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图书馆的无线之“路”

网络
展望未来发展,清华大学图书馆还将继续大力推进网络环境下的数字化图书馆建设,为师生提供先进的数字信息利用环境,根据读者需求和图书馆的发展,积极探索和尝试资源发现系统、移动互联网和手机图书馆等新技术,不断提升服务水平和服务成效。

【51CTO.com 综合报道】“如果说前两年只有一半的同学带笔记本电脑来图书馆的的话,如今图书馆自习室中几乎人手一台电脑,对网络接入的密度要求可想而知。”在谈到无线网络系统建设时,清华大学图书馆姜爱蓉副馆长这样形容图书馆面临的压力,这也是清华大学图书馆将无线网络作为了整个信息化建设重点的原因。
 
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如今的清华大学图书馆已经成功搭建起一张全面覆盖了读者区、馆员区、办公区的高速无线网络,帮助图书馆成功应对了网络时代带来的新挑战,为未来全面打造数字化图书馆奠定了坚实基础。

笔记本电脑普及带来的“烦恼”

清华大学图书馆始建于1912年,目前建筑总面积为2.8万平方米,馆藏总量超过375万册(件),形成了以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科学文献为主体,兼有人文、社会科学及管理科学文献等多种类型、多种载体的综合性馆藏体系。如今,清华大学图书馆已由传统图书馆发展成为研究型、数字化、文明开放的现代化图书馆,为学校的教学科研活动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和有效的保障,在学校的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过程中做出了重要贡献,成为了清华大学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一个重要支撑平台。

走进清华大学图书馆,时不时能见到有读者在通过笔记本电脑查阅资料、浏览网络,师生们正在享受着无线网络带来的便捷。姜爱蓉副馆长介绍,随着数字图书资源在图书馆馆藏资料中所占比例越来越大,网络已成为图书馆的重要基础设施。借助于先进的无线网络,读者可以快速查询校园信息和查找学术文献资源,因此保持无线网络的畅通,是图书馆IT建设的重要目标。

实际上,清华大学图书馆早在2003年就在大部分的读者空间部署了无线网络。当时图书馆面临的主要问题就是有线网端口数量有限,难以满足师生们逐渐增长的网络接入需求。无线网络的加入,很好地弥补了有线网络端口不足且部署不便的问题,在一段时间内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然而随着近几年来笔记本电脑的迅速普及,清华大学图书馆原有的无线网络开始面临更多的“烦恼”。清华大学图书馆系统部副主任陈武回忆,以前无线网络只部署了十几个无线AP,系统采取的是FAT AP架构。当需要接入的读者逐渐增多后,整个无线网络系统就显得不堪重负,不仅网络速度下降、用户接入困难,而且无法实现认证与集中管理,无法控制不安全接入和病毒问题,甚至导致整个网络运行也不稳定。“到最后用户数量很多后,有些问题就比较突出了,影响到了图书馆服务的正常运转。”

针对这种情况,清华大学图书馆于2009年启动了无线网络的改造工作,通过招标,最终选择了H3C提供的有线无线一体化解决方案来进行系统的部署,并于2010年1月1日正式实现了新系统的顺利切换。

无线网络搭起“新”桥梁

改造后的清华大学图书馆无线网络规模较之以前有了一个“飞跃”。整个无线网络以两台互为热备的无线控制器AC和100台无线接入点AP为主组成。网络信号不仅覆盖了读者区,而且将馆员区和办公区也一并加以覆盖。整个无线网络的接入点大幅度增加,无论是网络接入速度还是网络运行的稳定性与之前相比都有明显改进,师生们的使用感受大幅度改善,也进一步提升了清华大学图书馆的服务能力。“现在无线网络信号已经覆盖到馆内的每个角落,连我们馆内工作人员的点库工作都可以借助无线网络来完成。”

不过,尽管规模比以前大了许多,但无线网络的管理难度却反而降低了。和最初的系统架构不同,现在的清华大学图书馆无线网络采取的是FIT AP结构。IT部门可以利用H3C有线无线一体化解决方案的集中管理功能,通过无线网络控制器对整个网络进行集中管理。这样一来,降低了管理难度,减轻了工作量,也让无线网络变得更为可控。图书馆可以针对一些具体情况对无线网制定和部署更细致的管理策略,例如在闭馆后自动关闭无线网络等,在安全性、绿色等方面都取得了许多附加效果。

改造后的无线网络系统运行非常稳定。清华大学图书馆系统部副主任陈武介绍,由于采用了双主控、互为热备的方式,使得无线网络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大幅度增强。从今年1月份起运行到现在,清华大学图书馆无线网络一直保持稳定正常,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同时,由于H3C无线网络解决方案能与各种校园网业务紧密融合,清华大学图书馆无线网络实现了与校园网统一认证服务相集成的接入认证,学生、教师可以使用本人的学/工号通过无线网络接入到校园网。这样既避免了资源的滥用,更减少了入侵、病毒等外来风险,对网络的稳定性有了更多的保障。

值得一提的是,改造完成的清华大学图书馆无线网络系统实现了对IPv6/IPv4的双栈支持,这也是清华大学图书馆十分注重的一点。姜爱蓉副馆长表示,IPv6技术目前在高校中的应用已十分普遍,清华校园网的主干网早已经支持IPv6和IPv4的双栈应用,而且目前在图书馆领域,用IPv6地址访问许多教育网资源时还存在费用优势,清华大学图书馆正在尝试将一部分资源向IPv6上迁移。因此在选择无线网解决方案时,对IPv6的支持能力就成为了考虑的重点因素之一。而此次无线网改造采用的所有的H3C无线网络都能支持IPv6/IPv4双栈应用,很好地解决了这一点。读者无论从哪个端口接入,都可以无阻碍地访问IPv6资源,为读者与馆藏资源之间搭起了又一座“桥梁”。

面向未来的802.11n网络

无线网络改造项目的成功,让清华大学图书馆对无线网络建设有了更高的期望与信心。在即将完工的清华大学图书馆人文社科新馆的建设中,无线网络理所当然地成为其中重要环节之一。所不同的是,新馆建设采用的是802.11n无线网络标准。

对此,姜爱蓉副馆长解释到,清华大学图书馆藏的数字化比例正在逐年加大,目前每年购买文献资源的经费中,数字资源的经费已占到60%,而且音视频等多媒体资源所占比例也逐渐增多,这对于用户访问资源的网络带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802.11n无线网络的带宽性能相对以前提升了6倍,能够更好地帮助图书馆提供相应的服务。

另外,姜副馆长还表示,相对于1991年建成的逸夫馆来说,即将建成的人文社科新馆空间更为宽敞,座位也更多,而且更靠近学校的教学活动中心区域。可以预见,未来新馆将会面对更多的读者,无线网络的接入需求估计也会更高。基于这样的考虑,也需要部署接入能力更强的802.11n无线网络。

新馆的无线网络设备同样是由H3C提供,其网络结构与逸夫馆如出一辙,不同的是新馆采用了性能更高的802.11n无线AP。清华大学图书馆系统部副主任陈武表示,由于H3C有线无线一体化解决方案具有很好的扩展性,因此新馆升级到802.11n网络显得十分从容。从核心交换机到无线控制器,H3C的各种相应设备都提供了足够的扩展能力,网络升级也更为容易。例如,新馆部署无线网络就无需新增无线控制器,直接利用已有的设备即可满足需要,而且可以实现新旧网络的统一管理。从另一个角度看,这帮助图书馆节省了系统建设成本,也让后期维护变得更加简单。

目前,人文社科新馆正在最后的施工阶段中,并计划于2011年4月下旬清华大学百年校庆之际开通提供服务。届时,一座面积为两万平米的新建筑将承载起更多清华师生们的求知渴望,802.11n无线网络也将发挥起更重要的作用。

结束语

展望未来发展,清华大学图书馆还将继续大力推进网络环境下的数字化图书馆建设,为师生提供先进的数字信息利用环境,根据读者需求和图书馆的发展,积极探索和尝试资源发现系统、移动互联网和手机图书馆等新技术,不断提升服务水平和服务成效。无线网络也将继续帮助读者更普遍、更快捷、无所不在地获取信息资源,在数字化图书馆进程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

 

责任编辑:许凤丽 来源: 51CTO.com
相关推荐

2021-11-26 11:00:35

数字化转型企业领导者CIO

2013-05-13 15:05:10

华为服务器存储解决方案

2010-01-04 20:16:06

高校图书馆SSL VPNArray

2009-05-05 13:57:33

array应用交付网络

2014-12-17 18:17:28

2013-01-23 09:44:15

开源软件开源技术

2010-07-06 17:06:31

UML建模

2015-05-27 14:24:49

2013-11-11 16:34:36

2013-11-06 15:26:42

初志科技数据动车

2009-06-08 16:31:11

SAG网关远程接入联想网御

2013-05-15 15:19:58

信息化华为分布式对象存储

2013-11-26 09:53:50

2010-06-12 09:54:40

图书馆管理系统中UML

2015-11-02 16:53:06

桌面云华为

2021-06-09 10:59:46

享元模式设计

2017-04-14 11:14:16

智慧图书馆西安

2010-06-29 19:15:46

UML建模技术

2010-06-08 14:22:07

UML技术

2021-08-30 14:30:38

网络攻击黑客网络安全
点赞
收藏

51CTO技术栈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