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发展历程及未来展望

企业动态
这是一个网络互联时代,这是一个网络经济时代,网络带来的微小而持续的变化改变了自工业时代以来的每一个人的行为方式,从而产生了新的经济发展模式。本文是对互联网现状及未来发展的一个总结。

对于互联网这张无处不在的“网络”,大家应该不会感到陌生。IDC评述网报道称:截止到2014年底,全球接入网络的人数已达到29亿(占全球人口数的40%)。

这是一个网络互联时代,这是一个网络经济时代,网络带来的微小而持续的变化改变了自工业时代以来的每一个人的行为方式,从而产生了新的经济发展模式。互联网不仅仅是将各种计算设备连到一起为人类提供了一种新的通信手段,而是从文化、经济和政治等方面根本地改变了我们的社会,并且带动了世界文明的进步。

如今,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的方方面面都离不开互联网。有了互联网,我们可以尽情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有了互联网,我们可以轻松在琳琅满目的商店中穿梭;有了互联网,我们可以结交到素未谋面的志趣相投的朋友。

互联网如此之大,以至于它不是一个人、一个研究机构或公司,甚至不是一个国家的发明,而是整个世界共同贡献的结果。

本文是对互联网现状及未来发展的一个总结,并附带有本人的一点认识。

概述

如今,对于很多人来说,互联网就像吃饭和睡觉一样,成为了必需品。那么,对于我们如此依赖的互联网,它的发展历程是怎样的呢?它的未来又会去往何处呢?

互联网的雏形是美国高等研究计划署(Advanced Research Projects Agency,简称ARPA)在20世纪60年代建立起来的ARPANET。它是世界上最早实现分组交换的网络,也是第一个实现了TCP/IP协议的网络。当时建立这个网络,就是为了尝试在远程的计算机上共享处理器和存储器资源。

1981年,美国自然科学基金会(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简称NSF)在ARPANET的基础上做了大量的扩充,形成了NSFNET。建设这个网络的目的是为了方便大学里面的研究人员远程使用美国几个超级计算中心的计算机。1982年,美国的各大学和各大公司同意将TCP/IP协议指定为NSFNET上的标准协议。这样各个大学就连入了NSFNET,这个网络也成为了真正意义上的互联网。

20世纪80年代末,美国的一些公司也希望接入互联网,因此就出现了商业的互联网服务提供商。1990年,ARPA退出了对互联网的管理,NSF也在5年之后退出了。从这个时候起,整个互联网迅速开始商业化,大量的资金涌入使其爆炸式地增长。互联网的发展逐渐影响到了与之相关的很多行业,这也使其成为了世界经济发展的火车头。

我们先从互联网的发展阶段说起。

互联网的发展阶段

1993年,思科公司上市,这是互联网商业化历史上的第一件大事。思科公司为互联网的全球普及准备好了硬件设备(路由器),为互联网从学术界向商业化的转变提供了便利。

1994年4月,克拉克和安德里森在硅谷山景城创办了Mosaic通信公司,后来更名为网景通信公司。该公司为互联网的用户开发了访问互联网的手段。它推出了网景导航者(Navigator)浏览器,使得任何会用鼠标和键盘的人都能通过互联网来浏览和传递信息。

1995年1月,斯坦福大学的两名学生杨致远和费罗推出了雅虎(Yahoo!),它专门按照某种预定分类对现有的所有网站进行编目。杨致远和费罗了不起的地方在于当互联网上的内容还很少时,就注意到了互联网内容的重要性。他们将互联网办成了免费、开放和营利。

一方面,雅虎整理和索引互联网的内容,另一方面将本地离线的内容搬到了网上,这样就开创了互联网门户网站,同时也开启了互联网1.0时代。

[[212080]]

1. 互联网1.0

雅虎公司确定的开放和免费的商业模式为全世界的互联网公司树立了榜样,大家纷纷效仿雅虎的做法,短短几年时间里,门户网站之风席卷了全球。到2000年的时候,全世界流量最大的网站全部都是门户网站,在美国是雅虎、MSN和Excite,在中国是新浪、搜狐和网易三大门户网站。我们将门户网站的时代称为互联网1.0时代。

互联网1.0时代的特点是网站总是处于互动的主动一方,用户处于被动的一方。网站提供上网方式,提供内容,并且引导用户访问他们自己感兴趣的内容。信息流单一地从门户网站或二级网站向用户推送,这种模式与报纸、广播和电视是完全相同的。留言板BBS是用户唯一可以主动发言的地方。

正因为信息的单向流动,因此,在互联网1.0时代,网民们想拥有发言权的唯一途径是自己创办网站。在2000年左右,全世界各种网站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出来,造成了“供大于求”的局面,这也促成了2000年底到2002年的互联网泡沫的崩溃,99%的网站都关门大吉了。

互联网泡沫的崩溃,从互联网的进化来说未尝不是一件好事,它清除了很多没有太大价值的网站,为互联网2.0的发展铺平了道路。

2. 互联网2.0

互联网2.0是互联网的一次成功的进化,我们先来看一下互联网2.0的特征,然后介绍几个知名的互联网2.0公司。

一家互联网2.0公司需要具备下面这些全部,至少是部分特征:第一,必须有一个平台,可以接受并管理用户提交的内容,这些内容是服务的主体;第二,提供一个开放的平台,让用户可以在平台上开发自己的应用程序,并提供给其他用户使用;第三,交互性;第四,非竞争性和自足性。

下面,我们来看看几个世界知名的互联网2.0公司,看它们是否满足上述特征。

(1) 维基百科

2001年,美国的威尔士和桑格利用Wiki技术,推出了一个网站,让互联网用户自己编写百科全书,然后将内容免费提供给网络用户。这就是维基百科的起源。维基百科只是为用户编写和共享内容提供了一个平台和一种自动链接相关内容的技术,而它自己不提供任何内容。

在短短十年里,网民为维基百科编写了近390万个条目的英语内容,比大英百科全书200年里编写的65000条内容多多了。对于很多资深专业人士来说,维基百科确实存在准确性和公正性等问题,但对于普通人获取知识,它已经足够好了。

由于维基百科免费、方便、覆盖面广、内容新,它迅速成为了普通网民(包括学生、一般工作人员等)查询和获取常识性知识的重要途径。它的流量迅速增长,如今已成为全球十大网站之一。

[[212081]]

(2) Twitter

2006年,威廉姆斯、斯通离开老东家Google之后,与多尔西、荷丽菡等人创办了Twitter公司。他们花了两个星期开发了一种叫做Tweets的产品,这种产品结合了群组短信和博客的特点,由发送者向别人(好友或公众)发表类似短信的消息。Tweets有一个很“奇怪”的规定,就是每条消息的内容不能超过140个字节。

写Twitter消息的人是发送者,而接收消息的人被称为追随者。当追随者也采用类似回帖的方式发表评论时,就产生了互动。这种不需要太费时间、太费脑子的即兴写作方式取代了原来比较正规、比较费时的博客,成为了活跃度很高的网络互动行为。

[[212082]]

(3) Facebook

Facebook起源于社交,其故事已经被拍摄成了电影《社交网络》。但它不仅仅是一个“社交网络”,而是从“社交网络”起步的一个平台。

2004年2月,扎克伯格等人在哈佛大学推出了网站theFacebook.com。该网站推出之后,深受学生的喜爱,并迅速扩展到其他几所高校。该网站最初的目标是在校的学生,后在2006年8月向全世界开放。

一般的公司总是挖空心思研究用户到底需要什么,然后再有针对性地推出对应的产品。但Facebook不一样,它只是为大众提供了一个平台,它不用承担任何产品决策失误的风险,只要专心地将平台做酷、做好就行。

2007年3月,Facebook平台正式推出,此举深受广大用户的喜爱,目前基于Facebook平台提供服务的各种软件技术人员多达数百万人。

正是由于Facebook的网络效应,它的用户数量增长很快。2008年4月,Facebook活跃用户数超过了1亿人;2009年2月,活跃用户数超过了2亿人;2009年8月,活跃用户数超过了3亿人;2010年8月,活跃用户数突破5亿大关。如今,Facebook是全球最大的社交网络,其每月活跃用户总数已经超过了22亿。

2012年5月18日,Facebook正式上市,其峰值超过了1040亿美元。 现在,其市值已超过5000亿美元。

[[212083]]

从维基百科,到Twitter,再到Facebook,我们可以看到,互联网2.0公司的一个普遍特点是专注于打造通用的平台,而由社会上的开发力量和广大用户补充成完整的服务。

我们从三个角度来看待互联网1.0到互联网2.0的转变:在技术上,没有任何创新;在人们使用互联网的方式上,确实是一场革命;在商业模式上,互联网的生态链进行了一次优化。

互联网的未来展望

互联网发展至今,已深刻地改变了我们的生活。但凡互联网产业有长足进步的时候,世界的经济都是向上的。虽然它们之间并没有什么因果关系,但我们还是可以发现互联网的发展和经济的发展是一致的。

那么,互联网的未来会如何发展呢?有什么互联网技术已经改变了人类的生活,并且还将继续更加彻底地改变人们的生活呢?

1. 云计算

云计算是一种以互联网为基础的计算技术,在这里使用者看不见电脑,而计算的能力是按需供给的,就像电力在需要时按需求量输送给每家每户一样。

2006年8月9日,当时Google的CEO施密特在搜索引擎大会上首次提出了“云计算”(Cloud Computing)的概念。从那个时候起,云计算一直是IT界炙手可热的概念。

[[212084]]

(1) 云计算的发展历程

云计算最早可以追溯到甲骨文公司的CEO埃里森在上世纪90年代提出的“网络电脑”的概念。为了和微软竞争,埃里森提出了“网络电脑”的新思想,试图将用户对客户端的需求降到最低。但由于当时用户上网的费用较高,并且在客户端的大部分软件在互联网上没有相应的服务,因此“网络电脑”没有做成功。

到2002年之后,Google迅速崛起,它开始提供替代各种客户端应用和服务的在线服务。此外,在2002年之后,WiFi技术迅速普及,人们上网已经非常的方便了,随时随地访问、处理和共享信息的需求就变得越来越重要了。这样,云计算的概念就诞生了。

Google、IBM和亚马逊在2005年提出了云计算的概念,全球各大IT公司积极响应,纷纷提出了自己的云计算服务。

(2) 云计算的本质

综合各大公司的云计算的特点,我们可以看出云计算的本质是这样的:

首先,云计算保证用户可以随时随地访问和处理信息,并且可以非常方便地与他人共享信息。

其次,云计算保证用户可以使用大量的在云端的计算资源,包括处理器CPU和存储器(内存和磁盘),而无需自己购买设备。

(3) 云计算的关键技术

云计算要想在社会上普及,需要过技术、工程和法律等多道关卡。其中涉及到的关键技术包括:存储、资源管理和信息安全。

在存储方面,主要包括海量数据的存储和结构化数据的存储。资源管理就是将成千上万台服务器组织在一起,让使用者觉得远程使用云计算的资源就像使用自家的计算机一样。信息安全技术是云计算能否普及的关键。

(4) 云计算的未来

云计算发展至今,已经对IT产业链造成了颠覆,新的产业链将逐渐形成。IT产业链的变化主要表现在这几个方面:

第一,随着WinTel(Windows加Intel)体系的日渐式微,一大批公司的核心业务将受到严重的挑战。

第二,硬件厂商的产品线将进行非常大的调整。

第三,随着计算终端市场的变迁,对应的外设市场也开始发生变化。

第四,由于用户终端要和云端的服务器通信,那么浏览器的重要性日益显现。

云计算的发展是全社会的事情,需要公开的标准和服务。但不管如何,云计算发展的大潮不可阻挡。尽管现在有很多公司打着云计算的大旗刻意炒作概念,但那些坚持在云计算的基本技术和真正的应用上投入的公司,将成为笑到最后的赢家。

当然,尽管云计算已被越来越多的公司和个人所接受,但它的普及还需要在技术上进一步完善,更为重要的是在法律上要有完善的保障。即便如此,云计算的浪潮不可阻挡。

2. 互联网3.0

如今,几乎是人手一部手机,人们可以在任何时候、在任何地方用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设备访问互联网。这个时候的互联网和用PC机访问的互联网有何不同呢?在历经了互联网1.0和互联网2.0之后,我们正在经历互联网3.0时代。这个时代的特征是通过云计算和移动互联网,使得互联网由机器的网络真正变成了人的网络。

[[212085]]

(1) 互联网3.0的来临

2006年到2008年,下面的几件事让互联网迅速向移动化转变:

第一,在2006年,Google的前CEO施密特提出了云计算的概念。

第二,在2007年的夏天,苹果公司推出了它的第一款智能手机iPhone。

第三,从2007年到2008年,包括中国在内的多个国家开始了移动网络从2G或2.5G向3G的升级。

云计算加上移动互联网,不仅使人们随时随地访问互联网上的各种信息成为了可能,而且使得信息更加容易分享,并且有助于工作效率的极大提升。

几乎在iPhone推出的相同时间,Google公司推出了免费的安卓操作系统。苹果公司和Google公司有意识地促成用轻便的移动设备取代过去的PC,这样也带领大家进入了互联网3.0时代。

(2) 互联网3.0的IT格局变化

在互联网3.0时代,整个IT行业的格局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主要表现在:

第一,2010年,苹果公司的市值超越微软,成为了全球市值最高的科技公司。

第二,2012年,全球的PC销量首度下滑。

第三,同样在2012年,为移动设备提供芯片的高通公司超过了英特尔公司,成为了全球市值最高的半导体公司。

(3) 互联网3.0的未来

移动互联网不仅改变了IT行业的格局,也改变了人们的上网习惯。大家埋头看手机的时间越来越多,手机也越来越成为了生活的必需品。更为重要的是,移动互联网把互联网从机器的网络变成了人的网络,这是互联网的革命,是新一代的互联网,或者说是3.0时代的互联网。

未来的移动互联网将取代PC互联网,成为互联网时代的主角。在互联网3.0时代,只要大家有新的点子,都可以利用移动互联网的平台很快推广开去;在互联网3.0时代,新进入这个行业的人和公司可以和原来的大公司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甚至利用其灵活性走在前面。因此,在互联网3.0时代,一切奇迹皆有可能。

总结

互联网发展至今,能够成为世界经济的晴雨表和经济发展的火车头,是由多个方面的因素决定的。互联网是人类的集体智慧的结晶,不同的人和公司在不同的时间为互联网的发展做出过贡献。

在享受互联网为我们带来的免费的丰富的内容和资源的同时,我们不禁要问,这说明了什么?透过互联网的发展,我们看到了人类身上的一股积极求知的热情和一种向善的力量。互联网能够做到免费和开放这件事本身,就标志着人类不仅在物质的层面,而且在精神的层面进入到了一个崭新的文明高度。

【本文是51CTO专栏作者周兆熊的原创文章,作者微信公众号:周氏逻辑(logiczhou)】

戳这里,看该作者更多好文

责任编辑:赵宁宁 来源: 51CTO专栏
相关推荐

2020-10-28 07:40:31

云计算

2013-03-21 15:50:32

互联网IT网络架构电子商务

2013-07-02 15:02:56

2011-03-24 15:51:23

2009-02-20 09:02:42

谷歌互联网温顿·瑟夫

2010-01-11 10:41:31

2013-12-19 16:57:52

2011-08-24 14:09:35

2009-10-29 09:56:51

2023-02-09 14:40:36

2013-06-03 15:02:53

以太网互联网发展以太网发展

2022-12-30 10:55:09

智慧建筑物联网

2015-12-24 11:14:04

2013-12-18 16:21:32

未来互联网移动互联网

2015-10-19 13:16:57

能源互联网

2018-06-29 23:21:27

物联网IoT网络

2009-11-05 10:44:12

互联网接入

2013-06-27 13:28:37

刘鑫移动互联网

2017-07-25 16:21:40

互联网+智慧农业

2014-06-10 11:09:15

互联网金融
点赞
收藏

51CTO技术栈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