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我想去南京大学读书,只因为...

企业动态

我的母校是北京某大学,也可以简称北大。犹记得我刚上大学那会,由于每个宿舍只有两个网口,为了合理、合法地解决上网问题,8个人还得开会讨论排个时间表。

而前不久,偶然一次回学校,发现跟我们那个时代真的不同了。别说抢网口了,就连手机流量费都省了,因为基本上全学校已经实现了无线网络覆盖。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一个上学就与网络作斗争的故事。如今,一晃过了10多年,看到现在大学生飕飕用手机上网,这个羡慕嫉妒恨。这一切都怎么发生的?

Wi-Fi这10年

其实我的故事也是同时期千千万万个校园正在发生的,乃至那个时代所经历的。10多年前,PC开始大范围普及,那时候内置无线模块都不是笔记本电脑的标配,上网都是通过网线连接。那个时候还没有平板电脑,手机还处于半智能时代,它***的作用是电话和短信,那时候最火的即时聊天工具是飞信。

再往后,智能手机横空出世,各种应用如潮水般涌现,用户对于流量的需求激增。在这个过程中,有两个非常明显的趋势,一是运营商的流量费用开始下降,另一方面是无线网络的建设开始提速。

时至今日再看,我们已经全面进入了无线网络的时代。几乎人手一台智能手机,去哪先问Wi-Fi密码;网络接口如当年的无线模块,已经不是笔记本电脑的标配。与此相对应的是,上到大商场、下到小饭馆,你要连个Wi-Fi都不提供,你都不好意思开业。

新时代总是面临新的问题,网线时代大家抢网口,无线时代呢?还是要抢。因为网络设备允许的接入设备数量是有限的,而且接太多了也不稳定,再加上无线网络覆盖存在盲区,虽不至于像过去那样举着手机满世界找运营商信号,但时不时挪一挪位置,找个信号强的地方也是必要的。

以上可以说是包括我的母校在内的很多大专院校现在所面临的问题,也是很多已经部署Wi-Fi的大型园区、场所所要解决的问题。

10年后的新问题

举个例子,比如南京大学(曾经无比向往的高校,只不过嘛,没有考上),关于它的辉煌,这里就不多表了:国家教育部直属重点综合性大学、国家“985工程”和“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

要说南京大学的网络建设情况,之前就已经实现了全校Wi-Fi的基本覆盖,只是效果不尽如人意。只可惜时代变了,早些年流行的是,有总比没有强,现在人们讲究的是体验。体验不好,即便有也会遭到吐槽,这其实就是南京大学面临的现实窘境。

该如何破解,说实话挺难的。

一来,办公室、图书馆、教室、宿舍……大大小小5000多个房间。一个屋子装一个AP肯定能解决问题,可是管理5000个AP,想想都心疼网管员,真要是这么部署了,估计他也甭睡觉、吃饭了。

二来,南京六朝古都,大大小小的文物古迹不计其数。虽说南京大学内的建筑年代算不上太久远,但风格是古建筑风,钻墙打眼之类的工作不能轻易搞。

三来,体验,学生体验、老师体验、课堂体验,部署Wi-Fi的最终目标是为了提升教学质量的(虽然顺带也实现了上网、打游戏的愿望),假如没有一个可靠、稳定的环境,这资就白投了。

当然,可喜可贺的是,南京大学的Wi-Fi建设难点现在都一一攻克了。

2再加个1,So Easy

怎么实现的呢?利用了华为敏捷分布式Wi-Fi解决方案。说到该方案,说难也难,说简单也简单,它是在原来Wi-Fi部署两层架构的基础上,又增加了一层。

众所周知,原来部署Wi-Fi的架构就是AC(接入控制器)+AP(无线接入点),我们的移动终端是直接连接AP,AC负责汇聚并接入互联网。小规模部署的时候,这样的方式没什么问题,最多就是多一个AP,少一个AP的事,但是一旦进行大规模部署,问题就都来了。

比如像南京大学这种情况,每个AP都需要走线,每个AP都需要License,每个AP都需要单独配置管理,别说5000个房间安装5000个AP,就是砍一半,这采购成本、部署成本、管理成本都是惊人的。

那华为敏捷分布式Wi-Fi解决方案的三层架构是什么样的呢?其实说是三层,本质上还是两层,但是传统AP所扮演的角色变化了,三层架构下拆解为了两部分,中心AP+RU(远端单元),其中中心AP负责控制,RU只负责转发,类似于SDN(软件定义网络),用户只需要管理中心AP,而无需过多关注RU。

好处显而易见。成本方面,由于RU即插即用,免配置,而且可以通过以太网与中心AP进行连接,安装灵活不说,还不占用License,所以在部署成本、采购成本的节约方面有着可观的表现。

除此之外,尽管省了不少钱,不过在性能方面并不打折,根据测试,部署后房间的信号强度都在-35dbm到-45dbm之间,应该说这是一个让人满意的数值。

这样一来,在管理方面,对网管员而言也是一大福音,由于只需要管理中心AP,需要管理的设备数量就少多了。给一组数字,一个中心AP默认可管理24个RU,假如按5000个屋子来算,也只需要管理200多个中心AP。从5000到200,这是一个质的突破。

至于如何提升可靠性,就不多讲了,双机热备+负载均衡是解决所有可靠性问题的关键,服务器、存储、网络……都是这样。

好,南京大学的Wi-Fi建设问题解决了,该下一个了。其实,这套方案的优势在很多场景已经得到了验证,其中就包括好几所简称“北大”的高校。怎么样,你想试试吗?

其实,我想回到南京大学读书,不是为了回炉重造,而是为了体验飞一般的网络。如果华为能在更多商场、更多小区、更多园区部署,那么,回不回去读书都无所谓啦。毕竟,Wi-Fi是人类生存***需求。

 

责任编辑:润月 来源: 51CTO
相关推荐

2010-10-13 14:49:14

高性能计算南京大学

2009-09-19 19:55:28

以太网路由器网络虚拟化Juniper

2014-11-12 17:49:04

浪潮南京大学超算系统

2009-02-16 14:53:52

富士通一卡通南京大学

2018-03-21 08:58:30

2017-05-22 10:12:37

润乾大数据云计算

2009-04-01 17:48:06

四核Intel服务器

2011-06-15 14:17:42

南京大学高性能计算中心

2018-09-13 11:32:23

英特尔南京大学人工智能

2011-09-21 12:59:06

Linux内核开发

2013-09-09 13:50:52

2015-09-01 09:44:40

2009-05-27 09:00:45

搜狐张朝阳打坐

2016-08-16 17:28:53

华为

2009-12-10 15:53:11

HPC案例至强

2021-08-02 15:25:11

AI 计算机人工智能

2024-01-07 22:55:29

点赞
收藏

51CTO技术栈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