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tables与natcheck

运维 系统运维
iptables 是与最新的 2.6.x 版本Linux 内核集成的 IP 信息包过滤系统。iptables与natcheck的关系非常好,我们来看看他们能做出什么好事来!

iptablesnatcheck配合起来使用绝了,大家可以试试,我在这里为大家讲下他们的知识!

  Stun协议(Rfc3489、详见http://www.ietf.org/rfc/rfc3489.txt) 提出了4种NAT类型的定义及其分类,并给出了如何检测在用的NAT究竟属于哪种分类的标准。但是,具体到P2P程序如何应用Stun协议及其分类法穿越NAT,则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因为Stun协议并没有给出也没有必要给出如何穿越NAT的标准)

  在拙作“iptables与stun”一文中,笔者花大幅精力阐述了iptables理论上属于Symmetric NAT而非Port Restricted Cone。对此,很多人(包括笔者最初学习Stun协议时)心中都有一个疑惑,即仅就Stun协议本身来说,Port Restricted Cone和Symmetric NAT的区别似乎不大,虽然两者的映射机制是有点不同,但他们都具有端口受限的属性。初看起来,这两者在穿越NAT方面的特性也差不多,尤其是对于外部地址欲往NAT内部地址发包的情况。既然如此,又为何有必要把iptables分得这么清呢,本文顺带解决了读者在这一方面的疑惑。

  网站http://midcom-p2p.sourceforge.net/给出了P2P程序具体如何穿越NAT的一个思路,并提供了一个P2P协议穿越NAT兼容性的测试工具natcheck。让我们仍旧用实例(例1)来说明这一思路吧!

  A机器在私网(192.168.0.4)

  A侧NAT服务器(210.21.12.140)

  B机器在另一个私网(192.168.0.5)

  B侧NAT服务器(210.15.27.140)

  C机器在公网(210.15.27.166)作为A和B之间的中介

  A机器连接过C机器,假使是 A(192.168.0.4:5000)-> A侧NAT(转换后210.21.12.140:8000)-> C(210.15.27.166:2000)

  B机器也连接过C机器,假使是 B(192.168.0.5:5000)-> B侧NAT(转换后210.15.27.140:8000)-> C(210.15.27.166:2000)

  A机器连接过C机器后,A向C报告了自己的内部地址(192.168.0.4:5000),此时C不仅知道了A的外部地址(C通过自己看到的210.21.12.140:8000)、也知道了A的内部地址。同理C也知道了B的外部地址(210.15.27.140:8000)和内部地址(192.168.0.5:5000)。之后,C作为中介,把A的两个地址告诉了B,同时也把B的两个地址告诉了A。

  假设A先知道了B的两个地址,则A从192.168.0.4:5000处同时向B的两个地址192.168.0.5:5000和210.15.27.140:8000发包,由于A和B在两个不同的NAT后面,故从A(192.168.0.4:5000)到B(192.168.0.5:5000)的包肯定不通,现在看A(192.168.0.4:5000)到B(210.15.27.140:8000)的包,分如下两种情况:

  1、B侧NAT属于Full Cone NAT

  则无论A侧NAT属于Cone NAT还是Symmetric NAT,包都能顺利到达B。如果P2P程序设计得好,使得B主动到A的包也能借用A主动发起建立的通道的话,则即使A侧NAT属于Symmetric NAT,B发出的包也能顺利到达A。

  结论1:只要单侧NAT属于Full Cone NAT,即可实现双向通信。

  2、B侧NAT属于Restricted Cone或Port Restricted Cone

  则包不能到达B。再细分两种情况

  (1)、A侧NAT属于Restricted Cone或Port Restricted Cone

  虽然先前那个初始包不曾到达B,但该发包过程已经在A侧NAT上留下了足够的记录:A(192.168.0.4:5000)->(210.21.12.140:8000)->B(210.15.27.140:8000)。如果在这个纪录没有超时之前,B也重复和A一样的动作,即向A(210.21.12.140:8000)发包,虽然A侧NAT属于Restricted Cone或Port Restricted Cone,但先前A侧NAT已经认为A已经向B(210.15.27.140:8000)发过包,故B向A(210.21.12.140:8000)发包能够顺利到达A。此后,再有A到B的包,都能顺利到达。

  结论2:只要两侧NAT都不属于Symmetric NAT,也可双向通信。换种说法,只要两侧NAT都属于Cone NAT,即可双向通信。

  (2)、A侧NAT属于Symmetric NAT

  因为A侧NAT属于Symmetric NAT,且最初A到C发包的过程在A侧NAT留下了如下记录:A(192.168.0.4:5000)->(210.21.12.140:8000)-> C(210.15.27.166:2000),故A到B发包过程在A侧NAT上留下的记录为:A(192.168.0.4:5000)->(210.21.12.140:8001)->B(210.15.27.140:8000)(注意,转换后端口产生了变化)。而B向A的发包,只能根据C给他的关于A的信息,发往A(210.21.12.140:8000),因为A端口受限,故此路不通。再来看B侧NAT,由于B也向A发过了包,且B侧NAT属于Restricted Cone或Port Restricted Cone,故在B侧NAT上留下的纪录为:B(192.168.0.5:5000)->(210.15.27.140:8000)->A(210.21.12.140:8000),此后,如果A还继续向B发包的话(因为同一目标,故仍然使用前面的映射),如果B侧NAT属于Restricted Cone,则从A(10.21.12.140:8001)来的包能够顺利到达B;如果B侧NAT属于Port Restricted Cone,则包永远无法到达B。

  结论3:一侧NAT属于Symmetric NAT,另一侧NAT属于Restricted Cone,也可双向通信。

  显然,还可得出另一个不幸的结论4,两个都是Symmetric NAT或者一个是Symmetric NAT、另一个是Port Restricted Cone,则不能双向通信。

  上面的例子虽然只是分析了最初发包是从A到B的情况,但是,鉴于两者的对称性,并且如果P2P程序设计得足够科学,则前面得出的几条结论都是没有方向性,双向都适用的。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得知,在穿越NAT方面,Symmetric NAT和Port Restricted Cone是有本质区别的,尽管他们表面上看起来相似。我们上面得出了四条结论,而natcheck网站则把他归结为一条:只要两侧NAT都属于Cone NAT(含Full Cone、Restricted Cone和Port Restricted Cone三者),即可双向通信。而且natcheck网站还建议尽量使用Port Restricted Cone,以充分利用其端口受限的属性确保安全性。目前,国内充分利用了上述思路的具有代表性的P2P软件是“E话通”(www.et66.com)。

#p#

  在对natcheck提供的思路进行仔细分析后,开始探讨本文主题:iptables与natcheck。

  Natcheck脱胎于Stun协议,由拙作“iptables与stun”一文可知,其对iptables进行的穿越NAT兼容性测试结果必然是GOOD。此外,我在该文中还提到一句,如果在每个NAT后面仅有一个客户端这种特殊情况下,iptables就是一个标准的Port restricted Cone。根据前面natcheck的结论,这样两个iptables后面的客户端应该可以互相穿越对方的NAT。让我们来看一下实际情况(例2)呢?

  仍然参考前例,只是两侧都使用iptables来进行地址转换。(因为采用了iptables,故此处和前例稍有点区别,即转换后源端口不变)

  A与B通过C交换对方地址的初始化环节此处略去,我们从A(192.168.0.4:5000)向B(210.15.27.140:5000)(注意因使用iptables而导致端口和前例不一样)发包开始分析,因为在本例中,两侧均只有一个客户端,故可把iptables简化成Port restricted Cone看待。

  如前例一样,从A(192.168.0.4:5000)到B(210.15.27.140: 5000)的***个包必不能到达B,但其会在A侧iptables上留下记录,在这条记录没有超时之前(iptables下默认30秒),如果B也向A(210.21.12.140:5000)发包,如前所述,按理该包应该能够到达A,但事实上却是永远到不了。

  难道是natcheck的结论错了,或者是特殊情况下iptables并不是Port restricted Cone(即仍然是Symmetric NAT),我们还是别忙着再下结论,先来看看来两侧iptables上留下的记录吧:

  A侧:cat /proc/net/ip_conntrack | grep 192.168.0.4 | grep udp

  udp 17 18 src=192.168.0.4 dst=210.15.27.140 sport=5000 dport=5000 [UNREPLIED] src=210.15.27.140 dst=210.21.12.140 sport=5000 dport=5000 use=1

  B侧:cat /proc/net/ip_conntrack | grep 192.168.0.5 | grep udp

  udp 17 26 src=192.168.0.5 dst=210.21.12.140 sport=5000 dport=5000 [UNREPLIED] src=210.21.12.140 dst=210.15.27.140 sport=5000 dport=1026 use=1

  把两条记录翻译如下:(关于ip_conntrack文件的分析,请见http://www.sns.ias.edu/~jns/security/iptables/iptables_conntrack.html)

  A(192.168.0.4:5000)-> A侧NAT(转换后210.21.12.140:5000)-> B(210.15.27.140:5000)

  B(192.168.0.5:5000)-> B侧NAT(转换后210.15.27.140:1026)-> A(210.21.12.140:5000)

  奇怪,B到A的包在映射后源端口号怎么变了呢,按理不应该呀?因为按照iptables转换原则(详见“iptables与stun”),要求尽量保持源端口号不变,除非socket有重复。难道B侧NAT上还有重复记录,再cat一下呢?

  B侧:cat /proc/net/ip_conntrack | grep 210.21.12.140 | grep udp

  udp 17 10 src=210.21.12.140 dst=210.15.27.140 sport=5000 dport=5000 [UNREPLIED] src=210.15.27.140 dst=210.21.12.140 sport=5000 dport=5000 use=1

  udp 17 16 src=192.168.0.5 dst=210.21.12.140 sport=5000 dport=5000 [UNREPLIED] src=210.21.12.140 dst=210.15.27.140 sport=5000 dport=1026 use=1

  操!还果真有两条差不多的记录,***条与NAT无关,是A到B的包在B侧iptables上留下的记录,产生时间上略早于第二条记录,其构成的socket是(210.21.12.140:5000,210.15.27.140:5000)。第二条即B到A的包产生的记录,其构成的socket是(210.15.27.140:1026,210.21.12.140:5000),如果其源端口不改动,即是(210.15.27.140:5000,210.21.12.140:5000),还真和***条记录重复了呢,怪不得转换后需要修改源端口,也怪不得B发包到不了A。

  为什么是这样的结果呢?我们知道,iptables是一个有状态的防火墙,他通过连接跟踪模块来实现状态检测的功能,该模块检查所有到来的数据包,也就是说,该模块不仅对NAT起作用,而且对普通的包过滤也起作用。显然,在上述例子里,A到B的包就是作为普通的包过滤而被记载在B侧iptables的连接跟踪表里,导致后来B到A的包为避免socket重复而不得不改换端口号,从而导致无法实现双向通信。看来,natcheck的结论并没有错,只是由于iptables具有状态检测的新特性导致即使在特殊情况下iptables又从Port restricted Cone变成了Symmetric NAT而已。

  那么,有办法解决这一问题吗?根据连接跟踪的特性,在iptables下,只要启用了NAT,就肯定要启用连接跟踪功能,而只要启用了连接跟踪功能,就必然顺带跟踪普通包过滤(启用连接跟踪后,似乎无法控制不让跟踪普通包过滤),也就是说,只要用NAT,就无法避免上述情况,真残酷!然而,这却是事实,即只要两端都采用了iptables作为NAT,则尽管两侧都通过了natcheck的兼容性测试,但iptables两侧永远也不能互相穿越。

  在“iptables与stun”一文中曾经提到,Win2000下的ics或nat在Stun协议下的表现和iptables是完全一样的。那么,在natcheck下,表现是否还一致呢?答案是否定的,虽然Win2000下的ics或nat也具有状态检测的功能,但该状态检测,仅对NAT起作用,不对普通包过滤起作用。所以在两侧都是Win2000下的ics或nat可以作为Port restricted Cone的特殊情况下,是允许被穿越的。另外,在一侧使用iptables,另一侧使用Win2000下的ics或nat,但两者都表现为Port restricted Cone的特殊情况下,从某个方向发起,最终是允许互相穿越的,但是这种穿越不具有对称性,即从另一个方向发起,则永远无法穿越,具体原理,读者可以参考例2自行分析。

  解决办法

  原理:一般的NAT设备,对于接收到的UDP数据包,只有当内部已经有发送到这个数据包的源地址和源端口的数据包时,才会转发给内部主机。否则会丢弃。这个原理只适应UDP协议而不适应TCPIP协议。

  步骤:

  1)A直接向B的NAT设备地址Bnat发送UDP包,该包一般情况下【取决于B的NAT设备类型】会被B的NAT抛弃,但是通过发送该包,A的NAT设备打开了一个可以接收来自B的NAT设备的UDP数据包的"通道";

  2)A通过server向B的NAT设备地址Bnat转发UDP包,请求B向A的NAT设备地址Anat发送UDP包。因为B已经向server发送过UDP包,B的NAT设备会将该请求包转发给B。

  3)此时,B向A的NAT设备地址Anat发送UDP包,因为在第1)步中,A的NAT设备已经打开了通道,该包会由A的NAT设备正确转发给A。同时,B的NAT设备也打开了一个可以接收来自A的NAT设备的UDP包的"通道"。

  4)此后,A可以和B直接通过Anat和Bnat进行UDP通讯,不需要通过server了。

  5)还有一点值得提到,以后,A或者B中的任何一个,都可以作为另外一个和第3方如C之间建立UDP连接的中转Server(即上文中的Server)

  6)另外,对于多级NAT情况,上面提到的UDP端口反弹技术,都可以自动适应。

通过阅读文章,我们不难发现iptables与natcheck都挺好用的,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和朋友试试!

【编辑推荐】

 

责任编辑:赵鹏 来源: 网络转载
相关推荐

2011-03-15 13:39:14

iptablesstun

2011-03-17 17:24:48

2011-03-15 15:47:25

iptables安装命令

2011-03-15 11:05:03

2011-03-15 17:25:38

2011-03-15 09:10:42

Linux防火墙Iptables

2011-03-17 17:19:24

iptables

2011-03-18 09:26:13

Iptables规则

2011-03-15 09:59:59

iptables实例

2021-10-13 16:00:53

KubeProxyIptables

2011-03-16 11:17:56

IptablesICMP

2011-03-17 17:45:45

iptables规则

2011-03-15 14:01:13

2011-03-15 16:26:46

iptablesnat

2011-03-15 09:46:31

2011-03-15 16:34:36

Iptables性能

2011-03-14 14:40:11

iptables编译

2011-03-15 14:50:03

使用IPTables

2011-03-17 16:43:49

2011-03-15 15:06:27

iptables脚本
点赞
收藏

51CTO技术栈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