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软企大家谈 内功修炼已成为本质

企业动态
今天的IT软件市场已经不再是海外厂商的天下,但是大量的海外厂商进入国内市场,一方面是增加了国内软件行业的竞争性,建立完整的IT生态系统,另一方面是对国内软件厂商的提高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面对很多相同的问题,不同的企业可能有不同的答案,但是我们看到企业对于自身“内功”的修炼是从未停止过的。也正因为是这样才有整个IT软件业蓬勃发展的今天。今天我们来看看面对相同的问题不同性质的企业,否够给我们带来不同的观点。

    今天的IT软件市场已经不再是海外厂商的天下,但是大量的海外厂商进入国内市场,一方面是增加了国内软件行业的竞争性,建立完整的IT生态系统,另一方面是对国内软件厂商的提高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面对很多相同的问题,不同的企业可能有不同的答案,但是我们看到企业对于自身“内功”的修炼是从未停止过的。也正因为是这样才有整个IT软件业蓬勃发展的今天。今天我们来看看面对相同的问题不同性质的企业,否够给我们带来不同的观点。

  多系统的整合不同的观点不同的解决之道

  今天提起企业中的多系统整合其实已经不再是新鲜的话题,随着企业IT投资的增加,各种IT系统的实施部署给用户带来系统、数据等方面的整合挑战日益明显,面对这个问题不同企业会有什么样的解决方案呢?实际上我们不能主观的评判解决方案的好与坏,只要符合用户需求的方案就是成功方案,能够给客户带来价值的案例就是成功案例。同时我们也必须清楚的认识到成功案例是行业基础是企业口碑,用户在选择供应商的时候应该看到的不仅仅是宣传,更多的是一个软件厂商的行业经验和口碑。

  具体到多系统的整合方案上,EPICOR(恩柏科软件(北亚)有限公司)公司大中华区区域总监邓永泉先生表示解决多系统的整合方案知道不在于现在用的是什么,在于未来要用什么?所以单纯讲整合现有的系统并不是推荐的方案,而我们推荐的是“内嵌方式”,而EPICOR一直使用微软的SOA来构建自己的ERP系统,这使得一方面外面的系统连接更容易,而另一方面我们更加鼓励以某一个系统为基础,以“原生”的方式提供新系统的开发。

[[72734]]
▲EPICOR大中华区区域总监邓永泉先生

  实际上这种解决方案给能够让企业带来的并不是一个简单的“大集中”的单纯概念,每种方案都能符合所有用户的。也许这个方案的思路能够解决系统的一致性、数据的一致性、管理的一致性等问题,但是是不是所有用户的需求都一致呢?我们可以期待这样整合的方案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得到更多用户的验证与认可。同时,理论上让基础的数据保持统一来解决多系统整合的方案邓先生有自己看法:“数据统一不失为一种方法,但可能会在管理上存在的问题。EPICOR之所以用微软的SOA架构来开发ERP就是把开发的工作进行细分,如果一个用户的方案看作是100%,其中有20%需要定制开发或二次开发来完成,那么EPICOR可以让15%的开发或者定制工作可以交给用户自己的IT队伍可以完成,因为技术是通用的市场上的这方面人力是可以让接受的。而EPICOR 做的是5%真正意义上的功能的二次开发或升级。”确实,当架构是开放的,技术是通用的时候对于用户来说要做的只是找到精通技术的人来实施二次开发,一方面大大降低了实施成本,保证了系统的一致性和数据的一致性,另一方面对于自有IT队伍的建设也是不小的提高。从这个方面来讲,邓先生的建议不失为一种良策。

  业务人员“移动”率越来越高,让不在公司办公的人员如何更好的保持与公司的信息沟通,一方面传统的方式使用习惯和诟病并存让人又爱又恨,另一方面需要传递的信息越来越多,手段和效率的矛盾确实有待解决。“十二五”期间国家政策也在大力支持信息技术的发展,移动开发很有可能再推软件开发行业走向新的高潮,这也和当前业务移动化和经济的多源化发展密不可分。而当“移动化”面临“整合大考”该如何应对呢?烽火星空市场总监刘昭先生表示“其实多系统的整合在移动端也是存在的,但是实际上除了让多系统在“原生”的整合以外还有一个方案,在如果PC端的系统实现了SSO(SSO英文全称Single Sign On,单点登录)的功能那么让移动端也同样实现多个系统能够实现在移动端的SSO,这个已经不仅仅以PC的应用移动化,而是让系统应用就能实现多个系统之间的切换,让移动端登陆多个系统无需切换。”

国内外软企大家谈 内功修炼已成为本质
▲烽火星空市场总监 刘昭先生

  实际上随着企业的发展,谁也无法预知未来IT需求的走向,因此如果说未来是整合的,不如说未来是移动的。对于很多业务人员来讲,软件即服务的概念在移动信息化方面可能更加明显。移动端越来越多、更新越来越快,给用户的已经不是产品、应用那么简单,不停的升级、维护才能让用户得到符合需求的产品。  

    与这些是软件厂商不同的是,对于网络管理是即需要个体系统的维护和管理,也需要所有系统应用的统一管理。零一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地区代表何圣杰介绍说:“统一的网络管理我们不能也一样要回归本源。一方面我们不能进入某单一通道监控通信内容,另一方面我们要保证通信是通畅的,一旦出现问题我们应该知道具体出问题的应用和进城,而不是只知道哪台物理设备出现问题。”不可否认现在的IT系统在运维的角度讲软件运维已经让运维人员的要求提高又提高。给我们带来很大的挑战:

  1. 现在应用太杂管起来很麻烦,不同应用、系统需要专门的人支持、监控,浪费企业人力而且往往带来很大的隐患。

  2. 很难实现进程级监控,让很多IT运维人员在发现问题的时候已经是亡羊补牢。

  3. 第三方工具、平台价格高昂,很难走“亲民”路线。

[[72735]]
▲零一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地区代表何圣杰

  这样的问题实际上不是少数企业才遇到,而能够解决这些问题的厂商往往又是很多大型软硬件提供商,所以何圣杰先生表示:网络管理应该回到通用的协议上,让管理打通所有企业应用。我们不应该看内容,只看应用,统一管理。把所有的系统进行连接到一个统一的平台来,只有这个统一平台发现某个系统存在问题,才让这个系统的问题转到相应的系统维护流程中。另外,授权的方式不带来的客户利益更大,广泛意义上的网络管理,很多方案都是按照单一服务器或端口的付费方式。如果换个思路按照一个服务端进行授权,无论这个服务端所管理的应用或节点如何变更,统一的管理入口都应该能够弹性的支持和变更管理,从总体成本为客户节约而不是看局部或一两个应用的管理的个别管理成本。”

  不同的市场环境下软件企业怎样才得到更多企业用户的认可?

  如果按照软件的规模普遍意义上可能会有大、中、小型系统之分,尤其是ERP、财务之类的系统,并不是所有系统都能够适应所有行业这一点也是企业应该看清楚的。从另一个维度上看,ERP这样的系统按照领域的划分尤为明显。邓永泉先生认为:“以财务管理型ERP系统很可能在一个强调生产管理的制造业企业中不适用,导致信息化项目失败。而我们应该从那些失败的ERP项目中学到的很多,并引以为戒。无论语言、财务、行业背景等都是软件企业应该关注的。”

  ERP这样的企业生产管理系统选型、实施失败是谁的错?有人说是归咎于老板,这其实这个说法大有借只有老板才能“拍板”上线ERP这样的系统为借口推卸责任的嫌疑。而今我们应该看到的是:一来,用户企业内部是不是有足够的力量支持老板决策像ERP、财务管理系统和其他企业运营管理系统的选型;二来软件供应商销售有没有清楚的看到自身的产品在行业适用性上的符合程度。买方和卖方都附有共同的责任,不能单边的归咎责任于一处。很多时候尤其是制造业尤其是大型企业选型ERP的规模问题可能带来的问题还算能够接受,而往往与业务模式相悖的管理模式错误带来的问题可能是影响生产的,就像“按订单生产”和“按分成生产”的制造业管理方式差异就是典型的应用案例。

  这个问题实际上也与销售国内软件厂商的销售方式有直接关系。在香港和欧美市场很像主要做的是方案的销售,中国可能方案的销售是是小部分,更多的是成功案例。这一点通过IT168的记者随机采访的一位软件渠道商自己的看法也印证了这一观点,他表示“国内的企业在做企业信息系统采购的过程中大部分是让厂商提供很多同行业的友军的案例,因为有行业协会等组织的交流能够让这些企业很快的对该产品或方案得到真实的反馈。”

  随着改革开放的脚步大大加快,我们看到无论是软件供应商还是服务商都在加快脚步“走进来”,而国内的企业也在快速的成长,正在努力的希望“走出去”。“其实无论是企业还是软件厂商更难,就像海外ERP厂商10多年前走进中国一样,今天的企业会比10年前更加辛苦。一方面,今天的厂商要如果要走向国际,要面临的语言可能是问题,而另一方面走向国际后,在当地的支持、售后等方面都要有所覆盖,而这些恰恰是曾经海外ERP企业走过的路。” 邓永泉先生说道。

  曾几何时,现在很多人认为走向世界最快捷的手段就是把一些海外企业买下来,一方面获得是技术,另一方面是这个被收购的企业背后的渠道和在海外的市场的覆盖。今天我们看到了很多这样的成功案例,无论是IT领域还是工业领域,暂且不论这种观点的经济可行性,至少我认为这样的做法对于国内厂商在短线利益上虽然能够看到利好,但是很多时候并不是钱能买来一切。在海外的机构运作、渠道管理、商业模式的融合等都是软件企业走向国际化的阻碍。同时,目前软件企业在国内应用的过程中很多时候在功能上能不能支持企业国际化的步伐?像过去的财务上实时汇率结算、生产模式的不同订单式生产交付方式的适应等。我们也应该看到的是,相比国外的软件厂商我们的企业起步就晚,而更多的是构建在这些“巨人”夯实的基础之上,虽然是今天的世界是要靠合作来实现共赢的,但更应该看到的是我们的企业更应该加强内功的修炼能够独立的站在这个舞台上与之竞争。

 

责任编辑:市场部 来源: 中软网
相关推荐

2013-04-27 10:40:11

大数据全球技术峰会大数据CIO

2013-07-29 10:45:51

BaaS后端即服务云存储

2023-12-08 18:26:03

Java微软Code

2011-05-12 09:03:18

2023-06-19 11:25:25

2009-06-15 09:11:12

Java论坛Java

2012-05-31 08:58:17

IBM毛新生云计算

2010-04-02 16:37:31

云计算

2011-12-28 21:18:18

App

2014-03-31 15:08:23

机器学习大数据

2013-07-29 10:56:51

2023-08-28 13:37:00

前端技术前端技术大会

2021-03-04 09:32:15

SASE网络安全网络攻击

2011-07-21 10:20:39

2009-04-08 13:08:22

多核服务器英特尔

2021-12-09 11:45:57

云计算云计算环境云应用

2020-09-01 07:55:16

VS CodePython代码编辑器

2022-06-30 17:57:41

混合云多云公有云

2022-04-12 08:02:52

云原生Kubernetes使用率

2009-01-09 12:17:03

鲍尔默微软收购雅虎
点赞
收藏

51CTO技术栈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