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穿戴设备遭“成长烦恼”概念火市场遇冷

移动开发
从今年年初开始火热的可穿戴式智能设备,不得不遭遇现实尴尬。目前国内的可穿戴式设备普遍处于“尝鲜阶段”,而不是“解决问题”的阶段,需要寻找更多的“着陆点”。未来2~3年内,可穿戴式设备需要解决的不仅仅是设备问题,更需要解决生态的融合问题和商业问题。

[[92503]]

从今年年初开始火热的可穿戴式智能设备,不得不遭遇现实尴尬。

“概念火、市场热、出货少。”一位创业者如是对记者总结。

而艾媒咨询CEO张毅则对记者表示,目前国内的可穿戴式设备普遍处于“尝鲜阶段”,而不是“解决问题”的阶段,需要寻找更多的“着陆点”。

他预计,未来2~3年内,可穿戴式设备需要解决的不仅仅是设备问题,更需要解决生态的融合问题和商业问题。

新鲜过后

在今年8月8日发布智能腕表inWatch的映趣科技,目前首轮1万台的inWatchOne智能腕表的发售已经结束,第二款产品inWatch BT即将开始现货销售。这款售价1778元的inWatchOne智能手表,除了具备打电话,收发短信,支持拍照、蓝牙、导航定位、收集用户体征信息等功 能,并且还可由语音输入进行操作。但它只有200万像素,500毫安电池,正常使用时间为13个小时,在蓝牙和WiFi状态下续航时长在3个小时。

映趣科技官方数据显示,在发布产品的8天内,已经有3586台inWatchOne被预订走了。

“从购买人群来看,大多集中在尝鲜的人,也就是发烧友。”一位映趣科技内部人士对《***财经日报》记者称,在尝鲜、炫耀过后,缺乏真正实用的功能,“剩不下什么了。”

6月17日,上海果壳电子有限公司(下称“果壳电子”)发布“期待了200革命”的智能手表产品geak watch,内置了WiFi、GPS、FM调频、蓝牙、动力加速、地磁感应、温度感应等七个传感芯片。主要功能有计步器、睡眠管理、遥控手机拍照、语音记事等。

果壳网***营销官李涛昨日向记者表示,“智能手表不是智能手机的代替品。两者应该是相辅相成的。我们希望可以建立智能可穿戴设备的生态圈,未来还是 从应用着手。”李涛说,新增的果壳手表市场,可开发下载大量应用软件,“我们也和腾讯新浪微博以及墨迹天气合作,开发出更适合手表的应用。我们的目标是明 年能有5000款的智能手表应用软件。”

但前述映趣科技人士认为,“整个智能手表目前出货都很少,智能手表从硬件生态到软件生态的建立还需要时间。这个时间至少是一年半。”

而基于百度云开发的便携式可穿戴设备咕咚手环,与智能手环“Jawbone up”类似,主打“运动状况提醒”、“睡眠监测”、“智能无声唤醒”等功能,但价格不到后者的一半甚至更多。

咕咚网并未公布销量,虽然有内部人士称,咕咚每月的销量约在1万台,咕咚手环已处于无货状态;但截至昨日截稿时,记者看到,在天猫的咕咚旗舰店中, 旗下咕咚笑Pro 3D计步器手表当月成交量仅为255台,糖果计步器的月销量227台;而一款运动心率带的月成交量仅为18件。

寻找着陆点

市场的冷遇并未能打消创业者的热情。

“听深圳的朋友说,深圳现在每个月平均冒出200款Android系统的手机手表,这个数据我感觉有些夸张,可能达不到200款,每个月50款还是有的。”映趣科技联合创始人李昂如是说。

但受制于电池续航能力和屏幕尺寸,能够适配智能手表的应用少得可怜,对于开发者而言,开发动力不足,积极性很难调动起来。

唱吧CEO陈华就表示“非常不看好”智能腕表这一移动终端。他认为,“手表是一个被历史淘汰的东西,现在又被人捡回来没有任何理由。除了看起来炫 酷,或者是高端人士为了彰显身份,手表功能没有太大的提升空间,除了计步外没有特别好的应用方式。在手表上看短信、邮件很不方便。”

而一位已经投资可穿戴式设备的投资人则对记者表示:尽管现在可穿戴式设备呈现出蜂拥而上的局面,但这是市场竞争的正常现象,一定周期内将实现自然淘 汰,而从大趋势来讲,投资人仍然十分看好可穿戴式设备,“至于现在的这些设备是不是真正做到受用户欢迎,产品诉求点是否真正满足用户需求,目前看起来不一 定是十全十美的。”

“可穿戴式设备一方面要看创新的程度有多大,更要看是否符合中国市场人群的需要。”上述人士对记者说,“以手环为例,国外相当一部分人群已经对跑步 形成日常的生活习惯,因此手环的计步需求更大,但在中国计步这只是少数人群的习惯,中国的硬件创业者做手环,更考虑到中国人的生活习惯贴近的需求。”

他认为,“如同小米做硬件一样,可穿戴式设备也要想清楚用户需求的根本。例如,如何找到用户痛点,创造性地满足用户的需求,并将自己的产品与服务做到***,以及如何对用户塑造产品独特性,仍是目前国内可穿戴式设备需要补课的地方。”

而在艾媒咨询CEO张毅看来,可穿戴式设备之所以呈现出概念火、销量淡的重要原因,一是在于目前的产品对于用户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解决并不明显,二是在于“缺乏落地”以及生态系统的构建。

“以移动医疗为例,移动医疗***的方式应该是可穿戴和移动互联网和线下医疗体系结合,可穿戴式设备不是一个独立的行业,这就像光生产车轮胎没有意义,只有和汽车整体以及交通路况等结合在一起才有意义。”

此外,张毅认为,消费者不买账的另一个原因在于,受制于芯片处理能力的限制,目前可穿戴式设备的“心脏”还不够完善和智能化。

他预计,未来的可穿戴式设备在把“新鲜”问题做好之后,接下来就是如何借助人群和服务为硬件终端寻找更多的“着陆点”,“未来2~3年内,可穿戴式设备不仅仅是设备问题,更需要解决生态的融合问题和商业问题。”

责任编辑:闫佳明 来源: vmeti
相关推荐

2014-11-12 13:37:57

可穿戴设备英特尔

2015-10-09 10:52:07

可穿戴设备物联网

2013-09-12 21:59:35

博通WICED可穿戴设备

2014-02-13 09:14:04

微软物联网可穿戴设备

2013-12-12 17:45:13

博通蓝牙可穿戴设备

2020-02-25 16:48:11

物联网可穿戴设备智能眼镜

2015-06-16 17:15:39

无线技术可穿戴设备

2021-02-03 00:18:05

可穿戴设备医疗应用物联网

2018-11-16 09:00:05

可穿戴设备智能测试

2014-05-15 17:23:26

2021-11-22 21:59:47

物联网医学可穿戴设备

2015-10-22 11:08:19

2021-03-16 11:24:53

物联网可穿戴设备IOT

2013-08-23 10:45:30

可穿戴设备

2014-05-05 11:02:02

2014-02-17 09:15:20

MWC可穿戴设备

2014-04-24 09:42:06

乐跑手环运动手环健康手环

2015-01-05 09:56:20

可穿戴设备

2014-07-03 14:38:50

2014-05-20 17:04:08

智能硬件可穿戴设备反面教材
点赞
收藏

51CTO技术栈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