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融合离不开无线接入技术的互补融合

网络 无线技术
文章摘要:无线接入技术日趋成熟,但也面临的新的问题。网络的融合驱使无线接入技术也要具备融合性。那么应该从什么地方进行分析呢?

伴随着3G,4G话题的升温,融合一词成为讨论的中心。不仅网络要融合,就连无线接入技术也要具备融合性。下文将为您从几个方面着手,帮您分析当前无线接入技术的现状。

无许可证移动接入 (UMA)是一种全新的第二层技术,适用于提供无缝话音服务,它利用移动运营商的移动交换中心(MSC)实现了GSM或宽带IP接入网络呼叫控制。凭借宽带IP网络,GSM话音信令和载体可以在IP网络上实现隧道化并返回移动运营商所在域。当用户在Wi-Fi和GSM覆盖区域内移动时,网络会无缝地转接呼叫。在一个设计出色的IP网络中,用户不会遇到服务降级。该技术尤其适合于在建筑物内需要以Wi-Fi 来弥补手机信号的情况,它在未来的12-18个月即可面世。

移动IP是一种第三层技术,适用于基于笔记本电脑的数据服务(无需话音呼叫控制)。瑞典电信 (swisscom-mobile.ch)等运营商早已利用三重模式PCMCIA卡支持Wi-Fi、GPRS或UMTS无线连接并提供服务。笔记本电脑选择了最佳的无线信号,移动IP实现了用户在不同的无线覆盖区域间移动时的无缝转接。移动IP的优势在于允许笔记本电脑在用户移动过程中保留其IP地址。该技术已经投入使用,部署在全球许多地区。

进程启动协议(SIP)应用层移动是全球服务供应商未来发展的导向。它支持纯IP智能终端领域的实时多媒体服务。将SIP用于服务融合的一大优势是让用户可以在设备间传输应用进程。例如,一个进程可以在家中的笔记本电脑上启动,当用户离开家,进入轿车时发给PDA,并在抵达办公室时返回给笔记本电脑。 SIP要求配备实时、基于IP的多媒体,这的确需要在公共无线接入技术方面追加相当的投资,因此,可能需要许多年的时间才能推出。将多种不同的无线接入技术融合入一项无缝的服务在技术上面临着挑战,因此需要对其必要性进行审视。

无线接入技术基于IEEE 802.11标准。该技术部署广泛、经济有效、快速,而且利用了无许可证频谱。后者对该技术的部署方式有重要的影响,无许可证并不意味着无管理。无许可证频带的使用对802.11无线设备的发射功率构成了限制。输出功率越高,干扰该频带其他用户的风险就越大。综上所述,该技术主要是用于支持无线LAN服务。这些服务既包括一个咖啡馆中的单一接入点,又包括覆盖整个机场或城域繁华地区的大量接入点。

无线接入技术通常在移动服务方面拥有性能优势,其原因离不开无线电简便的物理特性。RF信号的强度随着距离的加大而衰减(有些地方甚至更快)。因此,用户越接近接入点信号就越强,服务性能越高。公共无线接入技术通常用于流量极大的区域(如宾馆、机场和会议中心),只需将信号传播数百英尺即可。移动无线服务则必须将信号传至数十公里以上。

无线LAN与移动服务相比,另一项优势是载波的通道宽度。无线LAN在更高的频带运行,使用更宽的通道。当前的系统采用20-MHz的通道,将来极有可能包括更宽和更窄的通道选项。更宽的通道可以支持更高的数据速率。虽然更高的频带不会像蜂窝频带一样具有穿透力,但当使用无许可证频率时,这无疑是一项优势,因为它有助于限制干扰。

反之,无线WAN(移动)系统则运行在较低的频带,具有较窄的通道。较窄的通道意味着较低的速率,这主要是RF频谱的低成本所造成的。较低的频谱远较高频更有价值,可以在较窄的通道宽度中运行。

移动应用的理想频率低于1 GHz.实际上,运行于450 MHz的移动服务在世界各地都获得了成功,一个蜂窝发射塔覆盖的区域与运行于1.9 GHz的数十座塔所覆盖的面积相同(视地带而有所差异)。除了更大的传播范围外,较低的频率还可以更有效地穿透结构,从而方便建筑物内深层的用户。这对于需要无所不在的连接的运营商和用户都是至关重要的。
 

责任编辑:佟健 来源: IT168
相关推荐

2009-03-04 09:35:00

Wi-FiWiMAX3G

2021-06-01 07:54:54

5G5G网络5G终端

2013-02-26 10:33:28

2010-08-03 19:07:21

智能监控网络融合H3C

2014-09-29 14:35:57

WIFI物联网RFID

2015-10-10 15:46:02

融合网络网络虚拟化

2009-11-06 10:15:57

接入网络技术

2009-03-02 15:29:21

软交换业务融合网络融合

2010-09-13 15:18:33

无线接入技术比较

2021-08-04 22:59:19

区块链汽车技术

2015-08-27 10:42:00

可穿戴设备无线技术

2013-02-18 09:51:12

无线网络蜂窝网络Wi-Fi

2010-01-06 16:56:05

软交换技术

2009-11-02 15:54:49

无线接入技术

2009-11-03 16:36:00

综合接入网

2010-04-30 11:55:45

融合通信

2009-03-10 09:55:00

WiMAX3G

2012-09-29 09:00:25

2012-12-11 09:41:22

融合网络FcoELAN

2009-10-26 21:07:10

无线网络融合
点赞
收藏

51CTO技术栈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