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会影响中等收入群体?周黎安:需政策支持应对转型期阵痛

人工智能
长期来看,AI摧毁的岗位与它创造的岗位总体是平衡的,甚至新创造的岗位会更多一些。周黎安指出,应对、减缓AI对就业、中等收入群体产生的负面影响,还需要更多政策支持。

[[403918]]

近年来,随着经济持续发展,我国中等收入群体的总数正不断攀升。目前,我国拥有世界上最大规模的中等收入群体,总数已超4亿人。

然而,部分中等收入群体的收入稳定性不高,长期从事简单重复劳动或基本无技术含量的工作,在人工智能(下称“AI”)等新科技掀起的产业升级浪潮冲刷下,可能会受到一定影响。

AI新技术冲击如何影响国家的产业结构、分配结构、消费结构,进而对中等收入群体产生影响?AI按照预测速度在相关行业推进将对中等收入群体的规模、区域、职业分布带来什么影响?要采取怎样的政策来减缓AI给中等收入群体带来的负面冲击?

6月3日,在2021北京智源大会的人工智能与社会经济论坛上,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副院长周黎安分享了他所在的课题组对这些问题的研究成果。

研究发现,AI发展带来的最大挑战不是中等收入群体规模的扩大或缩小,而是结构性的失业和在转型过程中调整带来的问题:一方面是部分劳动者被AI替代下来,却因为无法适应新产业、新岗位所需的新技能而被迫失业,另一方面是新岗位和新职业人才紧缺,供不应求。

长期来看,AI摧毁的岗位与它创造的岗位总体是平衡的,甚至新创造的岗位会更多一些。周黎安指出,应对、减缓AI对就业、中等收入群体产生的负面影响,还需要更多政策支持。

AI对中等收入群体的负面影响随时间不断增加

AI对现有的工作岗位会产生怎样的影响?对此,周黎安表示,一方面AI有替代作用,会替代部分传统岗位。另一方面AI也有创造效应,会带来GDP增速和整体收入水平的提高,会增加一些新的就业岗位。

周黎安表示,从长期来看,中等收入群体的收入份额会上升,资本所有者的收入会先增后降,低技能劳动力无论在制造业还是服务业都有相当一部分会被AI替代。

然而在AI应用的转型期中,研究认为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些“阵痛”。

“在转型的过程中,我们会看到收入分配有一种分化、加剧甚至出现极端化的可能性。”周黎安表示,引入AI后,短期内制造业和服务业的低端劳动力会被AI挤出,制造业可能也会有高技能劳动力被挤出,他们不得不转向服务业。

“在短时间里,AI的引入速度非常快,但是产业结构的变化,尤其是技能的转换是需要过程的,这个过程会导致除了资本所有者以外,凡是拿劳动收入份额的人,无论高技能、低技能,收入短期都会下降。”周黎安表示,转型过程中收入分配的差距有可能会进一步扩大。

周黎安分析称:“劳动者一旦被AI替代之后,技能就作废了,必须要学习新技能去适应新的工作,这个过程就是收入下降的过程。而对资本所有者在转型过程中成为了受益者,因为他们得益于劳动力替代以及资本的积累,包括AI技术进步等,这一切好处都会留到他们手里,是最大的受益者。”

根据模型测算,AI对中等收入群体的负面影响随时间是不断增加的:到2025年中等收入群体占比会下降将近3个百分点,2035年降低到了5.6个百分点,对应有4000多万人。越发达的地方相对来说中等收入人群占比下降幅度越高,比如广东、上海、江浙都是会受到AI较强冲击的地区。在性别差异上,男性受AI影响更大,不管是比例还是绝对规模都远大于女性。

AI创造与替代的就业岗位大致是平衡的

研究显示,AI除了有替代效应之外,也有创造岗位的能力,有三种岗位会被新创造出来或无法被AI替代。

第一类是传统经济时代没有的新职位,比如与算法、算力、数据相关的新职业,这些是人工智能带来的新职业。

第二类是在传统职业中有新任务的,比如需要人际交流、仍然需要创造性的工作。

第三类是难以被AI替代的传统岗位,比如家政、医护等。

周黎安称。AI对整个经济带来的冲击,从中等收入群体的角度来理解的话,它替代或者摧毁的就业岗位跟它创造的就业岗位相比大致是平衡的,甚至创造的工作机会更多。

“估算表明,随着时间的发展,人工智能带来的正面扩大就业的影响是非常显著的。大概到2025年会带来6800多万个岗位,到2035年是1.7亿个。”周黎安称。

需做好应对转型期负面影响的政策支持

对于AI可能扩大收入分配差距的情况,周黎安认为,进行政策干预需要权衡利弊。

“可以对资本所有者的收入征收资本所得税,也可以对AI征税,不同的税收政策对解决收入分配都会起到一定的作用,但这同时也可能会带来更多影响。”

周黎安表示,比如对资本征税的话会影响制造业成本,制造业产品的价格会上升。如果对AI征税,虽然会减缓收入分配差距的拉大,但同时也会影响AI在产业升级当中发挥的积极作用,有利有弊。

在周黎安看来,AI发展带来的最大挑战不是中等收入群体规模的扩大或缩小,而是结构性的失业和在转型过程中调整带来的问题。

为了应对、减缓转型过程中对就业、中等收入群体产生的负面影响,周黎安提出了5点建议:

第一,要解决教育问题,尤其是新一代劳动力走向市场的时候,应该具有适应AI要求的技能。

第二,大力发展职业教育、职业培训,包括再教育体系,倡导终身学习。让已经在岗位上、到了一定年龄以及形成了一定技能结构的存量劳动力,通过不断地学习、不断的培训,能够适应AI时代新的岗位、新的技能。

第三,在AI和大数据时代,需要特别注意缩小城乡之间和地区之间的教育差距,避免AI带来的教育鸿沟让城乡间、地区间的差距越拉越大。

第四,增加对资本所得的征税,平衡资本与劳动在国民收入初次分配当中的比重,为中等收入群体扩大创造有利的再分配基础。

第五,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加强对失业者和创业失败者的收入“兜底”功能,以减缓AI和大数据技术所带来的就业和社会冲击。 

 

责任编辑:庞桂玉 来源: 搜狐
相关推荐

2021-08-06 06:17:19

人工智能AI

2017-10-25 10:18:00

2014-01-23 20:45:27

IBM收购

2012-03-27 10:29:55

IBM转型的智慧

2009-10-14 15:10:38

互联网

2020-09-17 15:05:40

汽车产业融合

2022-11-01 08:49:56

CIO软件工具

2009-11-09 09:32:34

中国移动互联网人才

2023-10-31 11:14:34

AI数字化转型

2020-01-14 14:56:29

数字化转型网络用软件定义网络

2020-02-24 10:50:03

数字化转型网络

2009-03-06 17:59:44

程序员职业发展职业规划

2020-12-08 14:33:16

云转型云原生汇量科技

2014-05-26 17:00:08

2010-08-25 15:56:05

职场

2020-10-19 14:08:40

量子科技信息技术5G

2017-06-16 08:40:11

互联网商业城市

2018-04-03 16:30:04

数字天空华为游戏

2018-04-04 11:29:32

游戏

2023-08-03 11:06:54

点赞
收藏

51CTO技术栈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