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游戏中加入“人脸识别”而引发的思考

人工智能 人脸识别
不可否认,在人工智能成为新基建的背景下,人脸识别技术有其先进性和高效率。但任何先进技术的应用,都有其边界。在一些不必要的场景下,让渡自己的隐私,来换取一张通行证,必然会引发其他方面的问题。

 近期某国产热门“吃鸡”游戏中引入了“人脸识别系统”,引发了不少争议。很多玩家认为只有在认证健康系统防沉迷的时候才会触发。实际上,通过多次版本更新之后 ,现如今“人脸识别”系统已经在多个场合会出现,比如未成年玩家即便是使用成年玩家的游戏ID,当月充点券超过某个数额的时候也会触发“人脸识别”。当然,游戏引入“人脸识别”的出发点是好的,它确实很好的解决了由于游戏运营商审核把关不严,导致的未成年人在监护人不知情下通过支付密码导致手机或银行卡扣费的情况。然而“人脸识别”技术也是一把双刃剑,我也不得不面对该技术可能带来的安全隐患。

[[346216]]

应用场景不断扩大

人脸识别是一种通过人类脸部特征信息进行识别的技术,其具有非接触性、长期稳定性、高度精准性等显著特点。从技术水平的角度来看,人脸是唯一不需要用户主动配合就可以采集到的生物特征信息。其他生物特征的采集过程,如指纹、掌纹、虹膜、静脉、视网膜,都需要以用户的主动配合为前提,即如用户拒绝采集,无法获得高质量的特征信息。从社会心理的角度来看,通过人脸识别身份,符合人的视觉识别经验,容易被使用者接受。如人们在采集指纹和虹膜时,会担心隐私泄漏,但是每天被街头的监控摄像机拍摄,却不感到被侵犯,因为人脸天生就暴露在外,被认为是识别身份的天然特征。由于以上两点,人脸识别技术的风险很容易被忽略。

伴随着市场发展的潜力爆发,人脸识别应用也迎来不断拓展。一开始,人脸识别技术还主要被应用于安防领域,通过取代传统钥匙、密保等身份验证手段,保障大家安全。之后,伴随着在支付方面价值的进一步凸显,人脸识别也迎来了在消费、金融、出行、医疗等众多领域的深入应用。与此同时,眼下不少公共场所也都在实行刷脸。

据相关资料显示,目前我国从事人脸识别发展的企业已经达到千余家,市场规模也是接近百亿。从2010-2018年,我国人脸识别行业市场规模年均复合率在30%以上,2018年国内行业规模已经达到25.1亿元,预计到2024年规模将突破100亿元。

人脸识别是被是否被过度使用?

现在大多数人都会上班刷脸打卡,工作时刷脸打开手机、笔记本电脑,午饭时刷脸支付,出差住酒店也得刷脸登记,购物刷脸,医院挂号刷脸,玩游戏刷脸,甚至上公厕取厕纸都要刷脸!举个例子,去年某中学使用“黑科技”打造“智慧教室”,对学生进行表情监控,在课堂上识别学生面部表情,找出不专心的学生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时。这种做法不仅仅是不尊重孩子人格,侵犯学生隐私的问题,这还是是典型的矫枉过正,人脸识别被过度使用的问题。

不可否认,在人工智能成为新基建的背景下,人脸识别技术有其先进性和高效率。但任何先进技术的应用,都有其边界。在一些不必要的场景下,让渡自己的隐私,来换取一张通行证,必然会引发其他方面的问题。

滥用引发安全隐忧

除了人们日常感觉到的认为,含有人脸识别技术的摄像头侵犯了人们的隐私外。另外,由于人脸特征信息作为高敏感性信息,会有不法人员企图通过不法手段获取这些信息。虽然目前不管是政府、研究单位还是企业越来越重视信息安全保障,但还是存在人脸信息泄露的风险。然而,人脸特征数据库的外泄将面临重大的隐患,首先以往密码被窃取,可通过重新设置实现密码更改,并提高安全防范级别。但人脸等生物特征信息是唯一且终身不变的,因此,一旦泄露就将导致人们个人财产、或者隐私等被公开,造成重大损失,并且无法挽回。

据相关媒体报道,今年2月份,荷兰某安全研究员在社交网站上表示,中国的一家面部识别公司SenseNets(即深网视界)未对内部数据库做密码保护,将数据库暴露在公网上,导致超过数百万公民的个人信息数据能够不受限制被访问。

当然,这种情况不只是在国内,国外也是如此。时至今日,脸书仍然还在为自己侵犯用户隐私而各处奔波,而IBM、微软、亚马逊等企业则纷纷暂停和取消了相应的人脸识别业务,除此以外,美国不少城市都宣布禁止政府部门使用人脸识别技术。例如今年9月9号,波特兰市议会一致通过一项美国有史以来最为严厉的人脸识别禁令,禁止餐厅和零售店等私营实体在该市公共场所使用这项技术。该议会还投票禁止当地政府部门获得或使用这种有争议的监控技术。尽管波士顿、旧金山和奥克兰等其他城市已经通过法律禁止公共机构使用人脸识别,但波特兰是第一个禁止私营企业使用这项技术的城市。在这些决定的背后,都是大家对人脸识别安全隐患的重视与担忧,未来加强人脸识别治理刻不容缓。

人脸识别须有尺度

人脸识别技术虽然有其优势,但并不能在生活各个领域普遍适用,更不能在部分商业领域强制使用。在“人脸识别”技术被使用时,我们不仅仅要考虑到它是否被过度使用?是否合法?甚至是否合乎道德?

当然,面对人脸识别带来的相关安全问题,最直接的办法还是通过法律法规的完善,来加强对不法行为的监管与治理,升级对普通用户的维权保护。面对人脸识别技术,我们既要以积极的态度面对科技的进步,使其有利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更要谨慎地面对其可能给现代社会带来的新风险。既不能让技术自身不受任何限制地发展,也不能让应用该技术的产业“野蛮生长”。

责任编辑:华轩 来源: 中国安防行业网
相关推荐

2017-09-22 14:38:34

2013-03-05 10:05:52

2022-11-07 19:08:28

transform属性浏览器

2010-06-02 16:22:58

2011-11-02 14:55:53

移动游戏LBS位置识别

2013-12-19 09:58:36

移动应用产品市场

2010-08-26 10:58:41

云服务

2010-06-01 23:41:06

IPv6网络协议

2009-03-13 16:39:16

Linux开源改变

2020-12-03 18:41:53

人脸识别监视监管

2020-10-29 14:42:39

人脸识别AI人工智能

2021-03-09 09:20:09

人脸识别人工智能智能手机

2015-08-11 08:51:40

游戏死亡

2015-02-04 14:36:07

格式串漏洞Ghost漏洞安全漏洞

2018-02-28 14:32:24

2021-05-10 11:08:00

人工智能人脸识别

2020-11-27 09:52:55

人脸识别

2019-05-31 08:55:24

2013-05-27 14:14:10

个人隐私人脸识别功能谷歌眼镜

2019-10-09 11:42:10

分布式取钱异步流程
点赞
收藏

51CTO技术栈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