:华轩 来源: 今日头条
相关推荐

2021-12-29 13:41:23

安全个人信息虚拟号码

2013-07-29 10:56:51

2011-09-22 16:27:46

思科互联网

2013-04-27 10:40:11

大数据全球技术峰会大数据CIO

2019-10-25 16:16:52

数据库操作系统黑客

2022-03-15 14:53:30

安全隐私信息泄露

2017-05-31 07:34:37

数据经济互联网

2014-03-31 15:08:23

机器学习大数据

2020-04-02 10:06:31

数据中心数据隐私IT

2010-08-26 13:41:49

2019-01-06 15:57:03

物联网IOT运营商

2022-08-17 11:43:19

僵尸网络DDoS攻击

2012-05-14 14:28:32

手机厂商互联网

2015-06-10 15:06:53

绿色节能数据中心

2022-04-26 23:38:55

网络安全隐私信息泄露

2023-08-16 10:55:42

5G物联网

2010-04-02 16:37:31

云计算

2013-01-23 09:09:31

2013-01-22 18:32:43

2023-12-08 18:26:03

Java微软Code
点赞
收藏

51CTO技术栈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