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用 5G 网络可以干什么?

网络 4G/5G
有人说有4G就可以了不需要5G,甚至言下之意连4G都不需要,这个说法其实站不住脚。

有人说有4G就可以了不需要5G,甚至言下之意连4G都不需要,这个说法其实站不住脚。

这么说的主要依据不过是“3G/4G刚出来的时候飞快”,却完全不明白3G/4G的在初期体验的“快”是以容量不达上限为前提的。

[[442828]]

4G的频段天生限制了一个4G基站能承载的数据流上限,在承诺了单连接的带宽体验的前提下,基站只能连接特定数量的客户端。依靠忙闲差异,这个数字可以稍微腾挪一下,稍微高于总带宽上限和单连接承诺带宽的除数,但毕竟频段限制决定了这个上限是很低的。

4G基站的辐射范围要比5G基站大几倍,它的潜在连接需求就更大。考虑到它的总带宽又窄得多,这导致4G基站的负荷远比5G要大。

自己本来就体弱,却还要搬更多块的砖,那每块砖能有多重?

手机要连、手表要连、电脑要连、平板要连、汽车要连、监控要连……一旦连接数接近饱和,基站就要搞带宽调配——人多了只好大家都少点。

连接数量超限了,你再看4G快不快?

还有说“4G都多余,只要3G就很快了”的,犯的错误是一样的。3G基站比4G基站容量上限更低,连接数超负荷问题更严重。

只有这么一两百万用户的时候当然快。一亿用户你试试?

其实你们误会了电信运营的逻辑。电信运营中每一次网络升级时,提高单客户带宽并不是目的,增加入网用户数才是真正的目的。稍微提高单客户带宽只是为了提高用户入网的意愿。事实上同样的带宽容量,电信商显然是更希望分配给尽量多的(流量包月)用户,而不是给每个用户足够的带宽却限制总用户数量。

其实要把4G的单客户体验提高很简单,把4G价格提高一倍,迫使部分客户让出带宽,剩下的人就会飞快。什么基站都不用加,何其简单!

为什么4G到5G和3G到4G不一样?

因为截止2018年4G用户已达11.9亿户,要是算上3G用户,则总数已达13.3亿。

再要扩展用户数,新用户只会是IoT——也就是机器人、无人机、传感器这类物联网用户了,人类用户已经基本扩张到头了。所以4G到5G的升级,不再是“大增客户,小增带宽”的3G-4G模式,而是实实在在的“小增客户,大增带宽”模式。

以3G、4G的经验去推算5G的人,在这里犯了基本认知的错误。

可以预料,5G会走向流量单价大为下调,但以流量本身为主要计费标准的模式,而不是现在以包月为优先的模式。在这个模式下,客户将会自觉的自我限速,只在需要高带宽时使用高带宽。但即使是自我限度的带宽,也会几倍于现在的4G。

至于觉得“3G够快了”“4G够快了”的只是极少数人在极少数情况下的特殊体验,注册用户爆炸性发展后,这个体验早就不存在了。

单站容量低,要快能怎么办?还是只有多建基站,在基站之间实现动态漫游分配。

想要一直保持4G的速度不下降,保持单站连接数不对带宽形成压力,最终4G基站的数量和密度还是会向5G机基站的密度逼近——只是单纯的少掉了带宽而已。

Chapter 1——5G将深刻的改变公司形态和劳动关系。

好吧,太多人都如在梦中,只想着个人娱乐上的、民生服务上的影响。

这其实是一个“百万美金”回答,5G牌照已经开始发放,时效已经没有那么敏感,但也只能简单择其要害说一下。

你们要知道,一个企业要把员工都集中到一个可以面对面的地点办公,事实上全部的原因只不过是因为物理空间里的直接接触是超高清的、无延迟的、以及超稳定的。

你们可以算一算,为了这“绝对可靠的超高清、无延迟交流”,一家位于北上广深苏杭的企业究竟付出了多高的人均成本。

  • 付出了该员工(及其家属)在中心城市居住与在卫星城市居住的房租或房价差价。
  • 付出了办公空间的租金。
  • 付出了大城市的通勤成本(通勤时间事实上是无报酬的工作占用时间)。
  • 付出了员工因不能在大城市成功落户,不得不在一定年纪离开回到小城市的人才流失成本——这意味着经常要再招聘和再培训,并不断失去有经验的老员工。

上述成本常常超过员工的可支配收入。

说句不好笑的笑话——对很多可替换性高的职场新人而言,他们还没自己那张办公桌“值钱”。

一个企业将相关部门员工的日程表全部协调好,把人聚拢在一个会议室里坐着开会,是一种报表被赤字烧得发红的奢侈行为。

客户的时间更加宝贵,你总不能把客户约来跟团队开会,结果却高概率的卡壳断线——连5%的概率都可以算是高概率。(这一点在5G商用后预计会大幅度的减轻)于是企业们不得不以口岸城市为中心扎堆建立办事处和研发中心。扎堆的理由其实也就是为了离上下游企业近一点,离客户和供应商近一点。只有这样才能最低成本的做到“高可靠、无延迟、超清晰”的沟通。

——简而言之,北上广深的中心城区,本质上只是一个个的超巨型会议室。

但这个“超级会议室”的成本是多少?

最重要的是,这付出了“不能雇佣全国/本时区乃至全世界范围内最合适的人选”而带来的机会成本。世界各大中心城市都在面临这尴尬的局面——在本地可选的人才里面好用的早已没了性价比,新进人口毫无技能,却一开始就成本高昂。同样水平的薪酬对各二三线城市同样技能水准的对象吸引力很高,但是这部分人力资源却完全没有办法利用,这导致企业不得不放弃大量的业务。这其中埋葬了大量的潜在职位和国际竞争力。

北上广深,不但是一个极其昂贵的超级会议室,还是一个“人满为患的人力资源沙漠”。

当改变的成本低于不改变的成本,改变就会到来,这就是一切社会变革的动力学本质。

“不改变”的成本已经淹到企业的下巴尖了,而因为“企业分担社会责任”的基本思路,这条成本线还有进一步上移的危险预期。中美关系降温,全球供应链的张力急剧扩大,中国在全球供应链中的重定位,则从利润方面自外而内的施加了强大的人力资源压力。

而改变的成本却在不断的下降——5G建设会在天平的另一边变成一颗很重的砝码。

这意味着一次商业活动样式的革命,将会改变中心城市的职能定位。

——“然而这与5G有什么关系?4G和光纤+wifi难道不够吗?”

一个项目,你是项目主管,你在上海,你的上司去北京在谈融资,你的主程序员最近去大理度假,客户方对接人去了山东参加行业会议,你的项目施工经理在甲方的一处现场调试设备,他平时住快捷酒店。怎么用光纤把他们都连起来?

“怎么这么巧,哪有这么极端”?

也许吧,全部一起发生看似极端(其实在现在的商业实践中这根本是常事,你要说极端罕见,只能说你的行业恐怕不怎么样——越赚钱的行业往往越涉及多方,越不赚钱的才会涉及到的相关方越窄),那么这一群关键相关人里面有一个到两个凑不上还算不算“极端罕见”?

可以说天天发生。

理想的问题解决是什么样子?

——几个人同步查看现场人员回传画面,再同步切换到方案团队的方案,再局部切换到两个老总的私聊频道探讨方案,再同步随机切入相关人员征询疑点,再切换到业务人员交代备忘存档音视频记录。

一个问题两小时无隐患解决。

前提是你能绝对稳定的把这一群角色流畅的呼叫到。你不能让客户和老板等。

你凭什么要求这人人都守着一个wifi一根光纤?他们人人至少有4G链接的几率和全部都有高速光纤的几率相比,是几比几?别的我不谈,项目现场有高速wifi的可能性【极小】。

但凡这个链条里断了一环,那就只有无穷尽的等。等A有空再等B有空,再等CD都有条件,再等ABC都有条件,然后你发现,在层层转述之间,最初的需求都扭曲了。B以为是甲,D以为A在说丁。合同签完工程师才跟业务说“完了”,报给业务,业务主管实在不敢让客户再签一回字——“估计也不会死人,等出问题我早就跳槽了”。

看出来了吗?为什么一定要质量稳定的、广泛的无线移动网才能进入这个时代?为什么所谓的“高速光纤+室内Wi-Fi+不能承受大量终端同时接入的4G”不行?

有普遍存在的能承受大量设备接入的5G是必备项——5G辐射范围窄,恰恰意味着以它的接入能力几乎不可能“接入数爆炸”。否则你让你的业务经理在客户的办公楼里接4G试试,一栋楼里几千人在跟你抢!附近全是步行街!你让他接客户wifi试试?客户让你接访客网络——这是客气的,人家一般都不给你接好吗?研发中心和总部的网络连他们自己人都不允许乱接,谁知道你是不是业界高手来种木马?,——万幸给你接,你猜猜给你留了多少带宽?就是给你接,你真敢当他面给你老板报告?

来,你给找个光纤 + wifi6看看?

光纤和Wi-Fi是远远不够的。因为现代商业实践的移动性非常强。企业中的决策层几乎很少有长期在一个固定地点待命的行为习惯。大量的企业业务涉及到前线作业人员,都是没有固定的理想的网络条件的。wifi和光纤局域网的设置千奇百怪,无法预料,这会给在线协同带来难以预料的风险。——当你清空了所有相关方的日程表却发现有一到两个关键人连接有问题,这种浪费是不可饶恕的。也常常造成严重的后果。

4G不能完善的解决这问题。恰恰是因为4G的辐射范围很广,在其辐射范围内出现人流拥塞的可能性反而难以预料。尤其是很多业务常常涉及高人口密度地区——譬如商场、车站、闹市区。4G的带宽争抢就成了一个严肃的不确定因素。只要有10%的几率发生问题,当需要较大范围协调时就是一个灾难,会造成参与者对整个模式的不信任,这其中客户是最为敏感、也最为关键的。几乎没有几个企业敢随便冒这个险。因此4G几乎只能用在一对一这种非常小规模的协作上。

第二,未来的团队协作的紧密程度远远超过现在的人们的想象,绝非简单的文字信息和音频信息、甚至所谓的高清视频就足以满足。

我举个简单的具体场景。一个使用虚幻引擎的美术团队理想的协作方式应该是这样的——在同一个场景中,负责植物的人在调整整个场景中的植物,负责具体建筑的设计师在调整建筑,负责机动车辆的在调整车辆,负责灯光的在设置灯光照明,负责体验的在不断的调试体验。这所有的人都受到其他人的成果的影响。一颗巨大的树要跨过一座铁道桥,火车的烟囱要确保不触及树枝。他们最理想的工作方式,就是在同一个场景中工作。所有人随时看到所有人刚做的更新,哪怕带有一定延迟,也要远远胜过一人一张图闷头做完、再保存提交放进场景、再等主管“或者甲方”来告诉你“烟囱高了”“色彩不够协调”。

所有人与所有人同步整个工程的现状。每个人都要有自己的视角,自己的决定,自己的子团队要协调。

建筑设计,机械设计,软件设计——可以说任何复杂的体系设计都更倾向于这样的“everybody on the same page”的协作模式。

需要多大的带宽?没有上限可言。那么这是不是“仅仅是一部分先进企业的特别需求,与普通企业无关”呢?

很遗憾的是,如果你的企业所涉及的知识产权不需要这个程度的协调。你将会在一个可见的未来被某些(无人)基础公共服务消灭,未来岌岌可危。你涉及的协调越多,你才越安全。

这个趋势是没得商量的,顺之者昌,逆之者亡。

你会嫌5G的带宽对你太多余,这并不意味着你可以高兴“我可以省下不少流量费了”,而意味着你要好好想想你的智力深度还可以如何加强的问题了,想不出答案,你会被想到答案的企业化为灰烬。

在最肤浅的层面上,谁能更快、更深、更好的利用新的高移动、大带宽网络环境,谁就将更好的摆脱中国中心城市超高的土地成本,得到下降30-50%的成本基线。这也已经是很了不起的比较优势了。无论将这优势放在降低成本上还是提高利润上,对没有这个能力的竞争对手而言都是压倒性甚至毁灭性的。

我稍微做一点简单提示,因为要绕过一些我的保密需求,所以只能这样模模糊糊的提一提了:

  1. 智力密集型企业将会迅速的拥抱线上虚拟团队合作——透露一下,微软的teams已经开始支持头盔虚拟会议室互动。
  2. 未来会需要大量的在线协作工具、量身定制的新工作流程,新的合同契约框架,新的人力资源框架和雇佣模式以及与之相匹配的企业文化和职业伦理。在管理层面,提供形态转化所需要企业管理咨询的咨询机构会获得很大一波机会。——但这前提是你要提前几年布局,并且有可以拿的出手的真实案例。
  3. 在市场方面,率先完成架构革新的企业会开始借助这个战略优势跨行业进攻转变迟钝的传统企业。如同互联网企业借助互联网优势攻击传统制造业一样。
  4. 在技术层面,类似worktile、teambition、trello、slack、webEX、Teams、Zoom、teamviewer这类在线协作工具会获得长足的发展。它对IT适应能力较弱的企业在中长期是一次重大的危机。所以IT咨询业和小规模敏捷开发团队,请思考你如何赢得客户的信任去争取这些企业的新办公系统订单。
  5. 在硬件方面,这其中,头盔式虚拟办公环境预计在未来三到五年内有一次爆炸性机会。
  6. 5G将改变房产价格分布。中心城市的工作机会并不一定需要以“在中心城市居住”为前提条件。只需要在约定时间上线并保持在会议中即可。
  7. 它将消灭一些职位、而又抬升一些职位。想一想你的职位是否在这行列之中。能力平庸,只是因为“是本地人”而享有职位的老表们,务必抓紧学习和实力提升。

想明白在这个大转变对你意味着什么。

这将改变每一个人的生活样式,绝非“下载视频更快了”可以概括。留给部分人的时间可能已经不多了。抓紧行动起来。

责任编辑:未丽燕 来源: 今日头条
相关推荐

2018-05-23 10:43:42

5G无限容量远程操作

2022-05-19 20:04:03

5GIoT领域6G

2011-04-27 14:50:36

HTML 5

2019-11-12 10:11:32

5G4G运营商

2020-10-13 13:54:19

AI人工智能5G

2023-09-11 16:16:03

2022-12-02 14:57:15

物联网物联网平台

2023-10-07 14:51:46

物联网物联网平台

2013-12-16 11:29:37

智能电视生态

2020-05-15 08:06:25

5GSIM商用

2021-03-26 14:41:31

5G5G网络5G终端

2019-04-28 13:36:38

5G工信部4G

2021-07-17 22:46:06

4G5G网络

2019-07-01 16:02:32

5G路由器网络

2020-04-22 13:29:35

基带射频信号

2022-06-12 23:08:03

5G4G功能

2018-08-30 17:14:56

2021-01-18 23:13:01

5G网络工信部

2021-08-28 23:15:52

5G4G手机

2023-07-03 16:49:47

点赞
收藏

51CTO技术栈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