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开复:创业者最难的是客观自觉

企业动态
这个李开复宣称退休前做的最后一件事,中国年轻人心目中的创业天堂,创新工场能否真的产生杀手级公司?这个独特的孵化器是如何集聚人才和激发创意的?

 

[[15494]] 

李开复

一年前,职业经理人生涯所向披靡的李开复辞去谷歌大中华区总裁,成立创新工场。2010年9月8日,创新工场7个项目首批揭开神秘面纱。这个李开复宣称退休前做的最后一件事,中国年轻人心目中的创业天堂,能否真的产生杀手级公司?这个独特的孵化器是如何集聚人才和激发创意的?

年近50岁,他终于有了一个显得年轻且酷的头衔——创业者李开复。和他在一起的是一群极具冒险精神的年轻人,而“开复极大的提高了团队的平均年龄。

一些变化还是真实的发生在创业者李开复身上。他已经不是那个在大学校园里激情洋溢地发表演讲的李开复,他每天八点左右到办公室,每周工作90小时以上,又有几条皱纹爬到了他的额头上。

“我见了许多跨国公司的高管,但是发现他们和我完全没有共同语言”。创业者李开复如今对过去的同仁有些“看不惯”,他说,我知道很难说服大公司高管来创新工厂,可没想到是零。李开复曾认为自己十分了解创业者,也和比尔盖茨、史蒂夫乔布斯熟识。但我认识他们的时候,他们的创业期已经结束了。

有人质疑李开复和他的团队阳春白雪,是否会与中国的创业环境水土不服。以前创新工厂更像一个纯粹的孵化器,项目都来自内部孵化,再去寻找合适的团队领导,现在的创新工厂越来越像VC,更愿意创业者带着项目或者团队加入创新工厂。

李开复甚至不把这些称之为变化,因为互联网时代“Never say never(一切皆有可能)。”打造一个杀手级公司,没有他想象那么简单,即便有了好的技术和产品,但拼凑一个创业团队还是很难。“我们做到了,但是很辛苦。如果有一个团队创始人可以带着公司发展,方向不是我们想象的也没关系。”新模式下,创新工厂投资规模做到计划的一倍。

或许马云的阿里巴巴是中国人更习惯的创业方式,由一个大老板通过各种商业布局最终走向成功,可李开复不想做个集团掌控人,他想做个导师、教练。“任何路径都可能成功,创新工厂选择了最适合自己的。”

《中国企业家》:你的职业经理人生涯非常成功,做创业者还是第一次,创新工厂成立一年,你的最大感受是什么?

李开复: 我觉得我很幸运,像我这样的创业是比较少见的,一开始就有人支持,可以一开始就打造出环境和品牌,当然大家对我们期望很高。虽然不是百分百顺利,但还是比较满意的。

从大公司出来,是会遇到一个挑战。比如说一开始这么大的办公室就坐着四个人,没人没项目,怎么能把创新工厂发展出来呢。以前我在大公司工作,很习惯一上班就看到秘书给我安排十小时的会议,然后很充实的回家。刚开始真的是四个人在这里大眼瞪小眼。

刚开始的四个月面临了一些孤单,一些不确定性。我曾经有一个担心,没有一个我们愿意投资的创业者来敲我的门。来敲门的工程师很多,技术、财务、法务人才应有尽有,就是没有创业家。我们看好的几个也都没有谈成,我很担心,我们做的项目不能扩张,难道我们一年之后就交出来三个小项目吗?

但几个月之后一切都理顺了就感觉特别好,因为这是从无到有做出来的,比职业经理人更亲切,觉得是自己拥有的,所有员工共有的家园一样。

《中国企业家》:创新工场经历了哪些变化?商业模式经历了哪些调整?

李开复:如果你一年前对我说创新工厂会选择现在的模式,我丝毫不意外。因为并不是只有这条路能成功。

没有商业模式可以一成不变,尤其是互联网时代。一开始创新工厂需要一些点子,让年轻人做出来,我们也做到了,但是很辛苦。而且拼凑一个创业团队很难,创业公司还是有个创始团队比较好。

如果有一个团队可以带着公司往前走,即便方向可能不是我们想要的也没关系。所以,我们调整了模式,更欢迎创业团队加入,创新工厂的规模比预期多了一倍。

阿里巴巴或者奇虎是中国人更习惯的商业模式,有一个大老板通过各种商业布局最终走向成功,中国创业者也更喜欢这种模式。创新工场选择了一条更适合自己的路。

我觉得创新工场的模式是有更多意义的,我希望中国能创造出一些基业长青的,有长久价值的,甚至可以成为世界品牌的公司。我不想做一个以我为主导掌控人的角色,我更希望自己是一个导师、教练。

创新工厂的角色离大集团远一些,和VC更接近。对创业项目来说,一个巨大的集团可能掌控能力更好,但我做的是不要去控制项目。

《中国企业家》:创新工厂和其它VC不同之处是什么?

李开复:创新工厂的核心竞争力就是我们的增值服务。中国有那么多钱,创业者为什么要拿我们的钱?

首先是招聘,乔布斯说一个公司重要的是前十个员工,必须人人持股,必须每个人都非常优秀。我们就是一个超级猎头,帮创业者打造刚开始5到10人的创业团队,这决定他们的成功概率。

第二是优化商业计划。无论是运行、产品可行性还是市场开拓,我们都有很适合、很有经验的人。

第三利用我们的品牌、人脉和名声增加项目成功率。

第四是利用我们的文化和环境打造良好的创业氛围。12个团队在一起办公是非常重要的, 彼此有同舟共济的感觉 在这里的项目感受非常深刻。 我希望未来他们离开这里,还是能维系文化。

还有就是我们有很多创业教练,俞敏洪、杨致远等都会来和团队交流。还有一些专业领域的教练给团队很多针对性建议,这是一般的VC做不到的。

《中国企业家》:您认为能打造杀手级公司的创业者要具有哪些独特素质?

李开复:我认为创业者最难的素质是客观、自觉。

其它的素质,比如聪明、领导力、激情等可能更重要,但许多创业者都具备。这些必备素质加上客观、自觉,那就是杀手了。

【编辑推荐】

  1. 李开复突然夸百度技术好 批Google技术比以前差
  2. 李开复孵蛋:12个项目的进场逻辑
  3. 李开复的Tapas系统真的一无是处?
责任编辑:张攀 来源: 中国企业家网
相关推荐

2015-09-16 10:37:48

创业者业余创业者

2015-09-28 10:20:14

资本寒冬创业O2O

2014-10-27 10:10:53

创业

2013-08-01 10:18:44

创业

2013-07-17 10:28:44

创业者建议

2013-07-17 18:24:01

手游创业

2015-08-21 11:47:46

惠普

2016-03-21 14:22:10

app创业投资

2012-07-26 09:49:44

创业程序员

2015-06-12 15:50:46

创业者优势

2015-08-21 10:23:24

余佳文消费创业者

2012-12-31 09:50:12

互联网创业创业者创业

2013-12-13 13:10:45

互联网创业峰会

2012-07-16 13:19:20

创业项目

2013-07-31 09:52:45

创业者

2013-09-12 11:32:25

创业必备移动互联网市场

2011-08-04 10:11:07

私有云星云虚拟化

2016-01-07 11:05:00

Saas创业

2012-10-22 11:30:13

上海创业者公共实训基地
点赞
收藏

51CTO技术栈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