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只推荐这5个!24个开源Agent/Workflow框架大比拼!

发布于 2025-8-20 06:47
浏览
0收藏

最近,一篇万字综述 《A Survey on Agent Workflow》 有一点牛皮,作者们扒光了市面上超过20个主流的Agent框架,今天把要点给家人们分析一下~

内容涉及到 Agent Workflow到底是什么,它如何组织多个Agent高效协作,以及我们该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框架。

我只推荐这5个!24个开源Agent/Workflow框架大比拼!-AI.x社区

什么是 Agent Workflow?

论文这里的Workflow是一套高效的管理流程。负责将一个复杂的大任务,拆解成一个个子任务,然后派给不同角色、不同能力的Agent去执行,并确保它们之间能顺利沟通、协作,最终达成目标。

到这里,好像得简单讲一下这里的Workflow跟Multi-Agent的差异。(个人观点,非论文内容,所以不保证正确。)

Multi-Agent 关注点是“Who”(每个Agent角色定义、能力、通信),而Workflow更关注“how”,关注任务的拆解、执行顺序、逻辑控制、数据流转等等。

因为关注点的差异,所以Multi-Agent的结构是去中心化的,每个Agent可以做到平等对话,因为只定义了规则,所以可能出现涌现现象,但是无法预测最终的协同结果。

而Workflow,结构一般是结构化的,强调编排(Orchestration),所以追求的是确定性的、可预测的。

我们现在讨论的大部分高级应用,实际上都是基于工作流的多智能体系统(Workflow-based Multi-Agent System)。

好了,回到论文,Agent的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我们正处在从“Agent Workflow”迈向“Autonomous Pervasive”(自主普适)的关键拐点。

我只推荐这5个!24个开源Agent/Workflow框架大比拼!-AI.x社区

Agentic Workflow的核心,由3个部分组成:

我只推荐这5个!24个开源Agent/Workflow框架大比拼!-AI.x社区

  • UI/UX层:我们与Agent交互的界面。
  • Workflow管理层:整个系统的大脑,负责任务调度、流程控制。
  • Agent协作层:多个Agent在这里进行沟通、合作、分配任务。

Workflow里的Agent角色

在一个设计好的Workflow里,Agent是各司其职。常见的角色包括:

我只推荐这5个!24个开源Agent/Workflow框架大比拼!-AI.x社区

  • Planner:负责拆解任务、制定计划。
  • Executor:负责具体执行某个子任务或调用工具。
  • parser/interpreter:负责理解外部数据和指令。
  • Critic/Reviewer:负责评估结果、提供反馈。

24个主流框架大横评

这篇综述最硬核的部分,就是对市面上24个主流Agent Workflow系统进行了全方位的能力和架构对比。我把核心信息提炼了出来,这绝对是信息量爆炸的干货。

我只推荐这5个!24个开源Agent/Workflow框架大比拼!-AI.x社区

从这张能力对比表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各个框架的差异:

  • Planning:是否具备自主规划能力?
  • Tool Use:能否调用外部API、计算器?
  • Multi-agent:是否支持多Agent协作?
  • Memory:有没有长期记忆机制?
  • GUI:能否与图形界面交互?
  • Custom Tools:是否允许我们自己添加工具?扩展性咋样?

紧接着,论文从架构和机制层面,对它们进行了更深度的解剖。

我只推荐这5个!24个开源Agent/Workflow框架大比拼!-AI.x社区

这张对比表对比的是设计思想:

  • Agent Roles:是否支持角色分工?
  • Flow:是数据驱动还是控制驱动?
  • Representation:用什么形式来定义工作流?(如代码、JSON、Prompt)
  • Protocol:Agent之间用什么语言沟通?(如API、MCP)

到底要怎么选?

论文没有给出一个排名,但是我觉着,可以从思考你的场景是什么来看?

  • 我是新手,想快速搭个Demo验证想法

那必须用Langchain了。生态好,文档多,上手快,但是Langchain的抽象过于复杂,千万别陷进去了~

  • 我要构建生产级应用,流程复杂且需稳定可靠

可以考虑LangGraph,流程可控,状态清晰,适合复杂逻辑,但是比LangChain学习曲线陡峭。

  • 我想模拟团队协作,或研究Agent协同

可以试试AutoGen,最自然的对话式多智能体协作,当然了,结果可能不稳定,Token成本高。

  • 我的任务流程固定,想尽可能省钱

看看 ReWoo / 类似Planner-Executor模式。

ReAct模式是“思考一步、行动一步”,每一步都要和LLM交互。而ReWoo是先用一个Planner Agent 一次性规划好所有步骤,然后交给Executor Agent去执行。Token效率高,规划与执行解耦,省钱~

  • 我是业务人员,不懂代码,想实现自动化

n8n / Zapier /coze 等都可以,无脑,可视化拖拽,无需代码, 带来的问题就是灵活度有限,无法实现过于复杂的定制逻辑。

最后

目前,每个框架都有自己的接口、协议和数据格式,互不相通。

一方面学习成本比较高,另一方面Agent之间缺乏统一标准。

所以,根据自己的场景,找对框架,可能是比较重要的一件事情。

本文转载自​探索AGI​,作者:猕猴桃

已于2025-8-20 06:50:44修改
收藏
回复
举报
回复
相关推荐