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未死

开发 前端
App的极限已经浮现,而Web则是突破此极限,推动下一个数字时代革命的起点。

距离美国《连线》杂志发表《Web已死,互联网永生》这篇文章还不到一年的时间,业界为Web平反的声音渐起。

 

[[37922]]

 

先把指针拨回到一年前。2010年1月,苹果发布iPad,紧随其后在6月又发布了iPhone4。没有人质疑过苹果的iTunes+App的商业模式,App可谓如日中天。随后的8月,《连线》成为了为乔布斯摇旗呐喊队伍中的一员:这次我们有iPhone、iPad这样的重型卡车在前面开路,而且成上千万的消费者已经在用钱包为这样的应用型体验投赞成票。这让后Web时代的美好前景看起来就更有可信度了。于是提出一个观点:“App的时代已经来临。”

时隔一年,再来看《连线》的这则预言,会发现其并不准确。Web不仅没有死,随着HTML 5的到来,浏览器厂商重新进入兴奋状态。产业巨头们也正在忙着布局新的Web格局,这其中也包括App的发明者——苹果。而曾经身价百倍的App开发者却正在面临一系列困扰。

这一切只因移动互联网的发展速度,与应用程序商店里各类应用的增长一样快。在任何一个时间点,都不能妄言生死。

App崛起与极限

谈App的崛起,自然要从iPhone的出现说起。善于营销的大师乔布斯以一款工业设计出众的手机俘获了全球范围内的消费者,让这些人感到新鲜的是:原来手机可以是这样的。在iPhone出现之前,手机行业正在经历漫长的寒冬,消费者已经厌倦了诺基亚的换彩壳运动。而苹果的App模式让用户眼前一亮,当诸多的非通信模块呈现在手机上时,业界惊醒:是时候重新定义手机了。

更让业界吃惊的是,在自己的封闭王国中,乔布斯竟然通过iTunes吸引了大批信众为他制造符合他品味的应用。于是,我们看到了那些让人欲罢不能的App。

而当时Web自身的表现,亦呈现疲软之势。实际上,两年前,无论是中国还是美国,移动互联网Web始终处在“自甘堕落”的状态中——我就是比固网Web功能弱,显示效果差、渲染速度慢、仅能满足用户浏览文字信息的需求。长期在WAP生存环境下难以自强的浏览器很难与正当红的App比高下,完败是自然的。而用户也产生了对Web的错觉,认为WAP网站就是Web的化身。

乔布斯的聪明之处在于,彼时大多数国家并没有大规模组建3G网络,iPhone早期版本较为重视Native App,将应用透过电脑下载到手机上。例如所有用户熟知的iTunes,让用户体验到了优质、正版的音视频服务。虽然这只是满足了用户最基础的娱乐需求,但恰恰是当时的浏览器无法提供的。

然而,移动互联网变化之快,比互联网还有过之而不及。短短1年多时间,曾经被判了死刑的Web重现生机,而当红的App模式则开始遭遇极限。

最近开发者们的日子并不好过。在App的海洋中,虽然总会有人瞬间走红,但是持续成功并不容易。因为iOS平台中卸载一个App非常简单,而人们往往不会保留同类功能的多个App,这造成想在用户手机桌面上幸存一个图标,难度越来越大。与此同时,在Android世界中,除了上面那些问题之外,由于App需要做机型适配,更给开发者带来了非常高的成本。

而更重要的是,不管在哪个操作系统平台上,App都并不是所有应用的最佳“包装”形态。虽然,游戏和一些工具通过App,可以更好地利用到本地设备的性能,实现更好的体验。但是,很多阅读、社交、电子商务等领域的应用,App模式带来的用户分步升级,给这些需要强调运营的服务商带来了巨大的困扰——其后台必须尽量支持各个版本的功能和服务,来等待所有用户完成升级。

对于Web已死的言论,作为移动终端代表的华为终端CMO徐昕泉认为:“并不能过早地说Web已死。实际上,在下一个阶段,或许App将逐渐退热,Web重新成为主流。这是移动互联网产业一个螺旋式上升的路径。”

作为浏览器厂商UC产品总裁何小鹏也认为:“智能手机将来的趋势肯定是基于浏览器,而浏览器将以HTML5为主。在电脑上有一个Wintel模式,但在手机上要考虑适配不同的操作系统——Android、iOS,还有塞班,还有新的Windows Phone 7平台。面对复杂繁多的操作系统,在手机上想把应用做得好是非常困难的。所以,需要一种一次性开发,多个平台都可以应用的方式。HTML5提供了这样的机会。”

对于大多数移动终端用户而言,App代表着新鲜,而浏览器这个互联网的原始应用总是显得不够酷。但是,未来浏览器会越来越成为躲在应用背后的支撑框架,Web App将很好地解决目前App与Web应用彼此的短板,在阅读、社交、电子商务等领域发挥更大的作用。

例如遭遇瓶颈的首先就是Native App。《连线》唱衰Web的文章曾经认为:App的出现,需要重新思考互联网的性质和用途,垂直一体化、自上而下的媒体世界将能收回被网站夺走的控制权。然而,互联网信息的传播真的更适合垂直、封闭、一体化的Native App吗?从《连线》自己的案例来看,答案都是否定的。

《连线》在2010年6月推出了自己的iPad版本。虽然很多人认为它做得很酷,但依然不能掩盖一个事实,恐怕《连线》自己也很清楚对于一个媒体而言Native App的不足——互动逻辑不全。因此,颇费心思地制作了导航选项,并且附带内置程序链接,加上了视频和音频文件。但这一切都是与外界网络割裂的独立个体,无论用户怎么点击那些导航选项,都不可能实现与外界的互动。

这时就需要借助Web App。作为纯阅读终端——Kindle从设计之初,就非常重视互动,所以电子书最佳的搭档就是浏览器。用户看书的时候,遇到任何问题,都可以随时调用自带浏览器去维基百科或谷歌寻找答案;也可以在看的“书”上圈圈点点,然后把精彩段落发给好朋友。由此可见,通过这种类似Web App的应用模式,阅读终端甚至可以扩展成为SNS终端。

虽然苹果与谷歌拥有目前两个最大的App平台,但是他们早就为自己留好了退路。谷歌、苹果与微软之间又开始了一场角力,确立标准,建起自己的阵营,他们都期望在Web强势回归时占据霸主地位。

谷歌对Web重新当道的愿望自不必说。谷歌认为:唯有Web才可以继承互联网的开放精神,Native App则是与此背道而驰。目前包括Opera、Mozilla、Adobe等软件巨头,以及AMD、ARM、NVIDIA和Qualcomm在内的硬件巨头,都明确表示支持谷歌的WebM标准。

在很多人看来,乔布斯是App的最大支持者,但事实上如前文所述Native App只是历史阶段性产物。此前,他曾在《关于Flash的思考》的文章中称:“Flash是PC时代的产物,它是为个人电脑与鼠标发明的。”请不要误解这段话。他并非对Web不满,而是对HTML4不满:它已经诞生10年却并无太大改变,最关键的是它为PC而设计。批判Flash的同时,乔布斯此举则是为了占领HTML5的标准高地。由于HTML5标准中没有指定任何视频编解码器,苹果明确提出了自己掌握知识产权的H.264标准。

已经缺席App盛宴的老牌软件巨头微软,自然不会再次缺席。除了建立自己的标准外,它还宣布其他对手的浏览器产品Chrome、Firefox和Safari并不适合处理HTML5内容,而自己的IE9渲染HTML5动画的速度是Chrome 的5倍、Safari的12倍。

显然,巨头们并没有打算与App同生共死,正相反,他们正在盯准HTML5带来的新契机。新一轮的移动互联网圈地运动正在展开。

Web复生

在App概念火热的时候,很少有人真正审视Web所具有的优势:跨平台、即需即用、一致性、几乎没有安装和升级的成本、托管数据、托管计算任务、自由开放、实现和分发新产品新内容的低成本。

现在看来Web并不会死,它将与App共存,甚至是App或许将在未来不长的时间内逐渐降温。

根据DCCI互联网数据中心数据显示,即使是App概念最为火热的当下,仍有80%的用户表示在手机上最常使用的是浏览器。尽管App火了,但浏览器从未离开过。Opera中国区总经理宋鳞称:“现在的App其实分成两种。Web App已经越来越普遍了,它其实跟用户下不下载都没有那么大关系了,就是用户的Web应用也可以下载到本地。现在iPhone上很多的程序,用户下载、安装,也很快、很小,用户觉得体验很好、很高兴。但其实他那个程序不是一个本地的程序, 而是一个基于网页的应用。最终还是调用浏览器。”

作为浏览器厂商,宋鳞并不担心很多人将基于网页的应用包装成App。“我会很高兴别人基于我的引擎,或者基于这种Web技术去做这些服务。应用的服务的流行和包括基于我的引擎做的服务的流行,就确保了我自身的流行。”

从某种意义上讲,浏览器与App将会长期共存在我们的智能手机上。只不过由于当下App模式在苹果的带动下非常时髦,导致诸多厂商将自己基于Web的技术包装成App。但是未来,随着用户对App新鲜感渐渐消退,具有强大功能的浏览器仍然是他们在移动互联网上的首选。

这主要是由于App的方式并不适合大量的信息传播,尤其是本地App,在分享、传播以及搜索信息上都存在短板。目前,大多数媒体类App都仅仅是一个简单的阅读功能,而要分享以及评论就需要调用浏览器来实现。这其实已经从一个侧面表明,未来很多App应用是很牵强的App,最终他们将会逐渐消失,回到浏览器上。除此之外,一些更为短小的应用,例如列车时刻、天气预报等应用都将回归浏览器。因为用户会希望在自己的智能手机里有一个无所不能的工具,而不是下载无数个不知道什么时候用的工具,然后放到一个工具箱中。

不过,浏览器已经准备好承载应用的回归了吗?现在恐怕还尚待时日。虽然谷歌、苹果和微软具备平台能力,也拥有出色的浏览器,但HTML5的大旗刚刚竖起,巨头们仍处在不断角力和壮大自己阵营的过程中,很难在短时间出现一个强势的寡头去引领App回归Web。而以往的手机浏览器厂商是作为一个大号App去发展的,尚不具备平台实力。

何小鹏坦言:“浏览器最开始的定位是工具。但我们很快认识到,这很难摆脱网景那样的发展结果。所以,UC从工具向服务转变,现在开始向平台化发展。”

而像Firefox、OPERA的发展思路仍然是做表现出色的工具。进入HTML5时代,他们有能力让移动互联网透过浏览器,更生动地展现在用户面前,但还不具备强大的产业号召力,尚不具备平台气质。或许,他们也并不希望成为平台,而是由与之合作的终端厂商去搭建平台。

其实,即使HTML5的功能足够强大,优秀的应用仍然会存在。就像网页游戏流行很久,但像《魔兽世界》这样的游戏依然独立于浏览器之外独存。关键在于,你的应用是否具备独存的价值?无论你打算将自己打造成一个平台,还是到别人的平台里去做好应用,有一点是始终不变的:用户需求。

因为用户并不知道一个好产品的背后到底是用什么技术实现的,更不会关心到底是调用了浏览器来实现应用功能,还是由App本地运行,他只在乎体验。而谁的体验好,他就决定把谁留在他的手机桌面上;而唯有留下来,才有活下来和壮大的可能。在这一点上,对大多数应用来说,采用App的形态,要比采用Web的形态留存下来的难度更大。

《连线》在文章中曾提到“Web不是数字时代革命的终点”,事实上App的降温亦不是终点,而洗心革面、重装上阵的Web则有可能是下一个数字时代革命的新起点。在如此快速变化的移动互联网中,没有人能永远当红。开发者是时候跳出App的思维定式,提早考虑下一步的落脚点了。

 

来源:http://content.businessvalue.com.cn/post/4165.html

【编辑推荐】

  1. 13个强大的基于HTML 5的Web应用
  2. 移动Web开发简介
  3. Web设计师必备:10款最佳免费CSS在线编辑器
  4. Web开发者应该了解的网页浏览器现状
  5. 每个Web设计师背后都有一群指点江山的神(20P)
责任编辑:陈贻新 来源: 商业价值
相关推荐

2014-12-11 09:58:09

FCoESAN刀片系统

2011-01-07 10:18:28

RSSWeb

2015-07-09 14:05:11

Web Web设计

2011-12-14 16:44:56

Web

2010-08-20 15:02:42

WebInternet

2021-01-14 15:51:47

Flash重橙网络更新

2012-01-13 08:57:13

SaaS云计算

2017-02-08 16:30:42

机械硬盘主轴电机日本电产

2015-04-29 06:36:43

2021-05-17 11:32:49

Windows 10Windows微软

2023-02-06 07:37:29

Java编程语言

2022-09-15 10:44:42

SidecarIstioeBPFizer

2011-05-11 09:01:29

面向对象技术函数式语言

2023-08-15 07:42:53

2021-02-06 08:00:00

网络安全WebWAF

2012-02-20 10:12:09

Java

2014-01-06 09:36:53

IT部门BYODBYOA

2016-09-25 23:35:41

2013-01-31 17:23:20

RIM黑莓BB10

2021-04-19 08:17:42

MesosKubernetesLinux
点赞
收藏

51CTO技术栈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