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老黄」骗过你,但你能摸到夏语冰的手?

元宇宙 新闻 人工智能
人类纪年公元2022年,「元宇宙」概念诞辰30周年,有一群新人类,他们决定找个地方,好好聊聊这些问题。

去年英伟达GTC上的「虚拟老黄」是怎么做出来的? 区块链大佬眼中的Web 3是什么? 未来的虚拟人和真人分不清咋办? 花400块,体验一把「再造五感」的时空穿梭机吧! 人类纪年公元2022年,「元宇宙」概念诞辰30周年,有一群新人类,他们决定找个地方,好好聊聊这些问题。

  

新概念、新思潮的出现,必然引起激烈的思想碰撞。 元宇宙奇点爆发的第2年,新智元首届「元宇宙,新人类」论坛顺利举行。新智元创始人&CEO杨静深入总结了中国AI和元宇宙产业的七大趋势。 她谈到,元宇宙市场复合增长率将是AI市场10倍,科技巨头纷纷发力AI和元宇宙,算力、算法和硬件的突破让虚拟人进入3.0时代。

真人与虚拟人的社交互动将爆发式增长,元宇宙里10个人可能有9个是虚拟人。现在AI大模型已从千亿神经元进化到十万亿级。人类的大脑有100万亿个突触,而下一代AI大模型的参数量也将达到同等水平,这就像元宇宙拥有了「元脑」。 在本次论坛上,杨静女士邀请众多元界大咖,共同探讨元宇宙发展未来大势,与构成这个宇宙的每个线条和棱角。 为此,新智元整理了演讲精髓、讨论要点与互动闪光处,和大家一起分享此次论坛的成果。

英伟达亚太区专业可视化计算总经理沈威:NVIDIA Omniverse 带您进入元宇宙

在刚刚结束的英伟达GTC大会上,老黄花了将近40分钟讲Omniverse,而整个演讲也不过一个半小时,由此也不难看出英伟达的重视程度。 那么, 英伟达为什么要做Omniverse?它和原来的电影、游戏的虚拟又有何不同?

沈威表示,与一般人定位的「游戏公司」不同,其实,英伟达在企业市场和科研应用方向覆盖了非常多的垂直领域。包括设计、传媒、娱乐需要的RTX光追技术,以及面向科研单位的高性能计算、为AI模型提供算力支持等。 

此外,与5G、边缘计算联系紧密的EGX技术、配合无人驾驶和机器人技术的AGX技术,这些都是英伟达向「企业覆盖型」企业转型的重要支点。 对于Omniverse,沈威表示,最初其实并不是为了做元宇宙,元宇宙这个概念当时还没提出来。 

Omniverse在2018-2019年开始酝酿的初衷,是为了解决几个场景下的具体问题,或者说是几个挑战: 一是多人在线协同工作,二是让工作用的软件实现互通,三是实现基于现实、基于物理规律的虚拟仿真。 

 

沈威表示,之所以选择这个时机来提出Omniverse,主要有两个原因。 

第一,专业图形可视化技术发展到了一个新台阶。2018年,英伟达首次将RTX技术和RT Core硬件集成到RTX系列GPU中,让「光追」技术真正首次实现了落地。 第二,英伟达实现了售卖游戏显卡的公司到企业级公司的转型,比如这几年在AI和深度学习上面的突破。 

不过,同样是去构建一个虚拟的世界,Omniverse的模拟和那些游戏、动漫、电影中出现的「虚拟世界」又有何不同? 对此沈威解释说,二者最大的差别就是,Omniverse的目的是推动实体世界的生产力,也就是解决实体世界中的人、事、物的问题。 

这里的「人」,就是虚拟数字人。去年GTC上的一个热门话题是「虚拟老黄」,这个数字人老黄,离不开AI和渲染技术的支持。 AI涉及到虚拟人的面部表情、唇形动作,渲染涉及毛发、皮衣材质的实现等等。而这些,都是整合在Omniverse中实现的。 

 

「事」或者叫「工作流」。不管怎么叫,有一个最重要的原则,一定要符合物理规律,必须要跟现实社会要有关联,一定要做到非常精准,不然就没有意义。 而「物」,是对实体的模拟,比如对风、水、火等的模拟,这方面也已经有大量的优秀软件和方案。 

解决了「人、事、物」的问题,虚拟和现实的结合和交融就会向前迈进一大步。 

 

接着,沈威提到Omniverse如何面对之前提到的三个挑战。 在人和工具的共同协作问题上,Omniverse上已经基本解决。不管是纽约、东京、巴黎的设计师和工程师,都可以通过Omniverse支持的软件加上AI,跟实体世界实现直观的连接。 

关于物理仿真上的挑战,他表示,Omniverse的虚拟仿真和电影和动漫里面最大的差别,就是完全符合现实世界的物理规律和逻辑。 只有这样,才能结合AI技术,实现虚拟世界和现实世界的真正结合。 

万向区块链公司董事长肖风:在元宇宙思考「去中心化」

对于元宇宙来说,它的组织形式将像传统互联网一样继续维持中心化,还是像区块链一样,走向去中心化的道路? 

 

肖风表示,归根到底,元宇宙还是一个网络世界,建立在最近大家常常聊到的WEB3基础上。 

从最基础的网络技术发展趋势的角度来看,互联网确实是不断向着去中心化去演变的。也就是说,随着网络从WEB1发展到WEB2再到WEB3,是一个越来越去中心化的过程。 

在WEB1时代,网络是用用户名加密码登录的,一个只读的网络上面,只有资讯和信息;WEB2时代,网络是用App账号登录的,而App账号就已经经过了一定程度的KYC,网络上可以读写、互动,于是信息变成为数据,但是这些数据是属于互联网平台的。 

到了WEB3阶段,登录网络的方式发展成使用DID数字身份。有了自己的数字身份,那么网络的功能就增加了一项:拥有权。WEB2上的数据也就有可能转化成用户的资产了。

  

元宇宙的网络基础是WEB3,而WEB3要如何才能让用户的数据成为自己的资产呢?这就需要作为分布式账本的区块链技术了。

区块链就是用来登记互联网用户的数据资产的。在WEB3这个去中心化网络之上,区块链则是一个相配套的去中心化的经济体系和金融体系;而基于这两者之上的元宇宙,则是一个去中心化的数字世界。 

只有将去中心化的WEB3,和去中心化的经济体系结合起来,最终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元宇宙。 

在元宇宙里,最核心的内容不是数字孪生,数字孪生是元宇宙的基础。而在元宇宙里面最核心、最有价值的,更具有创新性、创造性和颠覆性的数字原生技术。 在数字世界里面,数字原生可以创造出物理世界中不可能实现的东西,这才是我们需要元宇宙的根本理由。 

 

肖风表示,其实去中心化和中心化这对矛盾可以用很多种维度来解读,如何看待「去中心化」,决定了我们能否建设一个真正的元宇宙,甚至决定了我们能否建设一个真正的数字经济体系。去中心化确实有弊病和缺点,但去中心化也有它的积极意义。 

首先,从基础网络技术的发展趋势来看,因为需要面对越来越海量的数据、越来越海量的需求、越来越重要的网络的安全性、健壮性要求,也是为了能够更好的消除单点故障,网络是越来越去中心化的,这一点无可厚非。 其次,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去中心化和中心化体现的其实是公平与效率之争。公平与效率是经济学的永恒的课题,中心化强调的是效率,去中心化强调的是公平。 

而极端的去中心化、极端的中心化强调的是极端的公平或者极端的效率。不过,任何事情都不能极端,极端的公平和极端的效率肯定也不好。 第三,从认识论的角度来说,涌现论就和去中心化是非常匹配的,涌现论面对数字技术带来的复杂系统,强调系统的复杂性、随机性和自组织性,而发源于古希腊的还原论,则强调世界的整体性、结构化,强调条分缕析的方法。对于元宇宙的认知来说,既有中心化的逻辑也有去中心化的逻辑,没有说只有谁对或者只有谁错。 

 

第四,从治理机制角度来看,中心化讲的是自上而下的层级制和顶层设计;而去中心化讲的是自下而上的分布式和基层决策。任正非说过大意如下的话:要让听得见炮火的士兵来指挥将军。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第五,就科技创新来说,圣塔菲研究院前院长布莱恩·阿瑟说过,技术进化的本质也是「自创生」和「自组织」的。技术创新的路径从来都是从边缘到核心的。 

第六,就商业创新来说,在工业革命早期,公司的组织形式是一种U型组织,即自上而下的高度控制,部门没有任何决策权,这就是高度的中心化。 全球化和多元化成为趋势以后,就有了区域和产品线的划分。这时,总部不可能不让各地区的分公司和各条产品线有独立的决策权,那么去中心化也就有了价值。于是就出现了M型组织。 

 

第七,数字世界是比特结构的世界,其特点就是复杂、混沌、失序、随机、非均衡,本身就有去中心化的特点。在元宇宙世界里面做事情,必须要面对去中心化的特点,这是我们无法抗拒的现实。 

因此,肖风认为,要全面看待去中心化,要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为我所用。建议用的方法如下面的坐标图:在横轴上,不同的应用场景中做好中心化或者去中心化的「区间匹配」,大部分的应用场景都应该是坐落在这两个坐标点的某一个位置;在纵轴上,做好不同网络层次中心化或者去中心化的「分层分级」,网络层可能更去中心化一些,而应用层可能更偏中心化一些。

  

小冰首席执行官李笛:无处不在的AI beings

很多今天看来是正确的理论或理念,可能被未来被证明是错误的。 所以说,预见未来的最好方式,其实就是去创造未来。

  

算力、算法本身并不能构成未来的基础。从某种意义上来讲,算法是死的,必须置入到大的动态环境里,才能基于环境变化进行更好的优化。大模型也是一样,如果没有数据和算法之间的动态回路,就难以迭代。 

这就是关注虚拟世界,关注在虚拟空间中的人和AI beings的意义,就是用新的方式获得新的数据循环,新的交互方式。智能助理类产品就是典型的例子。 这类智能助理一般源于两种系统,一种是传统意义上的「全知全能」的专家系统,另一种是基于某以一特定细分知识领域的知识图谱。 

第一种系统的问题是,人们真正的交流中,关于观点的内容要远远多于关于事实的内容,这类系统只掌握大量事实,不能提供足够的观点,造成人们与这类系统的交互意愿越来越弱。 第二种系统则启发人们思考交互的底层基础,即能不能对交互进行全局优化,而不只是局部优化,这个问题引出了所谓「对话导向型」的AI,并成为AI beings领域的重要基础概念。

  

和局部优化相比,全局优化的交互过程更像真人,实际上带来了一场「交互革命」。 

李笛认为,这种对交互方式底层基础的再思考意义重大,甚至不亚于多年前编程方式由「面向过程」到「面向对象」的改变。 AI beings有个非常重要的假设,即未来不会像现在一样,只有少数几个虚拟偶像、虚拟助手覆盖所有人,未来的AI beings是丰富多彩的,这种丰富不仅体现在捏脸和外观上,更体现在内在和灵魂上。 

所以,与AI beings生物多样性的技术就显得尤其重要,包括视觉、NLP、小样本反馈式的学习等。行业开始进入到一个新的时代,AI beings开始呈现出一种超越以往的助理型的产品形态。 

未来的人和AI beings会结成新的社交网络后,两件事情会发生变化。 第一,未来的社交网络中会有一些「不是人」的实体,这种社交网络中,超级自然语音技术、神经网络渲染技术等,就显得至关重要。 第二,AI beings和人之间的价值关系会发生很大的变化。对于AI beings我们的商业模式和定价体系发生完全不同的变化。 

当然,今天所谈到的很多事情,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可能也会被证明是错误的,这正是这个时代的迷人之处。 其社会结构不太可能和过去人类的社会结构相似,因为它毕竟存在着过去人类结构或者生物学特征上从来不存在的事情,那就是它无处不在。

浪潮信息副总裁刘军:MetaEngine,打造元宇宙软硬一体化算力基础设施

组成元宇宙的元素都有哪些?在技术层面上,元宇宙最需要的又是什么? 

 

刘军认为,元宇宙是数实融合的数字载体。 元宇宙的数字空间基础是数字孪生,是将物理实体在元宇宙的数码空间做动态呈现。 比如孪生工厂可以在元宇宙完成生产制造的全过程动态管理。孪生城市可以在元宇宙里推演环境、产业、交通等多要素的交互运行。孪生基建可以让修建建筑时,在元宇宙里对工程进行模拟评估。 

数字虚拟人是元宇宙的重要实体和生态,就像是元宇宙世界中的公民,是人类身份在虚拟世界的载体,极大的帮助人们提升工作效率。虚拟主播可以7×24小时进行播报,虚拟医生可跟踪上万种指标特征,并把医患服务从一对一转变成一对多。 

数字孪生和数字虚拟人仅是元宇宙数字载体的两个例子。元宇宙还是一个认知世界再现世界的过程。在这个过程涉及到协同建模、高精度仿真、实时渲染、智能交互多个环节。 首先构建元宇宙需要进行3D建模,包括通过对抗生成网络GAN、通过多模态模型来自动通过AI生成内容,这部分的工作需要多人在线协同构建; 

在构建3D模型生成后,需要在元宇宙里面进行仿真运行,对模型的结构、感知、控制多方面进行验证。 接下来通过光线追踪、光栅化、数据流传输,让数字世界更加逼真,为用户带来超现实感官体验。 利用AI技术,让元宇宙里的虚拟人能听会说能交互,从而打破数字世界和物理世界的边界。

  

以上提到的工作,面临着建模规模大、场景复杂度高,以及多设计师和多部门协作、高逼真数字元素制作、实时渲染、仿真和AI交互等诸多挑战,需要的不仅是高性能、低延迟、易扩展的硬件平台,还有端到端、生态丰富、易用的软件栈。 

刘军表示,浪潮推出的元宇宙服务器MetaEngine,就是要打造支撑元宇宙的软硬一体化算力基础设施。 作为元宇宙生态的底层算力支撑平台,MetaEngine将承载元宇宙构建和运行所需的技术和工具,提供对AI、渲染、仿真、建模等负载的算力支持,满足元宇宙创建所需的「协同创建、高精仿真、实时渲染、智能交互」4大环节的不同类型算力需求,并通过高速、无阻塞的网络通信,按需扩展至大规模算力集群。浪潮元宇宙服务器结合业界最强软硬件生态,协同优化加速数字孪生世界构建,为用户打造高效的元宇宙协同开发体验。

单台元宇宙服务器即可支持256位元宇宙架构师协同创作,每秒AIGC 2000个数字场景,1000位VR/AR用户共享10K分辨率的超高清3D数字世界顺畅体验。 

 

元宇宙服务器MetaEngine产品方案的架构方面,硬件采用了浪潮异构加速服务器的旗舰系统,支持最先进的CPU处理器和GPU加速器,拥有ADMA通信和数据存储能力,支持强大的渲染和AI计算。 

在软件上,元宇宙服务器MetaEngine可以支持对应各环节作业的软件专业工具,用户可灵活选择。 MetaEngine为用户准备了丰富的建模、渲染、仿真套件。用户可通过Kit功能,将这些不同的SDK进行模块化组合,快速完成定制化的APP或者微服务的开发。 

用户开发的内容,通过数据库和协作引擎NUCLEUS建模工具互联插件CONNECT,与第三方的专业软件工具无缝连接。

  

当前,元宇宙服务器MetaEngine全面支持英伟达的Omniverse企业版,这样将高性能GPU图像计算、AI计算、高速存储访问、低延时网络、精确计时结合,构成数据中心级的软硬件一体解决方案。 

  

集成A40专业的GPU、CX6高速通信网卡,32台MetaEngine可以组合成为1个可扩展单元,多个可扩展单元可以继续横向扩展组成更大规模集群,满足更大规模的算力需求。  MetaEngine的目标,是构建一个端到端生态丰富的、高效率的协作平台,为用户打造一站式元宇宙开发体验。

STEPVR创始人郭成:在元宇宙里满足消费者的核心需求

 在元宇宙中,会有虚拟人和真人化身,会有现实场景映射到各种各样的虚拟场景。 然而,我们应以一个什么样的方式进入我们所描述的如此美好的世界呢? 

 

其实,在《头号玩家》等电影中,已经描述了这样的场景。元宇宙的基础设备需要产生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前庭等感官信号,让用户看到、听到、摸到、闻到、跑起来有平衡感。 郭成表示,有了这台能够复原五感的设备之后,才算完成进入元宇宙世界的终端,才能说元宇宙时代开始了。

现在的产品基本上已经可以搞定视、听、嗅三觉: 主流VR眼镜的参数可以做到单眼2K解析度、90赫兹流畅的渲染。 苹果耳机等产品可以复现听觉空间感,让声音随着用户的头在动,模拟出虚拟空间听觉。 电子烟大潮过后,各种泥土、花、风、大海的拟真气味化合物已能满足嗅觉需求。 

难度最大的是恢复「前庭感觉」与「触觉」这两点。 如何让用户统一平衡感和视觉?又如何让用户在虚拟实境中触摸出物体表面材质和光滑度? 

对于设备来说,还需要将复原的五感在虚拟实境中同步整合,才能让用户在元宇宙拥有良好的体验。 

经过九年的努力,STEPVR现在已经能在大面积空间中实时追踪用户的所有动作,而且即便是在高速移动的过程中,也能把用户视角看到的所有画面全部实时渲染出来。 最终在前庭感与视听感上完成整个技术积累的产品,能让用户在100-3000平方米的大型空间中顺畅跑动。 

基于此,STEPVR在2019年年底发布了「未来战场」这个VR游戏品牌,并在2021年做了实验。 即便受到新冠的影响,STEPVR在全国开放了约150家「未来战场」的线下体验空间后,仍有足够客流量,而且顾客体验极佳。 

平均每个顾客都会消费大概300-400元,连续两季度光顾的比例大概是70%以上,体验空间门店平均半年到9个月内回本。 郭成表示,不把VR只做成眼镜,而是在元宇宙中去复原五感,由此做出的产品就会非常受欢迎。

  

为了更好地在虚拟实境中复原触觉,STEPVR重构了工业机械臂与可以感知用户推力、握力的传感器。 在前不久的实验中,这个装置已经可以一定程度上的为用户提供触觉,极大地增强现场临场感。 

 

可以说,STEPVR这些年基本上是把VR能触及到的所有应用场景全都做过一遍。 现在,STEPVR甚至尝试还原《头号玩家》中的万向跑步机,制作了一个1.5平方米大小的VR Gate套装。在这台机器上,可以实现各个方向360度任意行走。 或许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就可以在卧室、客厅中便捷地进入元宇宙了。

清华大学科学史系副教授胡翌霖:元宇宙的居民是方形的吗?

元宇宙究竟是什么样子?它和现实有多相似,又有多不同? 退一步说,元宇宙是指虚拟现实吗? 

 

胡翌霖教授认为,这二者之间是不能画等号的。 画等号之所以不可取,是因为这种粗暴的等同会引向两个很严重的误导。 首先,「虚拟现实」,顾名思义,「虚拟」的是「现实」。

 这天然的把VR所呈现的世界放到了次于现实的地位,也就是说,虚拟现实只是对现实的模仿。 而元宇宙显然不是这样。 科学哲学家查尔莫斯认为,元宇宙中的呈现的东西应该是高于现实的,是物理世界的plus版本。总之,元宇宙绝不是屈服于物理世界的。

  

其次,「逼真」和「沉浸」也是常常会被混淆的一组词汇。 就像两位象棋爱好者在下棋的时候会沉浸其中,下很久也不会停。但我们能说下象棋很逼真吗?显然不能,车、马、炮都不是真实的,只是冷冰冰的圆形棋子而已。 

胡教授打趣道,「我来元宇宙是因为现实世界我不开心。元宇宙要是宣传无限逼真于现实世界,那我来干嘛呢?」 所以说,在元宇宙里,有时是不逼真的。也正是因为不逼真阻断了感官,简化了观感,才能实现沉浸的效果。

  

既然元宇宙不必要未必会像「现实世界」一样,那又为什么要移居到里面去? 对此,胡教授给出了一个精妙的比喻: 人从物理世界移居元宇宙,和从农村移居到城市,二者在模式和原因上是有相通之处的。城市中有更多的可能性、更广的交际圈,以及更多的利益,元宇宙中也是如此。 就像城市一样,元宇宙要先把人群吸引过来,再通过不断优化、完善技术,塑造更完美的世界。 

工业革命的时候,一个个工厂、一座座慢慢兴建起来。刚开始是零星的,而后不断融合,壮大,形成一个又一个工业圈,城市从而反客为主。 胡教授预测,元宇宙的未来发展也会遵循这种模式。 从上个世纪50年代信息革命开始,互联网零星在工业圈出现。而元宇宙其实就是零星出现的信息的一次大融合。 

 

最后,胡教授大胆地对未来元宇宙的形态进行了预测——未来的世界会变方。 是房子变方吗?不是。 元宇宙里根本就没必要有房子。房子的目的是遮风挡雨,是保护隐私,在元宇宙里并没有这些需求。 

那什么是方的呢?脸部。 脸部作为传递情感,识别身份的象征,不能够消失。而根据效率至上的逻辑,像素脸也许最能满足高效沟通的需求。 腿呢? 胡教授调侃道,元宇宙都是虚拟的了,那为什么还要遵循物理世界的规则呢?直接瞬移不好吗?

  

大咖圆桌:我们想要一个怎样的元宇宙? 要回答这个问题,需要先从AI与摩尔定律谈起。杨静女士在报告中指出,2010到2020年十年,AI的计算量每3-4个月翻一倍。比起摩尔定律的每两年翻一番,AI的算力增速快了将近10倍。 

这样一种AI算力的大爆发,也就导致元宇宙在2021年的奇点式爆发。 2020年到2030年,这10年元宇宙的市场规模从2020年的500万美元,将增加到2030年的1.5万亿美元,这中间将扩大了30万倍。在年复合增长率上,元宇宙将是AI市场的10倍。 

近年来,受疫情影响,全球虚拟办公、虚拟课堂加速成长,人类的物理空间移动受到限制。随着深度学习算法和VR/AR设备的突破,元宇宙将颠覆和改变人类的生活方式、学习方式和工作方式。 与此同时,元宇宙涌现了更多新人类,虚拟人从1.0时代进入到3.0时代,在现实当中带来了一些冲击和震撼。人机交互升级,给真实的人类和新人类在元宇宙里面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而这当中,元宇宙集互联网、AI、区块链技术于一体,给人类未来的发展进化构建出更高维度的框架,堪称下一次技术革命。 如今,元宇宙底层研究聚焦计算机视觉等三领域,技术创新与场景革命同步。真人融入元宇宙新人类,虚拟世界与真实世界共生未来新天地。

  

元宇宙的爆发,在给产业带来无数机遇的同时,也激发了人们更多的思考。 为了让大家更深入地了解元宇宙,更清晰地洞察元宇宙给社会带来的影响,杨静女士高度总结了5大方面的问题,和与会嘉宾共同探讨,并由此展开思想碰撞。 

面对现在元宇宙的趋势与未来构想,我们该如何来定义元宇宙呢?

元宇宙在场景和技术两个方向蓄势待发,那么2022年元宇宙将在哪个方向重点突破?

从投资和产业落地的实际考虑,元宇宙在to B、to C和元宇宙城市三个方向最值得关注的机会是什么?

元宇宙集互联网、AI、区块链技术于一体,给人类未来的发展进化构建出更高维度的框架,堪称下一次技术革命。元宇宙将给人类社会、个体生活和国家竞争力、宏观经济等层面带来的重大颠覆和改变,元宇宙又会怎样改变人类和世界发展的方向?

元宇宙既然涌现了更多新人类,那么虚拟人会朝什么方向演化?更智能还是更逼真?元宇宙与真实世界最大的差异是什么?新人类与传统人类最大的变异特征是什么?新人类会主导元宇宙么?

  

清华大学科技史系副教授胡翌霖谈到,元宇宙从字面上讲就是「META+VERSE」。VERSE就是宇宙,是统一的、大全的、开放、连通,无所不包。Meta是元的意思,反身自指,也就是说元宇宙也就是关于宇宙的宇宙。 

就像信息革命是用信息的逻辑反过来支配现实社会,元宇宙也将作为整体系统对现实世界具有反身支配的作用。 浪潮信息副总裁、浪潮AI&HPC产品线总经理刘军谈到,元宇宙对于产业来说,非常重要地是找到元宇宙的「杀手应用」,不管是消费级还是产业级的元宇宙,能够找到特别适合于元宇宙、适合于数实融合的场景落地,能够加速元宇宙的产业应用。 

一方面是提供算力基础设施、软硬件一体化基础设施,来支撑元宇宙发展。另一方面AI技术结合元宇宙应用和场景,这是浪潮接下来重点关注并且推进的工作。 蓝驰创投投资合伙人刘勇谈到,元宇宙的投资方面,如果有好的需求视角就可以让智商翻倍。从需求的角度来看,市场就像是U字形,最底层的东西和最上层的东西需求最高。比如说,最底层算力和新交互方式就有很多投资的机会,应用层上元宇宙让社交、娱乐有全新的沉浸互动体验从而带来互联网级别的机会。 

另外,在硬件上,业界需要进入更栩栩如生的模拟世界,这属于基础设施,是有需求的。应用层则要满足多快好省,省就是省能量,以最低的代价、最好的信息获取最大的做功量。把人与人之间的交互变得更好玩、更简单、有吸引力。 

万向区块链公司董事长肖风谈到,关于元宇宙的总体变化,其实不仅是元宇宙,背后是一系列数字技术给国家、企业、个体带来的变化。正如尼葛洛庞蒂所著的《数字化生存》,从互联网发明以来,人类逐渐在技术的帮助下进行着一场数字化迁徙。 

元宇宙不仅是数字化生存,也包括数字化生产。我们一直提倡脱虚向实,但虚实到底谁更有优势呢,并不是软的对抗硬的就没有优势,也并不是虚的对抗实的就没有优势,我们自以为正确的想法,值得我们重新思考。 

小冰首席执行官李笛谈到,之前认为新人类要描绘成非常科幻的一种感觉,现在却发现更有效果的新的可交互的主体,往往越接近我们越熟悉的交互主体,是非常接近人类的。新人类与传统人类存在最大的变异特征: 第一,人类作为一种友情生物,他会倾向于向其它生物移情,AI beings会成为一种新的社交网络节点,更多的个体并不是比人强,而是跟人协同,同时具备稳定性、学习性。第二,当新的虚拟世界存在的时候,不是围绕任何个人提供具体功能和知识,而是围绕人和人之间的纽带,提供信息的传递,提供对社交网络的稳定,这样的虚拟人当然比人有优势。论坛上,网友积极参与互动,发散探讨,以下精选出部分问答。 

能不能解释一下什么是「高并发」?

小冰首席执行官李笛:未来的社交节点中,有一半是真人,另一半可能不是真人,即AI beings。虚拟人同时具备高并发和高转化率,可以举一个例子,我们与罗森在虚拟空间建设上合作了好几年了,用发优惠券作对比,如果通过机器推送优惠券给应用商店,转化率不到10%,而用AI beings的方法,转化率能达到57%。 

在数字人打造方面,能否实现了快速低成本,在超真实的同时又可以DIY?

小冰首席执行官李笛:DIY不仅仅是技术和成本的问题,还涉及到AI伦理,尤其是当你的技术可以实现完全无限趋尽于本人的时候。小冰团队每个人都有一个数字孪生,我的数字孪生声音可以直接解锁登录我的微信锁,如果它的安全性没有得到充分验证,就不能针对普通人进行建模。之前有家长就希望做一个自己的AI版本来给孩子讲故事。如果实现的话,那这个家长声音也可以给孩子打电话,比如,「爸爸今天没有办法去幼儿园接你,有个白色面包车叔叔去接你。」 

出圈的虚拟偶像不仅不会变老,还没有绯闻,你怎么看待虚拟偶像?

万向区块链公司董事长肖风:虚拟偶像形象设计不难。无论偶像是像素、二次元还是真人,这都不是困难的部分。真正困难的是背后的AI模型和训练过程,无论目的是什么,都要进行艰难的训练,这很复杂,需要大量的算力和成本,这些成本在目前是接受不了的。可以做出来玩玩,但是交互功能很难实现,算力+知识结构,是两大难关。

元宇宙是中心化还是去中心化? 

浪潮信息副总裁、浪潮AI&HPC产品线总经理刘军:有秩序才能繁荣,如果元宇宙的产业要发展起来,它应该要有规则。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心化也好,去中心化也好,要看它是不是能够满足有秩序这个条件。有了秩序才能有产业的繁荣。 

元宇宙同样要面对监管,它和现实世界有区别吗? 

蓝驰创投投资合伙人刘勇:要尊重和遵守监管,但不要被监管堵住思维方式。整个元宇宙里面存在类似移动互联网一样的大机会,大家要冲破自己的思维障碍,这正是中国创业者的机会之一。虽然现在是低谷,但是低谷就是创业的时候。 

元宇宙会割裂现实世界吗,还是会和现实世界实现大一统?

清华大学科技史系副教授胡翌霖:人类先天的感觉更倾向于熟悉的东西,虚拟形象不一定更接近于自然的人脸,可能是简化的人的形象。穿衣服其实是不自然的,从野兽的角度更喜欢不穿衣服的形象,衣服是社交的工具,是穿了非常不像自然的形象。人脸作为社交工具,如果能像衣服一样去编织、修饰,未必能像自然人脸一样。

「元宇宙 新人类」论坛回放地址:

https://meeting.tencent.com/v2/cloud-record/share?id=11b67349-492f-4223-8b1e-df1407aaff85&from=3

责任编辑:张燕妮 来源: 新智元
相关推荐

2019-12-18 16:02:24

AI人工智能

2009-06-18 18:14:50

轻薄笔记本英特尔

2018-08-14 10:04:52

搜狗

2021-08-23 07:30:44

信息安全互联网

2016-04-20 11:08:57

代码历史新功能

2017-11-07 12:35:53

比特币区块链虚拟货币

2022-08-02 10:01:34

Import语句ES模块

2015-06-04 13:19:53

戴尔云计算

2012-05-08 08:55:56

2021-06-10 21:50:27

IP虚拟

2015-11-26 11:41:25

2021-11-22 12:26:18

AI人工智能说谎

2017-02-10 08:41:15

2018-01-25 21:32:24

Emoji表情iPhone

2020-12-28 12:39:53

面部识别人工

2021-09-06 09:23:00

AI 数据人工智能

2016-10-14 09:01:34

2018-04-18 13:13:12

云计算智能制造福耀玻璃

2015-08-26 14:07:02

创业关于创业

2018-02-06 15:19:47

点赞
收藏

51CTO技术栈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