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uralink的脑机接口:目标是破世界纪录

新闻
近日,Neuralink的神经工程师兼大脑信号团队负责人Joseph O'Doherty接受了一场独家问答访谈。

Neuralink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是在两个月大的猪的大脑中植入硬币大小的Neurallink设备,成功读取它的大脑活动?

[[410466]]

△ 植入了Neuralink设备的「二师兄」Gertrude

还是那只用「意念」玩乒乓球游戏且水平炉火纯青的猴子?

[[410467]]

△ 「大师兄」Pager通过想象操纵杆的移动来打乒乓球,打中了就有奶昔喝

不管哪一个,每次Neuralink的脑机接口(BMI)都能让人「大受震撼」!

[[410468]]

2016年6月,Neuralink成立之初,马斯克曾经探讨过一个科幻小说概念:Neural lace(神经织网)——一个无缝、稳定、可以直接与大脑通信的全脑接口。

Neuralink的脑机接口:目标是破世界纪录

△ Iain M. Banks在硅谷广受欢迎。马斯克说,他对脑机接口的兴趣部分源于Iain M. Banks的10部小说系列《文化》中的虚构宇宙中的「neuro lace」科幻概念

历来不羁放纵的马斯克声称,Neuralink设备有朝一日能实现「人工智能共生」(AI symbiosis),人脑将会和人工智能融合。

或许大家已经对马斯克的「口出狂言」习以为常了,毕竟Neuralink设备仍在试验中,甚至还没有获得最基本的临床安全性试验的批准。

[[410469]]

但是,在这种夸张的言辞背后,Neuralink的科学家和工程师们也的确一直在开发完全植入式的脑机接口。

那么,他们进展如何,这背后又有什么不曾公开的神秘技术?

近日,Neuralink的神经工程师兼大脑信号团队负责人Joseph O'Doherty接受了一场独家问答访谈,向大家解释了Neuralink的目标、硬软件设备、当下的研发进展以及研发的「上限」。

[[410470]]

下面节选了本次独家访谈的部分内容:

Neuralink离创造世界记录还有多远?

[[410471]]

Q:马斯克经常提及Neuralink在未来的可能性,而在未来,人们可以自愿接受脑手术,并通过植入Link来增强能力。但在短期内,这个产品是为谁设计的呢?

A:目前我们在研究一种「通讯假体」(communication prosthesis),能让瘫痪的人重新控制键盘和鼠标。现在也正在加快使用这款假肢后的打字速度。

BMI要有一个良好记录设备,但也需要真正关注解码器的细节,因为它是一个「闭环系统」。要注意闭环问题才能真正提高性能。

我们的内部目标是,在BMI 的信息率方面打破世界纪录。我们已经非常接近最佳性能了,但现在还有一个问题:我们还能走多远?

优化软硬件设备

[[410472]]

Q:2019年的时候,每根「线」有128个电极,现在呢?

A:现在每根「线」有16个触点,每个触点间隔200微米,之前的触点间隔更小。当触点间隔大约为20微米时,我们可以在多个相邻通道上记录相同的神经元,能够很好地表征我们正在记录的单个神经元。但这会要求很高的密度,需要的功率更多,这样做出来的产品效果会比较差。

所以我们改变了设计,将接触分散在皮质中,并将它们分布皮质区域的「线」上,这样就不会有多余的信息。现在的设计是每根「线」 16 个通道,共有64 根「线」,可以将它们放置在皮质区域内的任何位置,共计 1,024 个通道。

这些「线」会放进一个微型设备,这个设备具有算法、脉冲检测、电池、遥测等功能。除了 64x16,我们还在测试128x8 和 256x4 配置,看看性能有没有提升。

每个Link设备有4个芯片,每个芯片有256个通道,加起来就是1024个通道。

[[410473]]

Q:好像很多脉冲检测都在芯片上完成的,几年前我以为它是在外部设备上完成的,这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优化的吗?

A:没错。我们有一种略有不同的脉冲检测方法。在神经科学,你通常想检测脉冲,然后根据神经元生成脉冲对脉冲进行排序。如果在通道上检测到脉冲,就会意识到,我其实可以在这里记录五个不同的神经元。这个脉冲来自哪个神经元?怎么找到产生每个脉冲的神经元?这是一个很难计算问题。

还有另一种极端情况:在电压上设置一个阈值,每次超过这个阈值时,就形成一个脉冲,只需计算其中发生了多少个。

这两个极端都不是好事。第一种情况下要进行大量计算,而这在小程序包中可能是不可行的。在第二个极端情况对噪声和伪影非常敏感,因为很多方面都会导致非神经元放电的阈值交叉。所以我们在找看起来像神经元产生的信号的形状。

这些之前是设备外部做的。在我们验证该算法时,因为它是一个有线系统,所以带宽更高,能够传输大量数据。芯片团队采用了这个算法,放在了硬件里,所以现在这一切都在芯片上自动发生。它会自动调整参数,然后检测脉冲,将脉冲信号发送到解码器。

学会了乒乓球,那水果忍者呢?

Q:之前提到Neuralink团队要么创造纪录,要么找出不能创造纪录的原因。那么,不能创造纪录的原因可能会是什么?

A:2D 光标控制不是一个非常高维的任务,可能存在与意念和速度相关的限制。

[[410474]]

想象一下移动光标到命中目标需要多长时间: 用户从 a 点到达 b 点需要多长时间,在 b 点时做选择需要多长时间。并且,如果他们做错了或按错按钮,那结果就非常棘手了。所以他们必须在 a 和 b 之间走得更快,他们必须更确信地点击那些按钮,不能犯出现错误。

在某种程度上,我们将会达到一个极限,因为大脑无法跟上。如果光标移动太快,用户甚至看不到它在移动。我认为这时就会出现局限——不是神经接口,而是移动光标的意义。

因此,我们必须想出其他方法,与大脑接触,超越这一点。还有其他更好的沟通方式,也许包括十指打字。我认为天花板在哪里仍未可知。

Q:此前猴子玩的两个游戏都是光标控制:在乒乓球游戏中,猴子找到目标并使用光标移动球拍。对于其他非人灵长类动物,是否会有所突破?

[[410475]]

A:非人灵长类动物可以学习其他更复杂的任务。训练时间可能会更长,因为我们不能告诉他们该做什么;我们必须向它们展示逐步变得复杂的事情。随便挑一个游戏:现在我们知道猴子可以玩乒乓,但是它们能玩水果忍者吗?这里存在训练负担,但我认为这在他们的能力范围之内。

[[410476]]

 

 

责任编辑:张燕妮 来源: 新智元
相关推荐

2022-04-08 08:11:28

Python代码

2011-11-01 11:00:43

AMD处理器推土机FX-8150

2011-06-10 13:53:24

天河一号A

2016-06-16 16:55:02

华为

2023-03-22 15:35:48

新华三

2014-04-24 09:45:23

ASC14HPL计算性能

2020-07-21 14:24:11

人工智能脑机接口技术

2017-11-29 11:15:43

AMDEPYC服务器

2015-05-21 21:55:42

浪潮

2019-08-26 09:42:51

人工智能机器学习技术

2009-06-09 09:31:54

魔兽世界吉尼斯世界纪录

2009-04-07 13:55:15

NehalemIntel服务器

2021-11-15 15:19:11

NVIDIA

2018-07-16 14:53:18

海信

2017-05-18 16:52:44

阿里云人工智能NASA计划

2018-08-03 16:09:42

搜狗

2014-10-23 16:22:05

华为

2014-11-03 16:07:03

华为服务器

2011-11-17 13:13:18

戴尔服务器

2021-03-22 16:50:56

勒索软件攻击赎金
点赞
收藏

51CTO技术栈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