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猿人行走到AI:三度空间战略下与每个人息息相关的“真安全”

人工智能
2020 年中国边缘云计算市场规模为 91亿元,其中区域、现场、IoT 三类边缘云市场规模分别达到 37 亿元、 38 亿元及 16 亿元。预计到 2025 年整体边缘云规模将以44.0% 的年复合增长率增长至 550 亿元。

[[420527]]

德国著名社会学家乌尔里希.贝克说过这样一段话:生产力在现代化进程中的指数式增长,使风险和潜在自我威胁的释放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2021年才过去了不到三个季度,却是让我们感到无比波折的一年。

无论是从现实世界的疫情持续、水灾肆虐、阿富汗战争等;到社会层面的诸多明星与企业不道德事件(不说名字大家也都懂);再到网络空间的美国最大的成品油管道运营商受到勒索软件攻击从而被迫进入国家紧急状态等。

安全感,是所有人的本能追求之一。

[[420529]]

但地球人类数千年历史以来的公共安全,从来没有面临如此全方位的巨大挑战。

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如今的我们人类,可以说是生活在三个空间中,分别是:物理空间、社会空间、信息空间

所以,我们人类需要的安全,也可以分成三个层次:本质安全、善治安全、智慧安全。

从猿人行走到AI:三度空间战略下与每个人息息相关的“真安全”

这就构成了东方林语所说的「三度空间战略」,其战略实现路径分别可以解释为:

物理空间:物与环境的科学安全战略;

社会空间:人与社会的系统治理战略;

信息空间:数据与信息的智能支持战略。

而信息空间,显然是现代社会飞速发展中,变化最大,也是变数最大的。

从猿人行走到AI:三度空间战略下与每个人息息相关的“真安全”

回顾IT 产业 80 多年的发展历史,自通用计算机诞生至今,算力和处理的分布表现出了在集中式架构和分布式架构之间交替循环的特征,每个周期大概是二十年左右的时间。

从猿人行走到AI:三度空间战略下与每个人息息相关的“真安全”

2006年,由亚马逊AWS开始,全球首家提供云服务,如今已经经过了十五年时间。

基于同样的逻辑进行推导, 2020 年到 2030 年将会是边缘云计算从兴起到繁荣的关键十年

从猿人行走到AI:三度空间战略下与每个人息息相关的“真安全”

根据艾瑞咨询测算, 2020 年中国边缘云计算市场规模为 91亿元,其中区域、现场、IoT 三类边缘云市场规模分别达到 37 亿元、 38 亿元及 16 亿元。预计到 2025 年整体边缘云规模将以44.0% 的年复合增长率增长至 550 亿元。

随着「新基建」「信创」战略的推进,“云优先”战略也已经开始成为我国主流企业、政府机构等数字化转型的必然选择。

无论是政务、金融、交通、物流、教育、企业等各大传统的To B领域,也都开始加快了数字化与云化的应用落地进程。

但是,仍有很多人对云计算的认知存在一定的误区,对云计算的理解,还停留在只有公有云一种形态的概念上。

或者,对公有云、私有云、混合云、边缘云,还停留在技术流派的评估与论证阶段。

殊不知,云技术的发展速度其实是一日千里。

早在2017年时,美国第三方分析机构Wikibon,在云计算业界率先提出了真正私有云(True Private Cloud,TPC)的概念,如今,多云世界已经得到普遍的认同,真正的私有云市场正在崛起。

如果用一句话来总结,新一代私有云其实就是云的私有部署。真正的云,不应该有太多的技术与流派之争,未来的云,不会被某几家大厂垄断,将逐渐会进入各种开源技术主导的个性化时代,与之相对应的云用户们,也不会被“绑架”,将有很大的自主决策权。

按照EasyStack的理念,新一代的全栈云,需要包含四个维度:

1、边缘计算;

2、分布式多云;

3、全栈云原生;

4、开放生态。

从猿人行走到AI:三度空间战略下与每个人息息相关的“真安全”

话说当年,马斯克领导下的特斯拉,率先开创了新一代汽车软件操作系统,让汽车的硬件和软件解耦,使得软件定义新一代汽车成为现实。

同理,在云计算行业,新一代私有云,包含了边缘+分布式+全栈+生态,也需要通过软件和硬件解耦,实现软件可进化、硬件可换代,才能真正长期释放云平台的价值,这也是「三度空间战略」之一信息空间中智慧安全理念的基石。

从猿人行走到AI:三度空间战略下与每个人息息相关的“真安全”

进一步解释来说,信息空间中的“真安全”,其实包含了四大安全支柱,分别是:

1、物理中心安全;

2、基础平台安全;

3、身份权限管控;

4、数据分级规则。

从猿人行走到AI:三度空间战略下与每个人息息相关的“真安全”

那么,在大数据与人工智能领域,未来的发展趋势是什么呢?

总结一下,就是边缘计算、认知智能、隐私安全

2021年,Gartner从加速变革、运营业务价值、分布式实体三个维度提出了十大数据和分析趋势,为数据与信息的智能支持战略下的“信息空间”发展指明了具体的技术发展方向。

再结合「三度空间战略」,东方林语就汇总梳理形成了基于「三度空间战略」的“真安全”理念。

从猿人行走到AI:三度空间战略下与每个人息息相关的“真安全”

猿人直立行走,在人类进化史上有着决定性意义,猿人行走与人工智能一样,都是通过不断学习进化的过程。

如今,新能源、新技术、新材料、新业态迅速发展,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5G等新技术广泛应用,带来的新兴风险、安全风险越来越多,同时相关法律法规和监管规则体系尚不健全,容易出现各种监管盲区。

从猿人行走到AI:三度空间战略下与每个人息息相关的“真安全”

在中国工程院岳清瑞院士看来,超大型城市人口集聚、密集开发,耦合性、叠加性风险日益涌现,应急管理力量不足,对城市安全治理提出更高要求,亟需搭建科学研究、技术创新、设备研发、成果孵化全流程的科研创新体系,服务支撑城市安全重大风险防控需求。

按照2020年9月,深圳市城市公共安全技术研究院发布的《深圳市安全发展城市范例指标体系》,公共安全发展水平评价指标,大致可以分成三级框架,具体参考如下:

从猿人行走到AI:三度空间战略下与每个人息息相关的“真安全”

这样,就形成了基于边缘智能的公共安全三级管理体系,具体而言:

1、项目公共安全层:针对各类公共安全场景,采用边缘计算技术,让边缘端软件和硬件解耦,实现边缘端软件可进化、硬件可换代,从而实现对各类长尾场景的识别,让万物皆可触景深析。

从猿人行走到AI:三度空间战略下与每个人息息相关的“真安全”

传统的中心端云计算方式存在不足,显然拖慢了各类细分场景的“智能化”进程,而通过边缘计算的方式,可以针对各类细分长尾场景,实现精准识别,差异化监管,这对各类所谓的“智慧场景”提升“智慧水平”,显然有着举重轻重的意义。

从猿人行走到AI:三度空间战略下与每个人息息相关的“真安全”

而云在端侧的落地,做了十几年,边缘端的“智能场景”想象很丰满,现实却很骨感。

因为“端”侧场景千奇百怪。

“端”的形态五花八门。

各种摄像头、传感器、监测与执行装置,再外挂一个所谓的AI BOX,既需要满足“边缘端”的“低延迟场景”,还要支持多样化的算法等,这就需要融合“硬件层+软件层+算法层”,如果组合完美,就可以像西游记四人组一样“西天取经”了。

从猿人行走到AI:三度空间战略下与每个人息息相关的“真安全”

但这个看似很重要却不太挣钱的边缘端,沉下心来做的厂商太少了。

于是,各路AI、SI、ISV、ODM、OEM厂商,大多数都是想做“组装厂”,做出了各种五花八门的外挂边缘盒子,希望能够“海量分销”、“海量出货”,提高营收。

但因为场景太多元化,每个长尾场景根本不能发挥出价值,于是一番操作后,AI BOX就变成了“傻盒子”。

[[420532]]

所以,边缘云如果能够外挂融合了“硬件层+软件层+算法层”的真智能AI BOX,相信一定会把各种长尾场景引爆,进而实现各种智慧场景的智能化,这样的公共安全、公共监管,才是我们所期待的。

从猿人行走到AI:三度空间战略下与每个人息息相关的“真安全”

2、企业主体管理层:无论是人、机、料、法、环、产等各个环节,都可以精准分类、精准识别,实现企业的真正智能管控。

大屏管控,数字孪生,不能只是酷炫的界面,有限的场景,堆硬件的集成。

当边缘层各类长尾场景也具备了“智能”,再通过统一的边缘智能管控平台,快速构建集模拟、监控、诊断、预测和控制等要素于一体的态势感知“虚拟沙盘”,通过对模拟对象现实数据的全方位映射,就可以真正解决数据看不全、看不懂、难决策的问题,满足大场景、全方位、多层次、无死角的数据运用实战要求。

显然,这样的要求,对绝大多数厂商而言,都还面临大量的“长尾数据层”与千奇百怪的“稀疏场景”落地的挑战。

从猿人行走到AI:三度空间战略下与每个人息息相关的“真安全”

3、政府行业监管层:在保证隐私安全与合规的情况下,聚焦城市安全与公共安全发展的痛点,面向市-区-街道-社区实现多层级管控,实现城市与公共安全发展“一体化监测、智能化预警、多信息融合、整体式管控”。

而基于边缘智能的公共安全三级管理体系,在补齐了“边缘”的短板之后,就像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一样,聚沙成塔,随着时间的累积,发挥的战略价值将会越来越凸显。

从猿人行走到AI:三度空间战略下与每个人息息相关的“真安全”

总结下来,如果按照「三度空间战略」,需要多家厂商、企业、政府监管机构密切配合,才可以真正形成基于“智能交互联结--智能中枢管理-智能交互应用”的三位一体边缘智能解决方案,从而真正实现“本质安全、善治安全、智慧安全”的战略安全平衡。

从猿人行走到AI:三度空间战略下与每个人息息相关的“真安全”

「三度空间战略」下的立体安全,才是我们所有人向往的“真公共安全”。

就像猿人行走一样,未来的云与AI进化之路,会带给我们更大的惊喜吗?

 

责任编辑:姜华 来源: 今日头条
相关推荐

2014-03-28 16:51:15

微软云计算

2023-05-29 14:07:00

WebHaikei应用程序

2021-06-06 16:05:31

OpenHarmony

2020-03-11 09:54:04

技术IT架构

2018-01-23 08:42:34

2009-06-15 10:54:31

2017-03-15 10:44:35

数据集成自助服务

2018-04-23 13:36:42

百度AI

2023-12-21 00:48:26

2020-04-23 10:22:16

大数据数据集硬盘

2014-01-17 14:03:13

蚁巡运维

2012-05-25 09:48:01

编程程序员

2020-10-08 10:22:03

人工智能AI大数据

2014-08-22 09:14:57

2020-12-15 07:47:39

生物识别AI智能刷脸支付

2019-04-12 08:19:15

快手AI算法

2013-03-04 02:27:28

程序员项目经理

2022-03-07 10:27:03

Linux开源社区

2020-07-10 13:59:52

Kaggle代码数据

2022-09-07 09:54:02

LinuxDebian
点赞
收藏

51CTO技术栈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