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马逊AWS入华 仅能刷个存在感?

云计算
亚马逊AWS宣告入华后,国内公有云市场一阵骚动。阿里云和腾讯云,全线产品降价促销,算是给予认真回应。IBM、微软、金山、中国联通“沃云”则跟随发布了自己的最新公有云消息,顺带赚了点眼球。
亚马逊AWS宣告入华后,国内公有云市场一阵骚动。阿里云和腾讯云,全线产品降价促销,算是给予认真回应。IBM、微软、金山、中国联通“沃云”则跟随发布了自己的最新公有云消息,顺带赚了点眼球。
 
对于AWS入华,有人说,这次真的狼来了,也有人说,会像曾经的Ebay一样被阿里系“赶走”。
 
究竟会怎样?究竟能怎样?
 
巨头林立小户丛生
 
抛开AWS入华不谈,单就国内公有云市场现状看,不仅巨头林立,而且小户丛生。
 
目前,国内公有云服务商至少存在五大类别,而且呈现全产业链向IaaS聚集的趋势。以机房托管为主营业务的IDC服务商向公有云转型,如世纪互联、网银互联等;其次是运营商,中国电信和中国移动已推出独立公有云,最近中国联通也推出了“沃云”;然后是传统IT设备商,典型如华为、浪潮等,在各自的云计算战略中,公有云业务作为其中一环已做补齐;至于互联网公司,如阿里云、腾讯云、盛大云,早已通过自有生态体系圈住了一批高质量用户;最后还有一批新创类服务商,如Ucloud、青云等。
 
五大类别中,IDC服务商属于主动转型。公有云替代机房托管业务是其天然属性,这些IDC能否转型成功决定了其后续发展空间的大小,虽然它们离公有云用户非常近,但有限的技术实力成为其转型公有云的最大掣肘,因此,未来被收购兼并是主流趋势。前不久,全球最大的IDC服务商softlayer被IBM收购用以整合其公有云业务,就是这方面的的趋势例证。
 
运营商属于顺势而为,但前景不被看好。按理说,运营商有数据中心资源、有网络带宽资源、有客户基础资源,具备公有云的多项优势,但是,有限的技术实力及低下的服务效率,注定了其公有云难以受到用户认可。
 
IT设备商属于被迫跟进。十几年来,伴随企业信息化的不断深入,IT设备商依靠各种软硬件赚得彭满钵满。但如今在云计算潮流下,IT设备商发现不能继续固守传统,于是在各自的云计算战略中,一方面,将传统的软硬件业务换个包装谓之为私有云,另一方面,也开始涉足公有云,目的也许不在于取得多大的业绩,而是采取“人有我有”的策略,确保自己不落后,多少也能留一手。由于IT设备商的业务重点仍在硬件设备上,因此,对于他们公有云的发展前景,目前尚不好判断,毕竟,他们离企业用户很近,所以,根据公有云的需求发展相机行事,是他们的共同特征。
 
互联网公司属于自然延伸,水到渠成,是最有条件发展公有云业务的群体。AWS是公认的典型,现在国内的阿里云和腾讯云也是这个路数,弹性云平台不仅可以用来支撑自有业务,还能卖给生态系统内的开发者,再进一步,做成开放公有云,服务社会全行业。互联网公司做公有云,不仅能够在巨大的前期投入与缓慢增长的用户需求间找到平衡,而且能够利用自有业务实现更多的可靠性检验,形成推动业务发展的正向循环。因此,未来国内公有云市场的领导者必将由互联网公司担当。
 
新创类则属于顺潮流,博机会。以Ucloud和青云为代表的新创类公有云服务商,创始人都出身于互联网领域,熟悉互联网类客户需求,在轻装上阵灵活运营的条件下,很快收获了一批成长型互联网类用户。前不久,Ucloud已成功融资1000万美金,成为国内IaaS领域第一个融资案例。
 
但是,新创类公司要发展壮大,或成为未来公有云领域的强者,可能性较小。就目前看,新创类公司虽然起步发展快,但持续壮大难,因为在缺乏生态协同的前提下,以单纯的资源租用模式,难以形成差异化,缺乏持续性的发展动力。因此,对于新创类的后续发展,最大的可能,是当国内公有云市场逐步由散乱走向集中化时,成为市场强者的收购对象,从而获取最大的资本对价,这就是所谓的赶潮流,博机会。
 
全球起了大早国内赶了晚集
 
根据IDC数据,2012年国内IaaS公有云市场规模约20亿元,尽管35%的年均增速高于PaaS和SaaS,但到2016年市场规模也就60亿元。在一个如此小规模的业务领域,已有如此多服务商参与,市场竞争已成红海。AWS虽在全球起了大早,但在国内却赶了晚集。
 
根据AWS入华时的公开说法,其将采取前店后厂的模式,数据中心资源落地宁夏,运营前台落地北京,网宿和光环新网提供必要的IDC和CDN服务。其实,目前这些信息都非常表面,AWS后续到底采取何种形式落地服务,落地哪些服务,落地到何种程度,才是值得关注的问题。
 
首先是服务内容问题——AWS正式落地的产品类别会有多少,是否与国外一样?这将决定其国内服务的市场竞争力,如果仅仅是云服务器、云存储、云数据等几个主流产品,而没有把大量辅助类的管理及监控工具引入,AWS国内区的市场影响将大打折扣;另外,AWS是否将其云平台管理的全套技术引入国内,也决定了国内外产品的性能是否一样,判断依据之一,就是其EC2的SLA水平,目前国外是99.95%,后续国内区是否也会如此承诺值得期待。
 
其次是运营问题——AWS后续是与国内第三方合作代运营,还是自建团队自主运营?这其实是个两难的问题。如果是第三方合作代运营,有利的是能够快速实现本土化,贴近本地用户,推动业务快速开展;不利的是服务质量不受AWS控制,不受控制的服务质量自然对应不受控制的用户体验,这对全球化布局的AWS来说,实在是不能忍受的事情,更别说,人家是做电商出身的互联网企业。
 
如果是自建团队自主运营,各方面则都在AWS的掌控范围内,业务进展快慢不说,至少可以保持AWS这块“高大上”招牌的纯洁性,有了招牌自然还是有追随者的。但自主运营需要更多前期投入,招兵买马,平地而起,团队磨合,效力形成,绝非一蹴而就。
 
然后是价格问题——AWS国内区服务将如何定价?从成本考虑,带宽资源是影响最大的部分,AWS如何在国内协调运营商获取质优价廉的带宽资源,是影响国内服务区价格的重要因素。另外,尽管AWS标榜一直在持续性降低价格,但实际上,以主流产品EC2对比阿里云的云服务器,AWS美国区价格仍比阿里云贵出约10%—20%。如果再考虑国内更多的成本投入,AWS国内区的产品价格并无任何优势可言,如果一定要为抢夺用户而实行价格战,还未曾见过国内企业在价格战中输给国外企业的,这是中国特色之一。
 
最后是生态建设问题——AWS能否在国内培育出类似国外的那套生态合作体系?在做判断之前,先看下阿里云在AWS入华后的反应,总共三件事,全线产品降价约30%,投入1亿元培育生态合作伙伴,筹划2014年将公有云扩展至海外市场。第一点是认真的,实在的,但是短期的应对;第三点“口号”意味更重,AWS要闯进来,阿里云就要走出去,针锋相对,这是阿里云心高气盛的表现;最要紧的则是第二点,因为阿里云明白,要成为公有云的强者,构建丰富多样的生态合作群是必经之路,公有云的“雪球”能否越滚越大,即取决于此。
 
AWS之所以在国外如此强大,其庞大的生态合作群体功不可没。AWS生态合作群主要由ISV和SI组成:ISV目前约有1500家,一部分ISV基于AWS平台开发出各类管理及优化工具,一部分ISV则将自有软件产品SaaS化,然后与AWS平台捆绑,一站式解决用户的公有云需求,互利共赢;SI目前约有900家,作为贴近企业级用户需求的重要群体,SI可以最先发掘企业用户的公有云需求,然后将AWS引入对接,发挥强大的渠道沟通作用,将AWS带入企业级市场的各个垂直领域。
 
那么,AWS能否在国内培育出类似国外的那套生态合作体系呢?目前判断比较难,抛开产品、运营、资源投入及品牌影响不谈,最关键的因素是“市场阶段”。2006年亚马逊推出AWS时,市场竞争几乎空白,等到大家反应过来时,市场格局已是一家独大,在马太效应下,AWS的生态体系自然会越来越繁荣。但目前的国内市场远非一片空白,不仅巨头林立,而且小户丛生,如此情形下构建生态合作体系,比的就是谁的平台规模大,谁的用户基础多,谁的合作资源更有吸引力,谁的服务更受用户认可。由此判断,AWS入华后的生态构建就远非易事。
 
整体来看,AWS入华后,不仅面临已成红海的竞争环境,而且在服务落地、产品定价、运营模式以及生态建设方面,面临一系列的本地化考验。所以,AWS入华尽管难以续写其在国外市场的辉煌,但在全球重量级的区域市场刷个存在感,至少能使其全球老大的地位更加充实吧!
责任编辑:鸢玮 来源: 虎嗅网
相关推荐

2013-12-19 10:29:04

亚马逊AWS

2013-12-18 16:18:05

亚马逊AWS宽带资本

2013-12-18 11:28:23

亚马逊公有云服务AWS云基地

2013-12-18 16:20:38

亚马逊AWS公有云IBM

2012-12-24 10:22:32

亚马逊云服务AWS

2019-04-19 14:20:57

2012-11-22 09:47:06

亚马逊Kindle云计算

2013-04-22 09:50:58

亚马逊云服务云存储

2015-10-09 10:50:54

AWSAWS IoT

2014-11-14 10:16:18

亚马逊

2014-11-14 10:08:07

AWSAWS Lambda

2012-11-12 10:22:31

2015-04-10 09:43:40

AWS

2015-04-10 09:16:28

亚马逊AWS机器学习

2016-03-08 15:02:18

GMGC

2014-05-28 15:49:05

阿里云

2009-03-05 18:16:13

2013-06-09 11:04:39

开发者App升级

2019-12-19 15:06:33

GitHub开源社区中国

2012-01-02 19:22:36

Kindle
点赞
收藏

51CTO技术栈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