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入网络业务发现现状综合讲解

网络 通信技术
文章主要分析了接入网络的发展现状,同时也讲解了业务驱动转向网络驱动问题,相信随着通信行业的发展,接入网络技术也会更加的成熟稳定。

目前接入网络的发展还是非常迅速的,可能好多人还不了解接入网络的发展现状和业务上的问题,没有关系,看完本文你肯定有不少收获,希望本文能教会你更多东西。随着多媒体业务需求的增加,作为一种能够提供固定业务与移动业务融合的良好基础技术,IMS开始在实际商用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中兴通讯IMS产品总监卢云川在接受《通信产业报》(网)记者采访时表示:“IMS从‘唯技术论’走向商用落地主要受益于三大因素的推动。”首先,核心网的IP化工作势在必行,IMS具有支持固网移动统一接入网络控制架构、灵活的业务提供和业务触发能力以及对多媒体业务的管控能力和运营能力等特点,成为国际运营商核心网向IP化演进的主流技术。其次,全业务运营已经成为运营商的重点工作,IMS可以帮助运营商树立全业务竞争优势。最后,IMS经过多年的发展,其产业已拥有包含核心网、业务平台和终端等完备的产业链,为其正式商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在国内,随着3G市场的启动以及固定和移动融合步伐的加快,三大运营商开始将IMS引入现网,积极进行IMS的业务发展、标准化进展和试验。据来自中国移动内部一位专家向记者表示,中国移动将在其固网和多媒体、流媒体网络的部署上,跨过传统固定软交换和传统IPTV、会议电视方案,直接采用IMS技术部署宽带固定语音、高清会议电视和IMSBasedIPTV,一步到位地构建目标网络,实现网络融合。

此外,为解决IMS和现网协同发展的问题,中国移动在遵循3GPPIMS标准的基础上丰富并优化了IMS国际标准,称为CM-IMS。中国移动研究院网络技术研究所技术经理俞承志在接受《通信产业报》(网)记者采访时表示:“CM-IMS是一个涉及接入网络、承载网络、核心网络、业务网络的复杂的端到端系统,解决了IMS和现网系统发展的问题。同时,在CM-IMS中,中国移动对接入网络、多媒体业务的承载能力、网络架构、网管系统以及计费等方面都进行了功能增强和优化,进一步满足了IMS商用的要求。”

与走自主研发道路的中国移动不同,中国电信在引入IMS过程中最大的难题是过多的核心网数量和复杂的网络结构。目前,中国电信拥有四张交换网络,分别是固定PSTN网络、固定软交换网络、移动PSTN网络和移动软交换网络。因此,中国电信的相关专家认为,IMS将是一个逐步引入的过程。

据了解,第一阶段,移动PSTN网络将完成IP化演进,TDM交换机退网(目前TDM交换机在中国电信现网中的占比大约是50%)。第二阶段完成固定PSTN网络交换机退网。首先是PSTN交换机从骨干承载网层面下移至端局,固定软交换和移动软交换呈现共存局面。在本地交换局,两者分离,而在长途局,两者将走向融合。在第二个阶段,中国电信将引入IMS设备,由其控制多媒体业务的提供。第三个阶段,移动软交换和固定软交换将走向统一,即IMS架构。中国联通在IMS领域起步较晚,但进展很快。据悉,中国联通将重点关注采用IMS实现PSTN改造以及网络融合。

事实上,国内运营商之所以能在短时间内走向国际IMS市场的前列,并开展IMS商用试点,是同国内三大运营商关注IMS业务创新能力以及IMS设备厂商强有力的支持分不开的。不同于国外厂商,他们对国内运营商的需求以及用户的需求有着更加深刻的认知和理解,从而按需定制,为国内运营商的网络建设以及业务开发提供了更加完备的解决方案。“创新能力、定制能力和交付能力成为IMS商用基础的三大板斧。”来自中国移动内部的一位专家向记者表示。

“创新能力”是IMS商用的最有力武器。由于此前商用的IMS在业务提供等方面创新能力不足,使得其成为空中楼阁,好看但不实用。但是随着运营商对其认识的深入,技术、应用的创新也越来越多。2009年9月,中国移动与中兴通讯合作,第一次实现了将CS接入网络提供话音业务,成功打通全球第一个ICS(IMSCentralizedServices)电话。中国移动通信研究院网络所技术经理俞承志向记者表示,随着HSPA+或者是LTE的成熟,运营商CS话务量开始出现下滑,甚至开始出现网络容量富余,在这种情况下,ICS将会成为未来的发展方向。

责任编辑:王晓东 来源: NET130
相关推荐

2009-10-26 14:59:33

综合接入网

2009-11-04 10:53:49

接入网业务

2009-11-03 16:36:00

综合接入网

2009-11-06 14:33:16

接入网络

2009-12-28 10:23:42

FTTx接入网

2009-12-25 09:40:18

ADSL接入网故障

2009-12-24 13:43:59

全业务接入网

2009-12-29 14:00:43

2009-12-30 09:36:20

光纤接入网

2009-10-23 12:50:11

综合接入网

2009-10-26 11:19:30

综合接入网

2011-05-23 15:10:16

接入网

2009-11-02 15:47:09

无线接入网

2009-11-03 09:39:44

2009-12-28 14:42:28

宽带接入网

2009-12-25 14:46:46

EPON接入网技术

2009-11-04 13:12:20

接入网技术

2009-12-30 10:55:41

宽带光纤接入网

2009-11-03 15:30:41

宽带接入网

2009-12-29 16:25:14

全业务接入网
点赞
收藏

51CTO技术栈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