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v6脚步临近:中国还有时间

网络 网络管理
互联网上的每台主机都必须拥有一个IP地址,而IP协议就是使用IP地址在主机之间传递信息的协议,这是互联网能够运行的基础。但是,从2010年末开始,IP地址即将告罄的消息接连传来,IPv6这项已经悄悄发展完善15年的IP地址协议也渐渐进入了大众视野。

IPv6在中国的网络发展缓慢,“商业应用匮乏”一直被业界认为是主要原因。但随着国家层面希望在下一代互联网上争取更多的技术话语权,以及物联网的加速应用,使得IPv6网络尽快落地成为可能 。

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因特网的规律和网络的传输速率来看,IPV4都已经不适用了。其中最主要的问题就是IPV4的32比特的IP地址空间已经无法满足迅速膨胀的因特网规模。为此,IETF在1992年6月就提出要制订下一代的Ipng即IPV6。

[[19666]]

2010年9月,美国政府CIO和CTO同时出席相关发布会,发布美国IPv6行动计划,颁布实施IPv6的时间表,3个月后美国国防部和国家标准技术研究院通过安全部署IPv6的政策文件,标志着奥巴马政府推进IPv6工作的进一步落实。而Facebook、Yahoo等在互联网领域最具影响力的企业也已宣布将2011年6月8日定义为“全球IPv6日”,联手开展第一次全球性规模的IPv6服务。2011年2月4日,国际互联网编号分配机构IANA在迈阿密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宣布,全球最后5个IPv4地址分配完毕。IP地址资源枯竭的危机已刻不容缓,互联网界的又一只“千年虫”降临。

IPv4技术源于美国,虽然从理论上讲,可以编址1600万个网络、40亿台主机,但采用A、B、C三类编址方式后,可用的网络地址和主机地址的数目大打折扣,以至目前的IP地址近乎枯竭。其中北美占有3/4,约30亿个,而人口最多的亚洲只有不到4亿个。中国截止2010年6月IPv4地址数量达到2.5亿,落后于4.2亿网民的需求。地址不足,严重地制约了全球互联网的应用和发展。此外,IP地址资源的枯竭也是我国三网融合的绊脚石。根据工信部电信研究院的研究报告,未来5年我国IP需求量为345亿,其中移动互联网为10亿,物联网为100亿,固定互联网为5亿,而按照IP地址33%的利用率来推算我国未来IP地址需求量为345亿。

IPv6地址长度为128比特,相比于IPv4地址空间增大了2的96次方倍,达到2的128次方个。不止是IP地址资源方面,IPv6在互联网安全性领域也拥有很好的表现。其包含的一种名为“节点自动配置”功能,是在所有的IPv6网络中替代动态主机配置协议和地址解析协议的下一代技术,能够让用户不进行任何设置就可以把新设备连接到网络。如果用户更换了ISP,因此被分配一个不同的全球路由前缀,这个功能可以使用户的网络重新分配IP地址的过程更简单,因为用户所要做的一切只是改变路由器的设置,而网络将重新获得一个使用新的前缀的新地址。这将减少网络管理的巨大负担。

目前,病毒和互联网蠕虫是最让人头疼的网络攻击行为。但这种传播方式在IPv6的网络中就不再适用了,因为IPv6的地址空间实在是太大了。如果这些病毒或者蠕虫还想通过扫描地址段的方式来找到有可乘之机的其他主机,就犹如大海捞针。在IPv6的世界中,对IPv6网络进行类似IPv4的按照IP地址段进行网络侦察是不可能了。

对此,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分管IP地址业务的负责人赵巍说,IPv6大门并不会马上对中国的新网民关闭。中国的IPv6地址主要是通过几大网络运营商和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分配的。他说:“在我国拥有的IPv6地址中,运营商手中仍掌握部分IPv6可以使用,根据运营商网络和业务的不同情况,有的地址可以支撑未来5至6年,有的则只能支撑1至2年。”

实际上,IPv6在设计过程中就已经考虑到了IPv4到IPv6的过渡问题,并提供了一些特性使过渡过程简化。例如,IPv6地址可以使用IPv4兼容地址,自动由IPv4地址产生;也可以在IPv4的网络上构建隧道,连接IPv6孤岛。

在IPv4向IPv6过渡的过程中,不但要尽量保证IPv4和IPv6主机之间的互通,并且在更新过程中避免设备之间的依赖性,对于网络管理者和终端用户来说,过渡过程易于理解和实现,过渡可以逐个进行;但是对于运营商来说,从IPv4到IPv6的过渡却是一个重大考验。

美国从IPv4向IPv6的过渡是受现实情况所迫,IP地址资源的枯竭,如果不马上进行更新,对于其互联网发展的打击是巨大的。因此,在IPv6的某些细节尚未完善的情况下“赶鸭子上架”也是无奈之举。但是对于我国来说,因为运营商对于IPv4的IP地址做了一定保留,因此还可以支持数年时间,我国也应该利用好这来之不易的时间,实现IPv4向IPv6的平稳过渡。

据了解,目前中国电信已经提出了向IPv6过渡的计划,计划共分三步走:试商用阶段:启动网络和平台支持IPv6的改造,确定网络及业务过渡方案、现网商业化试点,基本具备引入IPv6业务的网络条件;规模商用阶段:IPv4/IPv6网络和业务共存,网络和平台规模改造,业务逐步迁移,新型应用和用户规模持续扩大;全面商用阶段:新型应用占据主导,IPv4网络和业务平台逐步退出。
 【编辑推荐】

  1. 狼真的来了 我们应如何向IPv6过渡
  2. IPv6是网络行业的催化剂还是南柯一梦?
  3. 自查教程:看看你现在可不可以使用IPv6?
责任编辑:佚名 来源: 互联网周刊
相关推荐

2012-12-10 16:25:34

IPv6

2010-07-29 17:44:02

华为IPv6长沙模式

2019-07-19 15:48:19

2010-06-07 09:38:54

2013-03-13 09:56:24

IPv6IPv4NDP

2011-06-10 10:01:45

2021-07-02 06:01:14

IPv6互联网网络协议

2012-06-06 09:05:16

IPv6

2019-07-01 10:09:09

IPv6IPv4运营商

2019-06-05 15:43:34

IPV6IPV4网站

2009-07-15 10:22:27

2018-06-01 14:18:29

互联网峰会IPv6杰出青年奖

2012-04-17 18:16:15

IPv6

2010-05-25 14:55:47

IPv6与RFID结合

2018-05-03 14:40:07

IPv6互联网协议网络

2012-04-27 13:33:40

锐捷网络物联网IPv6

2011-06-09 09:32:31

IPv6IPv6流量IPv6日

2012-05-24 19:08:13

2011-07-10 14:59:14

IPv6企业IPv6部署
点赞
收藏

51CTO技术栈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