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owingIO叶玎玎:精益数据分析驱动下一轮企业增长

原创
云计算
2016年11月25日,由51CTO.com主办的WOT2016大数据技术峰会在北京粤财JW万豪酒店召开,50多位来自阿里、腾讯、百度、京东、小米等知名企业的大数据领域资深技术专家齐聚大会现场,将在两天的时间里与逾千名一线IT技术人员直面交流,分享经验。在WOT2016大数据技术峰会的主会场,GrowingIO联合创始人叶玎玎做了《精益数据分析驱动下一轮企业增长》的演讲。

【51CTO.com原创稿件】2016年11月25日,由51CTO.com主办的WOT2016大数据技术峰会在北京粤财JW万豪酒店召开,50多位来自阿里、腾讯、百度、京东、小米等知名企业的大数据领域资深技术专家齐聚大会现场,将在两天的时间里与逾千名一线IT技术人员直面交流,分享经验。

在WOT2016大数据技术峰会的主会场,GrowingIO联合创始人叶玎玎做了《精益数据分析驱动下一轮企业增长》的演讲。以下是他的演讲实录:

[[177114]]

首先来看几组数据。在过去的八年,中国互联网发展的一个黄金时期,移动互联网飞速发展,我们每个人都处在一个增长的爆发点,这是2016年互联网趋势报告里面的一个报告,在趋势,截止到2015年,目前中国的互联网上网数以后达到6.68个亿,还在增长,但是每年用户的增长趋势在逐年递减,随着时间飞速的下降。所以在这个过程中,过去几年我们人口红利目前来说已经逐渐的消退。

另一个数据,目前每个人每天大家会使用手机200分钟,流量的入口基本上可以确定,剩下大概有超过300万的APP和网站,只能去关注剩下的二分之一时间。大家可以回忆一下,上一个我们所认知的一夜爆款的一些APP到底有哪些?要从巨头手里去抢流量、抢入口、抢风口,基本上现在不可能。所以过去几年我们赖以增长的流量红利也在逐渐消退。当流量集中在少数人手里以后,不可避免的就是流量的成本增长。我前几天跟几个做SDM朋友聊天时候,几年前他帮一些金融客户做服务的时候,他的获客成本基本上100到200不到,今天整个获客成本已经快到了800左右,这里只是5、6倍增长,如果大家觉得夸张,我们见过更夸张的,在有一些行业,有些客户,他的获客成本在今天比起4、5年前,已经增长了200多倍,这是一个非常夸张的数字。如果现在这个时代,如果我们只是做流量增长,很多时候我们是在赔钱赚吆喝,苦苦支撑。其实流量我们越来越买不起了,行业的这些趋势都要求我们,迫使我们改变以前的方式,让我们更加合理的去增长。所以流量的转化能力,在今天将会是今天企业的一个核心竞争力。如果我们不看中这点,最终会被成本所反噬。

我们要全方位了解当前的情况,用数据去找增长点。利用数据必不可少,我们要借助一些数据的分析工具在两千年的时候,刚开始的时候,更多的是国内的互联网是个人战场为主的互联网,更多是以技术为目标,到之后几年单纯的技术已经很难满足企业的业务增长需求。所以它进一步蜕变到流量的细分分析。当现在我们在这大背景下,我们需要越来越看重每一个给我们带来的价值。我们是一个以用户为中心的全方位周期的数据采集和分析工具。所以这个在当前大背景下,我们在思考今年或者去年这一两年企业的整个商业运营方式,跟三年前、五年前有什么不同的话,企业开始逐渐转向以用户为中心去思考问题了,去打造产品和服务。而不像几年前可能是以业务为中心,我们越来越关心从身边的人各种反馈,不需要去关注每一个用户,和每一个用户建立信任。在当今这个时代信任是非常重要的,这个就会带来整体地一个变化。

双十一刚刚过去,双十一的时候大家购物的时候主要看什么东西?我个人其实现在越来越看一些差评,看一些中评,这个成为我购物一个决策的依据。前两天我们在看我到底中午或者晚上吃什么的时候?其实我是在哪里排队人数多,如果排队越多,我越有冲动进到里面。所以整体上我怎么跟用户建立信任?怎么尽可能了解客户的需求并在此基础上提供服务,这是对我们提出来一个新的挑战。用户跟我们接触的时候,他是跟我们所有的市场,运营、销售都在接触,当他看到我们品牌,看到我们广告的时候,他的感受是什么样子?他跟我们客服,他的感受是什么样子?他跟我们的售后成功交流的时候,他有什么感受?当他用我们产品的时候,他有什么感受?这些反馈和这些感受,都会变成一个他对整个公司,对整个企业认知的一个基础。反过来,也是我们对于用户一个全方位的360度的了解。

我在双十一下了一个定单,我遇到的一些问题,所以我去找定单联系的一下客服,客服在回答我几个问题的时候,我跟客服说的一些对话,然后解释了一下我遇到的问题,因为客服比较忙,过了几分钟客服没有回复我,我就做其他事情了。当我再回来,发现已经自动下线了,就迫使我继续联系客服。我比较崩溃的是,我再联系客服的时候,我跟前一个客服说的问题还要再说一遍。所以所有我在联系中的所有数据都没有共享,这就会造成我对这个企业一个不好的印象。所以数据驱动,应该是企业里面的每个人都能够用数据驱动业务增长,它让企业每一个人都能利用到数据,都让数据在各部门期间进行沟通,不仅仅是一个市场部门,或者分析部门的事情,应该是公司整体的策略。只有当他去连接公司里面各个部门的时候,它才会发挥***的价值。

但是现在遇到很尴尬的事情是,现在手里可能有非常多的数据,可能有历史数据,有行为数据,我们有属性数据,我们社交媒体数据,画像数据,而且数据非常多,而且呈指数级的增长。当我们真正想要使用这些数据的时候,手里并没有多少可用的数据,这些数据当它没有连接起来的时候,它只能给我们提供一个很大的噪音。所以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为了降低噪音,我们必须想要以什么样的方式组织数据,所以我们专注以人为本,以真实的人去连接历史数据、行为数据、社交媒体数据、属性数据、画像数据。这里特别指出的是,很多时候可能我们会过分的看重外部数据给我们带来的价值,而忽略了我们内部所有的行为数据的真正价值。我们使用我们会去购买很多画像数据,是因为我们希望找到更精准的人群,但是我曾经跟朋友聊过一个事情,他当时在2010年电信增长的时候,他曾经购买过一批的消费数据,他花了大的力气去做的消费数据的清洗,后来发现价值是有限的。***他从他内部找到数据,才真正走上电信增长的数据。现在我们更关注以下内部数据,先把内部数据的挖掘出来,再与外部数据进行连接。

当用户接触到我们的时候,他可能看到的是我们所传递给他的一些信息,我们网站上给他什么信息,我们的宣传是怎么的一个环境?给客户的脑海里定下了一个印象,你的产品是干啥的?能帮助他什么?当他知道你产品是干啥的?他可能做一些研究,做一些竞品的对比,这时候他会投入精力。当他认识到你的产品能给他带来价值,他开始持续使用。那么我们观察他是如何使用我们网站产品的?这个时候我们会尽可能的了解到,他对我们的哪些东西比较感兴趣?我们会去在里面刺激他的需求,最终让他变成我们的客户。当他变成我们客户以后,他更加深度代使用,变成一个忠实客户,并且向朋友推荐,所以这是客户整个生命周期的管理。从客户的生命周期管理到创业公司可能有另一块相似的理念,因为谷歌在2008年他提出来一个以用户转化为中心的模型。留存、用户收入和推荐,所以只有建立一个以用户为中心的转化模型,让我们在这个基础上持续做优化。那要建立这样的一个模型,我们首先要遵循一定的方法论,所以我们建立一个学习模型。从激活到整个用户的留存,从留存到购买。每个数据到我们眼前,其实背后都有故事。当我们找出一些原因,我们可能有自己的假设,到底这些数据代表什么意思?那我们可能会去做优化,去做优化很多事情,去跟客户做更多交互。我们跟客户每一次交互过程中,我们都去学习,并且推动我们改进,去衡量我们的目标,衡量目标以后,那我们可能得出一些结论,这个过程就会进入下一阶段的数据探索过程,那又是一次去洞察,去优化、学习,再进入,这是持续不停的在迭代的过程。

下面探讨一下每个阶段该怎么做?我们更多从用户数据中发现商业洞察,这个要求是基于过去和现在数据的一个总结。我们主要从两个角度去思考,一个角度是,我们目前基本面是怎样的?我们目前大概产品的现状是什么样子?我们会去做监控,监控整个基本的KPI,我们也会去做探索,到底这些背后什么原因?当然做监控的时候,我们可能会有一个KPI,它告诉我们,就是我们通过一些可视化的方式,我们迅速做出动作,进入我们每天的计划报表。我们客户的市场部,他们可能每年有上百万或者千万的成本投放,到底这些钱花出去以后带来多大的价值?我们去分析到底每个不同来源给我带来多少客户?哪个带来的转化效率高?广告来源,我在投放,我做活动也好,哪个给我们带来转化效率高?通过监控,这些都会成为我们基本的衡量指标。当我们有了这样一个指标以后,我们每天上班的***件事情,就是看这个看板,我们察看这个昨天的数据到底是什么样的形成?是否有些波动?哪些需要我们做一些东西?还是存在一个相对来说比较稳定状态。如果它是维持在稳定的状态,我们不会根据这个做重新规划。如果一旦有异常的情况,或者告诉我们有一些无论是升高或者下降,我们需要去衡量,到底这个是什么原因带来的?我们可以怎么去优化?所以这里需要特别注意的,如果我们单纯非常大面的信息去了解,那么它的代价非常高,我们一定按照来源,按照关键字,并且按照各种的广告来源区别切分察看,不同纬度的比较,不同群体的比较到底什么区别?我们叫以用户为中心思考问题,所以只有切到不同的用户群,有对比,就能看到一些变化,有变化我们就能采取行动。

就像这个例子,这是我们一个访问用户量,我们是按照APP渠道,这里有一个非常有意思的事情,我们有一个微信,这个过程中它可能给我们带来的用户量并不多,20%都不到,但是它的访问时长比起平均的大了一倍多。这个我们就要注重一个问题,为什么这个渠道带来的用户会相对来说比较长时间的一个访问?我们在这个渠道上做的哪些事情?所有这些回顾,都能够让我们理解到到底这个效果是怎么来的?我们可以在后面的推广中怎么优化?我们了解大面的情况之后,我们可能就需要一个转化的模型,去研究不同转化,转化上分两点,一点是漏斗情况,一种是留存情况。漏斗情况,一个是基于个人的变化率,一个基于群体的变化率。我们察看它到底多说用户量,如果我们了解这信息以后,对我们来说并没有太大价值,因为我们没有再做进一步的分析。所以我们主要从两个角度,一个持续上,只有当我们每天去关注它持续的变化,并且***步到第二步的转化率的变化,第二步到第三步的转化率的变化,我们才能知道哪一天突然转化率下降了,这样我们就能够去准确分析。

另外在实时变化这种关注下,我们要关注另外一个变化,比如不同群众的变化。前不久我们客户在使用我们分析的时候,他一直想要去提高他整体的一个订单的购买转化率,但是他苦于没有找到方向,他不知道怎么走?所以他就用整个分析做一个漏洞的切面,他发现在苹果6PLUS,他的转化率可能***步到第二步到第三步差不多,但是从第三步到第四步有一个明显的下降。所以我们就去拿这个手机设一下,***发现,其实很简单,我们发现在苹果6PLUS这种大屏手机里面,整个下单的按纽设计是在屏幕的右下角,刚好在我们单手操作的时候没法点到,这个就是很多用户在使用过程中很多小的细节。这些往往就影响到你最终的转化率,所以做一个改进,重新把这个按纽位置稍微做一个调整,最终苹果6PLUS问题解决的,订单量提高了一倍。当你按照纬度,按照分群,并且在实践上去做分析,才会有价值。

除了转化以外,我们要去做留存。我们有句话叫留存为王,其实一点都不为过,留存的高与低直接决定你商业是否成功?我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听到关于增长的一个留存魔法数字的故事。留存魔法数字是否产品里面存在某些功能?当用户使用超过某些次数以后,它会引起非常不一样的变化,比如直接导致你用户的留存率提高很多倍。Facebook发现用户在加入Facebook前十天里面,他如果添加过七个好友的话,这个用户基本上用的机率就很高。这个过程如果我们意识到我们产品存在这样的魔法数字,存在这样的功能以后,我们在用户整个淘宝中,不停的去推荐,让他们的使用功能的持续使用,这样一方面促进用户的留存。另一方面,它对于留存影响可能就会慢慢消退,这样我们就会有一些新的魔法数字出来。 所以当我们了解到转化情况,了解到留存情况,可能我们在里面继续缩窄我们范围,去了解个人客户的情况 。比如我们自己的客户,当时他在转化时发现一个转化率特别低,我们这广告来源来了,他就去留存里面看了这个用户的留存率,***周他使用还是有点,但是到第四周以后基本就没有这样的情况了。所以他就建立一个分群他把这个分群的人一个一个去察看,看他们到底在他们应用做了什么?最终发现了一个事实,就是这个群体大部分的人具有同样的一个行为路径和行为轨迹,所以***推断出来这个广告来源是一个刷量的来源,他们把这个渠道就停掉了。从结果分析,并没有影响到他们总体的留存度,反而让他们更好的留存。而且在这个渠道每天帮他们介绍了至少三天块每天。从这里面往往会帮我们发现很多功能一些漏洞,比如我们之前在调整和注册转化率的时候,我们就会单个去发现,我们发现在注册里面,当用户点击以后,它会跳到我们没有预料到的一个画面,所以我们立马去改正。所以当我们有这些大的数据以后,剩下的就是我们怎么去优化?所谓优化我们要在合适的时间传递合适的信息给合适的人,基于他的行为,我们建立不同的规则,去跟他进行交互。下面我可能更多举一些例子,有哪些常用的针对AR模型,每一个阶段,不同阶段我们有哪些可以去尝试的。

***个例子,其实这些例子基本上在过去4、5年里面,我们可以看到不同的方式,但是套路是一样的。所以***个是半自动弹框,当用户在***次接触我们的时候,他可能对我们只是有一个印象。我们可能就会持续跟用户做互动,我们通过各种方式去拉。但是当用户每次刷新页面的话,我们每次都给他弹出这个弹框这么暴力的话,用户可能会反感。我们是在他停留多长时间之后才给他弹出这个弹窗。我们自己每年做了一个数据周刊,我们认为比较好的数据增长的方式,在我们数据里面,点击过我们数据周刊的用户,他的留存比我们整体留存率提高了3倍以上。同一期内容我们用不同按纽,不同的文字,按照不同的分区我们去对比,我们看看和不同的周刊带来的效果是什么样子?通过这些对比,让我们后期发布数据周刊的时候,更好的去给用户做推送。我们做了一个邮件生命周期营销。我们在用户整个了解我们产品角度过程中,如果用游戏来说,就是一个升级打怪的过程。

 我们认为一个初级的用户,到一个真正被激活用户,认识我们价值,他可能会经过几个阶段。每个阶段我们要给他设计目标,他在这一阶段需要了解什么,给他一个由浅入深,按照接地气的手段,让他了解到我们不同价值给他带来什么东西?这里我何以更加进一步去做,我们会知道很多时候到底设计了这样一个课程以后,从***天到第七天做这样的课程,这个过程中有些客户可能已经对我们课程有些东西已经比较了解了,那我们会基于用户不同的行为方式,如果用户已经做过这些课程之后,那我们就会跳过这些步骤。所以基于这些我们会传递更合适的信息,更合适的消息给我们客户。这样子让用户每一次感觉到在我们网站上都会收获新的知识。另外客户服务。我们采取一些公开课,用户跟我们接触的时候,并不是纯粹的接触,他其实是跟我们各个部门接触,他会跟我们市场接触,跟我们的销售、客服、售后接触。他的接触并不是一个狭隘的产品,而是在公司,我们各种服务。所以我们定期举办一些公开课,让客户知道我们大概有哪些好的案例,我们不同功能用在上场景下?不同的行业怎么去改进?我们会专门配备客户经理,他要时刻去监控用户的使用,他在用户遇到问题的时候,立刻跟客户接触,问客户在产品上的一些问题,哪些是我们改进的?当用户做得比较好的时候,我们会持续沟通,到底我们给他带来什么价值?有没有一些案例可以让我们去分享?包括当用户在我们一些付费功能页面,停留一些时间的时候,我们可能给他一些体验券,促进他更好转化成我们客户。所以这些都是我们可以去使用的。

当我们做了很多优化的措施,无论在任何级别,我们去要认证一下,我们假设是否合理?所以我们自己有一个增长团队,每周可能会定期定一些目标,我们在每周结束的时候做一下回顾,这个增长行为到底有没有达到我们预期?我们开始预期什么样?最终结果什么样?这里面我们哪些做得好?哪些做得不好?哪些需要改进?通过不断的去迭代,不断有一个增长回顾里面,去了解,我们就能持续找到更加优质的客户。所以怎么增长它其实有非常科学的一套方法论,它让我们通过科学的方式去探讨,所以它其实跟我们工程师做软件项目是一样的,我们增长一个项目其实也是在做一个软件项目的管理。所以我介绍一下我们一些实践,说到AR模型,每个用户,每个部门可能都会有一些很多的意见,不同的意见目标不太一样,所以我们会开放整个IPR,我们有一个看板,让公司的人,每个人都可以去提意见。他想到的什么改进,这些改进大概预期怎样子?所以我们公司每个人都可以提交他们的想法,并不是我们增长团队,一个小团队事情,也不仅仅是一个市场部的事情,每个人都应该参与进来。当公司里面的一个主意我们每周会汇总,按照AR模型,把它组织到各种形式,把各自不同的主意组织到各自所谓的那个阶段。

到底这些主意是到了什么阶段?这个过程中,我们就会有很多想法,我们每一周的时候,我们做实验的时候会从里面找出我们认为最有效的三个价值,然后开始去做实践,设定一个预期。这个过程中,因为很多的一些功能的开发,它包括增长,都是一些小的迭代。这个过程中可能会占据工程师的很多时间,但是工程师他更多的时间占在规程开发领域。工程师在做工程开发的时候,会自动把增长的很多项目调低,所以这个过程中,我们每周开始要要做的就是一定要给工程师留出时间,在工程开发中,如果他是处于增长团的一员,在这周我要做这个事情的时候,一定把这个平衡好。如果工程师自己做的话,可能会把开发做为主要的,增长作为次要。我们不同的阶段,每个阶段都有自己优化的目标,但是我们有非常重要的一点,我们不能在同一个时期关注不同的阶段。每个阶段所有部门都得为这个目标去服务,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信息。我们之前曾经遇到过,每个部门都有自己的增长目标,销售他负责销售,产品负责留存等等,这个过程中,每一个都去优化。比如拉新是目标,那么销售团队也应该去做这个事情。同一时期,同样拉新,我们再把拉新细分,最近我们会在首页或者官网注册过程中,某个阶段我们只关心一个指标。我只关注拉新转化率,那么我这两周只配合这个目标。这个过程中,我们会在一周以后两周以后,每周的回顾里面到底这个指标我们有没有达到我们的预期?这些都是我们需要衡量的点,所以一定要非常关注,一个阶段我们只关注一个指标,而且这样才能让我们把所有增长简化到不能再简化的地位。所有的讨论依据,所有的活动包括这次的改进做得好不好,我们增长里面有一个直观的直白。

第二个尽可能把我们所有的精力和成本和资源,投入到我们能带来***转化的行为上。比如说我们还是围绕转化率一个目标,可能我们***点先放大量的转化效果,如果我们注册分三步四步,***步到第二步怎么样?第二步步到第三步。我们衡量每一个转化率变化,我们付出的成本是多少?当我们考虑我们成本的时候,去考虑我们的结果的时候,怎么转化大概能带来多少效果的时候?我们就相对来说比较容易定出来,这个阶段在这个星期,下个星期,我们要去改进哪一步的提升?这个时候我们就关心,我们付出最小成本,但是获得***价值。所以我们判断我们每周要做三个增长项目的时候,到底哪个项目为准?这个是非常重要。我们在不只一个目标的前提下,我们可能还是有很多的方式可以去做。这个是我们整个在增长上面的一个实践,包括我们是以软件项目在一起,包括在执行的时候,所有工程师会参与进来,每次,每个星期,我们开展这个项目的时候,我们都会有增长经理,他会去做一个会议,做项目动员,告诉我们这周要做什么事情?这个事情预期什么样子?我要通过什么方式去改进?把整个故事讲得非常明白。我们一周以后要看效果,这个效果是怎么样子的?来认证我们的假设是否合理?这个过程中就让我们不停的去迭代系统,谢谢!

【51CTO原创稿件,合作站点转载请注明原文作者和出处为51CTO.com】

责任编辑:关崇 来源: 51CTO
相关推荐

2017-09-21 10:34:38

留存分析数据分析留存

2022-05-11 11:33:53

数据分析业绩业务

2020-11-04 11:41:02

TinyML人工智能机器学习

2017-06-09 10:56:12

HPC技术

2017-10-11 19:14:13

互联网

2015-09-21 15:35:18

诸葛io

2015-09-17 18:53:17

诸葛io

2011-05-11 10:05:01

集装箱数据中心

2017-10-27 19:03:20

GrowingIO

2016-12-20 14:31:00

2015-11-06 16:59:24

IM云服务

2017-11-15 10:34:25

大数据精益化数据分析

2016-05-19 10:49:23

谷歌开发者大会

2016-07-27 17:06:50

数据运营数据分析Growth Hack

2020-12-07 10:23:04

比特币货币投资

2017-11-13 14:42:39

2018-10-25 16:04:48

2011-03-16 14:20:30

2015-07-30 13:08:58

点赞
收藏

51CTO技术栈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