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学森晚年印象

企业动态
从早上8点开始,来到中国航天工业集团总公司后面宿舍楼的家属院的人络绎不绝.这里是“中国航天之父”钱学森常年居住的地方.

昨日的北京,气温骤降,天空飘着鹅毛大雪.

从早上8点开始,来到中国航天工业集团总公司后面宿舍楼的家属院的人络绎不绝.这里是“中国航天之父”钱学森常年居住的地方.10月31日8点06分,这位享年98岁的杰出科学家与世长辞.灵堂就设在钱老家中,供其生前的老领导、老部下和曾经工作过的单位的同事进行悼念.

在钱老故乡杭州,位于马市街方谷园2号的钱学森故居,这两天也迎来了众多自发前来悼念的各界群众.尚未正式开放的钱学森故居,特临时向公众开放三天.

“昨天早上得知不幸的消息.屈指算来,我结识钱学森已整整30年.”就在最近,作家叶永烈刚完成了40万字的《钱学森传》,科学巨人逝世的消息随即传来.在接受CBN记者电话专访时,叶永烈声音低沉沙哑,沉浸在悲痛之中.

1979年,年轻的叶永烈担任电影《向宇宙进军》的导演,按照惯例,他将拍摄提纲寄往主管部门——国防科委及第七机械工业部审查.

“没想到,当时担任国防科委副主任兼第七机械工业部副部长的钱学森亲自看了拍摄提纲,说要趁来沪之际跟我谈谈意见.”那天晚上,叶永烈如约赶赴上海延安饭店,见到了被毛泽东称为“火箭之王”的钱学森,“他穿着一身军装,摘下军帽,露出宽广而白净的天庭,书生气质,温文尔雅.一双眼睛,射出睿智的目光.”

1955年,在美已20年的钱学森冲破美方重重封锁回到祖国,为新中国的导弹和航天事业做出了开创性的伟大贡献.

而在叶永烈的记忆中,这位“中国航天之父”晚年仍然如一颗恒星,散发着巨大的光热.

严谨的晚年生活

晚年的钱学森,卧病在床,安心静养,除了身边的秘书和家人之外,很少与外界直接联系.

“他获取信息的通道有两种,一个是读报纸,一个是听广播,却不看电视.”叶永烈说,这是钱老从他在美国加州理工大学任教期间保留的习惯.

钱学森科学的严谨作风也带到了他的生活中,他恪守固定时间.每天早上7点,他会收听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一档名为《科学知识》的节目.晚上6点半,则把时间雷打不动地留给了广播版的《新闻联播》.

“让我感到很惊讶的是,钱老和计算机打交道的时间不算短,但他在晚年连电脑和互联网一下都不碰.”叶永烈记得,几年之前,钱学森的长子钱永刚把一台笔记本电脑放在父亲病床前.钱学森连忙挥手,示意钱永刚把电脑拿走.“听钱永刚说,钱老有三个秘书.互联网时代,没有人会像钱老那样,每天亲自做简报.”

每天下午3点,钱学森会从床上坐起来,认真阅读《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8份报纸,然后小心翼翼地将那些美妙的文字剪辑下来.“只有在最后的几年,钱老的听力下降得很厉害,他才开始看会儿电视.”叶永烈告诉CBN记者.

钱学森对于艺术的感悟能力也给叶永烈留下深刻印象.

1990年,在考察我国现代工业城市的弊端,身怀忧虑的钱学森经过长时间的深思熟虑之后,在79岁高龄之时,提出了“山水城市”的概念.

“别以为科学家都很严肃,钱老的兴趣也非常广泛,喜欢摄影,会吹小号,会画画.”尽管钱学森总是自谦自己对艺术是外行,但叶永烈觉得,钱学森不仅是一位科学家,他晚年在建筑、园林等方面也有所研究,而且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第六次产业革命”

钱老晚年的另一个功绩,不能不提到沙产业.叶永烈说,当年47封信谈治沙的故事广为人知.

1984年,钱学森正式提出了沙产业、草产业理论,并预言这一产业将成为21世纪在中国出现的“第六次产业革命”.钱学森认为,当时沙漠和戈壁的潜力远远没有发挥出来,他提出,要在“不毛之地”上利用现代化技术,通过植物的光合作用,转化太阳能,发展知识密集型的农业型产业.

从1983年至1999年16年间,钱学森关于“第六次产业革命”的通信计186封.其中涉及沙草产业内容的就有47封,包括同国家领导人、知名专家、部门领导、科研人员、基层同志和编辑记者的通信.

在钱学森沙产业理论的指导下,内蒙古各地正充分利用沙区日照长、温差大等有利条件,大搞知识密集型的现代化林沙产业,实现了林沙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鲜为人知的是,钱老不仅出理论,还出钱支持治沙事业.

1994年,钱学森获得何梁何利基金奖,奖金100万港元;2001年,他又获得霍英东“科学成就终身奖”,奖金也是100万港元.据他的秘书兼学术助手涂元季回忆,这两笔奖金的支票还没拿到手,钱老就让代他写委托书,将钱捐给祖国西部的沙漠治理事业.

忧心出不了杰出人才

晚年的钱老还十分关心国家人才的培养.

“我已90多岁了,正在思考中国长远发展的事情,其中包括如何使我们一些一般性的大学接近或达到世界一流大学的水平,达到科学和艺术结合的标准.”据涂元季的回忆,最后几年的岁月里,这位暮年老人的内心最担忧的事情、“整天思考的”、“念念不忘的”、“忧虑的大问题”,就是中国目前缺乏拔尖的领军人才.

“现在中国没有完全发展起来,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一所大学能够按照培养科学技术发明创造人才的模式去办学,没有自己独特的创新的东西,老是 '冒'不出杰出人才.”2005年7月29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探望钱学森时,这位脾气温和却个性秉直的老科学家向总理谏言,批评现在的教育体制存在问题.

“为什么现在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人才?”在温家宝总理的记忆中,这句话已经讲了五六遍.

事实上,钱老对这个问题的关注是一贯的.

在著名教育家、武汉大学前校长刘道玉看来:“武汉大学的建筑学科,如果没有钱老,也不会有今天.”

上世纪80年代,武汉大学正在筹办开设建筑学专业.筹办人张在元两次申报未果,第三次申报时,有人指点他说,批准的唯一可能就是有钱学森的论证.张在元四方奔波,一周之后,终于找到钱学森.欣喜国家人才培养的钱学森,欣然写了5页论证综合性大学办城市规划专业的可行性报告.凭着这份报告,武汉大学终于成为全国综合类大学中,第一所开办建筑学相关专业的高校.

【编辑推荐】

  1. 我国科学巨星钱学森10月31日逝世
  2. 上海交大校长:他留给我们一张重若泰山的考卷
  3. 张明正将出席互联网大会 解读“云计算对IT的机会与挑战”
责任编辑:张攀 来源: 中文业界资讯站
相关推荐

2009-10-31 13:06:37

钱学森逝世

2010-04-23 12:27:10

华为

2012-05-04 09:09:52

云计算微软

2021-02-16 11:04:26

RustGo华为

2012-09-05 09:57:35

设计魅力印象

2021-08-30 08:23:34

Go语言进程

2012-05-09 13:45:04

jQuery

2010-08-27 10:55:50

求职

2011-11-22 13:28:24

华为

2012-05-29 21:48:13

Android

2009-11-23 09:08:40

Chrome OS微软评价

2011-09-23 09:55:15

WCF Web API

2009-12-31 12:31:57

2011-05-04 15:11:38

HP xw4600工作站惠普

2023-10-04 00:18:00

云原生Go语言

2011-08-26 15:10:11

吉星扫描仪

2024-01-03 15:09:21

云原生Go语言

2017-05-12 16:05:44

点赞
收藏

51CTO技术栈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